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速判断一个人的人品

​ 又是一年回家季,年轻的表弟表妹们又开始一轮轮相亲游戏了,我老是被问表妹堂妹表弟们,问到一个问题,你怎么看一个人?他这个人品到底怎样?这个人靠谱吗?这个人有没有发展前途?看来这么深度的和暴露年龄的问题都问到我,看来真是老了呀。好了废话少说,直奔主题吧。以下只是本人非常有限的人生经验的总结,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1、什么“人”才适合结婚?

为什么这一段是 负1呢?因为这是基本前提。这是基本前提。都不适合结婚了,还去相什么亲,不害人害已吗?

​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这是需要首先明确的事。什么时候才适合结婚,这是件复杂的事情。别以为结婚是一个结局,结完万事大吉。它其实是一个开始,要处理一段崭新的人际关系。必备的技能包括不限于,接纳所有光环陆离破碎的可能,懂得处理琐碎的事故和必须耐得各种必须耐的烦。要明白并不因为关系的亲近,在情绪上就一定同步,你高兴的时候,对方或许正好悲伤。你不想说话的时候,对方却正好兴奋不已,学会接纳和处理好常态性的情绪齿轮的错位。 好了,如果你能接受这些,婚姻这种关系还是挺适合你,如果完全无法接受,任凭他人怎样,得学会对自己负责。那么,什么时候才适合结婚?当你觉得那只是一件小事的时候。 中国的文化和传统语境中“人生大事”的这个修辞实在太糟糕了,它的宏大叙述几乎把婚姻所带来的变化近乎夸张地演绎成了一场变故。让人们对于婚姻充满了不切实际的憧憬或者恐惧。 ​ 大多数人的适婚年龄差不多正好在自己的转型期,独立和半独立之间,尚未完全褪去青涩,也未彻底变得世故,对于世界看清些轮廓,但对于它真正的样子又懵懵懂懂。这个时候,却需要进行一次被称为“人生大事”的选择,而且自己还是无可取代的主角。这种氛围又有多少人愿意被置于其中? 婚姻只是一种生活状态的调整,而不是与过去彻底断了联系,又重新植入了崭新的系统。 它没有这种颠覆性的东西。你会发现,结婚之后,自己的想法不会产生任何质变,也更不会多长出一个脑袋。 所以,你得在长大的过程中,逐渐让自己明白,婚姻真的是一件人生小事,当你不再以一种走向神圣、庄严和自我悲壮化的心态去面对它的时候,才是真正适合走入它的时刻。当你真的觉得那是一件人生小事的时候,才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你变成了一个成年人。 结婚,一定是两个成年人的事,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年龄的成年,而是心理层面的成年。和法律规定不同,心理成熟每个人因人而异,有人三十岁仍然是个孩子,这一点都不夸张。 成年人的表现应该包括,经济独立,精神自立,知道为人处世时的平和,也懂得维护内心的个性,精神内里的边界稳固,有稳定的价值观,懂得享受自由同时明白自律,知道对他人的宽容,对于自己厌恶的人和事,会用合适和体面的方式拒绝。对于热爱的东西,知道自己努力获取,而不是要求别人为自己买单。这样的人就不会太差。但仔细看看周围,真的能符合这些的又有多少? 中国的文化和教育系统,形成了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就是从少年到青春期,从父母、学校到社会都拼命压抑一个人成为成年人的一切征兆,无论精神上的规训,还是身体层面的禁欲,都是如此,,但只要一达到一个大众认可的适婚年龄,他们又马上被极速催熟,仿若一夜之间,他们就必须成为一个精神上成熟,又具备责任感的男女,这又怎么可能呢?

于是中国的年轻人基本都是缺乏性意识的"超龄儿童",从而把青春空白掉;然后再通过父母安排的"相亲、结婚生子、养家糊口"的方式让"超龄儿童"迅速进入老年,从而使得中国人中间基本无法产生独立的、自主行动的、以性作为主要关注对象的年轻人。让年轻人"无性化""儿童化"和迅猛的"老年化"的目的是防止年轻人成为为独立的、要求平等权利的人格主体,从而永远将孩子留在家庭之中,以做"养老"之用。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婚姻关系中的很多灾难性的结局,都是这样的病灶的后遗症。他们还未能成熟,就被推进了一段需要成熟的心智才能达成的人际关系中。

