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洲43国单方面零关税,还不够!全面单边开放,才是唯一出路!

图片

今天,有一个非常好的消息传来,中国针对43个国家采取了100%零关税的政策。

为什么是45个?不是33个,请注意文件,是指所有的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的标准,是由联合国认定的,每年更新,截止到2023年12月,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一共有45个。分别是:

**非洲(共33国):**安哥拉、贝宁、布基纳法索、布隆迪、中非、乍得、科摩罗、刚果民主共和国、多哥、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冈比亚、几内亚、几内亚比绍、莱索托、利比里亚共和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马拉维共和国、马里、毛里塔尼亚、莫桑比克、尼日尔、卢旺达、吉布提、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苏丹共和国、苏丹、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

**亚洲(共8国):**缅甸、老挝、尼泊尔、东帝汶、阿富汗、孟加拉国、也门。

**大洋洲(共3国):**基里巴斯、所罗门群岛、图瓦卢。

**北美洲(共1国):**海地。

其中,海地与图瓦卢未与中国建交,因此,除去这两个国家,就是43个国家。

的确,这种大规模的针对他国的零关税政策,在当今世界主要的大经济体当中,这是唯一的,因此,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与很多国家签订零关税,本身就是世界各种自由贸易经济合作区常见的事,比如RCEP,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区,比如欧盟自由贸易区。

但我之所以称之于壮举,是因为,这种针对他国所有商品实施100%零关税的单边自由贸易主义,在当今世界上殊为难得。

单边自由贸易主义,区别于双边自由贸易协议及多边自由贸易协议,他是一国主动对其他国家的开放,而非依赖于双方的贸易谈判。

只要进入贸易谈判,就必然遇到强大的阻力,可以说几乎没有可能达成100%商品零关税,因为谈判的双方政府会认为,我给你国企业开放,你就应该给我国企业开放作为交换,反过来就是,你不开放,那我也不开放。

这种谈判模式,正是WTO事实上死亡的关键原因,因为WTO有166个成员国和地区,大家要完成166个经济体达成一致的谈判,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哪怕是RCEP这种十几个国家的谈判,最后阶段,印度也退出了,各国之间也未能达成所有产品零关税的合作方案。

除了多边谈判太复杂以下,还有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集团的阻力,比如,韩国虽然加入了RCEP,很多产品都实施了零关税,但农产品就不行,因为韩国有强大的农民协会,为了其国内的垄断利益,对外实施的高额关税,会压制政府无法达成全面零关税。

因此,单边自由贸易主义,在这个世界上的主要经济体中,绝迹已久了。

其次是100%的税目产品零关税,这也是在全球领先的自由贸易理念。

即使是香港这种长期以自由港为本的地区,也有少量的产品依然实施了高关税,无法做到100%的零关税。

我不担心别的,我就担心这个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能不能真的落实。如果真的落实,他带来的效果,将是革命性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主动的、单边的、100%的零关税策略,对全民也是一次观念洗礼。

有人说,这是对这几十个国家的优惠政策,其实不然。

贸易就是双赢的,取消关税,不仅仅有利于这四十多个国家的企业和民众,还有利于中国所有的企业和民众。

国家只是税区的边界,如果湖南与江西之间不设关税,有利于两省民众的福祉,那么,中国与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之间不设关税门槛,也一样有利于全世界所有人。

贸易的具体主体,不是国家,而是一个又一个的企业和普通人。

你和你楼下的小卖部交易,有利于双方,那你和非洲某个人进行交易,也一样有利于双方。

当年大英帝国是全球率先实施单边自由贸易主义的国家,是几乎全面向所有国家过来的产品免除关税,其结果是,英国民众购买产品的价格更低,英国的企业购买原材料更便宜,英国的企业全球竞争力更强大。

如果我们对四十多个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政策,是为了发展两国的贸易,是为了两国民众的福祉,那么,我们没有理由,不将这种零关税策略扩展到全球。

追求所谓的贸易公平是不必要的,任何一笔关税的存在,在打击他国生产者的同时,也损害了本国消费者的利益,还让本国的落后产能得到行政保护,不利于资源的最佳配置。

有人说,中国制造业强大了,所以才敢全面向世界开放,这就是不懂经济学原理的思维,如果中国早就全面向世界开放制造业,全面实施零关税策略,中国制造业领先全球其他国家的时间会来得更早,领先得会更多。

但凡实施保护的领域 ,你都会发现,这些产业都不具备世界竞争力。我们的石油产业有世界竞争力吗?中国的电信产业有竞争力吗?中国的烟草能行销全球吗?

