小红书上全是美国人,这下两边的朝廷都慌了
小红书上全是美国人,这下两边的朝廷都慌了
Tiktok的禁令在即,美国的用户不淡定了,开始了群体搬家。
他们没有选择美国的社交平台,因为美国的社交平台主要是由脸书把控,而脸书是推动美国禁止Tiktok最大的推手,而是采取了一种近乎叛逆式的转移方式,那就是寻找一个中国的社交平台转移过去。
自13号起,小红书这个小而美在北美地区也聚焦购物分享的APP,成为了美国Tiktok网友的目的地。
有个美国网友说,不是不让我们用中国的APP吗?怕他们掌握我们的数据吗?那我们送数据过去。
年轻人就是有这么叛逆,你不让我用,我偏用。
短期来看,这是一次行为艺术。是美国网友用这种方式抵制美国政府的行动,但是,随着迁移的人越来越多,他会发生一种奇妙的反应。
第一个反应:
由于存在网络效应,一个APP的客户,是不容易分散转移到不同的APP去的,只有所有的用户还在一个平台上,原有的社交关系,才是最容易保持完整的。
很多美国Tiktok的博主,都在Tiktok上呼吁自己的粉丝去注册小红书,因为他们要转过去了,他们的粉丝也会因此而迁移过去。
只要这一趋势形成,那么转移的量级,就将是天量的。
我们假设现在微信收费,一个月收一百块使用费,会发生什么呢?所有的人马上会转移到另一个APP上,而不是分散转移到不同的APP上。
因为社交网络本身有网络效应,在一个平台上,比在无数个平台上效率要高得多。谁都不会愿意,自己联系不同的朋友要用不同的工具,因此,在开始取得领先优势的这个平台,最终能将另一个平台所有的用户收入囊中。
那美国Tiktok用户有多少呢?这个数字会让小红书流口水,流一地。1.7亿,并且都是有很强消费能力的用户。
如果Tiktok真的被禁了,哪怕是短时间被禁,也将会让这些用户大部分转移至小红书。
整个小红书在全球的用户一共就3亿。这一家伙,可能要增加一亿多,小红书要发大财了,因此小红书正在加班加点,来迎接这一次泼天的富贵。
第二个反应
美国网友大量进入小红书后,他们还有一个新奇的体验,那就是虽然小红书上用户远不及微信和抖音,但是也有三亿用户啊,远超美国Tiktok的用户总量,相当于美国总人口了。
他们要增粉就变得非常容易。特别在早期进入,几句对中国人礼貌的话,几张友好的图片,就有可能哗哗涨粉。
甚至在这样的大规模搬迁行动中,美国网友能力压中国的小红书博主拿到流量头条,因为新奇啊。
中国网友哪见过这阵仗呢?长期以来,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很少有这种大规模老外进驻的场面,何况美国Tiktok达人质量也非常高。
这一群人只要在小红书上增了粉,就不会仅仅当一次行为艺术了,搞不好,就会长久地在这里驻扎下来了。
第三个反应
美国Tiktok的最坚定的用户,就是年轻人,而在这个平台上最火的内容,就是年轻人的生活分享,这与小红书的主题其实高度一致。
在X上,在脸书上,其实还有大量的政治性的内容,在美国Tiktok长期以来反而政治性内容很少。
因此,在这个平台上,两国的年轻人更容易找到共同的话题。
比如,小红书上晒宠物就是一个习惯,而美国用户听说过这种习惯后,也纷纷晒出自己家的宠物,以求得加入社区的门票。
全世界的年轻人,并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性,他们在小红书平台上,如果将语言障碍去除(AI时代不是问题了),那么,交流也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第四个反应
两边网友都会惊叹。因为小红书对接美国Tiktok,正是中国的小资对接美国的屌丝。
中国的小资们,会马上看到美国屌丝的普通生活,打破了美国人很富的神话,因为,很多美国的年轻人的生活水平,很一般 。
而美国的年轻人则会惊叹中国的小资的生活,不少人在不少方面过得远比美国屌丝要好。
这叫田忌赛马。因为小红书上聚集了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人,甚至她们加入这个社区,就是为了买买买,最开始时,小红书是跨国购物分享平台,你想想,农民工肯定不会为了买个产品,跨国找货源。
三亿小红书用户,基本上代表着中国最有消费能力的一群人,他们的背后是中国收入水平最高的家庭。
如果冲进快手,又是另一幅场面了。
第五个反应。
两边的朝廷都开始担心了。
美国政府会担心,妖魔化中国策略会失败,因为小红书上的用户会告诉美国屌丝,他们实际生活水平,可不比你美国普通人差喔,还有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
而中国政府则会担心,这外国网友随便乱说话,那要怎么管呢?