更深层的精神层面的训练姑且不提,说说最实际的生活,除了北上广这几个特殊的移民城市,其他大多数城市中,绝大多数年轻人都缺乏一段独自生活的经历。 他们从原生家庭直接过渡到二人家庭,但独自生活,试错,寻觅,自我矫正,与真实世界独自交手的过程无比重要,几近必须,可这段生活被人为地彻底删除了。 有时是因为经济原因,有时是因为中国特有的将成年人孩童化的压抑原则。原生家庭亲手造就了某些悲剧的根源。让年轻人没经历过真正拔节生长的过程,就被丢进了婚姻。某种程度上说,很多中国式婚姻的悲剧,都是两个孩子过家家,不是两个成年人过日子。婚姻的本质需要一再强调和理解:两个成年人决定共同生活并分享生活。

0、确认三观一定要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

确认三观一定要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确认三观一定要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确认三观一定要在确定恋爱关系之前!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我一直主张的观点,就是,如果你不是一个非常叛逆的人,你思想不是100%的完全西式,如果你不想在结婚前谈30到50次恋爱,对比并总结对人品的判断方法.

那么,确定恋爱关系之间请慎重!否则,仅凭中国年轻人结婚前平均恋爱三次的机会,如果你轻易的就恋爱了,那么跟你结婚的对象,很难“偶然”的就是你命中注定的三观匹配,供需两平衡,补平你灵魂的精神伴侣。你们很可能就最后沦为一起生活的饭搭子。

摸清他的三观,最好的办法,是了解他或她的历史。了解哪些历史?主要要知道的是,他在过去,都做过什么选择,然后探讨选择背后所展现的什么价值观。这涉及一个隐含的条件。

为什么他愿意跟你聊他的历史?没有人愿意向陌生人袒露自己。所以,我在前面的顺序上,特意写了,在认识后,需要花时间成为他的朋友,或者让他喜欢上你(至少对你有好感,不会反感你)。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只要对另一个人有好感,就愿意跟TA聊天。只有这个前提,你才能有机会极大的了解到他的人生所经历过的一切。

所以,在第一次相亲时,或者第一次认识时,别想着立即就了解他的三观,而是先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让他有兴趣跟你继续聊下去。(具体的做法,我会另写)

当你们可以放开地去谈自己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时,就可以来了解他的三观了。

举例来说:很多人都担心男生是不是妈宝男?男生是不是有主见?怎么了解呢,问他历史——你是学理科的吗?哦,那你物理好吗?哦,那你为什么大学会选这个专业啊?哦,你自己喜欢这个专业吗?

哦,你家里没帮你参考一下吗?——其实重点是最后这个问题,前面都是铺垫。

还可以继续问他一下,你有没有后悔选这个专业?要是能重选,你想去读什么呢?围着一个问题展开,仅仅是大学选专业的问题,你就可以听到他的很多观点。一个妈宝男,他的家人会极大的参与到他的一切重大事项上,所以,不要试图去问他“婚后想不想跟父母住在一起”,“怎么平衡婆媳矛盾”这类问题,因为,这都是没发生的事情,你不能保证他到时一定按照自己的表态去行事。

但已发生过的事情,却体现了他的观念和态度。对方的三观,是不可以通过他直接告诉你答案的。

不管是相亲时,还是已经认识一段时间的朋友,如果直接谈三观,效果都很扯淡。因为,如上,认识自己的三观本就是一个工程,对方未必进行过这种自我分析,他都不知道答案的情况下,怎么告诉你答案。或都即使他知道答案,也未必愿意如实相告。 第三,想摸清他的三观,是不可以用模拟的场景进行讨论,因为没用。谈话的时候模拟说,你愿不愿意陪你老婆逛商场啊?愿意给他买衣服包包口红吗?

不到掏钱包的时候,是不知道真实意愿的。键盘侠懂吧。模拟讨论的时候,很容易都变嘴侠。

嘴侠说,自己一旦恋爱,都是绝世好男人,绝世好女人,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吵架立即哄,保证无矛盾……

1、一个人的性格到底能不能被快速判断?

