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不满的“绞肉机”:俄罗斯正在为战争付出怎样惨痛的人力代价?

每当我在网上,看到那帮“俄粉”打了鸡血一样,为“乌拉”的每一次冲锋欢呼,为地图上又往前推了那么几百米而高潮迭起,我就觉得,这帮人,真是可怜到了极点。

他们盯着地图,就像一个钻进钱眼里的穷光蛋,盯着交易所屏幕上那跳动的、毫无意义的数字。他们看到了所谓的“战线”,看到了所谓的“胜利”,却唯独看不到那背后,一份真正重要的账本——用人命和未来书写的,血红色的资产负债表。

你们这群键盘侠,天天yy什么“大棋局”、“地缘政治”,嘴里念叨着连自己都不懂的“国家利益”。我告诉你,这些统统都是狗屁。是把你们这种屌丝送进绞肉机里还让你们感恩戴德的彻头彻尾的迷魂汤。

今天,我们就来算一笔账。一笔最简单、最残酷,但却被所有人,尤其是被那帮高喊“乌拉”的SB们,刻意忽略的账。

这笔账,叫“人命”。

一) 血红色的资产负债表:你看的是战报,我看的是清算

任何一个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什么?是厂房吗?是机器吗?

呸!说穿了一文不值。

一个公司,最核心的资产,永远是人。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健康的、受过训练的、能创造价值的人。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年轻力壮的男性,就是这个国家最宝贵的“生产母机”和“战斗单位”。

好了,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俄罗斯,在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豪赌中,清算了多少核心资产。

当然,你看俄罗斯国防部的大本营战报,那数字,永远是光鲜亮丽的,伤亡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仿佛他们的士兵都是刀枪不入的超人。

这种东西,你信?

对于我们这种只相信数据和逻辑的内行来说,这种战报,味同嚼蜡,唯一的价值就是拿来擦屁股。

我们要看的,是真金白银的、来自各方交叉验证的数据。英国国防部、美国情报机构、以及那些用讣告、坟墓、阵亡抚恤金信息进行统计的独立媒体,他们给出的数字,虽然有差异,但都指向了一个恐怖的区间:

开战至今,俄军的伤亡总数(阵亡+伤残),早就突破了三十万、四十万,甚至正在向六七十万的大关狂奔。

六七十万,是什么概念?

很多人对数字不敏感,我给你打个比方。

这相当于,俄罗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打光了它最初投入战场的全部职业军人。

这相当于,一个像海参崴或者摩尔曼斯克那样的中等城市,从地图上被彻底抹掉了。

这相当于,俄罗斯每年,都在进行一场惨烈程度远超苏联阿富汗战争(十年死了不到两万人)的“自我屠杀”。

这不是战争,这是一台开足了马力的“工业级绞肉机”。它唯一的产出,就是残缺的尸体、破碎的家庭,和一个国家未来人口结构上,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洞的窟窿。

而那些还在为“巴赫穆特绞肉机”而欢呼的SB们,他们根本不明白,绞肉机里被绞碎的,不仅仅是乌克兰人,更是俄罗斯自己的未来。他们以为这是在用别人的命换自己的“国运”,却不知道,这根本就是在用自家顶梁柱,去烧火炕。

可笑,可悲。

二) 从职业精兵到监狱囚犯:资产的“致命降级”

如果说,五十万这个数字,还只是账面上的“亏损”,那么,兵源构成的“质量”变化,则揭示了这个国家,正在经历怎样致命的“资产降级”。

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一开始,它派出去谈业务的,都是名校毕业、经验丰富的金牌销售。后来,金牌销售死光了,就派普通大学的应届生上。应届生也死光了,就开始从劳务市场拉人。最后,劳务市场也没人了,干脆打开监狱大门,把里面的流氓、强盗、杀人犯放出去,告诉他们,签个合同,去前线送死,就能换自由。

你告诉我,这家公司,离倒闭还有多远?

