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大战要停了,背后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今天(18日),市场监管总局约谈饿了么、美团、京东三家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促销行为,理性参与竞争,共同构建消费者、商家、外卖骑手和平台企业等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促进餐饮服务行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京东先是提出百亿补贴,试图通过外卖市场建立自己的即时零售体系,但他没有想到的是,阿里等着他的补贴发得差不多时,宣布要500亿砸向市场。

美团则宣布,加入战局,美团也不可能任由市场份额被蚕食。

于是,美团、京东、阿里三家为了抢夺外卖市场,推出"满25减21"、“0元购"等史无前例的补贴,瞬间点燃全民薅羊毛的热情,订单洪峰不断上升。

但是,这场竞争是真正的市场竞争吗?

不是!

有人可能会说了,这不是三个巨头自主作出的决策吗?

你老古不是天天支持基于消费者主权的企业竞争吗?企业家为讨好消费者努力降低价格,这怎么不是市场正常竞争了?

这场外卖大战,其实是因为存在的某一种管制,导致了企业行动的异化,最终导致的一种错误竞争。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来站在外卖市场上来想象一下,正常的竞争应该是什么。

如果政府不干预这个市场,现在的格局是什么?

我写过多篇文章,论证,即时零售市场具备有网络性,与微信一样,对任一家企业来说,要想降低配送费,提高骑手的配送效率,那就要追求在一个地方的绝对领先优势。

只有订单量足够多,网络足够大,骑手的顺路订单才会足够多,才会在让骑手有收入的同时,降低消费者的配送支出。

因此,任何一家想进入即时零售领域的企业,都要想办法建立起一个足够大的网络 ,这个网络包括消费者、商家和骑手,三方的数量都足够大,这一个网络的运行成本才会足够低。

那只有一家独大,才能取得这种规模性的网络优势。

在一个城市里,只有10%的市场份额,你的成本就会远远超过竞争对手,从而在最终的消费品价格上,没有优势。

这就是饿了么一直在巨额亏损的原因,哪怕他的市场份额达到 30%。

这也是美团盈利的原因,因为他占据了更多的市场。

如果政府不干预这个市场,那么今天美团的市场地位,将达到90%以上,成为这一市场上,没有争议、难以挑战的唯一霸主。

这时,他所经营的即时零售的非餐饮类市场,将进一步织起更密更细的配送网络,更高的配送效率,更低的配送成本。

任何一个新玩家,想要挑战一个庞大的网络,都是无比困难的。

他的结局如微信一样,微信也是一个具备有网络效应的产品。在这一领域,是绝无可能存在什么两个巨头并立的市场格局,因为只有在一个网络上联系,消费者的成本最低,运营者的成本才最低。

但为什么没有形成这种局面?

回到2021年。那一年,美团因为"二选一"被罚了34.42亿。理由是:限制商家只能在美团一家平台经营,构成垄断。

当时所有人都在鼓掌,终于有人治治这些平台巨头了。

媒体们纷纷撰文,称这是"反垄断的里程碑”,是"保护中小商家利益的伟大胜利"。

三年过去了,我们看到了什么?看到了今天的外卖大战,看到了平台们疯狂烧钱,看到了商家被迫在三个平台之间疲于奔命,看到了整个行业陷入无意义的内耗。

这就是"反垄断"的成果。

让我们用常识想想"二选一"到底是什么。

假设你开了一家餐厅,有三个外卖平台找你合作。美团说:如果你只在我这里卖,我给你更低的佣金,更好的流量扶持,更专业的运营指导。饿了么和京东也这么说。

你会怎么选?

