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洲建交国实施零关税:任何边际改善都值得点赞!
近日,中国政府宣布对非洲53个建交国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这本是件互惠互利的好事,却引来了不少质疑声。
有一种典型的批评,认为非洲都是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产品,开放也没用。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凡是为此叫好的都是5毛、公知。
比如,以下这位“二极管”批评道:“对垃圾产品服务放开单边关税,对高精尖的产品服务高门槛。看似保护自己产业,实则就是让你国产品服务不断比烂,而不是不断比好。消费者嘛,就是得选谁稍微不烂的买。越做越垃圾就是这么做出来的,讲个屁的竞争力。劣根与低陋是联系的。”
这些话,听起来仿佛是为国为民,实则充满了对市场经济的误解和对自由贸易的偏见。
是妥妥的恨国党!恨国党们认为,政府做的一切都是错的,只管反对就行了,就是看不惯为正确的行为点赞。
可是,这些“二极管”们的思维,不仅在经济理论上站不住脚,更忽视了全球化大背景下,开放与合作才是真正的出路。
我们反对一切闭关自守的行动,也要支持一切开放的举措。
开放是繁荣的阶梯
经济绝不是一堆冰冷的数字和公式,而是无数个体追求自身幸福的动态过程。国际贸易的本质,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贸易,而是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贸易。
任何阻碍这种交易的做法,都会有损两者之间的福利。任何朝向自由交易的改善,都会有利于民众福利的提升。
中国对非洲国家单边开放零关税,就是这样一种边际上的改善。它减少了贸易壁垒,降低了交易成本,扩大了市场空间,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朝着更自由、更开放、更有效率的方向迈出了一步。
那些认为“小打小闹没意义”的人,恰恰忽略了边际改善的累积效应。经济增长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大跃进”,而是一个个微小改进的叠加。
今天减一点关税,明天放开一点管制,长此以往,市场活力自然被激发,经济发展也水到渠成。
自由贸易:财富与文明的催化剂
米塞斯、哈耶克反复强调,自由贸易能够促进劳动分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终增进全人类的福祉。
关税,本质上是一种人为设置的贸易壁垒,它像一道无形的墙,扭曲了市场价格信号,阻碍了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损害的是消费者的利益。
反对者口中的“对垃圾产品服务放开单边关税”,这种说法本身就充满了主观臆断和傲慢。
什么叫“垃圾产品”?在自由市场中,产品的优劣是由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决定的。
如果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没有需求,它自然会被淘汰;如果它能够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求,即使在某些人看来“不够高端”,它也有其存在的价值。这不是由“二极管”们决定的,是由消费者们投票决定的。
更何况,通过自由贸易,非洲国家的产品将有机会进入中国市场,这不仅有助于非洲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
难道我们只允许“高端”产品进入市场吗?那穷人该买什么?市场的魅力就在于它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偏好的需求。
发现过程与创新:市场是最好的大学
哈耶克认为,市场是一个动态的“知识发现过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家们像探险家一样,不断地发现新的需求、新的生产方式和新的产品。
而贸易保护主义则像给探险家戴上镣铐,它使得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得以苟延残喘,从而抑制了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劣根与低陋是联系的”这种论调,更是充满了形而上学的偏见和刻板印象。
在奥地利学派看来,所谓的“劣根”和“低陋”往往是缺乏竞争和激励的结果。一旦市场开放,竞争加剧,那些“劣质”的产品和企业自然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从而倒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改进服务水平。
这正是市场机制的优越性所在,它通过“创造性破坏”推动经济的持续进步。
举个例子,几十年前,中国的许多产品也曾被贴上“劣质”的标签,但正是改革开放,引入了外部竞争,才让中国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不断学习、创新、成长,最终涌现出华为、小米、大疆这样享誉全球的企业。
事实的铁证:中非贸易的生动实践
反对者所持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站不住脚,在实践中也与大量事实相悖。数据是最好的辩护律师,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1. 中非贸易:蓬勃发展的双赢之路
长期以来,中非贸易呈现出积极的增长态势。根据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对非洲进出口额达到9632.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4%,创历史同期新高。
其中,对非洲出口5995.7亿元,增长20.2%;自非洲进口3636.4亿元,增长1.6%。这充分表明,中非贸易的规模和活力正在持续提升。
中国已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这种“第一”可不是徒有虚名。
非洲的优质农产品日益受到中国消费者欢迎,例如2023年中国自非洲进口坚果、蔬菜、花卉、水果同比分别增长130%、32%、14%和7%。
想象一下,当非洲的牛油果、芝麻、花生以更优惠的价格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消费者能享受到更多元、更实惠的选择,非洲农民也能因此增加收入,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吗?
