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王马斯克的成功原因

本文,首先将会通过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公开自述,去了解他对创业、创新、记忆学习、以及成功的理解与思考。

接着,将会深入分析解读,他获得惊为天人创造力的原理法则,即:第一原理知识语义树

主题目录如下:

  • 如何成功
  • 创新法则
  • 记忆技巧
  • 第一原理
  • 原理不等于现实
  • 解耦合
  • 知识语义树
  • 结语

如何成功

2014年,在南加州大学商学院的5分钟毕业演讲中,马斯克根据自身的经验,总结了对成功的思考和看法,一共有五点:

  • **第一,超级努力地工作。**例如:别人工作50个小时,你就工作100个小时。
  • **第二,与顶尖人才共事。**例如:打工就加入顶尖人才的团队,创业就组建顶尖人才的团队。
  • **第三,全力专注于重点。**例如:集中资源做好产品与服务,而不是花钱营销,给用户洗脑。
  • **第四,只追随第一原理。**例如:不是别人(包括任何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而是物理法则说什么,才真的是什么。
  • 第五,趁年轻,多冒险!——这是鼓励性建议。

创新法则

在TED演讲**《埃隆·马斯克谈太空旅行》**现场,马斯克被主持人问到,为何你能够在完全不同的领域,都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功呢?

他首先说道——“其实我也不知道”,接着他憋了半天,又说道——“我工作很努力,超级努力……”

最后,在主持人一顿胡扯、请求与赞美之后,他严肃认真地解释道:

“我在想存在一种很好的思维框架,那是物理的概念——被称为**「第一原理思维」。意思就是,我们将事物「煮沸」,最后只剩下了最基础的本质,而所有的因果关系都源自这里,这与「类推思维」刚好相反。在我们的一生中,主要都是在使用「类推思维」,这基本上意味着,我们会复制别人的行为和模式,然后进行微小变化。而你也必须这么做,否则从精神层面上来说,你无法过好每一天。但如果你想创造一些不同的新事物**,你必须应用物理学的方法,因为物理学真的可以弄清楚那些违反直觉的新事物,例如量子力学——这是非常违反直觉的。我认为这真的很重要……”

为什么量子力学会违背直觉?

这是因为,人类直觉是建立在分子水平之上的,在分子之下的量子尺度,并没有直觉的立身之地,所以直觉无法感知和捕捉量子行为,也无法模拟和计算量子行为

记忆技巧

马斯克在Reddit AMA(Ask Me Anything)问答活动上描述了,他是如何能够记住,他阅过的大量书籍里的大量信息的:

“一点建议:非常重要的是,你需要将知识看作成一颗**「语义树」——首先,应确保你能够理解其中最基本的原理,即:「语义树」的主干和大分支,然后再去深入理解「语义树」的树叶及其细节,否则这些树叶和细节,将会无处「栖身」**。”

另外,他还曾说过:

“我们大脑的进化方式是记住跟我们相关的事物,所以一定要建立相关性,不然记忆的过程会很痛苦,也很困难,因为看上去太抽象而无关紧要。所以必须有相关性和重要性,要理解事物的原因,才能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

img

语义树就像脑神经网络

第一原理

显然的是,第一原理不仅可以应用于物理学——虽然它诞生于物理学,但它可以用于任何学科,甚至可以用它来思考万事万物。

因为一个基础的事实就是,宇宙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一个相同的本质规律,所驱动发展和演化的。那么**第一原理,**就是为了帮助物理学,去探索发现宇宙统一的本质规律的。

所以,可以说,第一原理就是万事万物的源头,或说万事万物都是身处在第一原理的延伸路径上的。

事实上,在现实中,所有的学科都会依赖于上层学科,或说是依赖于(一个或多个)更加基础的学科,例如:

  • 社会学的源头——是管理学,
  • 管理学的源头——是心理学,
  • 心理学的源头——是生物学,
  • 生物学的源头——是化学,
  • 化学的源头——是物理学,
  • 物理学的源头——是数学,
  • 计算机科学的源头——是物理学(硬件)和数学(软件),
  • 医学的源头——是心理学、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
  • 等等。

并且,这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关联,即:数学点亮物理,物理照亮化学,化学通向生物,生物研究数学。

由此可见,任何学科都可以向着,更加基础的学科追溯,最终我们发现所有的学科,都会收敛到物理学——这是相当于回归到了我们统一的宇宙,而宇宙本身也没有人类所划分的这些学科,只有一个统一的本质规律(即大统一理论),即:第一原理

那么,第一原理思维的模式,就是从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出发,抛开现实中已有的冗余、杂念与障碍,进行符合自然规律运作的逻辑推理,最终我们将会得到的就是——在宇宙中必然可以成立和存在的结论与结果,而这可能就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于是,这就很好理解了,类推思维——是在模仿复制的过程中,做微小的增量迭代;而第一原理思维——则是可以另辟蹊径的,从自然规律成立的角度,完成颠覆性的创造;前者需要——归纳推理,依赖经验**;**后者需要——演绎推理,依赖原理。

而硅谷著名投资人——彼得·蒂尔(Peter Thiel),在**《从0到1》**中也指出:

“基于过去历史经验的模仿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商业世界的每一刻都不会重演,下一个比尔· 盖茨不会再开发操作系统,下一个拉里· 佩奇或是谢尔盖· 布林不会再研发搜索引擎,下一个马克· 扎克伯格也不会去创建社交网络——如果你照搬这些人的做法,你就无法成为他们,更别谈超越他们。”

而那些真正改变世界的人——如埃隆马斯克,自然会运用第一原理思维,探寻并抓住事物的本质,然后完成史无前例的创新与创造。

所以,那些我们眼中疯狂的人,实际上并不是他们疯了,而是他们的思维方式令他们通过不同角度的观察,看到了我们不曾看到的**“未来”“可能性”**。

那么,对于一个目前还无解的问题:使用类推思维的人想的是——这件事目前没人可以做成,显然这是行不通的,我们也做不成。相反,使用第一原理思维的马斯克想的是——这件事情在物理学层面上,是否可以行得通,如果可以,那么为什么我们做不成?

