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安全感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格林斯潘博士从学习培养孩子的安全。

现代父母都知道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性。教育界里有句话“养育孩子,六岁前用心,六岁后省心;六岁前省心,一辈子操心”,除去生活习惯、规矩的培养,说的更是孩子的安全感。

想要孩子将来事业成功,家庭生活幸福,必须要给孩子建立安全感,这是孩子才可能拥有自信、乐观的生命底色。反观不少人,即便在事业上有成,可在婚姻家庭中屡屡受挫,与人无法建立亲密关系或者总是受伤,说到底,是童年安全感缺失造成的。

可见,一对父母再精通教育,如果不重视孩子安全感建立,那么孩子以后心理难免出问题,反之,一对父母即便再不懂教育,只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孩子大概率不会长歪。

那么,什么是孩子的安全感?

其实,安全感这个词,在心理学上叫做“安全型依恋”。指的是在宝宝三岁前如何跟主要监护人(如妈妈)互动。安全感充足的孩子,会把妈妈当作“加油站”,只要妈妈在场,便可安心探索外部环境,比如去和小朋友玩,去观察地上蚂蚁。妈妈离开后虽然哭闹,但只要妈妈一回来,情绪就很快稳定下来,又开始继续探索。

这样的宝宝,因为得到了妈妈充足的爱,从而认为自己是值得被爱的,世界也是足够安全的,好奇心、开拓劲头都会很足,将来在事业和婚姻中也会很幸福。

孩子建立安全感,三个阶段很重要

**一级安全感:在孩子一岁半以前,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断奶是一次冲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自身没有生存能力,要完全依赖监护人照料,包含物质上和精神上的。物质上包括孩子饿了有奶吃,渴了有水喝,尿湿了能及时被换掉纸尿裤……精神上只要指无条件回应。只要自己哭了,无论任何原因,都能得到及时拥抱和安抚。这样孩子的内心才会觉得“我是值得被爱的”,安全感也由此建立。

这个阶段中,断奶是对家长和孩子的第一次严重考验。若家长用过激的方式断奶,比如母子隔离时间长,比如抹辣椒水涂黄连,都会极大破坏孩子的安全感。

二级安全感:一岁半到上幼儿园之前,入园焦虑是一次冲击

一岁半到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将从对妈妈的依恋慢慢转移到探索外部环境中。当他觉得外界环境是安全的,家人也能给予强有力的后盾之后,内心就会增加一层自信,安全感也会再上一台阶。

这时期,入园焦虑对孩子的安全感是一次大冲击。顺利渡过的孩子,安全感将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级安全感:上幼儿园期间,分房睡是一次冲击。**这时候的孩子,要经历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体验人与人互动中的乐趣和烦恼。若孩子觉得自己能够处理和他人之间的矛盾和不和,内心的安全感就会又一次飞跃。

这时期为培养孩子独立性,父母常常会跟孩子分房睡。注意方式要温和,循序渐进才能不破坏安全感。

当安全感被破坏后,如何弥补?

如果以上三个阶段,尤其是面对三次重大冲击,父母的做法过激之后,孩子安全感受挫,就容易退缩。这时候,想要重建安全感,需要父母有强烈的同理心,跟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孩子需要自己做什么,然后尽力满足孩子的要求。哪怕孩子出现咬指甲、捏被角等自己不理解的行为,也不要呵斥,要更加关心他体贴他,这样才能帮孩子慢慢修复安全感。

