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理论:将国家拟人化带来的观念堕落

地缘政治理论:将国家拟人化带来的观念堕落

我写过很多篇文章,论述这个世界上很多的冲突,本质上来源于具体某一些人之间的利益冲突,而不是所谓的国家利益,因为国家不是一个人,他没有利益。

但是,这些利益的冲突,是如何变成现代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呢,他还需要一种理论,这种理论会进一步推动大国们的战争行动,这就是今天文章的主题:地缘政治学。

什么叫地缘政治学?

各位还记得亮剑中,丁伟的一段有名的镜头吗?

他在大会上说了一段当时非常政治不正确的话,那就是苏联就是中国未来的假想敌,其中的根据不是根据什么政治判断,而是根据地理因素,根据两国之间漫长的边界线。

这就是地缘政治学对于很多人思维的一种影响。

这一门学科,对当今的世界影响是最为恶劣的。

可以说,流行于大众舆论中的各种关于国际关系的谬误,全部出自于此门学科,可谓是流毒甚广。

二战之后,其实地缘政治学曾经被各国封禁过,比如,美国和苏联曾经同时封禁这种学说,认为这是一种邪恶的思想,是国家之间战争的理论来源。

为什么?因为地缘政治学说,正是欧洲二次大战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政治理论,他在希特勒手上,成为了光明正大发动战争的理论工具,臭名昭著的国家空间论,正是二战中德国高举的理论旗帜。

从理论的角度来说,地缘政治就像是政治学、军事学和地理学的“混血儿”,它的核心内容是,根据地理因素讨论:国际关系基石、政治互动、潜在敌人分析。

这一门学科的创始人叫英国地理学家哈尔福德·麦金德。

这家伙画了一张地图,想要用这张地图来诠释世界秩序。

他把亚欧大陆中一块地方标了出来,认为这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的“心脏地带”。他甚至大胆地宣称:“谁掌控了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整个世界!”这话说得够霸气吧?

他向英国的政客们展示他这一套理论,意思是说,在这个时代里帝国的战略竞争重心,应该从海上霸权转向了陆权。

而德国有一个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的人站出来,提出了“生存空间”的理论。

他不仅继承了这一套地缘政治学说,还歪曲解读达尔文理论,提出“国家也一个有机生命体”这种理论

请注意,这就是地缘政治学说,最有破坏力的一种理论构建。

既然国家是生命体,那达尔文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一样在国家层面上适用。

说白了,就是把德国想要扩张,想要海外殖民地的说法,看做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当 “国家有机”理论和麦金德陆权论结合后,就为后来的“帝国使命”提供了学术基础,同时也为随后的一战和二战惨剧埋下了伏笔。

作为坚定的地理决定论者,德国学者豪斯霍弗以泛大陆主义,呼吁德俄联盟、德日联盟统治世界,这影响了1939年签署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此时德国地缘政治已经彻底沦为了用来服务统治阶级的帝国利益的伪科学。

这一套玩意,也被日本的学者们学过去了。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日本学者就接受了关于“国家是有机生命体”的论述,批判性地认为“白色人种”通过殖民扩张所占有的领土是一种不均衡、不平等的空间分配。

阿部市五郎(1933)认为,日本和德国都是因人口膨胀而生存空间狭小的国家,拥有扩张的天然权利,并称呼地缘政治为“未来科学”。

京都学派随后创建了具有“日本传统精神”特色的“皇道派地缘政治学说”。这些理论并非试图揭示殖民地存在的非法性,而是给日本的侵略活动提供合法性,为日本人取代欧洲统治东亚提供学术基础。

“日本地缘政治协会”进一步发展出了“大东亚共荣圈”和“新东亚秩序”等概念。

1923年,豪斯霍弗与希特勒相结识。希特勒将“绝对统治”和“生存空间论”等概念吸收进了《我的奋斗》,通过强调“土壤”和“血液”,为希望为德意志帝国的扩张辩护的人们提供了意识形态上的合法性。