可见,第一原理,不仅仅是化繁为简与切换思考角度,关键还在于从物理规律上进行全新的逻辑推演。而万物的本质,其实是一条**“逻辑链”,其最终必然会关联到第一原理**的物理规律之上。

可见,第一原理告诉我们,除了物理定律,一切都可以质疑,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不同合理的路径和结果——数学的逻辑和结构,也是如此。

也正因此,第一原理,给予我们足够的勇气,保有怀疑主义地去质疑**“层级与权威”**——然后问对了问题,其实就是答案。

那么,或许**“第一原理思维”就是快速积累量变,从而获得从0到1的质变的一种“捷径”**。

因为,通过第一原理洞见万物的底层逻辑,就是塑造大脑结构的过程,最终运用拥有第一原理结构的大脑,就可以更好的应对生活、世界、以及万物。

而马斯克,他只相信物理,也正是物理的世界观,给他带来了改变世界的——信心、力量和理由。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第一原理思维”只是提供了思维的方向和视角,以做出“前所未有”的判断和决策,这并不是说,上层学科是底层学科的“堆叠应用”——这其中隔着尺度复杂性的问题。

原理不等于现实

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菲利普·安德森(Philip Anderson),在论文**《More is Different》**中指出了以下三点:

  • **第一,**将所有事物,还原为简单基本定律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从这些基本定律出发,可以重建整个宇宙的能力。
  • **第二,**每个新的层级都需要全新的定律、概念和归纳,并且每个层级的研究过程,都需要大量的灵感和创意。
  • **第三,**心理学不是应用生物学,生物学也不是应用化学,等等。

参看: More is Different(PDF)

总而言之,多(细节)就是不同,原理(理论)不等于现实。

例如,很多没有意识的细胞,可以产生意识,从细胞的原理无法推演出智能的运作。

换言之,虽然任何建筑,都需要我们从了解砖块开始,但仅靠砖块,我们还不足以让建筑拔地而起,因为在大量砖块的构建中,我们就会遭遇——“细节膨胀效应”,即:排山倒海般的琐碎细节,以指数级的形式扑面而来,这会消耗掉大量的时间、精力、资源、能量、还有意志力与对未来的期望力

例如,人类创造了计算机、程序、算法、以及计算——可以说人类已经掌握了程序世界的**“终极理论”(即计算机底层理论),但显然掌握了“终极理论**”的人(如很多计算机科学家),却无法在程序世界里,创造出一个**“终极程序”(即可以满足所有需求、解决所有问题的万能程序)——因为程序世界的一砖一瓦(包括每一个答案、方案、过程和计算),都需要从细节开始,逐步慢慢迭代演化,这被称为——“计算不可约性”**(Computational Irreducibility)。

例如,因果可以准确预测,但因果链就难以预测,因为因果链充满了各种细节因素的影响,即:因果链 = 链式因果 + 细节膨胀。

事实上,正是由于**“层级”,才屏蔽了“细节膨胀效应”,让我们只专注于某个层级内部的事务,而每个层级的建立与发展,都是无法规避的“大量砖块”与“搬砖运动”的构建现实**。

据此,**“现实”告诉我们的是:不知道火是什么(不知道原理),也可以用火建立文明(改变现实),即:原理不等于现实,而巨大的未知能量,就隐藏在“层级”“封装”**之中。

  • 例如,围棋的棋子可以用石子或硬币替代,石子或硬币就拥有层级封装
  • 例如,水波运动只考虑振幅、波长和频率,而不考虑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水波就拥有层级封装
  • 例如,对钞票的共识就是一种层级封装,其屏蔽了价值细节,而在钞票之上才能构建出经济与文明。
  • 例如,权力的运作就是一种层级封装,其屏蔽了执行细节,而在权力之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战略决策。

那么,涌现现象,就可以看成是——复杂性突破层级封装之后的产物,即:涌现 = 复杂性 + (突破层级的)能量。

用**“幂次法则”来表述,就是幂次常数的改变,即:x^2切换到x^6,x就是层级内的变化,而幂次常数**2到6,就是层级间的变化。

从物理学角度来说,简单即是对称,复杂即是不对称,对称性破缺带来了更多的结构,而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非线性的从量变到质变的涌现,并且破缺涌现的发生,都具有无法预测的随机性,所以只有在**“破缺涌现”层级封装之上,才能进行有效的理解和构建,这让“还原构建”**变得无效与不可能。

简而言之,对称性破缺带来了**“涌现层级”,层级让跨越层级的还原,无法跨越层级地构建,即:上层理论模型会出现下层理论模型**无法“构建、推导、预测”出的新特性,即:多即是不同。

再换个角度来说,尽管非线性在整体上可以和平均数等价,但在局部预测中,非线性会让平均数失效——如水深平均1米,但局部有5米——而更底层的基本规律,在描述一个远超其自身的系统时,必然就需要使用平均数(在时间和空间上),来描述系统的平均性质,于是对称性破缺带来的非线性,就会让基本规律失效。

例如,磁铁具有磁性,是因为其内部结构的旋转对称性下降了,即对称性破缺产生了其磁性及方向,但更底层的基本规律,通常对应的是一个巨大的长期的系统,那么在巨大的系统之中,磁性就会微弱到不存在(因为大部分区域没有磁性),同理在长期的系统之中,磁性就会几乎不存在(因为大部分时间没有磁性)——显然,在局部短期内,磁铁的磁性是不符合基本规律的“平均描述”的。

所以可见,用更底层的基本规律,来研究描述更庞大的复杂系统,即对称性低、非线性强的系统,其预测结果通常是无效的——就像平均水深1米,但局部水深5~10米。

事实上,不同的层级就有不同的模型,任何模型都是在某个层级之上才有效,即:换了层级就要换模型,而模型的失效,就是因为来到了不匹配的层级之上——这就是**“多即是不同”**的体现。

解耦合

耦合(Coupling)——是“成为一对”的意思,其内涵是可以持续地相互作用,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形式,如:化学键、物理场、程序调用,等等。