先来列举几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的一些表现吧:1.做任何事都希望妈妈陪在身边。2.到了入园年龄,分离焦虑期比较长。3.社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喜欢倾听别人,分辨不出别人准确的意图,控制不了自己的某些冲动行为。4.不愿意接受挑战,不会主动想解决问题的办法。5.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比较弱。……那到底什么是安全感?该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呢?安全感,简单来说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安全感来自我们成长的经历,即从怀孕开始到3岁再到6岁,周围环境特别是家庭环境中给予我们的是愉悦还是痛苦的感觉和感受,如果是愉悦、温暖和充满爱的,那我们就有强烈的安全感。相反,如果是吵闹、痛苦的、缺少爱的家庭,这样的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孩子来到世界的那一刻,这个世界对于他来说,则是崭新的,奇怪的,陌生的,也可以说是无力的,软弱的。他的安全感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家庭温馨和睦,孩子都会有比较好的安全感,但其实也有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家庭的教养方式,这对孩子的安全感建立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猴子从母猴身边抱走,为它人为制作两个假猴妈妈。一个是用金属做成的、身上放有奶瓶的金属猴妈妈,另外一个是用舒服的、软软的绒布做成的绒布猴妈妈。实验的结果表明,这只小猴子除了在饿了想吃奶的时候会爬到金属后妈妈身上之外,其他的时间它基本都是呆在绒布猴妈妈身边。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的是:孩子的需求不仅仅是吃喝拉撒睡这些生理需求,更多的还需要心理上的抚慰。每个父母都会关心宝宝的日常饮食以及身体健康,很容易忽略的是宝宝的心理健康。事实上,我们需要经常地抚慰孩子,带给他温暖和快乐的感觉。

01培养安全感的小原则

1. 多和孩子共处

同家人待在一起,也就是说同你所信任的人维持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安全感的第一个层次。当你有足够多的时间同孩子相处,让其身处其中并受到你的保护,孩子就是感到周围世界里的每一天都是可靠和安全的。

2. 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忧虑

父母帮助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忧虑。这一点需要做父母的给孩子时间、同理心并且支持他们述说自己的感受。只有当孩子有机会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之后,父母的安慰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当孩子有消极情绪的时候,不要过于急切地安慰。倾听、同理心、与孩子一起玩,都是可以帮助孩子宣泄情感的。

3. 给孩子具体而实在的安慰

前一条说的是不要急切的给予安慰,只有比较实在具体的行为,安慰才会有效。孩子想要知道的是妈妈、爸爸和老师为他们做了什么,并根据这些判断自己是否受到了很好的保护。

儿童、同成年人一样,都会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受益。当孩子感到自己可以直接参与并从事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活动去解决问题时,就能获得能力和自信。针对不同年龄大孩子,以及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如学习或者发展上的问题,在使用这四项原则时应采用不同的方式。

父母在思考什么让孩子感到安全时,必须意识到,谈论的是在孩子的内心意识以及其家庭内发生的内容。孩子的安全感,是随着他的成长、发育以及个性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内心状态受到与父母、兄弟姐妹或者他人之间现时关系的影响。

02有安全感孩子的特征

拥有安全感的孩子一般具有如下的特征,看一下,你孩子是否有安全感?

1. 依靠重要的人际关系获取慰藉的能力

这是有安全感孩子最重要的特征。当孩子对于自己的人际关系有足够的信赖,以致于TA 在面临压力时可以寻求依靠,从而得到放松并且找到解决办法。雷吉纳德·卢里埃说过“有些孩子,希望寻求关爱却总是惹人烦恼。”

2. 能全面表达自己情感和需求的能力

当我们探讨一个孩子的沟通能力时,我们通常会考虑TA如何使用字词,或如何游戏。同时,我们还需要看看孩子是否能够表达自己的情绪比如:看上是开心的,或者难过的,或者准备反击,或者要发火了,不同的情绪表达,就会出现不同的身体姿势、面部表情已经手脚的一举一动等等。如果具备这些能力,也是孩子具有安全感的一个表现。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学会通过恰当的姿势、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开心、悲伤、好奇、愤怒那么周围的人就不能以确定的方式对其进行回应,也无法正确理解孩子的想要表达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被贴上社交困难的孩子,更多的是没有办法正确识别对方发出来的信号,因此会导致无法与人进行沟通。

家长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当读懂了孩子的表情之后,表现出的眼神是帮助孩子感到安心的首要的并且最重要的因素。所以,陪伴孩子的时候,一定要与其有眼神的沟通,千万不要盯着手机。做到人到、眼到、心到,这样当孩子有需求的时候,你通过其眼神就能够判断出来给予其想要的支持,而不是非要让孩子说出来,你才知道。与孩子之间的眼神交流对培养孩子的安全感很重要哦!