不管吧,怕出事。管了吧,也怕出事。
当然,我是乐观其成的,最好在AI技术的加持下,全球用户能够在一个平台上友好交流,普通百姓之间没有深仇大恨,生活分享交流,能够促进全球民众的贸易合作。
要是全球民众之间都相互了解,成为朋友,相互贸易,那这个世界会美好得多。
不过现在也有个机会,去小红书上做点英语视频吧,说不定能吸很多粉。
Tik Tok难民涌入小红书,谁在阻碍民众直接交流?
这几天,随着美国最高法院可能支持“封禁”Tik Tok的消息传出,大量美国网友来到了小红书。现在打开小红书,首页已经被美国美女帅哥和英文霸屏!
各种段子都出来了,中国网友让美国网友做英语完形填空,结果5道题错俩;美国网友让中国网友帮忙做数学题。一切都是满满的小红书风格,各种生活日常都晒出来了,一个真实的美国、真实的中国呈现在对方面前。每个人都希望充分了解对方,希望交流互动,也很乐意做本国的形象大使,来介绍真实的故事。美国“难民”还说,中国网友非常nice!
若是不知道前因后果,打开小红书,真的有一种今夕是何年的感觉。难道那堵相互隔绝的高墙,被拆除了,世界人民大团结了?
多好的事情啊,多好的“文化输出”啊,这比拍多少宣传片效果都好,而且不用花纳税人一分钱。让所有人都来吧,让他们畅所欲言,让人们直接交流互动,让彼此增进了解。自信,自信,再自信,没什么大不了的,绝大部分人,也对政治漠不关心!
所以中国普通老百姓,与美国普通人之间,有什么仇什么怨吗?没有。他们希望彼此了解和互动吗?希望。那么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人们彼此孤立,相互猜忌,并走向相互仇视?
如果两国人民、世界人民之间都能直接面对面交流,还有没有那么多的误解和隔阂?当中国人看到美国年轻人跟自己一样晒健身、晒美食、晒美妆、晒猫,他还会不会认为美国所有人都是霸权主义,就爱打仗?当中国人看到美国宁静的乡村生活,还会不会认为美国天天枪击案,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反过来,当美国人看到中国年轻人和自己一样奋斗,有一样的喜怒哀愁,一样爱享受,还会不会认为中国人脑袋后面至今还有辫子?当他们看到上海外滩和深圳CBD,还会不会认为世界上除了美国这个所谓山巅之城,剩下的都是渣?
再进一步,已经有被美国的医疗折腾得快要死的美国网友,在问中国挂号费多少钱,CT多少钱,看病难不难。中国网友图文并茂晒出了一系列数据,让美国人目瞪口呆。假如更多的美国人知道这个真相,他们会不会反思奥巴马强制医保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假如更多美国人看到中国的商品和服务如此物美价廉,物流和互联网经济如此发达,他们还会不会支持一小撮利益集团发起的贸易战?他们会直观地得出一个结论,这TM不是坑爹吗?让中国商品全都进来吧,越多越好,那些半死不活的美国国企,就让他们去死吧,关我屁事,谁发动贸易战,谁就是我们的敌人!
假如双方年轻人都发现,他们和我一样,有家庭,有孩子,爱撸猫,爱烧烤,他们对对方毫无厌恶,双方合作起来,还能学英语学中文,他还会不会希望一颗导弹打过去将对方团灭?
都不会了。人们会发现,彼此之间相通之处远远大于分歧,共同的公约数非常大,分工协作共赢,就会成为主旋律。丑化对方、以邻为壑、贸易冲突、战争,失去了民意基础。
世界,本就应该是这个样子。19世纪以前的美国,不就是买张船票就去了吗?
我们彼此本是分工合作的对象,而不是相互对立的仇敌。是国家主义意识形态,人为地将人们割裂,让人们看不到彼此,制造了无尽的冲突;是国境线和治理的税区线,将人们生生隔开;是那恶犬一样的关隘,将对方物美价廉的商品拒之门外。
老百姓之间,都是共同点,他们和本国那些食税阶层之间,才是“阶级对立”关系。
当初欧洲王室,说的都是法语,遵守的是他们之间的礼仪,而老百姓说的都是下里巴方言,和上层贵族生活在平行轨道中。各个王室,尽管打来打去,不过是在争夺税区范围,但是他们实际上才是精神上的一家人。他们跟所有人——不论国籍,才是仇人。在压迫臣民上,他们从来高度一致。是这些人,将人们共同变成了“全世界受苦的人”。
是的,有人不希望民众直接面对面交流,他们之间有各种争斗,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有高度共识。如果民众直接交流,看到真相,他们的国内干预主义、贸易战,怎么可能行得通?如果民众发现,对方有那么多自己向往的东西,根本不是他们描述的那个样子,谎言如何继续?有人不希望民众之间相互交朋友,不然的话,他们怎么可能强制奴役,让你将屠刀挥向无冤无仇的人,甚至是自己的朋友?
