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派的星火,永不熄灭!
这不仅仅是一个公众号的消失,更是我们“土奥”圈,乃至整个中国奥地利经济学思想传播领域的一大损失。
古老板的文字,像一把锐利的思想之剑,剖析着繁杂的经济现象;又像一盏温暖的明灯,照亮了无数求知者探索自由经济的道路。
他的努力,让奥地利经济学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也让更多人得以窥见那片宏大而深邃的思想海洋。
我知道,此刻,许多人的心中或许充满了困惑、沮丧,甚至感到一丝无力。
我们辛辛苦苦搭建的交流平台,我们用心血浇灌的思想园地,就这样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这就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无情地摧毁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港湾。
但是,朋友们,请允许我大声疾呼:奥派的星火,绝不能熄灭!
思想的伟力,超越一切樊篱
我们所推崇的奥地利经济学,并非仅仅是一堆冰冷的理论和概念,它更是一种深刻的洞察力,一种对人类行为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真知灼见。
它告诉我们,经济不是由少数精英或权力机构所能随意操控的庞大机器,而是一个由千千万万个个体自发互动、相互协作而形成的复杂有机体。
它强调人的行动、主观价值、时间偏好,以及价格机制在协调经济活动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它揭示了政府干预的危害,捍卫了自由市场和个人权利的至高无上。
这种思想,是关于自由、繁荣和人类福祉的。
它不仅仅是经济学,更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如何更好地组织、如何走向文明和进步的哲学。这样的思想,其内在的逻辑力量和对现实的解释能力,是任何封锁和压制都无法真正摧毁的。
是的,我们面临挑战。这片土地上,思想的传播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奥地利经济学的思想,由于其强调自由、限制权力,在某些语境下,无疑是“不合时宜”的。但正是这种“不合时宜”,恰恰证明了它的宝贵和不可替代。真理,从来不是在舒适区诞生的,它总是在逆境中淬炼,在质疑中成长。
古老板公众号消失,不是终点,而是新的开始
古老板的公众号虽然暂时消失了,但他的思想,他所播撒的自由火种,已经深入人心。
那些曾经受益于他的文章、被奥派思想所启蒙的人们,不会因为一个平台的关闭而遗忘这一切。相反,这只会激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如何才能让奥派的星火,烧得更旺,照亮更远?
朋友们,现在正是我们展现韧性、智慧和勇气的时刻!
请记住,奥派的传播从来都不是依靠单一的平台,更不是依靠某一个人。它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使命,是我们汇聚起来的涓涓细流,最终才能汇成思想的江河。
古老板的遭遇,或许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它也像一声警钟,提醒我们:传播思想,需要更多的渠道,更广的路径,更灵活的方式。
我们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我们应该思考,除了公众号,还有哪些平台可以承载我们的思想?是博客?是论坛?是小范围的沙龙讨论?是线下的读书会?甚至是个人朋友圈的分享?
我相信,每一位“土奥”朋友,都是智慧而富有创造力的。我们完全可以开辟新的战场,探索新的模式。
也许是一篇篇短小精悍的微博,也许是一段段深入浅出的视频,也许是一次次引人深思的线上讲座。形式可以多样,但内容的核心,永远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真谛。
坚持不懈,笔耕不辍
我深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坚持写作,需要巨大的毅力和勇气。
有时,我们会感到孤独,会觉得自己的声音微弱,会被质疑,甚至会被误解。
但是,请永远不要忘记,你所做的,是在为真理发声,是在为自由呐喊。
所以,请你们务必坚持下去,继续写作!
只有当我们自己对奥地利经济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才能写出更具说服力、更打动人心的文章。请大家不断阅读经典著作,关注前沿研究,让自己的思想底蕴更加丰厚。
奥地利经济学并非高深莫测的理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身边的例子,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变得生动有趣,让更多普通人能够理解和接受。
奥派的魅力在于其对现实的解释力。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多结合时事热点,用奥派的视角去分析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让人们看到奥派思想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是“土奥”圈的一个大家庭。当一个平台受挫时,其他平台可以迅速补位。我们可以互相分享经验,互相推广文章,形成一个强大的思想传播网络。
即便你的文章阅读量暂时不高,即便你的观点不被所有人认同,请相信,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奥派思想的传播贡献着力量。每一次点击,每一次分享,都可能在某个人的心中埋下一颗自由的种子。
让中国和世界,因为奥派而更美好
我们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繁荣,更是人类的全面自由和幸福。当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并接受奥地利经济学的思想时,他们会认识到市场经济的效率,会明白政府干预的危害,会珍惜个人自由的宝贵。
当这些思想在社会中生根发芽,当人们开始用奥派的视角审视世界,他们会更加支持自由市场,会更加反对不必要的管制,会更加倡导个人责任。这将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繁荣、更加充满活力的社会。
想象一下,一个更少管制、更多自由、更注重个人选择的社会,那将是怎样一幅美好的图景!