并非每个人都适合婚姻。这是我返利强调也是需要首先明确的事。有点人生经验的人,应该都能马上想到身边有这样的根本不适合婚姻的人存在吧。**看他家庭的根本:他的父母。所以看他她们父母的关系,就基本上可以确实他或她是否适合婚姻。**如果这点没有共识下面的文章就不要看了。

毫无疑问,人一定是环境的产物,无论他目前的收入和地位达到怎样的世俗高度,总是离不开他成长环境家族教育对其人品的影响。一个人的人生模式影响最大的是自己的早期抚养者,小鸡刚孵出来就会学习妈妈的很多行为,我们人类也是,我们童年会无意识的模仿父母,这包括了父母之间的关系。我们会看到那种从小从暴力家庭抚养的孩子,他以后也很容易组建一个暴力家庭。人如果小时候有一种经历,他往往会潜意识里面想再次经历这种类似的遭遇。比如小时候一个男生,他童年时候父亲沉默寡言,而且偶尔对母亲有些暴力,这位男生与母亲关系很好,他想从父亲那里得到爱,但是往往事与愿违。那么这个男生他就对同性抱有敌意,也就是他不信任同性,但同时他不自觉的去寻找一个和他父亲一样沉默的人,他既想和那个人成为朋友(寻找那份童年未得到的爱),又对那位朋友怀有敌意(因为父亲曾经伤害他)。

那些你察觉不到的东西,往往决定了你的命运。

一个人的选择、信念在很多时候是由自己的经历造就的,其实这个才是最重要的,这个是深入潜意识核心,也是心理治疗的核心所在,如果把这个搞懂就把人看到骨子里了。

我们人往往会记住一些负面的经历,积极的反而要回忆的比较慢,比如你被蛇咬了,你会记忆深刻,但是如果你得到奖状收到夸奖,往往回忆的比较慢,负面经历有积极地效果,他会让你活下来。所以:人和人最大的不同点:性格、脾气、调性、就是在这样的童年中形成了。。

2、是否善良的判断标准?看他或她对服务员的态度

是否善良的判断标准就是:对于别人的态度。一个人是不是善良,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 通过观察一个人对待餐厅服务员的态度,这个最简单的办法,你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人品和风度。为什么,因为一个人可能会装的有素质有礼貌有文化,但从他她对服务员无意中表现出的没有耐心指责和挑剔谩骂的态度,你就知道一个真正有礼貌有素质的人是不可能这样的。**因为一个人只有在比自己地位低的人面前的态度,最能表现一个人的本性。**有种比较流行的观点:男人婚前对待服务员的态度就是婚后对待老婆的态度。反之女人们也是一样。看来是比较精辟的总结。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些偏激,但至少他对待他父母的态度,一定是他以后对你的态度。 还可以从其它方面看出,比如:吃饭的时候一点也不老实。一桌子坐了好几个人,他的筷子却在各个盘子里随意划拉、挑挑拣拣,专挑自己喜欢的吃,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吃饭时正是饭点,人多,上菜慢,反复催促服务员可以理解。态度十分霸道,对服务员呼来唤去,一副大爷的架势。服务员再三道歉多次解释,他依然不依不饶,还总是以投诉威胁服务员,毛手马脚,没有一点镇定的样子;有人说,男人婚前对待服务员的态度就是婚后对待老婆的态度。这话可能有些极端,但吃饭过程中的每个细节无不反映了一个人的性格、教养、情商,还有人品。和大家一起吃饭,却对服务员大呼小叫,在大家面前完全不掩饰苛刻计较的嚣张嘴脸….这种人,婚后也往往是大男子主义。 吃饭约请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有些人一约就到是实在人。有些人三约不到,这个人就不是实在人。有些人不约就到,这个人是喜欢你的人。还有些人心里明明很高兴还要推脱,这样的人很难长期相处,并且很狡猾,不实在,以后最好不要和他交往。有些女孩,或者他她有一个不寻常的过去,想的很复杂,把别人想得很坏。从心理学上:把别人看的很坏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以后要离这些人远一点,免得损坏了自己的声誉。 吃饭点菜就可以看出点菜人的一些性格,有些人喜欢吃酸,有的人喜欢吃辣,有的点菜不吃同样的菜,每次点菜都不一样,这样的人可能没有固定的感情,是个占有心很强的人,和他交往要小心一点。还有的点菜总是点喜欢的老菜谱,这种人重情调,不容易出轨,待人真诚,是个可以交往的朋友。 善良并不代表聪明,聪明的坏人多了去了,事实上,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坏人,也是需要聪明的,不够聪明的话坏事都做不到太大。但是“好人”和“坏人”是很主观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是好人,连恐怖份子都不把自己当坏人的,他们在自己眼中是自由斗士和真理的捍卫者,是非常“高尚”的。所以我说的善良,其实是对于别人的态度,就是说他是否能够通过分享、辅导、以身作则等方式帮助别人改善和提高,达成共赢之目的。