解耦合——是化繁为简,找到本质,保有怀疑主义去质疑**“层与权威”,然后问对了问题就是答案。而追随第一原理**——不仅仅是化繁为简与切换思考角度,关键是在于从物理规律上进行全新的逻辑推演。

所以,如果说解耦合是创新,那么第一原理就是颠覆,且创新不一定就是颠覆。

事实上,解耦合是为了抓住本质,而本质其实是一条**“逻辑链”,最终必然会关联到第一原理的物理规律上。显然,只解耦合**,而不是从第一原理的物理规律出发去推理,有时候是无法得到一个最优解的。

因此,解耦合和第一原理,表面操作上有相似之处,但视角全然不同。

知识语义树

这是与第一原理相辅相成的重要方法。通过前文论述可知,马斯克会通过第一原理思维,把所有知识解构为基本原理,接着再把这些基本原理,在大脑中组建成一颗知识语义树,从而在日后,可以自由的从这棵语义树中任意取材,然后再进行创造性的自由组合与重构,最后得出颠覆性的结论与结果。

那么,在大脑中构建知识语义树的重要性,有3个方面:

第一,孤立的知识难以长期记忆,且非常容易被遗忘。

但如果是结构化的知识语义树就不同了,不仅可以记忆的更长久,即进入大脑的长期记忆,也更容易被大脑的工作记忆,所关联和联想到——这增加了知识信息,随机自由组合的概率,即增加了创造力。

第二,追随第一原理所构建描述的世界,其本身就是一个树形(分形递归)结构。

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及其宇宙,其内在的规律模型就是——一颗树,它由最基本原理的主干开始,不断地分支分叉,演化形成无数的分支分叉,而每个分支分叉又可以看成是一个新的主干(或一棵树),再继续如此循环递归的分支分叉下去,最后产生的就是——无数的路径与树叶

那么,知识语义树,其实就可以看成是一颗,由逻辑信息构成的因果树,而把环境信息存入大脑认知的过程,就是把环境信息的因果树,“种植”(映射)到大脑神经网络中的过程。

而我们大脑神经元细胞的结构,就类似树形(如轴突是主干,树突是分支分叉),而神经网络结构,就类似是860亿颗树所构建的**“森林”——并且环境信息通过“知识语义信息”,塑造了这个“森林”**的结构形态,及其功能。

所以,我们在大脑中构建的知识语义树,其实就是在以最自然合理的模式,去映射一个物理的真实世界。这种映射的重要作用,就像是计算机抽象模拟现实世界一样,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预测未来

第三,知识语义树就是对信息的有序性优化,让我们能够记忆更多的信息。

显然,有序的信息更容易压缩和存储,而无序的信息不仅会(因为缺少关联而)容易丢失,还会(因为无法高效压缩而)浪费存储空间,并影响其它信息的存取。

第四,通过知识语义树,我们可以更简洁、更高效地索引和搜索,更多的相关信息,且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就像有了搜索引擎,我们就无需记住所有的知识,或相关知识的所有细节——而只需要记住关键字即可——因为,虽然我们不知道问题的答案,但我们知道,到哪里可以获得正确的答案。

那么,知识语义树“挂载”的基本原理,其实就是——抽象世界模型的关键字。

显然,通过这些基本原理所构建的树形路径,我们不仅可以推理出已知问题的答案,还能够推理出未知问题的答案——并且,我们无需记忆所有的细节,这就像在大脑中构建了一个——基于物理学的搜索引擎。

**最后,高效的记忆法——记忆宫殿,就是在利用“宫殿”**这个场景地图,来组织有序的记忆。这里,宫殿就像是一棵树,宫殿里的有序场景,就像是树上的枝叶。

可见,这两者构建有序信息的机制,其本质是相同的。只不过,记忆宫殿是比较具体的操作,知识语义树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而如果你的大脑中,没有一颗语义树、或是宫殿、或系统,并不断把你学习的知识“挂载”进去成为一个结构化的整体——那么你看过的书、得到的信息、认知想法闪念,其中的大部分,都会随时间,或快或慢地被遗忘淡尽。

结语

第一原理知识语义树,简直就是天作之合,这不是魔法,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的强大技能,同时这也是魔法,因为一旦拥有并掌握了这个技能,很有可能就启动了你的——“开挂人生”

幸运是,马斯克无私地分享了这个**“魔法”,而他也是这个“魔法”**强大力量的——最佳例证。

而在我们跃跃欲试,准备学习与应用这个**“魔法”**的时候,需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再强大的魔法,如果不能控制自如,那么也等于从未拥有。

那么最后,显然马斯克他活在**“大局观”之中,他只会从最宏观的视角去看事物,并追随“第一原理”,然后在颅内构建整个宇宙的“知识语义树”**——而这就是为什么,他是个与众不同的梦想家,也是为什么他会如此地着急。

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成就,以及他不可思议的野心、进取心与成功史已经无需多言,因为这方面的信息(故事)已经铺天盖地。

而如果说——成功 = 必要因素 + 运气,那么在马斯克巨大成功的背后,就会有些**“必要因素”,对其成功有着重要的,且有迹可循的作用。因为一个人成功的次数越多越巨大,其中运气的偶然性就会越低,相反“必要因素”**的权重就会越高(某些成功非常依赖某些特质)——这是符合马斯克的历史数据的。

本文,是对马斯克极端与极致个性的描述与解读,这代表了他独一无二的行事风格,也是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

主题目录如下:

  • 前妻的总结
  • 关系人士的侧写
  • 马斯克的B面
  • 结语
  • 后记:压力、混蛋与独裁

前妻的总结

有人在Quora上提问:如何才能成为像盖茨、乔布斯、马斯克、或理查德·布兰森那样伟大的人?——马斯克的第一任老婆(Justine Musk)回答总结了七点(意译):

How can I be as great as Bill Gates, Steve Jobs, Elon Musk or Sir Richard Branson?

