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企业高达3000多亿美元待结汇,他们在等升值

这张图来自于东吴证券4月10日报告《人民币有序贬值或为货币宽松打开窗口》。

其中柱状图显示的是待结汇量。右轴0基准向下柱状图越长,说明当月待结汇量越大

图片

图中明显可以看到,自2022年起待结汇体量一直在增加。而这篇研报告诉我们,截至2025年2月末,2022年以来3年时间累积的“待结汇”资金体量高达3136亿美元。

其中2024年12月出口企业单月累积高达226亿美元的资金没有结汇,创下近3年以来最大单月增量。

而2025年1月和2月企业待结汇资金增体量也分别有206亿和202亿美元,仍处于高位。

那么,

我们部分外贸企业账上趴着3000多亿美元,他们在等什么?

去年12月份-今年2月份是发年终奖的日子,他们不需要把钱转成人民币发给员工吗?

他们不把钱换成人民币,去更新设备、去扩大产能吗?越来越多的企业挣了美元,不结汇,到底在等什么?

然后,我又仔细看了这篇研报。还发现一些信息。

**不光企业在国际上赚了美元不结汇,居民在国内赚了钱,纷纷跑到银行换美元。**然后按照这篇研报说法,“针对增配美元资产、增加美元存款的行为”,2025年开年多家商业银行下调美元存款利率,有的银行3个月存款利率最多下调2.2个百分点,部分抑制了购汇需求和美元资产配置冲动,但是即便如此,

**“**外汇存款规模仍在大幅扩张”。

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外汇存款累计增加1070亿美元。其中2月份一个月的增量就达到了401亿美元,是近四年以来的最大的单月增长。

截至2025年2月末,外汇存款余额达到9325亿美元,增速高达12.7%。

这么看来,老百姓不是没有钱啊,是都存起来了呀。而且还不是存的人民币,存的是美元。

不是要振兴消费吗?不是把消费排在第一位吗?怎么把钱捂得更紧了呢?人民币换成了美元存了定期,应该比人民币定期更难取出来花吧。

怪不得生产过剩,怪不得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4%,同比下降0.1%。

**那企业没有及时结汇,老百姓纷纷换美元不消费,到底挣没挣到钱呢?**还是这份研报,看图——

图片

4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贬值大约 1.20 个百分点。的确挣了,不仅挣了利息,还挣了涨幅。

好的。这件不大不小的事儿讲完了。是不是有点无语。

当企业账上的3000亿美元与居民储蓄的9325亿美元外汇存款活生生地摆在那里时,折射出的不仅是汇率市场的博弈,更是普通人对未来信心的流失——他们用脚投票,选择将血汗钱换成他们以为的“更安全”的美元,哪怕这意味着放弃消费升级的机会、忍受更复杂的资金流动。这种集体选择背后,是对经济不确定性的无声的应对。

稳汇率不仅是数字游戏,更是民心的争夺战。若不能稳住,若不能让人民币资产止跌,若不能解决人民币资产荒的问题,即便再干预,就是让美元存款利率降至零,企业和居民仍会紧捂钱袋。

汇率不仅仅是冷冰冰的数字,更是对“人”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