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发布会,什么才是真正的遥遥领先

图片

1

最近宁德时代发布了三款电池产品,给了行业三个惊吓。

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钠新电池骁遥双核动力电池

这东西已经不能用先进与否评价了,已经到了恐怖的地步。

就相当于原始人正在拿着木棍石头对打的时候,抬头看到了天基离子炮。

猴子正在抢香蕉的时候,发现了三体人驾到。

具体一点,这么说吧,现在5C超充已经是很先锋的技术了。

10C号称天顶星科技过于先进,但宁德时代已经把12C超充和800公里续航给弄到一起了。

至于他们实验室里更多的超充黑科技,那说出来都怕电表受不了。

车企还在纠结选三元锂还是磷酸铁锂,宁德时代一把王炸,直接搞了个“电池全家桶”,让车企不用再当二选一纠结怪。

车企专注于车就好了,其他的交给宁德时代就行。

其他企业已经卷得像龙卷风了,说自己卷死了起码10个对手。

宁德时代点点头。

上午干的不错,那下午呢?

2

科技企业都要做创新,但一般来说创新进步这件事情是有一个线性规律在的。

但我觉得宁德时代不是这么想的。

他们的创新往往不是线性的,而是跳跃性的。

这种创新的离谱程度,就像长跑选手觉得好不容易逼近领跑者了,才发现大哥其实已经套好几圈了。

让对手们永远处于一种「我刚学会屠龙术,龙却变成了超级赛亚人」的绝望状态。

先看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

这是兼具最高续航800km和峰值12C的磷酸铁锂电池,在这之前,直接就不存在。

这款电池,还是对物理规律有点不礼貌了。

峰值12C的意思是,理论上,1/12小时也就是五分钟就能充满。

但为了保护电池,只在电池黄金充电窗口开启狂暴模式。

实战中,充电5分钟,续航超520公里。

上一个这么猛的东西也就是手机,而且也只能做到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

你知道吗?

上面说的这个电池也是宁德时代造的,据说这句广告语也是宁德时代的工程师想出来的。

而宁德时代这个东西都不叫充电了,堪称打雷。

这东西的技术含量已经过于夸张了。

充电五分钟难吗?

难。

难度可能是五颗星。

最高续航800公里的电池难吗?

难。

难度可能也是五颗星。

但把这两个点捏在一起,那难度应该是几十颗星。

电池就跟玩跷跷板一样,一旦你拉长一个长板,那么另一个特性就必然会拉低。

超快充技术与高续航(大容量)天然相斥,同时满足严格来说算一种幻想。

相当于要求跑100米的博尔特去跑全马还要跑进两小时,再要求他同时攻克拉力赛和F1方程式。

但宁德时代点点头,它甚至都没有觉得这是什么不合理的诉求。

超快充+高续航,是什么很难的事儿吗?

那你们零下10摄氏度的时候怎么办啊。

那给神行电池加一个耐低温吧。

想象一下,不远的将来,在零下10摄氏度的冬天里,你的车是神行电池,当你从服务区厕所出来的时候,电已经充满了。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 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 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宁德时代这已经不单单给电车补能了,顺带手连电车车主的尊严也给拉满,直接给车充出饱腹感。

到这里,还不算是太恐怖。

真正恐怖的点是,这些黑科技并不是被市场竞争逼出来的,并不是别的同行做了什么卷到宁德时代了,纯粹是宁德时代自己卷自己。

上面那些东西只是宁德时代技术储备库里随便抽张牌而已。

宁德时代更多技术在实验室里都堆成山了,只是不露面而已。

你刚学会用打火石,人家已经造出歼星舰了,还贴心地告诉你:先凑合用吧,仓库里还有黑洞生成器。

3

到这里,你觉得够恐怖吗?

不,这才刚开始。

上面说的东西,归根究底是技术。

但真正的大哥,直接从原材料上解决问题。

电池行业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只是技术,更是你造电池得有原材料。

你技术再牛,但材料被人卡脖子了,那也一样没得玩儿。

而锂矿,就是制约电池企业的根本捆仙锁。

但捆不住宁德时代。

为了摆脱锂价动不动就像过山车一样起起伏伏,宁德时代直接在元素周期表上反复横跳。

锂矿不好整,普通人的想法是我们多出点钱呗。

宁德时代不这么想,那我直接不用不就好了?

于是宁德时代整了个钠新电池,而且不是实验室产品,这种车规级规模化量产应用的钠离子电池,目前真就找不到第二家。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 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 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钠新电池的量产有可能是人类能源史上绕不过的一次记载。

因为钠广泛存在于海水中。

用渤海湾的盐替代澳洲锂矿、智利盐湖的垄断供给,从根源上把全球能源命脉从资源寡头手中拽回人类文明共同体。

这里面的技术含量,很夸张。

毕竟钠做电池本身不是新鲜事儿,早就被捧过好多年了,拿电钻突突半小时,锂电池已经化成灰了,钠电池愣是连个火星子都没憋出来。

那为啥别人不做,是因为不喜欢吗?

我没上清华北大是因为不喜欢吗?