用高额关税和禁止准入来发展经济,从来都只能让那些效率低下、不能服务好消费者的企业,避免被市场淘汰。

只有在全球开放市场中竞争的企业,才能真正为消费者带来利益。

因此,单边向全球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免签,是正确的,应该不断增加,阻止人家过来消费干什么呢?

因此,单边向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实施100%零关税,是正确的,应该持续扩大,最好向所有国家全面实施。

当然,我依然不敢相信这一政策会彻底执行,我担心的是国内的不少利益集团会跳出来要求被保护,从而使得这一政策,最后又不够彻底。

比如,我在缅甸开个烟草企业,可以零关税卖到国内来吗?当下进口关税是50%,如果可以,那就可以打破国内烟草公司的垄断。

比如:中国对豪车依然有高额的关税,那么,缅甸从海外进口汽车,再卖到中国来,是否是零关税呢?

真的彻底对这么多国家,实施100%零关税,不作限制的话,实际效果就会等同于向全球实施零关税,这可是惊天的大好事。

怕的是,过几天一看细则,这限制那限制,那就让我大失所望了,就不敢说是个壮举了,只敢说,也算个边际改善吧。

但不管怎么说,我依然要肯定这个政策,希望这样的好消息,一个月一个。

还不够!全面单边开放,才是唯一出路!

中国对最不发达的国家主动实施单边开放,对税目产品实施100%零关税政策,这是一个好事,但还不够,因为以中国的经济体量,对外开放的力度只有加大力度,才能让经济出现明显好转。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主要依赖于多边和单边的自贸谈判,中国当下正在推动的较大的自贸协议就有,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中—海合会(海湾国家)自由贸易协议,中拉(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议,中欧投资协定,CPTPP,以及DEPA.

但如果关注对外经贸就会明白,要达成自贸协定,难度非常大,而且时间跨度非常长,比如,中海自贸协议,自提出到现在十几年了,每一年都在说要加快谈判,但就是没有结果。

比如中欧投资协定,双方谈成了,但在欧盟议会被搁置了。

比如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前后搞了十几年,今年又重启谈判。

比如中拉自由贸易协议,好象还停留在意向沟通上面。

至于CPTPP,DEPA,虽然一直在谈,但好象看不到进度。

原因一,在国与国、国与地区组织之间的各种贸易谈判中,很难回避国际政治的影响,中欧投资协议被搁置,就是美国政治发生变化产生的结果。

原因二、各国的贸易谈判中,都有各国内的利益集团的影响,一些利益集团依然通过各种手段,在自由贸易协议中,加入各种保护条款,从而使得自由贸易这四个字都不成立了。

原因三、即使签成的贸易协议,依然面临着政治的变化,并不能保证已达成的条款能长期执行。

因此,依靠在全球与各国来签各种自贸协议发展贸易,并非一个好的策略。

一个国家是否会实施真正的自由贸易政策,取决于两个要素:

第一、自由贸易观念在本国民众中的影响力

第二,利益集团对于政治的影响力

很多人以为贸易谈判,就是双方的政治人物讨价还价的过程,其实不然,这种表面的讨价还价,背后不过是观念与利益的博弈。

他们以为政客们是在进行利益权衡,比如计算某一产业的利益损失,换来另一产业的利益增长。其实完全不是如此,因为这些产业不是政治人物的,而是分属不同的利益集团的。

政治人物在没有本国自由贸易观念支持、不能排除利益集团影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自己去决定什么自由贸易政策的。

比如,这次中国单边开放的四十多个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之所以全球最穷,就是因为自由贸易观念在这些国家就几乎不存在,同时,这些国家往往被少数利益集团操纵,否则,他们怎么可能成为最穷的国家呢?