第一,极致的成功需要极致的个性,这样的成功一定是需要——以其它方面的牺牲为代价的。

极致的个性,就是通常人们眼中的怪咖、少数、另类、偏执狂与**“格格不入者”**,但只有拥有这种“怪异”的个性,才会被迫走上一条非同寻常的体验世界之路。接着,他们会找到自己的生存策略,并会随着年龄的增长,想法设法把这些策略应用到其它事情之中,从而为自己创造独特且强有力的优势。

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于常人,他们总能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找到极具洞见的创意,同时人们也会认定——他们就是疯子

事实上,极度的成功跟人们认为的**“成功”**是不一样的,人们不必成为像理查德或者埃隆那样的人,其实也能过上富裕和优质的生活,并且你获得幸福的概率,比成为伟大人物的概率更高。

但如果你的本质就是一个极端人物,那么你必须做你自己,此时幸福生活对你来说——已经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了。

第二,着迷(Obsessed)痴迷(Obsessed)疯魔(Obsessed),如果没有这种热情做现在的事情,那就需要立刻停下来,然后去寻找能够让你**“彻底疯狂”**的事情。

第三,学习承担能够打垮大多人的压力与痛苦。

**第四,**可以担心、害怕、恐惧失败——或是不怕,但无论如何都要继续前进。

第五,不是阅读网络新闻或舆论是非观点,而是直接阅读看书,看伟大人物的传记——如亚历山大大帝或凯瑟琳大帝的传记,并从中获得启发。(马斯克从小积累了巨大的阅读量,远远超过大部分人)

第六,极致的人身上混合了高智商、天赋、才华和近乎疯狂的勤奋,所以如果工作本身不是你最大的驱动力,或说你在为你的兴趣而奋斗,那么你很快就会燃尽自己半途而废,然后那些极致个性的竞争者会将你碾压到“爆”——然后只能痛哭流涕地嗷嗷直叫。

极度痴迷,这个特征的本质会耗损一切(活物与死物)——包括耗损这个人本身和他身边的人——除非你亲眼目睹或亲身经历,否则很难理解。

第七,你得把注意力从——自己想要什么(如10亿美金),转移到——世界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上面去,并且你必须对后者拥有深深的、无法抑制的好奇心进取心

事实上,拥有**“自我和自负”(Ego)并不是坏事,但你必须在拥有它的同时,真心臣服于比自己的“自我和自负”伟大得多的东西,即「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只有这样你才能吸引和激励——那些你需要的人才,来为你工作,并和你一起“彻底疯狂”**。

关系人士的侧写

特质

按照神经心理学家的描述,马斯克的行为显示他是个天才。这样的人在童年时往往会显示出不凡的智力,能够在智商测试中获得高分。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认真地观察这个世界,发现其中的缺陷,例如系统中的小故障,他们会在脑中构思逻辑路径来排除故障。

在小罗伯特·唐尼看来,**《钢铁侠》**中的主人公托尼·史塔克,和马斯克就是同一类人——他们一旦抓住一闪而过的创意,就为自己的想法倾其所有,他们一秒都不会浪费。

才能

马斯克,可以像逻辑学家那样清晰简洁地表达,同时非常准确地从一个要点转移到下一个要点。但马斯克真正突出的地方在于,他将复杂的物理概念商业计划相结合的能力。不仅如此,他还显示出了将一项科研成果,转化为营利性企业的非凡才能。

皮特沃登(美国空军上将,国防部顾问)的工作需要随时关注尖端科技,他感觉自己遇到过的很多人只是在做白日梦,但马斯克看起来有理有据、知识渊博而且能力不凡。而历史已经证明,马斯克的目标在某个时间点听起来荒谬无比,但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他总是能够无比坚定地实现它们——比起其他人,他总是基于对现实的不同理解来开展工作。

马斯克,能够迅速做出重大的决定,这是需要有充分的自信,对未来清晰的愿景,和对现实的明确认知。他事必躬亲并且无所不知,简直不可思议,他想要基于物理学基本定律的答案。他可以同时参与两个讨论,然后即时在脑子里解开所有的方程式。他多年以来积累的知识量令人震惊。

如果有人告诉马斯克,例如:作动器绝对不可能降到他的心理价位,或者在他确定的截止日期前无法造出某个部件——他会说:“好吧,这个项目跟你无关了,从现在开始我是项目的CEO,在担任两家公司CEO的同时,你的工作也由我来做,但我可以完成。”

作动器——又名激振器,是用于进行动力学试验的出力装置,是实施振动主动控制的关键部件。

布罗根说:“最疯狂的是马斯克真的这么做了。每次他解雇了某个人,他都会接替那个人的工作,而无论是什么项目,他都能完成。”

抗压

格雷西亚斯(Antonio Gracias)说:“马斯克比我认识的任何人都更刻苦,并且能够承受更多压力,他在2008年所经受的一切可能早就让其他人崩溃了,而他不仅生存了下来,并且持续专注于他的工作。”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马斯克曾处在即将一无所有的破产边缘,他的第二任妻子妲露拉·莱莉(Talulah Riley)见证了一切, 她回忆道:

“那时他满脸愁容,看起来就像是在死亡的边缘徘徊,经常半夜噩梦并尖叫着惊醒,甚至会在睡着的情况下,爬到我的身上开始尖叫。”

“要知道,经历过那种压力的人大多数都退缩了,”格雷西亚斯说,“他们会出现决策失误。但是马斯克却变得更加理性,依旧能够做出清晰并且有远见的决定。压力越大,他做得就越好,任何见识了他所经历的一切的人都对他怀有敬意,我从未见过比他更坚毅的人。”

而对此,马斯克曾说道:“所谓创业生活,就是——嚼着玻璃渣凝视着深渊,然后浸透在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之中。”

可见,失败似乎完全没有影响马斯克对未来的展望,也没有令他质疑自己的能力,这仿佛表明了——玻璃心就是需要被摔得稀碎,然后用钛合金重建。

事实上,正是在危机中依旧专注工作的能力,让马斯克在其他管理人员和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工作