还是技术,不到位。

钠这东西什么都好,安全便宜抗冻,但【续航】和【寿命】总是挂科。

同体积的电池包搁人锂电能跑完秋名山,钠电刚过排水渠就不行了。

循环寿命更是菜得抠脚,如果锂电池能陪你征战王者五十个赛季,钠电打两把排位就开始送头挂机。

用几年就报废,家里哪怕有矿也遭不住啊。

别人鼓捣一阵子,凑个热闹就歇了,但对宁德时代来说。

听说很难?

很好,有点意思。

续航上五百很难吗?循环次数破万很难吗?

再整个超充吧。

叠加上钠电池本来的几个优点,宁德时代版本的钠电池直接咔咔乱杀了。

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后面价格都要继续下探了。

收手吧,外面全是宁德时代。

4

看到这,觉得厉害吗?

别急,厉害早了。

前面探讨的是技术,是行业,是原材料,可以说是关我啥事儿。

接下来,是正儿八经的关大家的事儿。

是【骁遥双核动力电池】。

![图片](data:image/svg+xml,%3C%3F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3F%3E%3Csvg width=‘1px’ height=‘1px’ viewBox=‘0 0 1 1’ version=‘1.1’ xmlns=‘ http://www.w3.org/2000/svg' xmlns:xlink=‘ http://www.w3.org/1999/xlink'%3E%3Ctitle%3E%3C/title%3E%3Cg stroke=‘none’ stroke-width=‘1’ fill=‘none’ fill-rule=‘evenodd’ fill-opacity=‘0’%3E%3Cg transform=‘translate(-249.000000, -126.000000)’ fill=’%23FFFFFF’%3E%3Crect x=‘249’ y=‘126’ width=‘1’ height=‘1’%3E%3C/rect%3E%3C/g%3E%3C/g%3E%3C/svg%3E)

这个电池直接结束了车企和消费者的选择困难。

人是既要又要的生物,这种既要又要还是动态的。

家庭用户想要长续航但拒绝自燃风险,性能玩家追求3秒破百又不要底盘累赘。

现有动力电池逼得车企想造好车只能跟着电池做设计,要么塞更大电池挤占空间,要么保空间砍续航,要么太激进的设计充满风险。

价格、安全、性能、续航、动力,对不起,你需要取舍。

于是宁德时代笑了,技术不行才要取舍,我什么都要。

所以有了骁遥双核动力电池。

所谓双核,说白了就是把电池分成两个独立能量区。

一个主,一个负责增程。

两个能量区自动切换,根据你是飙高速还是堵成狗、脚法狠不狠自己调整。

主能量区负责市区通勤时,增程能量区可以躺,需要长途时再担负起“续航外挂”。

之所以这么牛,是因为宁德时代塞了一个【自生成负极技术】的黑科技,让锂离子跳过石墨负极的中间商,提升了储能效率。

这个黑科技,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有科学家在捣鼓了,现在被宁德时代给落地了。

这种双核结构,给车多加了一层保护罩。

主能量区扛日常输出,增程能量区充当备用电源,相当于给车装了物理级双保险,让电池失效风险直接滚蛋。

关键是,双核可以对车企的需求做适配。

例如你要北方冬季的续航,那主能量区用钠电池抗低温,增程能量区配一个自生成负极电池来解决续航,小小天气轻松拿捏。

例如要玩越野,主能量区用三元锂负责爆发力,增程能量区负责续航。

豁沙子时不用心疼电量了,跑山道也不用掐着电量表算数学题了。

宁德时代直接把新能源汽车从“选择题”搞成了“填空题”。

到这,你会觉得这是新能源汽车的大爹?

不,格局小了。

这套东西电船飞机都用得上,甚至人类宇宙探索都用得上,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宇宙飘的,都用得上。

宁德时代不只是造电池,而是在重构现代工业的能量底座。

不是为了在某个具体产业称霸,而是让人类所有需要持续稳定供能的场景,都有自己的身影。

就是三体人来地球,也得用宁德时代的方案。

这才是真正的恐怖。

5

看到这,觉得够厉害吗?

对不起,还要厉害。

钠新电池量产的意义,甚至不能用厉害来形容,而是用破界来理解。

一、破材料枷锁,用厨房盐罐子里的钠替代被资本炒上天的锂,把电池成本从云端拽回地面。

二、破资源封印,让中国新能源产业,不,是让全球电车企业和车主,摆脱锂矿和盐湖的绑架。

三、成为人类能源运转的一部分。

中国新能源行业牛。

行业牛,宁德时代作为行业的基础供应商,就更猛了。

而且前面说过了,这套东西不只是用在车上,而是,一个能源解决方案。

什么最猛?

不是技术,不是资本,而是成为世界运转流程的某个节点,最猛。

从上游原材料、价格、续航、充电速度、安全稳定、功率、低温,你能想到的焦虑,宁德时代都已经解决完了。

这个时候,你也该知道怎么选车了。

一家公司的技术标准成为行业准绳,选择搭载其电池的车型就不再是技术决策了,而是对这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视程度了。

当二手车车贩子也会因为宁德时代电池版多出价时,正确的选择,其实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