也因此,用政府与对方政府谈判的方式,是难以达成真正的自由贸易的。

在当下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可能与美国达成什么自由贸易协议吗?不可能的,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规则问题,不是由哪个政府决定的,可不是谈判就可以解决的。

那要扩大与美国企业的贸易,要怎么办?难道因为美国国内普遍支持贸易战,我们就接受这一现状吗?当然是有办法改进的。

要推进贸易,只有一个方法是正确的,那就是单边开放。

有人说,单边开放吃亏了,我们向其他国家开放,他们却不向我们开放,这完全是不懂经济规律的错误观点。

我们对阿根廷的牛肉如果实施零关税,会让国内的消费者能吃上便宜的牛肉,你不要吗?

我们对澳大利亚的铁矿如果实施零关税,会让国内的企业生产钢铁成本下降,最后让所有的工业制成品价格更低,你不要吗?

你哪有受损呢?相反,对方国家对中国企业实施的高关税,正好可以被这种单边自由开放带来的成本优势部分取消。

现在美国对中国企业实施了很高的关税,导致中国企业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不够,如果中国企业在全球采购的原料价格能下降10%,那么,在美国高关税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就依然可以保持。

单边开放,不仅有利于国外的企业,也同时有利于中国的企业和民众。

中国不能指望靠着政府谈判的各种自贸协议来推进国际贸易,主动向全世界实施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的三零自由开放政策,才是唯一的正道。

这也是破解贸易战、反全球化浪潮最好的、最为正确的手段。

同时,实施彻底的对外开放,才能推进国内的改革。

如果所有的领域,都对外开放,那么国内的各种垄断国企,以及一些特权企业,就无法保持竞争力,他们也必须变革,才能适应更加开放的市场。

国内的不少管制,是导致企业竞争力不足的原因,要应对全球竞争,就必须取消管制。

当年中国的国企之所以需要卖掉很多,是因为中国国门打开后,大量的低价的外国工业品、消费品就涌入了国内,日本的石英表、电子表的进入,就让低效、低质、高价的中国国产手表厂无法在市场中生存。大量的国企在外企与新崛起的民企竞争下,彻底失去了竞争力,沦为了天天向财政伸手要钱的负担。

可以说,没有对外的开放,就不存在国内的这些改革。

今天中国的改革,的确进入了深水区,比过去还要更难,因为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来,在一些改革不彻底的领域,形成了强大的利益集团、特权集团,如果对外彻底开放,这些集团的利益会受损。

还有手握各种审批权、管制权的官僚集团们的利益,也会受损,一个国内需要审批的项目和产品,如果国外的同类产品可以自由进入,那么,这个审批权力就将毫无作用,无法为官员带来寻租利益。

只有实施单边开放,三零的国际贸易政策,才能驱动中国的市场化改革往前走,不如此,改革难以推进。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在加大,战火四起,潜在的战争风险地区风险也在升高。

如何让中国人生活改善的这一历史进程不被中断,贸易是唯一的解。只有中国民众与全球民众的利益通过贸易紧紧相连,才能避免出现战争,才会让国内和平的声音越来越大。

历史上,在贸易保护主义的驱动下,被管制和影响的这一方走向战争,并不奇怪,因为会认为战争有利于打破管制,从而让这一国的民众失去理智。

而中国民众的自由贸易观念,也在全球是领先的,对外开放政策,极少被批评,往往得到的是赞许,中国越来越多的人,能清楚地认知到,对外开放更多,只能让自己的收入更高,买东西更便宜,反对者极少。

可以说,中国具备有全面实施三零的民众观念基础 ,唯一需要破除的就是国内利益集团主要是国企的阻力。

只有全面实施三零,这才能拯救当下低迷未来有高风险的中国经济,才能让贸易战的影响变小,才能让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不被中断。

如果有原产地限制,向最不发达国家搞零关税的意义在哪里?