希特勒亦有他的原创性,他认为首要任务是增大母国在欧洲的面积,而非占领殖民地。他高呼德国人民必须背水一战,以推翻1919年的《凡尔赛和约》。

同时为了增加向东扩张 “生存空间”的合法性,希特勒声称苏联是“被犹太人统治的邪恶国度”,并痴迷于种族和对德国和欧洲犹太人的仇恨中。

1939年后的数年里,纳粹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罪行最终将地缘政治学变成了“学术知识的欺骗”,“意识形态的犯罪”。

二战后,对于这种学科,鉴于其对二战爆发的影响,其实学界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的。

二战前,法国一众学者就指出:传统地缘政治学(特别是德国地缘政治学),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服务于政治的虚假科学”。

二战后的欧洲各国不少学者认为:

1、运用于军事政治领域中的地理知识(即“地缘政治学”)就成为军事、政治、殖民和商业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脱离了学术研究的范围,最终沦为了“国家、商业与官僚权力的侍女”。

2、地缘政治学在那些“科学”、“客观”的理论说辞幌子下,实际隐藏着其真实的政治目的,即为帝国的扩张提供正当性的证明,为国家的侵略提供了伪科学的理由。

3、地缘政治从不是一个中立的学术领域,地缘政治研究者的根本目的在于根据地理经验为国家的政治活动提供指导和政策建议。

地缘政治学中的所谓知识,在政治与战争的实践过程中发挥活跃作用的同时,逐步被国务家和学者所“神秘化”,其本质是一种战略性和政治性的“思想品”,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权力 -知识”的结合体。

4、传统地缘政治过于专注领土边界等所谓的物质因素,忽略甚至刻意掩饰政治矛盾与社会问题,结果则有助于统治者对平民施加暴力、对社会进行空间控制与促进国家间的领土冲突。

因此,地缘政治的全部信念都是为近现代以来强权国家之间的领土争夺、权力竞争提供理论依据,具有根深蒂固的沙文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它“基本上服务于统治者、战争和政治控制”。

地缘政治学说到底错在哪

在文章的上一节,我其实已经指出了地缘政治学说的根本错误,那就是这种学科将国家当作是一个人。

这种思维,基本上,你可以在中国的各种自媒体中大量看到,不管他是哪一派。

比如将美国说成为鹰酱,把中国说成是兔子。

比如,将俄乌战争,就直接说成是一个人冲进另一个人的家

在这种国家拟人化的设定下,抹除了所有的个人利益,将一个国家所有的人当作了一个整体。

比如:

“中国崛起对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构成了挑战”。这种说法将中美两国视为争夺世界霸权的角斗士,忽视了两国人民之间有大量的利益,交易金额高达几千亿美元,是一个市场中密不可分的合作者。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战略缓冲区”。这种论调为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提供了地缘政治的辩护,这种其实就是生存空间论的翻版。

“日本应成为正常国家,拥有包括战争权在内的完整主权”。这背后的逻辑是日本要成为地区强国,需要摆脱二战后的和平宪法束缚,如果日本民众是与世界和平来往交易的,有反击权即可以了,何必需要什么主动战争权?日本右翼无非向民众们宣传,日本要强大起来。日本不是人,无法强大。这种宣传,实际上是推动日本重返二战军国主义。

“台湾问题是中美博弈的焦点”。这样的话,天天能看到,将台湾问题解读为中美角力的筹码,正是大国地缘争夺思维的反映。

“非洲是大国角逐的新战场”。这种论述就是将非洲比作角斗场,一群人在上面争夺。

“中国要对美国的贸易霸凌说不,奉陪到底”。在中美贸易争端的语境下,一些人将中美对抗描述为两个人的决斗,但实际上贸易战损害的是两国人民的利益,尤其是普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的利益。不管是中国政府还是美国政府,对于具体的企业的管制,都是伤害了具体企业的权利和利益。