人们可以更自由地创新,更自由地创业,更自由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财富将像涌动的泉水一样喷薄而出,社会将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这,不正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吗?
结语:风雨同舟,砥砺前行
古老板的公众号被封禁,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但绝不是终结的丧钟。
这更像是一次洗礼,一次让我们更加清醒、更加坚定的洗礼。它提醒我们,传播思想的道路从来不是坦途,但正因为崎岖,才更显珍贵。
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化无奈为动力。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奥派的播种者、守护者和传播者。
未来,我们仍将面临挑战,但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坚持不懈,笔耕不辍,奥派的星火就永远不会熄灭。
它将穿越重重阻碍,照亮更多人的心房,最终汇聚成熊熊燃烧的自由之火,让中国和世界,因为奥地利经济学思想的传播而变得更加美好!
“土奥”的朋友们,让我们风雨同舟,砥砺前行!
自由的曙光,终将降临!
7 月 22 日午后,我像往常一样点开微信置顶,却发现那个熟悉的头像已经变成灰色。没有公告、没有告别,只有系统冷冰冰的“此帐号涉嫌违规”。古老板——古原——又一次被消灭了发声的接口。
这不是第一次。过去几年,他的号像野草一样,烧掉一茬,再冒一茬。但这一次,他给自己留了一句话:“如果有一天不允许我写了,我就彻底搁笔,我不是勇士。”于是,他真的停笔了。
灯熄了,群里一片唏嘘。
古老板不是学院派,也不是体制内“经济学家”。他只是一个吃过苦、跑过销售、开过公司、赔过钱的普通人。他在市场中摸爬滚打,更在思想的市场中寻找解释市场的文字。
奥地利学派在中国长期停留在象牙塔和小圈子。古原用“猪肉为什么涨价”“学区房是不是泡沫”这些最日常的话题,把门格尔、米塞斯、罗斯巴德翻译成连菜市场大妈都能看懂的大白话。有人笑称:“古老板把奥地利学派卖到了菜市场。”
他写《对不起,你不赞成私有产权》,从小区车位讲到区块链私钥;写《越自由,越平等》,用滴滴司机和出租车的故事证明“自由才是最大的福利”。他让自由不再是大词,而是每天呼吸的空气。
古原不怕得罪人。他骂罗斯福“经济法西斯”,说林肯“文雅战争狂”,揭穿“国家文化万恶之源”。有人骂他极端,他却把每一条谩骂留言放出来,再逐条回复。读者第一次发现:理性也可以带着体温。
在算法投喂的信息茧房里,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古原用最锋利的逻辑,切开茧房:
• 他让“市场”二字摆脱了铜臭和剥削的原罪;
• 他让“自由”不再是口号,而是一种可以量化的生活方式;
• 他让无数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意识到:支持自由不是精英的专利,而是平民的本能。
灯熄了,但火把已点燃。过去一年,我已从公众号上关注到了至少十几个传播奥派知识的账号。他们学的不只是转发,更是那种把复杂理论翻译为自己生活经验的再加工、再传播。
古老板常说:“传播自由不靠英雄,靠回声。”如今回声已起:
• 有高中生把《干预螺旋与福利陷阱》剪成 60 秒短视频,播放量破百万;
• 有大学老师把古原的文章当必读材料,理由是“比教材更诚实”;
• 还有我——一个普通读者——在心里默默的低语:如果有一天我也被封号,至少要让最后一篇文章配得上“自由”两个字。
古老板停笔了,但故事没有结束。纪念他的最好方式,不是眼泪,而是接力。从今天起:
\1. 我将继续用自己的账号写自由:写菜价、写打车、写加班,让经济学回到人间。
\2. 我将开放全部留言区,骂也好、赞也好,让每一次对话都成为“容忍他人想其之不想”的练习。
\3. 如果有一天我被迫沉默,我会像古原一样,把备用火种留给下一位读者。
米塞斯说:“要想将奴仆意识转变成公民意识,需要人们进行长期的自我教育。”古原用四年四百万字完成了他的那份作业。现在,轮到我们。
古老板,灯熄了,但街上有无数支火把因为你而被点燃。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更自由的空气里重逢,希望我能递上一篇配得上你标题的文章,然后说一句:
“看,我也成了不戴枷的传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