但如果有一个原产地限制隐藏在后面,那这种零关税的意义,就缩减到非常小。

最不发达国家的意思就是这个国家没有生产能力,哪怕是矿也是不够的,因为矿也是需要生产的。

这个世界上的穷国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不具备一个扩大生产的制度环境,也就是这些国家的实际能生产的商品非常少,即使有一些生产,在国际上也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力。

没有竞争力的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价值不高的产品,就是不愿意购买的产品。

如果在这种零关税政策后面,将原来的原产地限制加上,这个政策的意义就大打折扣了,我只能说,只是一点点的边际改善,对于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更是杯水车薪。

有意思的是,美国对于中国企业的围追堵截,正是用这种原产地的策略。

美国对中国的光伏产业实施了高额的反倾销税,于是中国的企业就转道越南,由中国企业向越南企业输出中间品,越南企业加工为成品再向美国出口,然后美国接着又对越南的光伏产业出口进行限制。

中国的生产企业,就是深受这种类似于原产地约束的跨国贸易管制的痛苦。但是,中国也一样实施这种策略。

自由贸易,是双赢的。这一句话,值得所有人读一千万遍。

既然是双赢的,我们搞这么多限制,故意阻止各国民众与中国民众进行贸易干什么?这种限制唯一有利的,只有国内的落后生产力,全世界所有的人,包括中国的绝大部分人都是受损者。

如果我们要搞自由贸易,那就不要搞这些劳什子的各种限制,甚至还搞出一套公式,要计算进口商品中的原料本国成分占了多少,这不是有病吗?

只要这款商品中国老百姓愿意买,有价格优势 ,你让中国企业和老百姓购买就可以了,你在那里拿把尺子算什么本国成分呢?不算这个东西,民众们有损失吗?管他成分来自哪国的,重要吗?

自由贸易不仅有利于本国消费者,更有利于本国企业,购买原料便宜了,竞争力就强大了,生产力就增强了。

我想起邓公说的一句话,胆子要大一点,步子要快一点,中国经济都这个熊样了,为什么不敢用力搞开放呢?为什么这些开放政策背后都要有各种各样的限制呢?

今天同样宣布了海南自贸区可以允许一些药品和器械零关税进入海南,但我要问的是,为什么只要在中国批准的,才可以进入呢?美国批准的也让他进入不可以吗?为什么只能进入海南呢?进入全国不可以吗?

难道药品更便宜,仅仅是海南人的需求吗?

各个部委制定这些政策时,背后总是跟着一大堆的各种限制。限制越多,改革力度越小,最终的成果也越小。

要知道,当下中国不仅面临短期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影响,还同时受着中国国内商业周期的影响,与此同时还叠加到中国债务问题的巨大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扣扣索索地出台这种小里八气的政策,根本是不解决问题的。

要搞自由贸易,就大搞,就狠下心来搞,全中国都搞成零关税,有什么难的?需要在各地搞那么一点点的自贸区吗?需要把海南圈起来吗?

在海南搞了一些税收优惠,一些零关税,要拿到这些税收减少,还得有无比复杂的条件,甚至海南出现了移民监。

你要成为海南的税务居民,承受更低一点的税收,一年需要在海南呆上183天,真的是无语啊。

我当然要肯定这些手段,都是边际改善。

但是速度太慢了,动作太小了,如果所谓的市场化改革,就是这么一点小小的动作,而干预与管制,比如三明医改,就五年内推向全国,那么就是干预的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化的力量。

经济怎么才能恢复发展速度呢?

还是没有魄力,还是不敢干,还是受到既得利益的影响,还是不敢放权,还是看不清经济难到了什么程度 。

搞开放,在中国没有民间阻拦,可以说是最容易实施的改革,就这样的几乎没有舆论阻力 的改革,也推行这么慢,动作这么小,真的是不可理解啊。

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听取浦东开发规划汇报时说:“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此后,他再次提到,“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这些话,依然适用于今天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