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产出全部被消费,那就没有经济进步的可能

img

必须停止消耗资本!

资本是经济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产出全部被消费,那就没有经济进步的可能。必须节制欲望,积累储蓄,储蓄转化为投资,推动迂回生产,才能实现更大未来产出,提升生活水平。

一个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工资率的提高、物价的下降、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是资本扩张的结果。决定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福祉的,就是人均占有资本量。任何资本消耗,都将减慢经济进步速度,拉低民众生活水平。

马尔萨斯定律揭示出,两种或者以上的互补生产要素,必定有一个最佳比例的点。这是先验有效的经济学定律。在生存资源和人口之间,同样有一个最佳的比例,当比例失调,必定影响最终产出,降低所有人生活水平。

这其实是报酬率的特殊应用。尽管马尔萨斯在说“生存资料以算术级、人口以几何级增长”是胡言乱语,但是其基本的视角和规律性是没有问题的。

一个经济体,人太少是不行的,劳动力是最基础的生产要素,人太少,就无法支撑有效的分工合作,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但人太多,资本增长速度跟不上人口增长速度,也不行,这就会陷入“马尔萨斯陷阱”,即降低生活水平。

被错误理解的马尔萨斯人口定律,认为要消灭人口,才能保持和提升生活水准,这是对人口律的故意曲解。因为马尔萨斯并没有说这个最佳的点到底在哪里。而且,这是静态均衡思维而不是动态过程思维,因为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就可以承载更多的人口并且生活水平不降反升。这正是工业革命以来的历史事实。

这告诉我们,在人口不变或者增长的情况下,要继续提升生活水平,唯一的办法就是鼓励资本积累,提升人均占有资本量。如果所采取的措施,是在消耗资本,那就意味着一起受穷。

不能消耗资本、毁灭资本,是一个生存常识。经济学是把这种常识所蕴含的背后机理和人类行动规律,清晰无误地揭示了出来。

农民知道,要想取得更大的收成,就不能连种子都一块儿吃了;牧民知道,不能去杀怀孕了的母羊;商人知道,绝对不能吃干喝净,而是要为未来做准备;一个人要把家具塞进火炉里取暖,他最好知道这样做面临的后果是什么。

但是当今世界许多经济政策,完全是违背人类生存常识的,其后果无一例外,都是在消耗资本。如果资本积累的速度赶不上消耗的速度,那么结果必定是所有人变穷。

假定一个农民,现在知道明天自己的财产要被没收,那么他就必然倾向于把种子也直接吃掉;假定一个商人,他的财产受到政策朝令夕改的影响,始终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那么他必然倾向于把财富吃干喝净,不再投资未来。

这就是消耗资本的大杀器:产权不稳定,没有了长远预期。

产权是经济学的基石。没有产权,经济学的一切概念,都失去了意义。人类行动的过程,归根结底就是交换的过程。人们能够通过理性认识到,交换对双方有益,能够提升双方的财产价值,改善双方的财产结构;被改善了的财产结构,将在未来实现更大的产出。经济学,就是交换学。

但是交换,是在交换什么?

交换财产。

那么任何对交换行为的干预,都是在侵犯产权本身,它必将降低交换双方的效用。侵犯产权,造成的就是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倾向于消耗资本而不是积累资本。

因此我们反对一切干预。它侵犯私产,在伦理上是不正当的;它消耗资本,在经济上是毁灭性的。

现在实行的通货膨胀政策,就是资本绞肉机,能把资本毁灭殆尽,财富一夜归零。

如果你觉得这是危言耸听,看看1929年的美国大萧条和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知道了。

不断地印钞票,就是在鼓励消耗资本而不是积累资本。信贷扩张,就是印假钞,就是将民众的购买力转移到国家和裙带关系户的手中,就是把民间的储蓄无限稀释,将你的钱偷偷装进他们的口袋。通胀是隐秘的阴险的税收,是一种国有化的政策,是一种集权的政策。

通胀政策可以说是对储蓄精神和资本形成的“精准打击”,它将资本持续从民间抽走,当人们认识到通胀将不断持续,储蓄将一文不值,那么必然的结果就是不要储蓄,吃干喝净,有今天没明天地将资本消耗殆尽,结果必定是走向贫穷。

信贷扩张将稀缺的资源,吸引到了国家和受照顾的行业和产业之中,造成了生产结构的严重扭曲。任何被扭曲的生产结构,都意味着资本被错误地配置到了低效和消费者并不迫切需求的领域之中,因此必然降低最终产出和所有人的福祉。

不断扩张的信贷资金,会持续不断地扭曲生产结构。直到有一天人们会发现,并没有那么多的资源可供调用,只是钱变多了吹起的泡沫,这时候地基打得太大而没有那么多原材料,结果就是泡沫破裂经济崩溃,辛苦积累起来的资本,一夜之间灰飞烟灭,所有人陷入赤贫状态。