他们的盟友——知识分子,也不希望民众自己去了解对方。他们给人们投喂经过他们过滤了的、希望被人们看到的信息。他们告诉人们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对方,而是要么充满恶意的解读,要么由于自身价值观,对事件做出错误的解释。那些媒体信息,离真实的生活状态相差万里;那些所谓“主流媒体”,一点都没有展示主流的生活状态。全世界几乎所有人,都已经被媒体知识分子的思想控制,几乎预设了一套装置,按照知识分子给自己佩戴的滤镜来观察世界。
媒体知识分子的最大愿望就是实现“王冠与祭坛的联盟”,他们最盼望的归宿就是让国家成为自己永恒的雇主,享受永远的税金收益并期望得到荣宠。那些苟延残喘的各国“主流媒体”,不希望知识和信息被人们自己获得和解读,不希望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永远希望的是垄断消息和知识,以便让他们像个教士和祭司一样,独占知识、信息的发布和解释权,成为永久的高级种姓。
那些意欲维持对Tik Tok禁令的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应当被统统开除。他们背叛了法律精神,背叛了产权原则,背叛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当他们支持所谓“美国国家安全”的说辞时,他们实际上在说的是美国政府和政客们的安全,美国民众没有感到不安全。
登记注册Tik Tok以及各种APP时要提交的信息,都是我们主动交出的,它是我们为了生活便利的主动选择,我们普通老百姓,没有觉得把这些信息交给平台有什么了不起,我们没有那么多见不得人的东西。只有那些阴森的、干着肮脏勾当的机构和见不得光的人,例如CIA和犯罪分子,才会把一切都当成秘密,才会把揭露他们丑闻的阿桑奇和斯诺登视为敌人。一个号称美国人民的政府,以什么样的理由,像个变态狂一样对自己的国民保守层出不穷的秘密?
许多人已经忘记一个常识,美国的法院,号称司法独立,但是它终究是“政府”的一部分。联邦政府的任何违法行为,最终由联邦政府自己的法院来裁判,这就跟公正毫无关系。它可能会做出一些公正的、否定美国政府的判决,那也不过是向美国人民射出的一颗糖衣炮弹,它完美地骗过了美国人民,让他们误以为真的有人在为他们主持公道。
如果你和一个天天都在侵犯你的人发生争议,然后他说,让你去他办的法院去起诉,你一定会觉得无比荒谬。然而一旦赋予国家之名,所有人都觉得正常了,难道不是匪夷所思吗?如果你直接说,能不能让它直接滚蛋,不要一直欺负我,就像可怜的欧文·希夫一样,法院会说,你犯规了,这不能起诉,然后将他关进了监狱瘐死。
很少有人意识到,自约翰·马歇尔大法官以降,美国法院一直在履行一个极其重要的职能,即在人民眼中验证权力膨胀的联邦政府,使其一切行为最终走向合法化,让公众接受联邦政府的统治。他们的两大功能,一是为所有联邦行为盖上合法化的橡皮图章,一是让那些即便对联邦政府行为最有敌意的批评者,也会在内心深处接受政府这个建构本身。
一个原本旨在限制和制约权力的概念,一次又一次地被变成了一种扩张自身的工具,使其在大众眼中具有合法性和道德认可,这种高超的骗术屡见不鲜。
一个被联邦政府豢养的司法机构,只会不断地做出对供养他的机构有利的判决,让权力走向扩张,因为这是让他们自身得以存续和扩张、终身享受优渥待遇和地位的办法;那只是他们自己的法院,他们在假装公正,是庞大的机器的齿轮,是高超骗术中的关键一环;一个垄断的法院,不是大众选择的市场化、竞争性法院,只会提供越来越差的司法服务,收取越来越高的费用(税金)。
打破一切藩篱,拆除一切壁垒,不要让地图上的国界线禁锢自己的思想,让这个世界连为一体,回归它应有的模样,让全世界从全球分工合作中得到好处,走向繁荣;希望全世界人民看清真相,小红书上晒各种日常的各国老百姓,才是一个阶层,应该团结起来,面对你们共同的敌人。
小红书登上各国排行榜!扎心伯格,会在厕所里哭吗?