3、聪明程度判断标准:看他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程度

**一个真正的聪明人现实指标的第一个标准,看他对新鲜事物的好奇程度。而最能直观体现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是好奇心。一个聪明人,通常是对生活中各种事情充满了广泛的好奇的,也正是这种好奇,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的知识。好奇心和聪明程度是个鸡和蛋的情况。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如果好奇心不够,那他也不会去了解各种新东西;而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事物的广泛了解,他就很难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也就不容易产生较强的好奇心。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现实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的能力。经常能在包括知乎等网络社区,看到一些专业人士解释专业的或者技术性的问题,他们会很热心的花很多时间讲问题背后的原理,列出各种外行人很难看懂的公式、推导过程和专业术语,自己解答的很辛苦,读者大多没看懂,双方都不开心——“我都花了这么多功夫讲了你们怎么还是听不懂”和“你讲了这么一大堆不明觉厉,我还是不懂。” 元认知能力,就是“对于认知的认知”和“关于知识的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过程的思考。关于元认知,网上有不少资料,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一下通俗的材料,感兴趣的也可以找相关的心理学文献读一下。具有强元认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现是学习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很了解,能够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后产生出优化过的学习策略。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较强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优势和已有知识框架来调节和评估新知识的摄入,这些人能够很快的把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当中。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而元认知能力高的人连得特别快。 基础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有具有逻辑性的思维跳跃能力。一般的交谈过程,通常就是先讲A,再讲B,再讲C,再讲D…… 但是我发觉,当和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聊天的时候,或者看其他的聪明人聊天的时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着大步跳的,也就是先讲A,再讲D,再讲F,再讲J……这样。这种ADFJ的交谈方式,和前面的ABCD的交谈方式在逻辑上是一样的,并不是随机的思维跳跃,而是一些中间的逻辑步骤,因为交谈的双方都已经提前想到,并且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讲一遍,直接说下一步就好了。 跟聪明程度相仿的人交谈起来跳跃的节奏是很舒适的,逻辑上也能很自然的过渡。但是如果两个人节奏差别过大,一方要经常说完A后补充说B和C才能继续说D,甚至中间还要加个B1、B2,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而我接触到的一些很聪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而这些聪明人的共同特点是在解释专业问题时会刻意避免使用别人可能听不懂的大词、黑话和专业用语。刻意的选用简单的语言,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话的人懂得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角度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表达,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具有评估能力的体现;**其次,很多专业用语和大词其实是专家直接沟通的工具,当你面对的听众不是专家的时候,你就不能用这些工具“偷懒”,这样对于说话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知乎上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心理学、统计学、健身等等专业领域的用户,解答问题时通常都有这样的特点。**我来谈一下个人分辨周围聪明人的一些主要标准。首先要明确的是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具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代表聪明。比如一个下水道工人和一个挖掘机工人,各自都是各自职业领域的老手,哪个更聪明?这就不好说了。**所以分辨的标准不应该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而应该是普适的。 再比如看学历,也不一定靠谱。我们抛开盖茨、乔布斯这些辍学的不谈,一个本科生和一个博士生哪个聪明?这也不好说,说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间就做出了不错的科研成果,但是本科毕业没有继续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聪明吗?说不准的。。

4.是否好相处判断标准?是对于和他观点不同时的态度

你完全不知道身边的人在想些什么。他们无知到了一定地步,却不易被人察觉。**这不是聪明还是愚蠢的问题,而是因为每个人能够积累的知识是有限的,超越这个界线的知识永远无法被掌握。**有些人的视野狭窄,在空间上,他们从来不知道临街所发生的事;在时间上,对你来说是同时代发生的事情,在他们眼中却是无法看清的过去。人是不可貌相。虽然第一印象很重要,但很容易是错的,或是不全面的。**人是个复杂的动物,不要因为一件事,一句话就给人贴标签,下定义,好的或是不好的。**更不要用从前片面的经验来影响自己对人的判断,比如认识过一个某地方的不喜欢的人,就不喜欢那个地方的人。另外要相信人是会变的,过去的好的坏的印象可能都会随着时间改变,没什么相不相信,可不可能。 尤其一个人强调自己某一方面,那么,就要注意了,多半是有问题,因为人们强调的往往是自己缺少,但又不愿意承认只能通过自我强调和别人认同来获得满足。 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少发表观点,这其实是上面说到的懂得越多越有好奇心的一种侧面体现;还有就是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这其实是上面提到的换位思考能力的一种侧面体现;还有就是不迷信、不执迷不悟,当新的信息和证据证明自己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能够改变自己的观点。