这不是什么两国争霸,不过是管制对于企业和平民的伤害。

“日本重新武装是为了遏制中国”。其实不存在什么日本遏制中国,他只不过是日本极右翼为了个人的政治利益,发起的舆论战。日本不是一个人,是这些具体的政客,基于个人的利益,进行的舆论宣传和政治决策。

“这场禁止中国新能源车的风波是西方国家挑动的,目的是要遏制中国发展”。同样的,很多关于什么阻止进口,食品标准、环保标准、甚至劳工标准的西方舆论,不是什么遏制中国发展的目的,而是那些具体在竞争中失败的企业,为了阻止竞争,通过政治舆论,要求本国政府对另一国的企业施加以管制,以维护他们落后竞争力的手段。

“这是一盘大棋,老百姓看不懂”。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一些人倾向于相信幕后有神秘的力量在操盘,但这种阴谋论思维模式本身就是将国家意志人格化的表现。

以下的言论,正是现在世界各种媒体上最常见的言论:

  1. “中国崛起必然挑战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两国注定要兵戎相见”。

  2. “中国发展军力是为了挑战美国”。

  3. “这场贸易战是中国打败美国的绝佳机会,我们要打赢这场战争”。

  4. “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是为了捍卫自己的战略利益,这是强者的游戏规则”。

  5.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

  6. “欧盟就是美国的一个棋子,用来牵制俄罗斯的”。

  7. “中国应该在非洲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不能让给西方国家”。

  8. “澳大利亚应该选边站队,要么跟着美国,要么跟着中国”。

  9. “中印边境对峙是印度蓄意挑起的,它想要挑战中国在南亚的主导地位”。

这些论述无一例外地体现了将由政治人物的个人利益、企业主的竞争利益后导致的国际关系简单化为国家间权力争夺的思路,背后体现的正是传统地缘政治学"国家利益至上"、“生存空间”、“零和博弈"的观念。

它反映了地缘政治思维和国家拟人化观念在民间舆论中的广泛存在。

它们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过度简化复杂的国际关系,用个人恩怨揣测国家行为,忽视各国内部不同的人的多元利益诉求,将国际事务视为强者的游戏,鼓吹对抗和冲突而非合作共赢。

这些观点本质上是非理性的,易于煽动民粹情绪,加剧不同国家民众间的敌意和猜忌。

这些言论的共同特点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视为你死我活的博弈。

地缘政治学说的一个核心问题在于,它将国家视为一个有机的生命体,有自己的利益和意志,而忽视了组成国家的千千万万个体的差异性利益。这种将国家拟人化、神化的做法,实质上是在为独裁者和军国主义者的野心披上一层冠冕堂皇的外衣。

当我们说"X国想要称霸世界”、“X国要伟大起来"的时候,潜台词是X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利益和追求。

而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任何国家内部都存在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他们往往有着迥然相异的利益诉求。

将国家简单等同于人,是对社会结构复杂性的忽视,也为腐败的官僚、贪婪勾结权力侵犯消费者的财阀营造了一个为所欲为的隐身衣。

地缘政治学说的另一个问题是,它夸大了地理因素对国家兴衰的影响,而忽视了政治体制、意识形态、科技进步等因素的重要性。

虽然地理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但决定性因素往往还是这个国家民众的普遍观念。

苏联拥有广袤的领土和丰富的资源,但最终还是因为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压政治而解体。相比之下,新加坡、以色列这样的弹丸小国却能创造经济奇迹,根本原因就在于其良好的法治和开放包容的社会观念。

更为隐蔽的一点是,地缘政治学的很多概念,如"生存空间”、“心脏地带"云云,实际上为帝国主义的武力扩张、对他国主权的侵犯提供了辩护。

这套理论美其名曰客观的地理规律,实则是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的粉饰。

而一旦"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深入人心,个人权利、人道主义关怀就很容易被民族主义的狂热所淹没,最终酿成惨绝人寰的悲剧。