几天前,脸书老大扎克伯格,应该一边睡觉,一边都能笑出声。
在自己多年的运作下,TK总算要下架了。
下架了能去哪?全世界最大的社交平台,不都在自己手里吗?
Facebook、Instagram,正等着TK的网民进驻。
可是,这两天,风云突变。美国网友们没有选择去FB、IG,而是找了一款在美国几乎不起眼、只有美国华人在用的购物分享软件——小红书进驻。
中国网民由于信息差,往往将TK被禁,理解为美国政府反华,或理解为两国政府争斗,但是,美国网友们太明白了。
因为,这个事,在美国根本不是什么秘密。
,时长02:06
这个事,就是由扎克伯格推动的。
毫不夸张地说,TikTok是Facebook自创办以来所面临的最大竞争对手,给扎克伯格带来的威胁远远超过了当初的Instagram、WhatsApp、Snapchat以及其他一众竞争对手。
TikTok培养壮大与引领主导了兴趣短视频社交,也因此成为了全球社交媒体领域的新贵。
而他们的迅猛崛起,正好与Meta陷入增长停滞同步,更给了扎克伯格施加了压力。
TikTok的崛起势头无疑令人震惊。
过去四年时间,TikTok都是全球下载量最大的社交应用,去年更超越谷歌成为全球访问量最大的网站。
Sensor Tower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TikTok再次成为全球下载量最大的社交网站。
从2019年岁末开始,扎克伯格和Facebook不断明着暗着游说美国国会议员,渲染TikTok可能存在数据风险,呼吁美国政府进行国家安全调查,最终促使特朗普白宫在2020年8月颁布行政命令,以威胁关闭网站的手段,逼迫TikTok出售给美国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过去两年Meta每年在国会游说方面的投入都超过了2000万美元,是美国政治游说开销最大的企业。
就在TikTok因为特朗普禁令陷入监管危机之际,Facebook却在同一个月,紧锣密鼓地发布了高仿对手的功能Reels,从音效、特效到算法都有着明显的的TikTok痕迹,还试图趁乱挖角TikTok的网红博主。
但令扎克伯格失望的是,TikTok通过诉讼成功延缓了禁令执行,拖到了新总统拜登上任撤销禁令,最终安然度过了这场危机。
然而,Meta并没有就此放过TikTok,没有停止黑公关的步伐。
今年年初《华盛顿邮报》独家曝光内部邮件显示,Meta雇佣了一家神通广大的政治游说机构Targeted Victory,向美国各地的主要报纸媒体投放评论文章和读者来信,编造出各种真假难辨的新闻,渲染“TikTok平台危害年轻用户”的新闻。
这并不是Facebook第一次干这种事情,2011年的时候他们也曾经通过公关公司制造谷歌的负面新闻。
这一方面是因为Meta去年陷入诸多监管危机和丑闻,试图制造TikTok威胁美国安全的“黑料”,以此转移监管部门和公众舆论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促使美国政府再度对TikTok展开安全调查,施加监管压力。
据媒体揭露,去年年底美国参议院致函要求TikTok参加青少年监管问题听证会,诸多“证据”就直接来自Meta通过公关公司所提供的黑料。
就在今年6月,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再度渲染TikTok的数据安全问题,要求对TikTok展开调查。
尽管一次次遭受竞争对手的抄袭挖角和政府机构的打压逼迫,TikTok却顽强挺过了监管危机与市场冲击,在短视频社交领域的市场地位反而愈发巩固。
在Qustodio的用户逗留时间统计中,TikTok是唯一一家过去几年用户逗留时间保持持续增加的社交应用。而在Meta最为核心的美国市场,TikTok的日活已经突破了1.1亿人。
而与此同时,Meta的状况却无法令人乐观。去年第四季度,Facebook日活出现了18年以来的首次下滑,用户增长陷入停滞,市场趋于饱和,产品缺乏新意,公司丑闻不断,这诸多因素都导致了Meta目前的困境。
而苹果收紧用户隐私权限,更让Meta的核心社交广告业务承受压力。
今年第二季度,Meta财报营收出现了首次下滑,净利润更是暴跌36%。过去两年大举扩张的Meta,已经着手准备进行裁员。
更为麻烦的是,扎克伯格还在川普胜选的压力下,承认了自己成为了民主党政府的工具。
在川普被刺事件后,扎克伯格意识到川普当选恐怕是大势所趋,马上转变立场,开始背刺自己的盟友,指责拜登政府向其公司施压,要求删除关于新冠疫情的帖子和压制相关反对意见。
这一指责,坐实了扎克伯克在民主党政府授意下管制舆论的事实。
