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铁路背后的血腥与腐败

图片

太平洋铁路背后的血腥与腐败

编辑:瑞秋的春天

☄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联邦政府如此“慷(纳税人之)慨”,铁路的质量却并不高,代价居高不下,而且他们一直处于亏损之中,还在继续向联邦政府索要更多的资金。

横贯美国东西、全长3077千米(一说3069千米)的美国太平洋铁路,被BBC誉为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七大工业奇迹之一。有人说它成就了“现代美国”。此说不假。

因为在1914年巴拿马运河凿通之前,要从美国东部去西部,要么跋山涉水,穿越崎岖的俄勒冈小道;要么绕过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通过世界上最凶险的航道。这个过程最顺利也要走六个月。

太平洋铁路的贯通,让这一过程缩短至8天,使美国的西进扩张和集权化趋势得以加速。

人们往往只看到了这条铁路的重大战略意义,却忘记了修筑它的目的是加强北方的军事实力以便于向南方发动军事侵略,更忘记了它背后隐藏的血腥与腐败。

图片

作为“共和国长子”的美国铁路业

修筑太平洋铁路的两家主要企业: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和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是真正“根正苗红”的美国“国字号”企业。1862年6月20日,林肯签署《太平洋铁路法案》,联合太平洋铁路遂于1862年7月1日宣告成立。

两家公司获得了联邦政府极为慷慨的帮助,包括特许状、贴息贷款、免税、征地等特权。联合太平洋公司甚至被允许拥有军队,为驱逐沿线的印第安人“保驾护航”。

他们获得了非常优厚的合同条款。在平地上“成交”价款为每英里16000美元,丘陵地为32000美元,山地48000美元。这是令私营企业想都不敢想的合同价款。当然,私营企业本来也被排除出了竞争之外。

最诱人的并不是这些,而是每铺设一英里铁轨,联邦政府都会赠地、给补贴和贴息贷款。立项伊始,林肯就批准贷给铁路公司6500万美元贴息贷款,联邦政府通过发行30年期长期债券形式募集资金支持铁路建设,1861-1890年,联邦和州政府给铁路的直接援助达到了3.5亿美元,累计给两家公司送出了1.5亿多英亩土地(242000平方英里)作为直接援助,面积比德国或者法国还大,铁路公司同时还获得了沿线山林采伐权和公有地的采矿权。

难怪各大铁路公司为此争得不可开交,使得林肯不得不于1864年又签署了第二个《太平洋铁路法案》,以使得各个利益集团分赃均匀。

由于铺设的里程越多,能够领取的政府资金和补贴就越多,所以两家铁路公司竞相铺设了大量曲折迂回的铁路来骗取补贴。下面这张著名的图片上,华工在皑皑雪地上铺设铁轨,然而老板们背后的动机却是:到了春天,这些轨道当然要重新铺设,这样就能争取更多的政府资金。

图片

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联邦政府如此“慷(纳税人之)慨”,铁路的质量却并不高,代价居高不下,而且他们一直处于亏损之中,还在继续向联邦政府索要更多的资金。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詹姆斯·希尔,这位私营企业家在没有任何补贴、甚至没有土地通行权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缩短里程、压缩成本,并且向印第安人支付代价购买通行权,修筑了质量上乘的大北方铁路。他不但降低了铁路的修筑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铁路运输价格,造福了众多企业和沿线百姓。

然而他的行为触怒了“共和国长子”们,他们鼓动政府用《州际商业法》打击希尔的降价行为,控告希尔对不同顾客收取不同费用的行为属于非法,由此,所有顾客都必须支付同样的高价。

铁路系与美国政客的腐败

19世纪美国铁路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了美国政坛的“铁路系”。林肯是“铁路系”的重要成员,铁路系统是当时共和党的财政支柱。

林肯的律师生涯,曾长期为伊利诺伊中央铁路公司工作,包括他后来的对手史蒂芬·道格拉斯在内,许多早期大佬都曾为铁路公司的利益做了不少游说工作,他们是利益攸关的共同体。

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是共和党和林肯一手扶持起来的垄断企业,其中心和总部一直位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在太平洋铁路修筑的整个过程中,权钱交易和利益输送的影子一直如影随形。

林肯之所以不遗余力推动修筑太平洋铁路,除了有利于内战中的北方,有利于铁路公司的利益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当然是有利于他个人——不仅仅是有利于个人的声望和执政,而是切切实实的个人金钱利益。

他与铁路公司勾兑,在保障铁路公司巨额利益的同时,为自己争取了为太平洋铁路选择东起点的权力。太平洋铁路的东起点由此向东再延伸,跨越了密苏里河,选在了爱荷华州的康瑟尔布拉夫斯,而不是内布拉斯加的奥马哈。

图片

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在几年前在那里购买了一大块土地。将东起点跨越密苏里河,军事上有利,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可以修筑更长的里程和桥梁,因此可以获得更多联邦资金,而且可以使自己的土地迅速增值。真是“公私兼备”。