任何一个正常的商人都知道,专心做好一件事比同时做三件事要容易得多。在一个平台上深耕,了解它的规则,积累客户,比在三个平台上蜻蜓点水要高效得多。

更重要的是,当你和一个平台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时,这个平台也愿意为你投入更多资源。它知道你不会跑,所以愿意帮你成功。

这不叫垄断,这叫专业化。这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逻辑。

但反垄断法不这么看。它认为,二选一就是不对的,就是垄断。

记得当时有餐饮协会出来喊,不能二选一。

现在又有餐饮协会出来喊,别打了,我们堂食的客人都跑了。

当美团能够"二选一"时,它有动力提升服务质量,因为商家的成功就是它的成功。

当美团不能"二选一"时,它只能拼价格,拼补贴,拼谁更能烧钱。

当美团可以二选一时,饿了么早就完了。美团早已构建起深入城市每一个角落的高效配送体系了。

市场会自己调节,大部分所谓的市场中的"垄断行为"其实是效率的体现。英伟达要没有美国政府干预,必然是全球占据九成以上的显卡王。

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够获得市场优势,往往是因为它提供了更好的产品或服务。强行打破这种优势,反而会降低整体效率。

市场是一个动态的发现过程,企业家在其中寻找商机,配置资源。任何政府干预都可能扭曲这个过程,导致资源错配。

市场比监管者聪明。

这不是什么深奥的理论,而是常识。市场参与者每天都在这个游戏中,他们知道什么有用,什么没用。监管者坐在办公室里,看着几页报告,就能比他们更了解市场?

美团如果没有受到干预,那么,通过二选一规则,早就把饿了么打死了,因为所有平台上的优秀商家,必然会只选美团合作,会果断抛弃饿了么。

这时,阿里就只能彻底断了即时零售的念头。

这一幕,在微信大战时,其实早已发生,马云曾经大喊,即时通讯我们输了的话,就输掉了未来,阿里、网易、小米,早就退出了这个市场。

也就是说,没有政府的干预,美团现在就应该是占据了几乎全部的市场份额,形成全国规模最大、最有效率的即时配送网络。

好了,现在回到外卖大战。三家平台为什么要烧钱?

因为它们没有别的竞争手段了。

京东杀入这个领域,是无知,他们对即时零售市场的网络性认知不足,对即时零售的经营可以说都是小白。

他的补贴,除了满足了一群薅羊毛用户外,没有任何实质上的意义。

真正实质意义上的竞争,是在说,你有没有通过竞争,通过低价补贴的模式,形成了规模优势,能够把自己的效率提升到比对手更高,把成本降到比对方更低。

京东没有美团这种精确到楼道的地图体系,没有过庞大运力的算法调度系统,没有建立专职、商圈、小队、外包不同形式骑手的合理分配订单模式,这些基本运营能力,京东是不存在的。

那是什么给了他进入外卖市场的勇气?

就是因为政府干预二选一,美团已经在压力下,不敢发动大规模的市场竞争,不敢形成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从而给了京东错误的想象。

想象一下,如果这场外卖大战是美团挑起的,那么,真正面临倒闭风险的,就是饿了么,因为它仅存的市场份额将被蚕食一空。

如果我是美团王兴,我会很高兴,我本来还不敢发动竞争,现在你们主动找上门要来挑战,那我反击别人总不能说什么吧。

虽然这种外卖大战,就叫内卷(边际效益递减),他就不是竞争。

因为,在这一阶段,本应是竞争服务、竞争效率,而不是如行业早期一样去花钱建立用户心智和行为习惯。

当下外卖竞争的结果是,吸引了大量的非正常订单。

一块钱一杯的奶茶,带来的是非正常的需求,我可能平时一周喝一次,有这个活动,一天买十杯,囤冰箱里,慢慢喝。

竞争的唯一目的,仅仅是防止对方做大规模,防止对方占领市场份额。

最后呢,京东和阿里,都将铩羽而归。

通过补贴制造的虚假单量一停,消费者将回归正常,还是一周一杯奶茶,现在的天量订单信息,迅速萎缩,这一阶段骑手网络的确迅速增加,但是只要补贴一停,这种网络马上崩溃,骑手大量退出。