津巴布韦、委内瑞拉、阿根廷、民国时期的金圆券,就是前车之鉴。

所谓“温和通胀”,只不过是让这种灾难以不显眼的方式持续发生。印假钞这件事是坏的,那么印的少,照样是坏。杀1个人比杀100个人,更不坏一点,但是我们绝不能说,杀1个人是对的。

若论资本消耗的最大罪魁祸首,那就是通货膨胀政策。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揭露通胀的真相,揭示到底是谁偷走了你的钱,让大众明白真相。否则,资本消耗就将一直持续,民众生活水平将不断降低、或者达不到应当有的生活水平。因为,政客和裙带集团伸向民众口袋的贪婪之手,昼夜不息。

最终,必须废除法定不兑现纸币,回归百分百准备金的金本位,炸毁美联储。必须让银行承担其随时兑现的民事合同法律责任,而不是享受法外特权。

自由市场,需要诚实货币,必须让货币回归市场,脱离强制力的垄断控制。没有货币这个所谓“宏观”领域的自由,微观领域的个人自由就是不可能的。

税收,当然是另一个资本绞肉机。

企业的利润,是企业服务消费者、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结果。企业留存利润,将用于再投资、推动技术进步、提升劳动生产率、增加就业和提高工资率,供给增加价格下降,造福全体消费者。

个人的储蓄,同样是个人生产的结果。一个稳定的储蓄让人更好地抵御未来的不确定性,通过储蓄的传承,资本不断积累,要么被储蓄者自己用于再投资,要么通过借贷的方式为他人投资提供动力之源。

但税收就是直接对个人财产、储蓄和资本的宣战。它将企业利润和个人财产强制无偿地征没,用于企业再投资的资金变少了,用于满足当局愿望的资金增多了。这完全是一种“消费”行为,将满足民众需求的手段,转移到了当局手中。

用巨量税收搞大型工程,就是用大众的钱给某些人放一枚烟花。这些工程缺乏经济计算,投入产出不成比例,是稀缺资源的错误配置,就是将本来有更重要用途的资本锁定在了错误的用途中,这是资本的严重消耗。

当民间资本减少,造成的结果就是用于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手段减少,大众的欲望满足更难;生产的缩减造成供给下降,物价上涨,结果就是进一步消耗民众的储蓄,令人们的生活更加困苦。

没有中性的税收,税收必定意味着再分配,否则将使征税这个过程变得荒诞不经。再分配手段,就是在侵犯私有财产,就是在打击财富创造,就是在鼓励躺平比烂。所以税收必定毁灭资本,抑制生产。

唯一正确和体面的税收改革,就是减税。除此之外,增加税收,或者通过严征管的方式实质性提高税负,都不是改革,而是反改革。

减税,必须减支。减税的同时,却不断通过发债搞赤字财政,或者通过通胀筹集资金,那就是骗人。因为举债也是税收,就是对未来的征税;通胀更是税收,是对远离货币增发源头的人的秘密劫掠。

福利政策必然消耗资本。

因为福利必定来源于税收,是一种再分配。高福利必定意味着高税收。不论这种税收是直接对财产的征收,还是通过通胀手段秘密地劫掠,后果没有区别。它侵犯私产,打击财富创造,鼓励吃大锅饭和躺平比烂,因此一切税收造成的资本消耗恶果,都将得到体现。

福利政策是通胀的加速器。因为随着供养人员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福利的预期越来越高,但不可能通过直接的不断增税来筹集资金,因此办法就是不断地发钞。

发钞就像吸毒,必须不断地加大剂量才能起到效果。其结果,要么就是经济彻底崩溃,资本毁灭殆尽;要么就是陷入长期的滞胀,生产结构严重扭曲,高通胀和高失业率同时发生,资本就像流血一样被慢慢虚耗一空。

一切重商主义的干预政策,都是消耗资本。

鼓励出口而限制进口,是重商主义的古老谬论。他们一方面以为金钱是财富,然而金钱只是交换媒介,只有真实的资本品和消费品,才是财富。另一方面陷入“蒙田谬误”之中,认为一人之所得必定是另一人之所失,然而交换必定对双方有益,否则交换不会发生。

出口只是进口的支付手段,如果一国不出口而只进口,对该国并不是坏事。如果出口好,进口就不好,那么不如直接将进口货物的船只直接在海上炸沉,出口就大于进口了。这显然是毁灭资本的荒谬做法。

重商主义政策本来也是自我驳斥的。如果一国不断地出口,换回货币,导致的结果就是本国通胀,本国商品相对于外国商品价格提高,因此会抑制出口,进口变得更加有利可图。

西班牙人在地理大发现时期,将南美洲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地输入国内,结果就是国内大通胀,并且外延到欧洲各国,对欧洲民众生活造成了毁灭性影响。