因为,扎克伯格曾在2021年1月6日美国国会骚乱发生后,封禁了特朗普的Facebook账号。去年大选期间,特朗普称Facebook为“人民公敌”,并威胁要以扎克伯格涉嫌干预选举为由,将其送进监狱。
当然,美国的天也变了,扎克伯克脸也要翻一页。
在川普当选后,扎克伯格便积极寻求与这位当选总统及其核心盟友建立关系,不仅公开称赞特朗普,向其总统就职基金捐赠100万美元,甚至将一位特朗普核心支持者任命为了Meta董事会成员。
为了更好地与新政府保持一致,扎克伯格和Meta可谓煞费苦心。
扎克伯格对特朗普在暗杀未遂事件中的反应赞不绝口,直呼“霸气”,不久后还致电特朗普,就一张特朗普照片上出现的错误事实核查标签致歉。大选落幕后,两人于感恩节前夜在特朗普的佛罗里达海湖庄园共进晚餐。
然而,讨好川普没有什么用,因为美国的消费者们不爽脸书。
他们抱怨,FB和IG,都是上一代的社交媒体,用起来根本不如TK这么舒服,同时,扎克伯格这个人,在美国消费者心里,早已成为一个毫无信用、毫无底线的人。
这一次进驻小红书,实际上是一次美国消费者大规模的行为艺术,用于抗议美国政府,抗议扎克伯格这种权贵裙带资本家。
TK上有1.7亿美国人,占美国人口超过一半。
可以说,谁拿到这些用户,谁就将成为未来美国社交媒体的唯一霸主。上千亿美元的市场价值是肯定的。
当扎克伯格知道美国用户宁愿进一个全中文、评论都看不懂的中国APP也不用他的APP时,他的名字应该叫作扎心伯格了。
他会躺在床上问,我这么多年干了些什么?难道就是这么一个结果?
这是权贵企业家的必然之结局。
当一个企业家不是想通过自己的产品征服消费者时,当他试图勾结权力来达成盈利时,这时,整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将被这种企业家完全歪曲。
他的运营企业不再围绕着消费者的需求而展开,企业家也不再关注消费者需求,而是关心谁上台了?要找哪个议员做工作?要怎么在国会听证会上污蔑TK?要怎么样在舆论上造势一次性把竞争对手搞死。
这时,自家的产品是否有竞争力,变成了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但是,美国消费者的行动告诉他,扎克伯格,注定变成扎心伯格。
因为这样的企业家,不是市场需要的。
市场经济,不是一个以企业家为中心的社会,而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社会,消费者若没有选择权,若不能通过自己手里的钞票挑选企业家,那哪怕全是私营,也不叫市场经济。
扎克伯格的梦,应该醒醒了。
小红书事件,可能改变世界!
美国人冲进中国小红书,中美两国民众正式开始交流。
这事,对中国的影响不大。
美国人的生活如何,其实中国很多人都知道。因为中国有大量的海外华人,也有大量的留学生,只不过由于各种立场、意识形态之争,很多人选择不相信这一事实。
比如美国医疗很差,即使是路易吉事件后,依然有国内很多人说,美国的医疗没有你们说的这么差。
用立场来对待事实,是很多人的常态。
相比起美国对中国的了解,可以说,中国人对美国的了解远远超过了他们对中国的了解。部分中国人不了解,只不过有一些海外华人喜欢骗他们,因此在中国的社交媒体上,关于美国的消息,是受到不同立场解读的。
美国人工资多少,支出什么情况,物价是多少,医疗是什么情况,又不是什么秘密。
但美国人真是不知道中国人生活得怎么样。
当一堆美国人跑到小红书看,看中国人真实的生活时,他们破防了,他们崩溃了,因为过往他们的印象中,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美国也有一个央视,也有一个新闻联播,虽然组成方式不一样,但都是带着选择性的角度去报道中国。
然而,这一群美国人开始在惊呼,中国人买得起生鲜,有足够的钱买食物,水费网费电话费,远低于他们,甚至可以经常下馆子时,普通美国人意识到,他们的生活比不上小红书上的中国人。
大量的美国人开始在说一个梗:美国政府、美国媒体骗了他们。
中国网友也给了美国人很多的误导,比如谈退休金。一个美国人说,他的退休金只有1100美元,还需要继续工作,一个中国人在那里炫耀,他的妈妈55岁就退休了,教师,月拿6000,可以到处去旅游。
美国人不知道中国农民只有一二百。因为他去的是小红书。如果美国人去的是快手,看到里面无数的农民在说他的月退休费只有一百五,20美元时,他可能想法又改变了。
中国无比复杂,美国人要想了解中国,仅凭刷几天小红书是很困难的。
中国网友给他们晒的是餐厅的美食,丰富的公司食堂,各种聚餐的大餐,这也不是普通中国人的生活呀,谁都想展示自己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但是,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依然震惊了他们。