整个市场突然增加了五千万单的虚假需求,需要增加一百万名外卖骑手,等到这五千万单消失后,新增的一百万骑手,将去抢夺有限的订单,在收入下降的情况下,骑手将大量退出。

即使京东给全职骑手买社保,但单量在下降的过程中,其全职骑手大量在离职,转投其他企业。

阿里有更多的资金来烧,可以坚持下去。

坚持到哪一天呢?就是他的非外卖的即时配送业务,迅速增加,能匹配上因为补贴下降减少的订单,才能留住骑手。

但阿里有这个能力吗?我怀疑。

因为美团布局即时零售领域,远远早于这两家企业,小象超市、歪马送酒、美团闪电仓,这些都是即时零售的配套布局。

现在在没有同步布局时就开打这场外卖大战,五百亿也撑不了多久。

只要补贴一停,新的业务没有跟上,配送体系也将萎缩,空留一地鸡毛。

不得不说,阿里的战略层是反应很慢的,是充满着大企业病的。

美团搞即时零售布局,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是持续数年了,现在感觉阿里怎么好象刚刚开了个天窗,突然发现,这个领域是未来最大的商机,然后宣布现在我也要杀进来了。

如果烧钱搞补贴就能抢市场,那阿里早就应该赢了,饿了么现在一年还要亏损几十亿,这就是补贴。

没有正确的战略布局、没有正确的经营方式,你砸多少钱都没用的。

所以,你看到没有,真正的问题出来了前两年的禁止二选一的干预之上,导致了企业失去了正常的竞争手段。

纯以企业能力来判断,市场早已做了选择,那就是选择了美团。

美团在管制和压力下,不敢进一步地扩大市场份额,给了这两家企业以错误的想象,他们以为空下来的这部分市场份额,是有机会增加的。

其实是因为美团没有发力,不敢发力,才留下这些市场空间。

因此,我认为,现在的外卖大战,就是管制下的资源错配,进入了低效的竞争。

这些投入市场的补贴,本应该是用来研发更高效率的工具,来提升整个网络的运转效率,消费者、商家、骑手,都能从这些效率工具上得到好处。

竞争环境被扭曲了。企业的行为就显得非常怪异。

有人会说:你这是在为垄断辩护。

不,我是在为效率辩护。

垄断和效率是两个概念。有些垄断确实有害,比如政府特许的垄断,比如通过欺诈或暴力获得的垄断。但有些所谓的"垄断",其实是自由竞争的结果,是效率高的企业淘汰效率低的企业的自然过程。

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上占主导地位,这是垄断吗?从数字上看是的。但这个"垄断"是怎么来的?是因为Windows确实比其他系统更好用,更兼容,更稳定。消费者用脚投票,选择了微软。

同样的道理,如果美团在外卖市场占主导地位,可能不是因为它垄断了什么,而是因为它确实做得更好。

强行打散这种优势,最终受损的是消费者。

那么,什么是好的竞争?

好的竞争是创新的竞争,是服务的竞争,是效率的竞争。企业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市场份额,这时的价格战,是企业先提升效率,再降低价格,这是合理的竞争。

要实现这种竞争,就需要稳定的市场环境。企业需要知道,如果它们投入资源改进产品,就能从中获得合理的回报。

“二选一"其实提供了这种稳定性。当平台和商家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时,双方都有动力进行长期投入。平台愿意帮助商家成功,商家愿意配合平台的策略。

这种合作关系不是一纸合同能够强制的,而是基于相互信任和共同利益的。强行禁止这种关系,就是在破坏市场的自愿合作。

所以禁止内卷就很奇怪了?一边禁止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一边又要求它们不要恶性竞争。这就像是拆掉了房子的承重墙,然后要求房子不要倒塌。

最后,让我们回到常识。

如果你是一个消费者,你希望外卖平台把钱花在哪里?花在补贴上,让你短期内享受低价?还是花在改进服务上,改进配送效率上,最好以后配送两块钱一单,让你长期享受长远的低价?

你是一个骑手,是不是希望一次配送,挂七个单,虽然只有两块钱一单,但一次就能有14块的收入,比现在虽然补贴8块一单,但一次只有一个单收入要更高。你是不是希望从早到晚订单不停,刚送到一个地方,马上就近又有一个商家要配送,沿途不断地接到订单,全部是顺路单。

你是一个商家,是不是希望将配送费降下来,让更多的消费者点单。

这些补贴是实现不了的,只有基于后端成本的创新,算法优化,配送网络的足够发达,才能带来的。

破除人们对一家独大的担心,是一件比较难的事,这需要经济学知识的普及,这个错误观念不解,管制就永远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