纳粹德国和日本就是这种逻辑的极端案例。

因此,我们必须警惕地缘政治学的流毒,破除将国家神化、将国家利益凌驾于个人权利之上的集体主义思维。

对一个现代文明国家而言,保障每一个公民的自由公利,保护市场的正常交易,才是立国之本。

一切外交,都以谋求和平共处为目标,这才是民众利益的真谛所在。

简单粗暴的地缘博弈思维只会将世界推向分裂和战争的深渊。

人类社会的未来,不应该是19世纪殖民主义的重演,也不应该是所谓"文明的冲突”。

消除偏见,增进了解,在多元共存中实现共同发展,本来就是全球化市场的必然结果。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政治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舆论责任。

语言、概念,就是思想的桎梏,如果不能从这种地缘政治语言中跳出来,就意味着无数人的观念被限缩在里面了,他们讨论所谓的国家大事,就只会用这一套语言工具来讨论。

结果是什么?推动更加强硬的对外政策。X国被欺负了,还不能还手吗?X国骂我了,给我强硬地骂回去。

中国禁了谷歌,美国怎么不能禁TIKTOK?中国关税比美国高,美国怎么不可以加关税?

你看到这样的论述,不管是在哪一个舆论群体,包括公知和小粉红,全部是这种论述方式,说明,中国的主要人群,全部被地缘政治语言洗脑了。

最为重要的是,当各国民众都用这套语言讨论问题时,那么,你会惊奇地发现,政治人物就会这么做。不是地缘政治理论对,而是政治必须迎合普遍的观念。

因此,各种外部发言,越来越强硬。

唯有摒弃"国家至上"的陈旧观念,站在每一个个体的角度来观察世界,每个人以个体理性对抗集体癫狂,人类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否则,三战来临,不是不可能。

许多国人看待“国家”这个概念,以及国际政治,总有一种拟人化的倾向。

首先,“祖国母亲”这个常见的称号就是拟人化的。当然,这个词我们尚能看作是一种体现眷恋故土的情怀。

而现在网上流行的一些说法,就是“拟人化幼稚病”的典型代表。在这些拟人化的思维习惯背后,则是对“国家”这个概念的误用,以及一种贻害无穷的思维陷阱。

比如一个典型的表达——“国家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这里,国家的指向性是很模糊的,但却被代入了像人一样的情感投射,并且有着“个人不要麻烦国家”这样的用意。

为什么说这里的“国家”指向性很模糊?因为我们说不清,它究竟是指我们所有人组成的社会,还是指政府,还是指文化意义上的国家。

可能有人说,你这不是吹毛求疵嘛,但其实要搞清楚这里的“国家”所指,非常重要。

图片

因为“国家已经很不容易了”,“不要给国家添麻烦”,这些语言都是有要求的——要求人们不要伸张太多的个人权利,而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

既然有要求,并且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那就必须搞清楚“国家”是指什么,否则就搞不清楚,我们究竟在为什么目标而让渡自己的利益。

另外,这种话语有时候是被拿来攻击一些人的,就更带有了政治性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所以就更需要搞清楚,这里的“国家”究竟是指什么。

如果这里的国家是指社会,我觉得这句话并不科学。

因为“社会已经很不容易了”,是个不存在的情况。社会是我们所有人在一起生活,所缔结的一个有规则的组织。

组织和个人之间是一种互利、博弈的关系,单独说社会很不容易,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因为一个组织谈不上什么容易还是不容易,组织就是组织,它只是一个关系网罢了。

社会作为人类组织的最广泛形式,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而已,没必要对社会进行拟人化。

那如果这里的“国家”是指政府呢?

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潜意识——国家就是政府。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误解。

综合大部分政治思想家的看法和定义,国家其实就是一个社会契约组织,用来保卫国家成员的利益。

政府,则是国家的执行机构,是一个办事机关而已。政府并不具有什么天然的崇高地位,或者应当被加以情感投射的理由。

这些都是常识,而且都是我们中学政治课本里就讲过的内容。如果读到这里你觉得我在污名化“国家”、“政府”之类的定义,说明中学政治课没好好上。

所以“政府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个话语同样是不成立的。

政府作为一个办事机构,不存在容易不容易的问题。因为政府工作人员和领导层,都只是在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如果总是加以情感代入,就显得好像担任政府工作人员或者领导,都是一种牺牲和奉献,很显然这是不符合客观现实的——毕竟大家拼命挤都挤不进这个“奉献者”的队伍。

更何况政府本身不产生收入,是纳税人的钱供养政府的运转,而且政府工作人员一般收入和福利都高于普通人,所以我觉得作为供养政府的纳税人,可能还更不容易一点。

那么,文化意义上的“国家”,在“很不容易了”的语境中成立么?