甚至有小红书的中国人,加了外国人,给直播直视向他们展示中国的超市,玉米两块钱一根,而美国是七美元,这位美国博主气得破口大骂,我们他妈的都吃不起食物了。
这个时间点,又是最适合的时间点,因为美国正好处于大通胀过程中,物价飞涨,每一个人都充满着怨气。
小红书的热度还在美国发酵,因为这些博主都将他们在小红书上的经历在美国向他们的粉丝讲述,受到热烈的欢迎,中国人特殊的幽默感、还有中国便宜的物价,现在,几乎世界上绝大部分地方,小红书都排到了APP应用下载第一名了。
这是一场网络风暴,是引发全球围观中国的一次风暴。
唯一要担心的是,政府会不会插手,只要政府不插手,小红书这次火定了。
对于中国的现实,这种世界网友大融合难以改变什么。
但是,对于美国来说,这一场舆论风波的力量有可能非常强大。
美国其实是一个长期比较封闭的社会,美国一种有一种美国例外论,就是认为美国就是全世界最好的地方,其他地方都是乡下。
也因此,全球各国民众都关心美国,但美国人不怎么关心其他国家,更不用说中国了 。
如果上亿网友冲到中国的APP上来,这将改变美国人的认知,可以说对美国来说,这是一场偶然事件导致的思想碰撞事件。
如果走对了路,就有可能让美国人走入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是否是思想解放运动,要看归因是否正确。
中国的低物价与美国的高物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原因是什么,才是关键。
正如,美国医疗体系中,大部分经营者都是私营机构,但却是一个天价,中国不少人解释为市场经济的错,但只需要多想一步,就能明白,美国医疗绝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这么高的医疗价格,怎么没有全世界的医院和医生去那里抢他们的生意呢?
如果归因为市场经济的错,那中国网友就归因错了。
反过来,美国网友看到中国的医疗远比他们要便捷方便,还便宜,他们同时又看到中国医疗以公立为主,他们或许会归因为公立体系才更有效率。
那么这时,他们也归因错了,他们不明白的是,正是三十年来中国公立医院几乎没有财政补助,是以一个追求利润的模式在发展,才让他更便宜更高效。
如果美国有人能够帮助这些美国人理解中国的现实,找到正确的原因,那么,美国的很多领域的管制,就有可能在民意汹涌下被改变。
当下,美国人还没有进过中国抖音的直播间,如果他们长期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还能见到五块钱一件的衣服,十五块钱一双的鞋子,还包邮送到上千公里外的家里。
这种物价上的巨大差距,会让这些美国人搞明白一件事,加关税是真的对他们好吗?他们难道不想让这么便宜的产品卖到美国去吗?
舆论是影响政府的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舆论决定一切。在美国这样的国家,舆论的力量更为直接更为强大,刚刚完成的哈以停火协议,就是在美国舆论的压力下达成的。
他并不由哪个政客决定,则是由普遍的舆论来决定。
这一结果,我在一年前就预测了。
美国突然转向,国际舆论开始反转了?发生什么了?
因此,美国国网友冲进小红书,不是一件小事,是一件有可能改变世界的大事。
美国人民有自由主义的传统,有对自由主义更为深刻的理解,只需要搞清楚原因,美国人搞市场经济的能力,是可能爆发出来的。
当他们意识到这一切,是因为管制导致时,他们将毫不犹豫地拆除这种管制。
最惨的是,因为某些因素,政府介入其中,不允许网友们跨国交流沟通。
这真的会错失大好时机。
对于化解贸易战,让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美国人民是最好的手段了。
就怕有些人太蠢。
中国很多人,为什么难以接受小红书事件中的真相?
今天,看了一篇传统中国公知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人同情美国人在小红书上卖惨,那是阿Q精神,美国没有想象中那么的差,只不过是最穷的个别人在那里卖惨,“三座大山”中的中国人比美国人更惨,有什么理由去同情这些美国人。甚至前几天还有一堆人解读为,是中国的网军在假扮老外。
当然,如果一个人能不带任何政治立场和偏见,去看待小红书上美国人的“卖惨”,很容易能看出来这些美国人的真实境况。
找到原因是需要经济学知识的,但了解事实却是不难的,可以不需要经济学知识,但面对这一事实,这位传统公知依然不承认,原因何在呢?