俄罗斯,正在完美地复刻这个过程。

第一阶段:合同兵(优质资产)

战争初期,冲在最前面的,是俄罗斯军队里最精锐的“合同兵”。这些人,受过专业训练,拿着不菲的薪水,是真正的职业军人。他们是俄罗斯军队这家“公司”里,最宝贵的“核心资产”。

结果呢?在基辅城下,在哈尔科夫郊外,在无数次愚蠢的、毫无计划的“钢铁洪流”冲锋中,这批最宝贵的资产,被成建制地、像消耗品一样,被大量清算掉了。

每一个阵亡的合同兵,都意味着国家过去十几年在他身上的投资(训练、装备、薪水)彻底打了水漂。这是最直接、最惨痛的沉没成本。

第二阶段:动员兵(劣质资产)

当“优质资产”消耗殆尽,怎么办?只能“增发新股”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场声势浩大、实则混乱不堪的“部分动员”。几十万此前还在办公室敲代码、在工厂拧螺丝、在乡下开拖拉机的普通人,被一纸命令,塞上一支生锈的AK,经过几周甚至几天的“训练”,就被扔进了乌克兰的壕沟里。

这些人,就是典型的“劣质资产”。

他们缺乏训练,士气低迷,对战争的目的充满迷茫。他们被派上战场,唯一的价值,就是充当“人肉炮灰”,去消耗乌克兰人的弹药,去用自己的尸体,为后方的职业军人探出敌方的火力点。

他们的死亡率,高得惊人。很多动员兵,从被征召到装进裹尸袋,整个“生命周期”,可能都不到一个月。

这种行为,在军事上叫“填线”,在经济学上,叫“资产的严重稀释和劣化”。

第三阶段:囚犯兵(负债资产)

当动员兵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时,最疯狂也最无耻的一幕上演了。

瓦格纳的普里戈任,以及后来的俄罗斯国防部,公开地,把手伸向了最阴暗的角落——监狱。

他们把成千上万的重刑犯,从牢房里提出来,许诺他们,只要去前线打半年仗,并且能活下来,之前犯下的所有罪行,就一笔勾销。

这些囚犯,是什么?

他们在此之前,是社会的“负债”。他们不创造价值,只消耗社会资源(监狱、看守)。现在,国家用一个“免罪”的空头支票,就把这些“负债”,变成了可以投入战场的“炮灰资产”。

这笔“交易”,从国家的角度看,简直是“天才”般的算计,是彻头彻尾的“无本万利”。

但是,当一个国家,需要依靠杀人犯和强奸犯去保卫它的“荣誉”时,你觉得,它的“荣誉”,还值几分钱?

当这些双手沾满鲜血的“英雄”,在战场上侥幸活了下来,带着战争创伤和杀戮的快感,重新回到俄罗斯社会时,他们会给这个社会,带来怎样的“不确定性”?

从职业精兵,到平民炮灰,再到监狱囚犯。这条清晰的“资产降级”路线图,比任何战报,都更真实地,揭示了俄罗斯人力资源的枯竭程度。

绞肉机已经吃光了鲜美的嫩肉,开始饥不择食地,连骨头和腐肉,都一起吞下去了。

三) 用脚投票:最聪明的钱,已经跑了

当一个国家,开始疯狂地压榨民众、眼看就要崩盘的时候,最先跑路的,会是哪批人?

毫无疑问,是那些最聪明、最有能力、信息最灵通的核心骨干。

当普京的“动员令”下达时,我们看到了什么?

我们没有看到爱国青年排队参军的“感人”场面。我们看到的,是俄罗斯各大城市的机场、火车站、以及通往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的边境口岸,被挤得水泄不通。

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受过良好教育的俄罗斯年轻人,主要是IT工程师、金融从业者、医生、艺术家,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跑!

他们用脚,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投出了最真实、最绝望的一张反对票。

这个现象,在那些“俄粉”的脑容量里,是无法理解的。他们会骂这些人是“叛徒”、“懦夫”。

但在我们看来,这,却是再正常不过的“理性避险”。

这叫“人力资本”的跨国套利。

一个优秀的IT工程师,他在莫斯科,不仅要忍受越来越压抑的社会环境,还要随时面临被抓去当炮灰的风险。而他只要跑到迪拜,或者埃里温,就能继续做他的老本行,拿着更高的薪水,享受自由和安全。

你告诉我,他该怎么选?