马斯克,永远要求同事们去考虑——“实现路径”,而不是争论——“是否可行”。实际上,他的思维模式是站在未来的远景看待眼前的处境——这具有某种超越性。

显然,他无比清楚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会议,他淘汰了那些唱反调的人,最终留下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精英工程师。

所以在SpaceX,没有西装革履,也没有老气横秋、双手麻木的技工,取而代之的是精力充沛、乐观积极的科技狂人,仿佛全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目标远大得——近乎不可能。

马斯克,基本上是要求员工在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之外,还要达到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一位SpaceX的前高管,用**“永动机”来描述当时的工作氛围——这台永动机依靠“永不满足”“永恒希望”**结合在一起时所产生的动能来运转。

所以在SpaceX,做事的原则就是全情投入你的工作并把事情搞定,等待指导或详细指示的人将会举步维艰,习惯得到反馈意见的员工也是一样。而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告诉马斯克他的要求——是无法实现的。

马斯克,曾告诉一名员工:“我要你考虑到超前的事情,我要你能够用力地思考,每一天都思考到头疼,我希望你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头都会疼。

在和候选人面谈时,多莉·辛格(Dolly Singh)会鼓励他们,也会开门见山地告诉他们SpaceX和马斯克的标准。

“SpaceX招聘的是一支特种部队,”辛格说,“如果你愿意接受最高难度的挑战,那太好了。如果不是这样,你不应该来这里。”

除了每周工作90小时以上之外,另一些人离开的原因,是他们无法接受马斯克和其他高层在会议中的直言不讳

“埃隆不了解你,而且他不在乎一些话是否会伤害你,”辛格说,“他只知道需要搞定这些事情,如果不能适应他的说话风格,你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

“如果我们在你前进的道路上堆满了屎,**你就必须把屎给吃了!**这种方式不被其他地方广泛接受,但这里是SpaceX。”——马斯克的这些话,或许听起来刺耳,但你必须接受。

显然,马斯克严苛的管理风格,源自于他超凡脱俗的企业愿景,但在他咄咄逼人的同时,也会耐心听取有理有据、分析性很强的观点。而且,只要你的理由足够好,他会改变想法。

愿景

在太阳能、汽车和太空产业,一直充斥着对现有玩家有利的监管和官僚主义作风。由他们看来,作为初来驾到的竞争者,马斯克是一个天真的技术专家,可以完全不予理睬,并且常常被当成笑话来谈及,差不多就是一个介于捣蛋鬼满嘴胡话之间的竞争对手。

但马斯克基于愿景,而不会从商业模式来思考模式。例如:太阳城——是笃定太阳能的潜力,特斯拉——是对清洁能源的信心,SpaceX——是对太空之殖民的愿望。他的成功你可以说是运气,但在运气背后是他的使命,与独特的思考模式,其核心就是人类的未来,与宇宙第一原理

如果说,乔布斯把演讲本身,都看成了一次用户体验之旅,那么马斯克就只有终极目标,和为终极目标所服务的体验过程——例如:SpaceX和特斯拉已经率先将电子、软件、金属、燃料、科技与速度融合在了一起。

显然,马斯克是个肩负使命的人,而且始终如一。他具有的强烈使命感,远远超乎我们多数人所能承受的。

所以,戏剧性的风险,将一直伴随着他正在做的每一件事,及其以后的每一件事。如果马斯克纵情于此,他将一直伴随着这些风险,并牺牲大多数人所珍惜的一切。

马斯克自己曾说道:“我是个复杂的人,但我的需求很简单、很明确。或者说,没有人会是一座孤岛,除非他既强大又乐观。

但事实上,他一直是在尝试独自去到那座孤岛上,这或许是因为他想要的愿景——只能在那座孤岛上才能实现!

马斯克的B面

从前文的表述来看,马斯克无疑是一位无比强大的人,但以下事实是隐藏在其成功背后的故事。

  • 马斯克的第一个孩子夭折,第一任妻子说她都能感觉到他的巨大痛苦。
  • 在PayPal时期,利用马斯克计划休假补过蜜月的机会,董事会策划了一场“政变”把他赶下了CEO的宝座,最后只能妥协的担任顾问——这相当于脱离了公司的管理和运营。
  • 在**《PayPal》**一书中,马斯克被表述为极端自私、固步自封的混蛋,并且在每个紧要关头都做出错误的决定。
  • 马斯克被很多PayPal的员工质疑,是否可以算作PayPal的联合创始人。
  • PayPal和Zip2两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一致认定马斯克“不是当CEO的料”。
  • 马斯克的批评者们,无论是在公开还是私下场合,都指责他是没有商业道德的人,像是个夸夸其谈的推销员——总是在自夸自卖自己公司的技术。
  • ……
  • 特斯拉当年被奥巴马政府给予4亿美元的低息贷款,这事被总统候选人罗姆尼一直拿来说,他认为马斯克是个失败者,奥巴马总统在乱花钱。
  • 当2008年金融危机来了之后,特斯拉面临资金短缺和员工离职的双重打击,马斯克说:“我没想过我会精神崩溃,但真的崩溃了。”
  • 电视台主持人曾大喊大叫着说:“华尔街将特斯拉列为最不可能成功的企业,别买特斯拉的股票,你买了只是浪费钱,甚至不应该租特斯拉的车。”
  • SpaceX在5次发射失败的情况下,马斯克把自己豪车和私人飞机都抵押了,没人相信他能成功——而他只想最后发射一次(结果成功了)。
  • 登上过月球的尼尔·阿姆斯特朗与尤金·塞尔南,都觉得马斯克的太空计划就是在瞎扯淡,并质疑他是否真正了解航天与火箭,对此马斯克说道:“这些人都是我心目中的英雄,真的很艰难,我真希望他们能来看看,我的工作有多么艰难。”
  • ……

马斯克在接受(CBS 60 MINUTES节目)采访的视频中,双眼湿润、眼眶泛红、时而哽咽,非常感性的讲述了他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巨大困境与挫折,当主持人问他是否考虑过放弃时,他的回答是——“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是的,真正成功的人都具有同一种品格,那就是——永不放弃,而或许在第一原理之中,就有一条叫做——“失败只会出现在放弃的那一刻”——只要你还没开始自暴自弃,仍然在思考、决策并行动,即使被打趴下,也不算失败。