这是政治思维决定的。
什么叫政治思维呢?政治思维是一种站队、站立场思维,他是先立场先行,然后用这一立场去解读任何事件,因此,哪怕客观事实在他面前,他都不会接受自己的立场被改变。
政治思维有目标,在这一目标下,政治思维产生的各种言论都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需要服从于这一目标。
比如,他的政治思维中,就是要肯定美国,否定中国,那这就成为了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手段能达成目标呢?在这一事件中,就是继续表达美国人并不惨,中国人更惨的内容,才能达成这一目标。
这种思维方式,在全世界都是最为常见的政治思维。
在中国叫公知也好的人,叫小粉红也好的人,都有同样的思维方式,因为他们都有一个目标,他们的言论都要服从于这一目标。
也因此,他们之间的争论和互相撕逼,往往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争论,双方围绕着立场来争论,至于事实如何解读,一点也不重要。
因为,他们都可以从各类事实中剪裁出一部分来,服务于自己的观点。
这种政治争论,甚至没有任何理论思维在里面,仅仅是一种立场被否定后的情绪。
小红书效率很高,现在就有了翻译功能,基本上美国人要表达什么,中国人都可以看得懂,里面列了无数美国人的收入支出情况,从2000美元一个月收入的低收入美国人,到上万美元收入的中高收入美国人,都展示了自己的家庭收支情况。
甚至还有大量的美国人展示了自己的早餐、中餐、晚餐,住房的具体视频和照片,可以说,了解美国人的生活,对于这么一个突然可以同一平台交流的状况下,不存在问题。
但,这不能解决政治争斗双方的思维问题,因为呈现的仅仅是事实。
社会问题,如果用这种思维争来争去,永远没有结果,也不会有共识。
奥派行动学里,包含了经济学(也叫交换学),还包含了历史学,即要怎么样解读历史。
理论总是先于历史的,也就是说,你要正确解读历史,先要掌握正确的理论,然后用理解的方式来理解个人在历史上受到何种观念支配,进行了什么样的手段选择,又导致了什么后果。
公知和小粉红,都犯了巨大的错误。
公知是否定出现在眼前的事实,我不看我不看,全部是假的,他们把头埋在沙堆里,当起了鸵鸟。
因为一旦承认这一现实,他原有构建起来的思维方式就要崩塌。
而小粉红则在很多问题上,进行了错误归因,少数问题归因是正确的。
其实小红书外国人卖惨的事件,非常简单。
甚至不需要很多的奥派知识,仅有一些经济学常识,你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我问你,中国房地产爆雷事件是什么原因导致?房地产泡沫导致,这个大家都知道嘛 ,泡沫又是怎么来的?通货膨胀!
这个生活在中国的人,只要关心一点经济,很多人都知道这一原因。
美国呢?还记得2020年疫情期间发生了什么吗?无限量化宽松。
这是什么意思,很多人也懂,那就是超级通货膨胀,大规模的放水。
如果四年前,出现同样的小红书事件,卖惨的美国人绝对是很少的,可能最多是一些人吐槽美国的医疗。
但是,在如此大规模的量化宽松后,美国经历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在通货膨胀中,受害最为严重的就是没有资产性收益,没有能在银行贷出巨额债务的普通人。
当下这一群来卖惨的美国人,正是这些人。
另一群人,比如有着昂贵房产的人,有着大量金融证券资产的人,上了杠杆买房买股票的人,他们不仅财富没有贬值,反而在通膨中大量获利。
因此,美国就分为了两类人。美国的中国人之所以也很少这么吐槽,因为美国的华人大多持有自有资产,并且有一定的金融资产。
还一个原因是大量的华人进入了科技业,而科技业是美国最牛的行业,资本最集中,劳动力管制基本没有,公司想开除就开除,孕妇都没有带薪产假,996加班的程序员多的是,他们的收入很高,因此感受也不深。
一份普通的面食,涨到20多美元一份,对于月入几万美元的科技产业从业者来说,痛苦感不强,但对于月入2、3000美元的美国普通人来说,痛苦感是极大的。
其实中国也在发生这种事情。
过去这二十多年来,通货膨胀对中国穷人的伤害也非常严重。中国人曾经有着非常高的储蓄率,把钱存下来,以防未来不测,要治病,要迎接不可预知风险,但是,手里仅有现金存款的人,在通货膨胀中,几乎只能看着资产不停地下降。二十年前,工资很多人只有八九百,或一千左右,每月存个二三百块钱,存到今天,这点钱有什么用呢?