只有SB才会选择留下,去赌那虚无缥缈的“国家荣誉”。

这场史无前例的“精英出逃潮”,对俄罗斯造成的长期损害,可能比战场上死掉五十万人,还要严重一万倍。

因为,死掉的,是国家的“肌肉”。而跑掉的,是国家的“大脑”。

肌肉没了,可以慢慢再长。大脑没了,整个身体,就成了一具没有思想、没有未来、只能在原地腐烂的行尸走肉。

一个国家,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同时失去它的“青年”和“精英”。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失血”了,这是在被“抽干骨髓”。

而那些还在为普京的“强硬”而点赞的蠢货们,他们根本看不见,在那张看似威严的面孔之下,这个国家,正在被开膛破肚,正在被掏空它最宝贵的内脏。

记住,任何一场战争,最终比拼的,都不是谁的炮弹更多,而是谁的“生产母机”更健康,谁的“核心资产”更厚实。

当你的生产母机都被你亲手送进了绞肉机,当你的核心资产都争先恐后地跳船逃生时,这场赌局,其实,你已经输了。

剩下的,无非是这具巨大的尸体,会在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轰然倒下而已。

凡是不计人力成本的“伟大胜利”,都是耍流氓!

四) 一代人的“黑洞”:寡妇、孤儿和一个残缺的未来

如果说,战场上的死亡和精英的出逃,是看得见的“当期亏损”,那么,这场战争对俄罗斯人口结构的长期破坏,则是一笔看不见,却更为致命的“远期负债”。

这笔负债,将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像一个巨大的黑洞,持续不断地吞噬这个国家的活力和未来。

我们这些搞投资的,最看重什么?是公司的“现金流”,是它未来的“增长预期”。一个国家,也是一样。它未来的“现金流”,就是每年新出生的婴儿;它未来的“增长预期”,就看它的人口结构,是年轻的金字塔形,还是头重脚轻的倒金字塔形。

好了,我们现在就来看看,俄罗斯未来的财报,会是多么的惨不忍睹。

先是断崖式的“出生率雪崩”。

你要知道,俄罗斯本来就是一个人口常年负增长、生育率低到可怜的国家。普京过去十几年,又是给“英雄母亲”发钱,又是搞各种福利,好不容易才把人口下降的趋势,稍微稳住了一点点。

现在呢?

战争,是最好的“避孕药”。

几十万最年富力强的年轻男性,被扔进了乌克兰的壕沟里,变成了尸体,或者终身残疾。他们,永远失去了当父亲的机会。

还有几十万精英男性,逃亡海外。他们本该是生育的主力军,但现在,他们的孩子,将会出生在迪拜、柏林或者伊斯坦布尔,拥有别国的国籍,跟“俄罗斯”这个概念,再也没有半毛钱关系。

剩下那些在国内的年轻人呢?

在一个经济凋敝、前途未卜、随时可能被抓壮丁的环境里,你觉得,一个正常的年轻女性,她敢结婚吗?她敢生孩子吗?

把一个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让他去继承一个充满战争创伤、经济制裁和国际孤立的未来?让他二十年后,可能也要像他父亲一样,被送上另一个莫名其妙的战场?

只有疯子才会这么干。

所以,我们看到的数据,是惊人的。战争开始后,俄罗斯的月度出生人口,屡次创下历史新低,甚至比二战最惨烈的时期还要少。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二十年后,当俄罗斯需要新的士兵、新的工程师、新的医生时,他们会发现,这一代人,凭空消失了。

一个完整的人口代际,就这么被这场愚蠢的战争,给活生生地“献祭”掉了。

然后呢,是“性别比例”的灾难性失衡。

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死亡的绝大多数,都是男性。

几十万年轻男性的死亡和离开,会在俄罗斯的社会结构上,撕开一道怎样丑陋的伤口?

这意味着,将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年轻女性,在本该结婚生子的年龄,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她们将不得不孤独终老,或者,被迫接受极其不对等的两性关系。

一个社会,如果充满了大量的、找不到配偶的单身者,会发生什么?