然而,在2018年,马斯克在Twitter上违规且“欺诈性”地宣布特斯拉私有化,以及在YouTube上直播抽大麻(此州合法,只抽了一口,但展现出了耐人寻味的表情,如题图),这些行为已经给他的个人声誉和公司股价,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损失,并且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他的决策失误、情绪起伏与难以自控。

接着2018年末,在特斯拉总部接受(Recode的卡拉·斯韦什尔)采访时,马斯克说:

“如果你每周工作120小时,那么你会疯掉。有那么一段时间,或许是几个星期,虽然我没有准确地计算过,但每天我只睡几小时,然后工作,工作之后再睡几个小时,每周7天,天天如此!在这一段时间内,我每周工作时间会长达120小时,甚至更长。”——这俨然就是在实践达芬奇睡眠法了。

最新研究表明,短睡是由基因控制的,携带hDEC2基因平均睡6.25小时(可以更少),携带ADRB1基因平均睡5.6小时(可以更少)。

马斯克表示,他现在已经把每周的工作时间“减少至80或90小时”,这样的工作安排表是“可管理的”。他认为,虽然“每周工作80小时是可持续的”,但工作时间若超过这种水平,痛苦就会大幅度增加。也就是说,工作时间若超过80小时,痛苦程度的增加将不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指数增长。

事实上,在“特斯拉私有化”之后,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马斯克就动情地承认——他服用处方药安必恩(Ambien),是因为他难以入睡。

为什么马斯克要如此努力的工作?

因为他热爱这份工作,他所做的事情无比艰难,他希望赶快做出结果,他对未来充满野心且雄心勃勃……这都有可能,或混合有之。

那为什么马斯克的睡眠很少,却还会失眠,需要依靠药物入眠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显然只可能是他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从而产生了生理上的问题。

最后,马斯克为什么要这么折磨自己呢?

在YouTube的直播中,马斯克谈论到自己的脑海中,总有各种想法在蹦来蹦去,甚至到了**“永无止境的爆炸”**这种地步,甚至在他只有 5、6 岁的时候,他就已经感知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

或许从此可以看出,折磨自己与创造未来,就是他注定的使命!

……

综上可见,或许只有极端才能获得极致,马斯克的故事,不禁让人想到了萧伯纳曾说过的一句话:

理智的人都适应世界,没理智的人都要世界适应他,所以世界所有的进步,全靠没理智的人。

当然,万事万物都A面与B面,那么从B面来看,没理智或说是极端的人——除了改变世界,当然也可以毁灭世界——显然,这也算是改变世界的一种结局。

那么,难道这里的逻辑就是:

有时候不推翻先前的设计,进行完全地重构,就无法抵达那个至关重要的质变点?所以在废土之上的重建,才是抵达那个无比光明未来的必要路径?那么,光明的未来,到底是取决于迭代,还是推倒重来?

结语

一个人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有所成就,最快的捷径就是学会——放弃、牺牲与疯狂:

  • 放弃——所有不重要的东西,
  • 牺牲——安逸的生活与娱乐,
  • 疯狂——去追求内心的目标,
  • 最终——才有可能梦想成真,
  • 虽然——这话听起来很偏执与狂热,但却是最现实不过的道理。

事实上,马斯克开始两次创业的成功,运气的成分很大,但成功的结果给予了他信心和资本,去执行心中的使命与偏执,而把事情做到极致,最终连全世界都会给你让路的,此时运气——就由量变的随机涌现为了质变的必然。

最后,请记住这些关键词:阅读、行动、试错、追求、坚持、努力、思考、付出、忍痛、蜕变、做事——无尽地循环

另外,如果若问——怎样才能像马斯克那样成功与强大?

答案是,没有办法。因为一个人只能成为自己,而不能成功地活成另一个人的翻版或克隆。

后记:压力、混蛋与独裁

马斯克的压力源是什么?

从事后看,成功者的路上,那是一个正确连着一个正确,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但这是事后看。如果从过程中看,你就会发现,在他的路上,那是一个非共识连着一个非共识,甚至在别人看来,是一个错误接着一个错误。在他自己看来,是一个压力连着一个压力。

为什么人们会崇拜敬仰马斯克,尽管他有很多的“混蛋”特质与行为?

因为,我们往往把一个人和他所做的事混为一谈,然后把他们变成一个符合传奇故事世界观的虚构人物。我们的文化中,总是需要坏蛋和英雄,傻子和天才,替罪羔羊和道德楷模。

对于马斯克的“暴君”与“独裁”的管理风格,他的员工是如何忍受的?

拿破仑完全意识到了自己的名望,所拥有的神秘力量。他知道,如果他把自己身边的人看得还不如马夫,他的名望就会更上一层楼,这些人中——包括国民议会里的一些,令欧洲心惊胆战的显赫人物。

旺达姆将军,他对元帅谈到了拿破仑:“那个魔鬼般的人物对我施用的幻术,我自己也搞不懂为何如此厉害,我既不怕神,也不怕鬼,但一看到他,我就像个小孩子一样禁不住打颤。他简直能够让我钻进针眼,投身火海。”

事实上,变成大人物后,拿破仑的名望与他的荣耀同步增长,至少在他的追随者眼里,他和神灵的名望已不相上下。并且,拿破仑对和他接触过的所有人,都能产生这种神奇的影响。

答案就是,名望对大脑结构的影响和塑造——从而激发产生了,崇拜、敬仰、卑微、逆来顺受,甚至是自虐的本能反应。

本文,将会从不同的角度,来一窥埃隆·马斯克(Elon Musk)的成功特质。

主题目录如下:

  • 科技大佬的模式
  • 雷纳·齐特尔曼博士的模型
  • 迈克尔·西蒙斯的论证
  • 传记作者的看法
  • 结语

科技大佬的模式

通过科技大佬的传记,我们很容易发现同一个模式,即:

从小热爱阅读,动手能力强,家庭生活曲折,偏执加刻薄狂,恨不得一天工作30个小时,创业过程中树敌无数,并与昔日伙伴反目成仇,经历过巨大的失败,承受过成吨的压力,在痛苦与挫折中坚持愿景,最后身上还必须充斥着改不掉的硅谷气质——“Don’t Be Nice, Be Real”

如果上述模型,就是成就伟大的**“必要因素”,那么显然我们就可以抽象概括出,以下必要不充分**条件:

  1. 足够的智商,即:没有天赋不足以成就伟大。
  2. 足够的极端,即:不极端不足以成就伟大,因为只有极端才能不顾一切、不计一切代价地去实现自我追求,而这个极端是来自于“性格缺陷”,“性格缺陷”通常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不幸或不完整(想想电影中超级英雄的家庭背景)。
  3. 足够的挫折,即:没有挫折的磨炼不足以成就伟大。
  4. 足够的知识,即:不吸收人类过往的知识精华,并创造出自己的认知系统,不足以成就伟大。
  5. 足够的运气,即:没有身处正确的时间(时代,幂次增长爆发点)、地点(创新人才聚集地)、机遇(技能、伙伴、创意、行动力),不足以成就伟大。

雷纳·齐特尔曼博士的模型

基于对德国45位超级富豪的——半结构化访谈,雷纳·齐特尔曼(Rainer Zitelmann)博士在**《富豪的心理》**一书中,总结发现了与企业家成功息息相关的人格特质。

所有受访者的身家,从至少1000万,到3000万欧元,到高达几亿、几十亿欧元,其中2/3受访者的净资产价值在3000万到10亿欧元之间,而且大多数受访者都是白手起家的。

这些特质主要有以下8种:

  1. 承诺未来(愿景、使命、洗脑)
  2. 有创造力(自由组合、无中生有)
  3. 高度外向(获得人脉、资源、传播承诺)
  4. 低宜人性(我行我素的做混蛋)
  5. 永不言弃(失败只会出现在放弃的那一刻)
  6. 自信自控(坚信自己的命运,掌握自己手中)
  7. 极度乐观(毫无理由地确信,未来一定会有积极的事物出现)
  8. 自我效能(在任何逆境下,都积极去完成任务)

半结构化访谈(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是指按照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而进行的非正式的访谈。

自我效能(Self 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的行为目标,所需要能力的信心,也就是个人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

大五人格——心理学家考察性格的五个维度,有开放性(Open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宜人性(Agreeableness)、神经性(Neuroticism)。

而从马斯克的故事中,我们很容易看到这些标签:工作狂、低情商、跨学科、跨领域、快速学习、完美主义、极度勤奋、抗压坚定、永不妥协、偏执刻薄、人格魅力,等等。

由此可见,或许极端性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底层因素”,因为显然极端性格会带来——极端想法、极端行为、极端追求、以及极端的抗压忍耐力,从而能够(有更大概率地)创造出极致结果**。

当然,极端性格可能只是某种**“内在因素”的副产物,而不是导致一系列“极端”的“直接因素”——比如,是天赋异禀播下了特别的种子,而童年的经历则让这个种子萌芽出极端——并且极端性格是不可控的,即:不可通过后天的刻意练习**去获得。

然而,马斯克在完全不同的数个领域——如软件、能源、交通、太空,都获得了同样巨大的成功,这是如此的罕见又与众不同,以至于在他成功的**“必要因素”中,也有一点相对应的,显得格外突出——那就是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能力。

换言之,马斯克是一位——通才(即斜杠青年)。

迈克尔·西蒙斯的论证

那么,成为通才——就是马斯克之所以是马斯克的重要因素吗?

对此,作者迈克尔·西蒙斯(Michael Simmons)在**《How Elon Musk Learns Faster And Better Than Everyone Else》**一文中进行了详细的逻辑论证。

原文: How Elon Musk Learns Faster And Better Than Everyone Else 同作者: 5-Hour Rule

首先,作者将马斯克称为——现代通才,并认为现代通才应具有以下特点:

  1. 遵循5小时定律,即:每周至少投入5小时时间用于学习。
  2. 在很多不同领域进行广泛的学习。
  3. 理解能将这些不同领域,连接起来的更深层次的原理和思维模型。
  4. 将这些思维模型应用于他们的核心专业。

**其次,**作者给出了一个,经过他调研的论据和结论。

**论据:**令人惊讶的是,在对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家进行最全面的研究后发现,20位最重要的科学家中有15位是多才多艺的通才。

此外,全球五大顶尖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微软)、史蒂夫·乔布斯(苹果)、沃伦·巴菲特(伯克希尔-哈撒韦)、拉里·佩奇(谷歌)和杰夫·贝佐斯(亚马逊)也都是通才,他们也都遵循5小时定律(每周至少学习5小时)。

结论:基于我对马斯克的研究,以及与学习和专业知识相关的学术文献,我认为,为了增加取得突破性成功的几率,我们都应该进行跨领域学习。而现代通才的成功证明,进行跨领域学习,能为你提供一些经常被大家所忽视的重要优势。

接着,作者详细列举并解读了,成为通才的优势(解读省略):

  • **优势1:**通过融合两种及以上的技能,能够让你成为一流的人才。
  • **优势2:**大多数创造性突破,是通过非典型技能组合实现的。
  • **优势3:**学习并精通一项新技能,比以往更加容易和迅速。
  • **优势4:**比以往更加容易开创一个新领域、新行业或者全新的技能组合。
  • **优势5:**它可以为你的未来职业发展保驾护航,让你的技能不会过时。
  • **优势6:**它可以帮你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 **优势7:**它可以帮你脱颖而出,在全球经济中有效竞争。

然后,作者介绍了,马斯克成为通才的特殊学习能力,即:学习迁移。所谓学习迁移——是指将我们从一个领域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另一个领域。