3. 拥有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如果一个孩子知道怎样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这个世界对TA来说是安全的。比如,感到害怕了,就跑到父母身边寻求支持。与此相反的是哪些感到无助且心态消极的孩子,往往只会通过生气、挑剔以及愤怒等消极情绪来表达,对于这一点,周围的人只能去猜测这个孩子的真实想法。

所以,有安全感孩子的第二个特征就是能够解决问题。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与父母的互动中,通过不断培养练习出来的,比如鼓励孩子在安全的范围内冒险,比如对孩子的一点一点进步都能给予及时、准确的反馈,如我看到你帮助奶奶摘菜了,不错,而不是简单的说“你很棒”孩子可能都不知道,棒在什么地方等。

03各年龄阶段孩子安全感的培养

1. 学龄前孩子安全感的培养

培养婴儿期和学龄前孩子的安全感,关键在与培养孩子的一些基本能力,比如学会懂得与人交往,表达和识别情感的信号,运用肢体语言和概念去解决自己的问题,还可以富于逻辑地进行思考。当孩子感到压力重重或者缺乏安全感时,父母应该尽可能地帮助孩子采取更好的途径去应对恐惧和焦虑,比如一句“宝贝,妈妈/爸爸在,我们一起想办法。”

2. 小学时期安全感的培养

随着孩子的成长,就到了小学阶段,这个时候家长的也要培养孩子的安全感,通过一些训练有利于解决孩子面临的任何惧怕和心理障碍会有很大的作用。在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坚持如下的原则:

★每天有相对固定时间段与其玩耍。玩耍的时候请你蹲下来或者与孩子一起趴在地上一起玩耍。玩耍的时候,请跟随孩子的节奏,而不是让孩子跟随你。

★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这个原则是为了让父母在帮助孩子与人互动的时候能够主动迎接和面对挑战。有利于促进孩子智商和情商的进步。解决问题是家长与孩子协商的过程,而不是像玩耍时间那样,完全跟随孩子。这个时候解决的问题都是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的问题。

★将挑战分解成若干部分。让孩子明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道理,通过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最终解决大问题,让孩子收获成就感。让孩子明白遇到问题,可以知道如何分解,做自己能做的,是在遇到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也拥有需求他人帮助的能力。

★给孩子设定行为界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告诉孩子相关的界限。因为界限可以给予孩子提供安全感。一旦设置了界限,就要坚定的执行,为了减少孩子的不适感,需要从小事情开始,比如要限制孩子玩游戏或者看电视的时间,需要规定看多长时间,而不是直接就不给看了。一个界限只针对已经事情。刚开始有点繁琐,但是一旦养成习惯了,孩子收获颇多。

3. 青少年事情安全感的培养

到了青春期,有安全感的孩子,会对未来充满期望。会利用自己的认知和技能对未来做出预料并扩展自己的爱好。但是哪些经常处于焦虑和紧张的少年们,更多的是疲于应付眼前的生活,不知道如何计划未来。

★不断地给予孩子关爱;这个时期,孩子在从身高体型上看过去与成年人没有什么差距,但是内心还是一个孩子。所以家长对他们的爱要一如既往,即使孩子有时候会你表现出的爱有所烦,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减少,你对TA的爱。当然这个时候的爱,与前两个时期给予爱的形式和内容是有所不一样的。父母需要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将爱持续不断传递给TA。

★同孩子建立牢固的、充满关爱和尊重的亲子关系;认识自己的局限性有利于建立亲子关系。尝试给孩子自由的时间,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事情,一些事情需要父母实现与孩子约定好,也就是边界意识。如果你想让孩子能够听从你的意见,你就需要认识自己的不足,放弃任何时候都坚持自己观点的做法。

★增强青少年自我观察和自我反省的能力。当孩子要做一件你不允许TA做的事情时,不是简单的反对,而是探究青少年要这样做的动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做事情的动机,然后在探讨可不可以做。协商探讨比简单的禁止更能让青少年看到自己。

安全感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父母用心、用脑、用时间陪伴出来的。为了拥有一个安全感的孩子,请用心、用爱陪伴自己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