同时,机电产品成为中国对非出口的“主力军”,“新三样”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对非出口实现较快增长,有力支持了非洲绿色能源的转型。
这些数据表明,中非贸易并非简单的“垃圾产品”交换,而是涵盖了农产品、工业制成品、高科技产品等多领域的互补性贸易。
零关税政策的实施,将进一步降低非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的成本,有助于非洲国家扩大出口,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2. 戳穿“劣质”论的谎言
反对者将非洲产品一概而论为“垃圾产品”,这种观点不仅带有歧视色彩,更是对市场动态和主观价值论的无知。
首先,非洲大陆幅员辽阔,资源丰富,许多国家拥有独特的农产品、矿产资源和手工艺品,这些产品在中国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肯尼亚的牛油果、坦桑尼亚的芝麻、塞内加尔的花生,它们凭什么不是好产品?它们只是需要一个更公平、更开放的贸易环境。
其次,即便一些非洲国家的产品在工业化程度和技术含量上暂时落后,但这恰恰是自由贸易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通过贸易,非洲国家可以获得中国的技术、设备和投资,提升其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
这符合奥地利学派的“知识分散”和“发现过程”理论,即通过市场互动,知识得以传播,技术得以学习,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难道我们几十年前的“中国制造”就没有“低端”的时候吗?正是通过与世界的交流与学习,我们才逐步成长为今天的“世界工厂”。我们不能关起门来,用傲慢的眼光看待其他发展中国家。
3. 贸易保护:饮鸩止渴的毒药
“看似保护自己产业,实则就是让你国产品服务不断比烂,而不是不断比好。”这种说法看似有理,实则颠倒了因果。
贸易保护主义,无论是以关税还是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存在,其结果都是保护落后产能,阻碍企业创新。在缺乏外部竞争的环境下,国内企业更容易形成垄断或寡头,缺乏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动力。
竞争是创新的引擎。当市场开放,国内外产品同台竞技时,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然会努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改进产品。消费者也因此能享受到更优质、更实惠的产品和服务。
将竞争力下降归咎于自由贸易,无异于将病人无法痊愈归咎于医生开药,而不是病因本身。一个被保护起来的温室花朵,永远也长不成参天大树。
4. 消费者:市场的最终裁决者
“消费者嘛,就是得选谁稍微不烂的买。”这种论调是对消费者智商的侮辱。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最终的裁判者,他们用自己的货币投票,选择自己认为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如果市场上的产品普遍“烂”,那是因为供给侧缺乏竞争和创新。而开放市场,引入更多元的供给,恰恰是解决“比烂”问题的有效途径。
奥地利学派强调消费者主权。消费者的需求是生产的最终导向。当中国对非洲产品开放零关税时,意味着更多的产品将进入中国市场,消费者将拥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
如果非洲产品质量不过关,消费者自然不会买单;如果非洲产品物美价廉,那么受益的将是中国的广大消费者。这是对消费者利益的增进,而非损害。
边际改善的深远意义:大国担当与全球视野
中国对非洲国家单边开放零关税,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边际改善,更具有深远的战略和人文意义。
1. 推动全球南方合作:携手并进,共同发展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非洲国家同属“全球南方”。在当前逆全球化思潮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国际背景下,中国此举是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也是推动全球南方国家间合作的实际行动。
这种合作模式,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援助模式,更强调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中国不是去“施舍”,而是去“合作”,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自身造血能力。
2. 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大道同行,天下为公
我说,“任何边际上的改善,都值得点赞!”这句话的深层含义,在于它体现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通过降低关税,中国不仅在促进自身经济发展,更在为非洲国家的繁荣创造条件。这是一种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最终将惠及全人类。
我们常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大国担当。
3. 为国际贸易注入正能量:中国力量,世界贡献
在当前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扩大开放,减少贸易壁垒,为全球贸易注入了宝贵的正能量。
这种积极的信号,有助于提振全球市场信心,促进全球经济复苏。
当其他国家都在筑墙设障时,中国选择拆除壁垒,这本身就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这不仅展现了中国的经济实力,更彰显了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责任感。
结语
中国对非洲53个国家单边开放零关税的举措,是基于自由贸易原则和边际改善理念的积极行动。
它将促进中非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为非洲经济提供更多机遇,也为中国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
那些将此举简单斥为“对垃圾产品放开单边关税”的反对者,不仅在经济理论上谬误百出,更在事实面前站不住脚。
他们的言论充斥着对市场规律的无知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偏见。
奥地利经济学派告诉我们,自由是繁荣之母,市场是发现和创新的引擎,而任何朝着自由和开放方向的边际改善,都值得我们报以掌声和点赞。
虽然中国还有许多待开放的领域,如果能对世界都单边开放,那就更好了。但能对非洲建交国单边零关税,正是以实际行动在边际上践行了这些宝贵的经济学原理,也为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国任何边际上的改善,都值得点赞!
这种赞扬,不仅仅是对政策的肯定,更是对开放、包容、进步精神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