文化意义上的国家,其实只是我们这些人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拥有着类似的文化和习俗,所以拥有了一种向心力和凝聚力,它更像是“民族”定义的延展。

在这里,“很不容易了”也不成立。因为某个文化群体也只是一个有相似性的组织而已,它的生存依靠的是组织成员共同的劳动和协作,还有对集体的捍卫行为。

说这么多,其实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无论是何种意义上的“国家”,都不存在个人亏欠于它的情形。

因为国家只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中性的社会契约组织。

如果非要说“国家很不容易了”,它的指向性也只能是:打工人已经很不容易了、外卖员已经很不容易了、农民已经很不容易了……等等。因为他们才是国家的具体成员。

如果非要虚拟出来一个脱离具体民众的“国家”形象,而且要把这个形象塑造为:含辛茹苦养育我们、处处为我们考虑、我们总是对它有所亏欠……

那这背后必定蕴含着对个人权利的过度侵占,必定很容易存在个人权利被藐视、收入和福利之类的回馈被压榨的情况。

除此之外,将本来就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和“含辛茹苦”的拟人形象挂钩,就更容易让权力肆无忌惮,而且还让民众感恩戴德。

国家拟人化,是所有悲剧的开始

图片

文丨张是之

「火流星」见过吗?我看到过。

小时候在农村,晚上,我十分确信地看到一个火球划过头顶,但农村人晚上一般睡得早,很多人都没有看到,他们也不相信我说的。

这次在浙江人们看到「火流星」,而且被很多行车记录仪拍下来,实属难得。

所谓的「火流星」,就是陨石坠落,穿过地球大气层的时候和空气摩擦,产生的剧烈燃烧现象。

陨石本身就是来自外太空的天外飞石,虽然每年都会有少量的陨石坠落地球,但被人类发现的比例非常小。

因为地球70%左右是水,剩下30%左右的陆地,大部分是荒漠、山脉、雨林、沼泽等无人区,陨石落下来大概率就找不到了。

所以总体上真正的陨石非常稀缺,总存量还不到黄金一年的产量。

而且大部分陨石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科研机构拥有,能够在市场流通的陨石非常少,价格也不菲。

像下面这块 1967 年在俄罗斯发现的橄榄陨石原石,长 40 多厘米,重 40 千克,估价大概就在 100 万左右。

还有的陨石寻找爱好者被称为「陨石猎人」,所以陨石坠落如果被发现一定会有人出价购买。

图片

网上说这次陨石坠落,一位 60 多岁的农民捡到了,结果很多人打电话找她,还有人说出价三百万购买。

已经有中科院专家做了鉴定,认为这是一颗46亿年前的天外陨石。

行星科学专家、火星叔叔郑永春博士分析,这块陨石是球粒陨石,比较常见,不过既看到轨迹,又捡到陨石,这种概率非常低,所以这块陨石的科研价值很高。

有很明显的气印,这是穿越大气层才会有的,也是陨石的一个明显特征。

「石头」外面有黑乎乎的一层,是经过大气层燃烧融化冷却后形成的熔壳,也是判断陨石的另一个特征。这块石头有气印、熔壳,比较明确是陨石。

而且陨石是46亿年前形成的,比地球上所有石头都要古老,是研究地球的活化石。

图片

捡到的农民说有人愿意出价三百万可能夸张了点,不过如果卖的话肯定可以卖个不错的价格。

低估一点,至少是她们家几年的收入;高估一点,有人真愿意出高价的话,说不定她们养老的钱都够了。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问题绕不过去,那就是天降陨石,到底该归谁所有?