例如,丹尼尔·德鲁把自己赶牛人的灵感,用到了资本市场上,结果发明了“掺水股票”。

例如,在自动驾驶中,如果遇到未知障碍物,人工智能算法通常会按照已有的规则躲避障碍,如果找不到对应规则,则就可能会陷入死循环(或出Bug);而人类遇到这种未知问题,会通过学习迁移——预测这个障碍物的属性和状态,并在短时间内进行判断,看看是否能够直接越过障碍物,而非一定会选择躲避。

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史蒂文·温伯格,在回顾超导BCS理论时,曾说:“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是相互联系的……虽然各自领域获得的知识,对另一方几乎没有帮助,但经验告诉我们,从一个领域发展起来的思想,可以对另一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有时,这些思想在迁移的过程中发生改变,人们在新的领域应用这些思想会发现新的价值。”

可见,学习迁移可以帮助我们,根据不同领域(包括同学科不同领域)的信息,来审视判断当前领域的所面对的问题。

换言之,用作者的话来说,即:我们学到的其它新领域的知识,都是我们这个领域的其他人所不熟悉的,这给了我们一种能力,使我们能够做出他们无法做出的知识组合——这即是现代通才的优势。

那么,马斯克,可以是把在学校中或者书本中学习到知识精髓,应用到真实世界中,同样他可以是把我们在一个行业学习到的内容,应用到另一个行业,这正是马斯克非常厉害的地方。

而据马斯克的弟弟(Kimbal Musk)说,从十几岁开始,马斯克每天都会看完不同学科的两本书,如果你一个月读一本书,马斯克的阅读量已经是你的60倍了

其实,在10岁到16岁之间的马斯克,遇到了阿什利笔下的“严重的生存危机”,即:校园霸凌和父亲的精神虐待,他的排忧解难的方法就是——读书

而早在10岁之前,还没有遭遇霸凌的马斯克,就开始沉迷于——读书,三四年级的马斯克,就将学校及附近图书馆里的书给看完了。

除了先天基因,还有哪些后天因素塑造了马斯克?

面对这个问题,马斯克的母亲——梅耶·马斯克,她认为是——读书,在马斯克年幼的时候,梅耶就已经注意到马斯克什么书都喜欢读,不仅总在读书,还过目不忘,仿佛这个孩子随时随地都在吸收知识,家人都叫他——“埃隆百科”

由此可见,我们甚至可以说——养育马斯克长大的是书籍,其次才是父母。

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马斯克阅读的内容涉及——科幻小说、哲学、宗教、编程以及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传记。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阅读和职业兴趣扩展到——物理、工程、产品设计、商业、技术和能源。这种对知识的渴望,使他接触到各种各样他在学校里,从未学过的科目。

如今我们看到,马斯克事业所涉及的专业范围非常广泛——从火箭科学、工程、建筑、隧道、物理和人工智能,到太阳能和能源,当然他的企业管理运作风格,也早就在实践中自成一派并独具风格。

那么,对于应用学习迁移,由马斯克的采访内容可知,有独特的两步法:

  • 第一,他把知识解构为若干基本原理,即知识语义树
  • **第二,**他将这些基础原理,在不同的领域进行重构,即排列组合不同领域的基础原理,以得出创造性与颠覆性的结果。

最后,作者认为利用学习迁移的方法成为现代通才,这不是魔法,而是可以学习的方法,并从两方面总结了马斯克的方法:

第一,马斯克,成为全球顶尖现代通才的方法。

  • 多年来,他的阅读量是常人的60倍。
  • 他广泛涉猎积累不同学科的知识。
  • 他将知识解构为基本原则,并在不同领域内,进行重构与应用。

第二,马斯克,让我们从实际层面上,学到了成为现代通才的方法。

  • 投入时间学习(每周至少投入5小时)。
  • 学习跨领域的核心知识与思维模式。
  • 把知识与概念连接到我们的生活与世界。
  • 不断交叉应用你所学到的东西。

传记作者的看法

有趣的是,阿什利·万斯(Ashlee Vance)在**《硅谷钢铁侠》**这本马斯克认可的传记中,也指出:

“你应该接受过一些领导技巧训练、MBA培训或者具有经营业务、组织活动和筹集资金的相关知识。当你能够综合考虑这些学科时,你将会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能够梦想实现一些更疯狂的事情,想象它们会怎么运作。”

而马斯克自己曾说过:

“很多创新发明都是跨学科的成果。我们的知识储备越来越庞大,所以必须能够融会贯通。有人精通一个领域,而不了解其他领域**,如果你能把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就有机会创造出超常成果,这里有大把的创新机会**。所以我鼓励大家尽可能广泛地学习各个科目。对于工科学生,我建议去学一点经济学,学点文学,或者其他领域。我建议,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大家可以学习每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然后思考一下如何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融汇贯通。这样很容易产生奇思妙想。 ”

事实上,从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时,马斯克拿到了——物理和经济学双学位,并且他还曾打算在斯坦福大学念——应用物理和材料科学博士学位

而马斯克,必然也有着过人的精力,并且从小一直进行大量地阅读,积累了大量的信息,拥有独特的思维模式,喜欢从本质和原理思考问题,那么物理经济双学位自学的编程经验,更是给予了他科技与人文的双重视角。

那么显然,创造力之源,就是把不同领域的信息连接起来,然后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去解决一个或复杂或困难的问题,并且连接越遥远越不相关的领域信息,就越具有不同凡响的创造力。

结语

当然,拥有极端的性格,成为一个十足的**“混蛋”,再阅读大量的书籍,哪怕成为一个通才,或许都几乎不可能取得和马斯克一样的成就——因为显然,这些都是必要不充分**的因素。

但正是这些特质,所代表的**“必要因素”,以某种形式和比例,在适当的时机组合起来——就爆发出了涌现**的力量,从而让马斯克拥有了更大的成功概率。

需要说明的是,“极端”“混蛋”的性格,是不可后天获得的天生属性,就如前文所述——这种性格并非是成功的“直接必要因素”,而是一个“间接必要因素”。因为天赋异禀的人,往往都会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但相反,有着与众不同的性格,未必就会天赋异禀

那么显然,通过大量阅读学习迁移成为“现代通才”,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增加成功概率的——加权技能点

但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即:天才不可复制,通才也需要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