5.谈话中 是真的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一个人的!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谈话中看出他有没有自信,他的性格特点,生活环境如何,与人交流能力如何,逻辑思维,情感丰富程度等等等等。由于实在可以表达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我会大概分了几个类别,然后大家再来慢慢的总结和发现你们身边的一些相关例子。 A:最重要的是:谈话中的“脏话”用词 关于一般用词这块,我喜欢直接了当的分类。简单而言,可以是粗俗的,普通的,以及经过雕琢的。以下内容可能涉及到脏话,如有不适,敬请跳过。粗俗内容: 常见的一些词,诸如我操,卧槽(注意是两种发音),或者是你妈和尼玛,妈了个逼和马勒戈壁(一定要注意读音);我特意把这两种词汇都写出来,而且区分开来,原因在于,我操和卧槽,他们尽管都代表粗俗用词,也能代表接近的语气,但后者(比如卧槽)是经过修饰且柔和很多。接下来,我会将我操,你妈,妈了个逼这种词归为A类词组,卧槽,尼玛,马勒戈壁这类词归为B类词组,方便下文讲述 首先,粗俗用词和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如何的人没有太直接的关系——倒是和生活氛围有些关系。(未必是负面的)此外,粗俗用词的使用场合也可以让你一定程度上判断这个人是一个什么样的性格。 比方说:如果在非常严肃的场合(比如说会议,商业洽谈等等),那么会对第一次见面的人说出这种词(不管A类B类),一般分两种。1. 性格本身如此,或者出身相对比较草根。2. 不懂规矩。前者的话,如果现有的地位较高,那么大多数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拼上来的,大多数都有不少的故事。而如果这个人现有的地位未必很高,或者说身上有明显的“有钱”迹象(比如因为风水相术以外的因素佩戴了金链),那么可以定义为暴发户,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一般而言,他们大脑中思考的东西会比前者要少一点。 如果在一般场合,或者认识人的场合(吃饭,闲聊,酒会等等),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说出了这种词,这类人则多半是说话比较直白的,或者认为和你说话的时候不需要有太多掩饰——相对的,如果这个人不是你的上司,或者不是你需要特别尊敬(注意不是尊重),你也可以用比较直白坦诚的方式和他交流。 而如果你和这个人交流时间长了,他一开始不说脏话,后来频率渐渐增加的话——恭喜你,这大概是你们成为好朋友的一个经典标志了。(除非他的脏话是直接冲着你说,那有可能是你被彻底讨厌了。。) 所以,当你听到一个人说脏话的时候,不要直接认为这个人就是品质低下,或者素质低下的人。(当然,如果句句不离脏话那另当别论)就我目前的经验来看,说脏话的人,相对来说可能还容易交流一些些,因为他们起码不会过度隐藏自己的情感。

B.对性感女性的用词能看出他内心的猥琐程度

一:这个女人好骚啊/这个女人穿的好骚啊二:这个女人很性感。风骚与性感,两个词汇表达的其实是一个意思。 骚是方言,是土话,是大众口语,体现一种原始性与封闭性。性感,是标准语言,是书写语言,是现代语言,体现出进步与开放。 骚,是封闭的汉文化环境下产生的畸形词,带着强烈的歧视性与排斥性,还带有攻击性与猥亵性,比如:骚货。 性感,是现代化开放化环境下产生的。是欣赏的意义,是审美。 食色与审美 猥琐与欣赏 骚与性感两个词汇造成两类人的分化: 一:看女人露胳膊露腿而说人家性感的人,表现出来的是审美的欣赏,这类人是现代人,智力水平知识水平较高,现代知识较高的人。 二:看女人露胳膊露腿说别人骚的人,有两种表现:一是歧视、排斥与攻击的人。一是猥亵的人,从半露联想到全衤果的人,只看肉,表现出来的不是审美而是”食色”,食色的人表现异常”猥琐”,猥琐也有两种表现:一是赤果果的不掩饰,一是谁都看得出的”偷窥”。这类人是传统人,智力水平知识水平极低的人,受传统(汉)文化影响严重的人。食色性也!这是不掩饰的猥琐。习惯使用哪一个词,就能大概分析得出这个人的智力状态与心理状态,可以得出这个人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