有些人很会抢答,肯定要交给国家啊,交给国家收藏,交给国家搞科学研究,巴拉巴拉一大串的理由。

但是如果这陨石落这些人自己家里呢?如果陨石含有大量黄金呢?

我很难想象出现的画面是,他们会争着抢着交给国家。

有记者去咨询了律师,律师引经据典,根据某个《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陨石」所有权归国家,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捡到者最好不要私藏,交给国家,有更大的研究用途。

另外,这位律师还说了,如果房子、车子被陨石砸中,找不到侵害者,国家不负责赔偿,但可以找保险公司理赔。

简单来说就是,天降陨石归国家,陨石砸到我不管。

陨石砸到不管没问题,这也不是国家能管的事,但这天降陨石归国家,就多少有些说不过去了。

据前方记者报道,目前陨石碎片已经被警方保存带走,进一步调查核实。

图片

很多人以为把陨石交给国家就是最好的选择,就能发挥它的价值了,但他们都忘了,国家仅仅是一个概念,不是一个行动实体。

真正行使权力的,是以国家之名的那个人。

收走陨石的是警察,最后陨石到了哪里,是博物馆、科研机构,还是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谁也说不准。

这次的陨石全民关注,还有那么一点舆论监督的作用,但是新闻热度一过,大家也都不关心了。

而此例一开,后面再有陨石发现,大概率很多人会选择秘而不宣。

这个道理跟孔子批评子贡赎人是一样的。

鲁国有规定,赎买在国外当奴隶的鲁国人,费用可以报销。

但子贡因为自己非常有钱,赎买回鲁国人却不去报销,自以为是义举。

孔子知道后,指出子贡的做法会使这项政策无法继续下去,因为不是每个人都像子贡那样有钱,可以承担这一笔费用,但是每个人却都有羞耻之心。

有子贡的行为先在,后面的人就会耻于向诸侯报销花费,这样愿意为鲁国赎买奴隶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那些膝跳反射般说陨石应该上交国家的人,连几千年前的孔子都不如。

当然也不如子贡,子贡好歹是拿自己的钱去办事,而网上这些「键盘侠」却见不得别人落点好处。

他们心里时时刻刻都想着虚构的国家,眼里却看不见真实的人;希望国家强大,却反对同胞获利,尤其是反对巨额获利。

闹出这么大动静,事情的发展走向恐怕很可能是,给个捐赠证书,以及一点安慰补偿款。仅此而已。

不过也有明白人,澎湃新闻采访的这位天文学会理事就说的很明白,陨石是无主之物原则,先占先得,可以捐赠少量样品供科研。

也就是简单说,谁先捡到了算谁的,可以捐赠也可以不捐赠。

而且科研用的话,也用不了整块石头,一点点就够了。

图片

天上掉下的馅饼,来自老天爷的照顾,让捡到的人卖个好价钱,不是什么坏事。

因为愿意用自己钱买的人,才是真的能够发现其价值的人,即便是中间商在中间赚差价,那也是想方设法帮助陨石寻找到真正的主人。

科研用途不是说不重要,而是要问清楚,认为重要的主语到底是谁?谁认为重要就应该谁出钱,按照重要程度来出价,价高者得,这才公平。

一方面认为有科研价值,不想让陨石旁落他人,另一方面又不想出更高的价格,最后只能施压、道德加荣誉来凑数。

也许捡到石头的农民本人不在乎,但我认为大多数人都会在乎的。

不仅关乎钱多钱少的问题,还在乎正义与否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根源,两百多年前的巴斯夏就曾指出了:「把国家拟人化,过去是、未来也仍将是灾难与革命的祸根所在。」

是的,国家拟人化,是所有悲剧的开始。

迈不过去这个坎,恐怕就只会条件反射地回答:交给国家。

而最终,交给国家的,恐怕也就不只是陨石这么简单了。

2022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