和他一起因铁路建设而大发横财的,还有一众共和党大佬。他们还如法炮制,千方百计将铁路延伸到自己的家乡或者选区,使得铁路像一只章鱼。这其中,就有联邦众议员奥克斯·埃姆斯,以及在内战中因坚持坚壁清野、火烧亚特兰大而“声名大噪”(臭名昭著)的威廉·特库赛·谢尔曼将军。

“只有死了的印第安人****才是好的印第安人”

明白了“铁路系”,就明白了谢尔曼这个纳粹分子和恐怖分子,为什么在内战后仍然不知悔改,发动了对太平洋铁路沿线印第安人的惨绝人寰的灭绝战争。

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承建的是东线,大部分处于平原地区,所以建设进展一直快于西线——不要忘记谁快谁就能拿更多的补贴和土地。然而,在通过印第安领地时却遭到了麻烦,遭到了“印第安钉子户”的顽强抵抗。他们不是像詹姆斯·希尔那样说服和购买通行权,而是直接动用军队武力驱逐这些“钉子户”,没收他们的土地。

骁勇的苏族印第安人为此发动了多次反攻,他们有时候向铁路工地的帐篷施放浸过油的着火弓箭,有时候会拆毁正在修建的铁路。于是,美国国会授权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组建了自己的军队,配置狙击手和保安队,对印第安人进行屠杀,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图片

至此,这家公司变成了像东印度公司一样的,拥有军队的公司。

与此同时,谢尔曼和谢里登(内战中另一位将军)指挥的正规部队,面对以弓箭和棍棒作为武器的苏族印第安人展开了疯狂血腥的大屠杀。这一方面是因为印第安人不满联邦政府和铁路公司侵占了自己的土地,因此不断发动袭击;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那里有矿,政府对此觊觎已久,想要把那些矿藏收入囊中。

谢尔曼和谢里登的部队对印第安人的村庄发动了不下1000次袭击,大多故意选择在一家团聚的冬天进行。他们和属下的部队对印第安人实行“三光”政策,不分男女老幼,一律被杀,并剥掉他们的头皮作为战利品四处炫耀!

他们甚至对美洲野牛发动了歼灭战,因为这是印第安人的主要猎物和冬衣的来源。最少的时候,北美野牛被他们杀得只剩下21头,几近灭绝。苏族印第安人还被禁止传统的狩猎生活方式,使他们完全依赖于政府的食品供给。

现在,我们知道联邦政府福利制度的动机到底是什么了。

这些可怜的印第安人,经历了“血泪之路”从密西西比河以东被强制迁往西北部山区,在集中营——美其名曰“保留地”——生活,现在却连奴隶也做不稳。1890年12月29日,“伤膝河大屠杀”被认为是印第安人抵抗白人运动的终结,这个曾经骁勇善战的民族残存的部分,逐渐为白人所同化,从此走进了历史。

谢尔曼之所以对印第安人实施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一方面是因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集团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认为印第安人是野蛮的代名词——哪怕五大印第安文明部落已经建立起了美式宪政制度,切诺基族甚至办起了最早的报纸,他们也选择性无视——因此“对印第安问题的唯一答案是全面战争”。他称之为印第安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

是不是觉得这个提法很熟悉?是的,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并不是始作俑者。

图片

官商勾结的动产信贷公司丑闻

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的很多股东本来就是各州或者国会议员,其主要操纵者,前文提到的奥克斯·埃姆斯和他的同僚为了进一步中饱私囊,组建了“美国动产信贷公司”,作为承包方修建铁路。

这家公司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以行贿和诈骗为主要业务。他们向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实际上就是美国政府)疯狂索取天价的建设费,开具虚假的票据,榨干了后者,而养肥了自己的股东。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并且不被干涉,他们贿赂了格兰特政府多名官员和至少14名国会议员。

贿赂的方式是:在铁路建设时期,提前发行与联邦铁路债券等量的股票,这些股票很快被狂炒,股票价格不停地飙升,最后达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百倍发行价。这伙人再把公司的股票以发行价卖给有关的议员和政府高官,同时,还在联合太平洋铁路公司本身没有多少收益的情况下,给这些官员股东配发超额红利。

骗局最终因为分赃不公而被曝光。1872年9月4日,《纽约太阳报》刊登了1868年1月28日埃姆斯写给陆军上校亨利·麦库姆的一封信,信里有埃姆斯的行贿名单。它是由一位被贿赂的官员因自己得利太少,在“隐忍”了四年以后捅出来的。

事件发生后,为了阻止调查,该公司又一次使出了惯用招数,将股票以低廉的价格卖给官员和议员们。包括副总统斯凯勒·科尔福克斯和后来当选美国总统的詹姆斯·加菲尔德也卷入其中。在后来的调查中,这些人大多数以自己并不知情或并未参与利益输送为由摆脱了制裁,只有少数几个人,如奥克斯·埃姆斯象征性地受到了议会的“申诫处罚”。

当勤劳勇敢的华工冒着生命危险在内华达山脉上修筑太平洋铁路,创造单日铺轨最高纪录,赚取微薄的薪水的时候,那些政坛的大佬们正在后面开心地数着诈骗得来的钱财,而且并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