而另一群更有钱的中上阶层,他们贷款买房,成为了在通膨中受益的人,房价迅速上升,债务在通膨下不断减少,工资不断上升,十年前认为很大压力的还款,十年后不值一提。
通货膨胀就这么回事。
他将只有现金存款的人的购买力进行剥夺,剥夺至那些第一批拿到货币的人,手里有大量债务的人手里。
没房没金融资产没有在银行里借钱的人,即一个国家最穷的人,是被剥夺最狠的那一批人。
因此,我们看到的就是两个美国阶层,一群在有钱炒股的中上阶层,他们在狂欢,股票上涨了,房子价格上涨了,在通膨下,他们都要涨价,于是这一群人开心坏了。
另一群租房住,原来还有点小积蓄可以应对小风险的美国人,就惨了。
美国人卖惨,有什么奇怪的呢?
我告诉你,以美国超发货币的量,以及美国国债上升的数量来说,当下美国底层的惨况,都叫作幸运。
是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他们还是在货币发行链条中的中上游,他们还先于其他国家的人拿到新增美元,他们还剥夺了全球其他使用美元的那些人的收入,所以,他们还没有更惨。
假设美元没有世界货币地位,以美国政府四年增加了13万亿美元债务来说,美国应该是出现恶性通货膨胀,这一群来哭惨的美国人,是要和委内瑞拉人一样外出逃难的。
小红事美国人卖惨事件,就是在这一超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发生的。这四年来,美国房租翻倍,食品翻倍,医疗保险翻倍,汽车保险翻倍,酒店翻倍,但是收入没有翻倍,并且税收没有减少。
任何一个社会,出现这么大幅的通膨时,底层都会出现巨大的痛苦感。这也是此次民主党全面败选的根本性原因。
公知们是不愿意去了解真正的美国的,他们热衷于用美国股票、房产的爆涨来证明美国经济比中国牛,这是胡乱的解读,其实不过是一种通货膨胀的现象。
中国与美国的问题,大致相同,只不过因为中国在很长时间以来,民间投资与外来资本的投资保持高速增长,掩盖了通货膨胀的后果,让这种痛苦感没有这么强大。
如果按照任泽平以及一堆证券公司所谓经济学家的建议,要大放水,其结局和美国当下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
这些人,其实就是指望通过通货膨胀,抢夺手里只有现金资产穷人的财产,可以说鼓吹通货膨胀的人,坏透了。
我之前与欧成效还有过互动,认为是朋友,自从他鼓吹通膨无害后,就当又坏又傻的人看了。这也能自称奥派?利用通膨搞钱,没问题,编套理论来鼓吹,那就不行了。
试想一下,如果中国的房租、食品、所有工业制成品,服务业价格,都涨一倍的价,而新增投资在减少,劳动力收入不涨,会出现什么?
手里原来存个三万五万的人,突然这点钱只有以前一半的购买力了,无数低收入人群会哭嚎,哭得会比这批美国人更惨。
这个世界上没有新鲜事,但凡搞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就是这种后果,经济规律不可违背。
不是美国政府印钞,他就可以超脱经济规律,就会没有后果。
也不是民主决定了印钞,那么印钞就会带上正义的光环,逃脱经济规律。
小粉红当然是归因错误,他们以前将美国的繁荣,归因于他抢了印弟安人的土地,殖民了全球,霸占了中东的石油。现在,他将所谓美国当下的情况归因于资本主义,这个我如下文章解释过了,正好相反,发钞,加关税,这些都不是资本主义,不是自由市场。
这主要是由小粉红的经济知识匮乏导致,他们无法解释过去美国的发达和繁荣。
但公知们因为立场,坚持认为这一批出现在小红书的控诉美国医疗贵、物价贵的人其实过得比中国人要好,这也完全是只要立场,完全枉顾事实了。
多去刷刷小红书吧,那里每一个美国人的留言,都可以翻译,都能看懂。不要当鸵鸟,甚至你可以亲自一个一个询问他们的具体生活状况,什么职业,什么收入,什么物价。
有几百万美国人在那里了,一个事实有什么好争论的呢?这么好的交流机会,为什么不去交流呢?你甚至可以私信他们,一对一交流。
重要的不是历史,不是某一事件,而是归因,是教训,是解读。如果不愿意去解读历史,不愿意面对原有的理论与现实的不一致,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不变,那你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在舆论场上,彻底失去地位。
因为,你完全只要立场了,事实和逻辑都不要了,那还能在舆论场上站得住脚么?最后,你和小粉红的争论,就变成了只能表达立场,什么都不能说了,因为你一说,就被打脸。
直接承认美国印钞不对,房产税不对,医疗搞垄断体制不对,关税不对,不就行了吗?承认美国有不好的地方,你就感觉天塌了么?难道这些玩意是好东西?哪一项不是反自由市场的?
逻辑保持一致,有理才能走遍天下,才能在舆论场上站得住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