社会治安会急剧恶化。酗酒、暴力、性犯罪会大幅增加。传统的家庭结构,会加速解体。整个社会的道德和秩序,都会被严重侵蚀。

我们根本不用yy,回头看看历史就知道了。苏联经历过二战后,就留下了整整一代“寡妇之国”的惨痛记忆。那种整个社会都弥漫着绝望和压抑的气氛,那种一个家庭里没有男人的普遍性悲剧,将会在今天的俄罗斯,再一次,以一种荒诞的方式重演。

五) 绞肉机的“后遗症”:残废的身体与破碎的灵魂

你以为,战争的代价,仅仅是死亡吗?

我告诉你,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时候,大量的“伤残”,比“阵亡”,是更沉重的负担。

一个士兵,阵亡了,国家发一笔抚恤金,这笔“交易”,就算结束了。

但一个士兵,被打断了腿,炸瞎了眼睛,或者留下了严重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那他,就会成为国家财政和整个社会,一个长达几十年的、流血的伤口。

你想想看,几十万缺胳膊少腿、精神失常的“战争英雄”,从前线回到家乡。他们无法工作,需要长期的医疗护理和心理干预,需要高额的残疾抚恤金。

钱,从哪来?

还不是从你们这些幸存的纳税人身上刮。

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创伤。

一个在战场上习惯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年轻人,一个亲眼见过血肉横飞、也亲手杀过人的年轻人,当他回到和平的社会,他还能适应吗?

他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

家庭暴力、街头犯罪、有组织犯罪……这些,都会因为这几十万“战争英雄”的归来,而急剧攀升。他们不仅无法为社会创造价值,反而会成为破坏社会秩序的巨大隐患。

那个曾经走出监狱,在前线杀人如麻的“英雄”,当他带着“赦免”的光环回到家乡,你觉得,你的女儿,晚上还敢出门吗?

这就是绞肉机的“后遗症”。它不仅吞噬血肉,它还会吐出无数被扭曲的、破碎的灵魂。这些灵魂,会像病毒一样,在社会中扩散,毒化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六) 输掉的未来:给“俄粉”们的最后警告

写到这里,肯定还有那些脑子里塞满了“大棋局”的蠢货会说:“你说的这些代价,都是值得的!为了国家的生存空间!为了对抗北约东扩!牺牲一代人,换来国家的强大!”

我冷冷地嘲了他一句。

强大?

一个失去了几代年轻人、掏空了精英阶层、社会结构残破不堪、到处都是寡妇和精神病人的国家,你管这个叫“强大”?

你所谓的“生存空间”,是用至少一代人的国运去换来的。这不叫开拓,这叫自宫。

你所谓的“对抗北约”,结果就是把北约的边界,直接推到了圣彼得堡的家门口,还成功地把两个中立国(芬兰和瑞典)变成了你新的敌人。

这不叫战略,这叫用自杀的方式去碰瓷。

凡是鼓吹用“人命”去换“空间”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骗子和屠夫。因为他们鼓吹牺牲的,永远是别人的命。

对于只相信成本和收益的“精算师”来说,俄罗斯这场战争,从它打响的第一天起,就是一笔彻头彻尾的、亏到姥姥家的失败投资。

它投入的,是自己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核心资产——整整一代的年轻人。

它换来的,是几片早已被打成废墟的土地,是国际社会的全面孤立,和一个注定要衰败几十年的未来。

这笔账,简单到连小学生都算得明白。

但那帮至今仍在为“乌拉”欢呼的俄粉们,却永远也算不明白。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人,从来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只是一串可以被轻易抹去的,冰冷的数字。

所以,我今天这篇文章,也不是写给他们看的。因为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我是写给你们,那些还在用自己的常识思考,还在对“生命”本身抱有最起码敬畏的普通人看的。

我只想告诉你一个最朴素的道理:

任何一场不把“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的战争,无论它打着多么宏伟、多么正义的旗号,其最终的结果,都必然是灾难。

对于发动战争的政客来说,他可能赢得了他的“历史地位”。

但对于组成这个国家的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来说,他们,输掉了一切。

记住,绞肉机里,没有赢家。

记住,绞肉机里,没有赢家。

记住,绞肉机里,没有赢家。

言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