因此重商主义政策搞了个寂寞。

限制进口,无非就是为了保护国内的生产商,还可以通过对特定产业予以补贴的方式鼓励出口。这种政策一方面,通过将其他产业的资本通过强制手段转移到受保护的行业,另一方面,本国消费者不得不付出更大代价选择本国质次价高的商品。其结果,都是在消耗资本。

因为,一个产业如果有国际国内竞争力,那就不需要保护和补贴,正因为其低效和落后,才需要靠保护和补贴生存。将资源从高效的行业转移到低效的行业,就是资源的错误配置,一切错误的资源配置,都必然毁灭资本;消费者和其他国内生产者无法以低廉的价格购买国外商品和原材料,造成生活负担加重、生产成本提高,这都是在消耗储蓄、毁灭资本。

还有最常见的,凯恩斯主义的刺激消费政策,这依然是消耗资本的大杀器。

凯恩斯搞的不是经济学,而是统治术。凯恩斯是一个智力上极其平庸的人,正如哈耶克评价他:“他对缓慢而艰苦的智识工作感到不耐烦,然而知识通常是通过这种智识工作来提高的”。

他连生产与消费的关系都搞不懂,只了解极为有限的马歇尔经济学,就敢不知天高地厚地攻击“萨伊定律”,为自己的统治术服务。

一个人必然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没有生产,拿什么消费?只有自己生产供给增加了,消费能力才能提高。消费,是生产的自然结果,即所谓“供给创造需求”。凯恩斯连这个最基本的因果关系也搞反了。

消费下降,是因为无法生产了,或者生产受限了。一个人都失业了,没有生产了,赚不来钱了,拿什么消费?而生产受到了限制的原因,本来也是各种干预主义政策的结果。

没有所谓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生产过剩,是错误的生产的结果,例如产业政策、补贴政策、通货膨胀政策;是价格干预的结果,当价格被人为地规定在市场价格之上,当然就卖不出去。所以不是消费者需求不足,而是生产者在错误的经济政策下,生产了一大堆消费者不喜欢、不愿意付费的破烂玩意。

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当然是,破除施加在经济之上的干预措施,减税收、砍管制、少干预,让生产恢复,服从于消费者的指令,这样,消费当然就慢慢回升。

凯恩斯还担心,如果大家都存钱不花,这些储蓄就从经济中“漏出”了,所以要刺激消费,把这些储蓄吸引出来。其实哪里有什么漏出,而是被花在了其他用途中,它会转化为投资,又回到了经济中,会扩张生产,提高未来消费能力。假如不是储蓄,投资从何而来?

基于这些弱智般的认知,凯恩斯开出的药方是什么?

是通过各种干预政策刺激消费。

这是什么意思?直截了当地,就是把农民留下来的种子、牧民的母羊腹中的羔羊征用出来,全部吃干喝净,为某些人搞一场饕餮盛宴(GDP很好看)。其结果再显然不过,那就是有今天没明天,资本消耗一空。

按照凯恩斯的说法,要什么明天呢?长远看,我们都死了。问题是,“人还活着呢,钱没了”。

如果你还不消费,那就采用财政政策的办法,国家把你的钱征走替你花,把过剩的生产都消费掉。

其结果就是,那些错误的生产由于有了人为的输血,而得以继续存在下去而得不到清算。稀缺资源不断地被吸引到错误的生产之中,最终变成一堆破烂,把资本毁灭一空。

这不是搞生产,这是搞破坏。

……

以上种种,形形色色的管制和干预经济的政策,无一例外,指向的都是在侵犯私产、干预自由交换,其结果同样无一例外,都将提高全社会的时间偏好,导致资本的毁灭,人们的生活变穷。

如果不是种种侵犯产权的干预主义政策,我们社会的繁荣将达到一个难以想象的高度,就像40年前的人们怎么想象,都想象不到家家户户有汽车有手机一样。是经济的不断进步,在不断地填平干预主义毁灭资本留下的窟窿。

如果不是干预主义的意识形态,将各国推向了对抗而不是合作的状态,随时打算发动战争,需要拿出那么多资本去养军火商吗?这些巨量的资本会投入到满足消费者福利的生产过程中。

如果不是细密如织的干预主义法律,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研究法律而不是创造财富,投入那么多的资本去供养一大堆律师吗?这些钱同样可以投入到改善民众福祉的过程之中。

如此等等。

我们需要把整个世界从干预主义的泥潭中拯救出来,让产权完整,让自由回归,由此启动资本积累节节攀升的过程,而不是整天像个西西弗斯一样积累资本、毁灭资本,挖坑填坑。

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去研习经济学,履行一个现代公民的责任。需要知识阶层和民众改变对干预主义的迷信,崇尚自由放任和自我负责。总之,整个世界,需要精神气质的彻底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