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债务要怎么办?三中全会的增税药方可行吗?
地方财政的窘境,众所周知。
不仅有庞大的债务,还面临着收入的迅速下滑,每过几天都能看到各种关于地方财政困难的正式及非正式的报道。
据财联社报道:此次三中全会,也给出了药方。如何解读这个方案呢?这个方案,其实从反向可以推理出地方财政困难的真正原因。
是土地财政不行导致的吗?是经济下行导致的吗?都不是。
在这个方案中,关键的要点是“地方事权”。
什么叫地方事权呢?就是地方政府必须承担的“公共事务”,也就是有一部分支出,是地方政府一定要支出的费用。
如果没有庞大的地方事权的存在,财政困难是比较容易解决的,那就是减人减支就行了,过往八九十年代初时,中国政府做过大量这种改革,减少事业单位拨款,鼓励体制内的人下海,卖掉亏损还天天问政府要钱的国企。
正如所有普通家庭在面临收入不够的情况下,总是有办法降低支出的。
但是,改开四十年后的地方政府,面临的困难与当年是完全不同的,关键原因就是这四个字“地方事权”。
地方事权怎么了?
地方事权,指的就是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在我国,央地事权分配关系如下:
中央事权: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关系全国统⼀市场规则和管理、出⼊境管理、国防公路、国界河湖治理、全国性重⼤传染病防治、全国性⼤通道、全国性战略性⾃然资源使⽤和保护
地方事权:社会治安、市政交通、农村公路、城乡社区事务(受益范围地域性强、信息较为复杂且主要与当地居⺠密切相关)
中央地方共同事权:义务教育、⾼等教育、科技研发、公共⽂化、基本养⽼保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城乡居⺠基本医疗保险、就业、粮⻝安全、跨省(区、市)重⼤基础设施项⽬建设和环境保护与治理
从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结构来看,民生支出占绝大比重,2022年包括教育、医疗在内的民生支出占比高达79%,其后依次为一般公共服务、经济活动和公共安全支出,占比分别为8.6%、5.8%、5.5%
最近这些年,地方“事权”和“财政支出”的缺口迅速扩大。
目前,地方政府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约54%,同口径的支出责任占比为86%。
仅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根本不足以完成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
那就需要依赖两项收入:
1、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土地基金收入,也即卖地收入;
2、转移支付:依靠中央财政从另一个省市将税款转移过来进行支出
收支缺口扩大导致地方财政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和转移支付的占比升高。
现在,转移支付占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从2000年的22%上升至2022年的35%、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占比分别为39%和27%。
地方收支缺口持续上升的背景下,央地转移支付总额从2000年的2,459亿元上升至2022年的9.7万亿元,占全国GDP和地方财政总收入的比例从2.5%和22.2%,攀升至8%和35%。
那么,地方事权是从哪来的?还是从中央来的。
中央要求地方承担起各项民生事务的主要支出责任,我们可以解读为就是福利制度的支出,并且,这些福利的支出,基本上制度化了。比如社保的支出,义务教育的支出,公立医院的补贴支出 ,扶贫的支出,甚至公办幼儿园的支出,普惠幼儿园的支出,这些支出,中央都有要求的。
比如,要求地方政府实现公立幼儿园达到50%以上比例,普惠园达到85%,甚至几个部门提出,几年后公立幼儿园要达到60%以上的比例。
原来公立幼儿园差不多退出幼儿园领域了,现在要达到这个比例怎么办?建设幼儿园,招聘公办教师,提供每一年的经费支出。
3月21日,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鹤峰县容美民族幼儿园新建项目工程正式开标,标志着该县城区内又将新增一所公办幼儿园。
该园位于容美镇康岭村,办学规模为15个班450个学位,园舍建筑面积约11350平方米。
这个是中央下达的任务,但地方政府要支出这些费用,这就叫作地方事权的增长。
不仅如此,很多中央下达的支出任务中,地方政府要进行相应的配套支持。
比如:
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普通高中教育国家助学金、普通高中教育免学杂费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计划生育扶助保障等事项,实行中央分档分担办法。具体分担比例为:
第一档(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等12个省区市)中央分担80%;
第二档(包括河北、山西等10个省)中央分担60%;
第三档(包括辽宁、福建、山东3个省)中央分担50%;
第四档(包括天津、江苏、浙江等4个省市)中央分担30%;
第五档(包括北京、上海2个直辖市)中央分担10%
各种建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都要求地方配套。义务教育也要求地方配套。
再比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比例,发达地区要求地方配套多一点,不发达地区要求配套少一点,但都要求配套。
这些对地方财政的配套要求,都导致地方政府的支出形成刚性支出。
不要以为地方债,仅仅是地方胡乱搞建设形成的,地方政府无法承担这么庞大的事权,才是更为重要的原因。
现在你再来解读这句话:不得违规要求地方安排配套资金,这个针对的是谁?各部委,各部委在花钱时,往往都会要求地方配套,地方能不听吗?
再来解读要提高中央事权,就是说要减少地方支出的比例,让地方政府减少支出。
但是,问题来了,药方倒底是什么?
药方是什么?
央地财税分配,只是一个财政支出由谁支出的问题,他并没有解决真正的问题,那就是支出这么庞大,他就摆在这里,不管由中央支出,还是地方支出,不都得支出吗?
难道中央政府就是富政府吗?当然也不是,否则为什么要发行特别国债呢?
药方写在中间:增税。
为地方政府寻找新的财税来源,增加地方政府的财力,并且具体的财税来源方向也有了,那就是研究新业态相适应的税收制度。
新业态指的就是互联网平台经济,那么,是向平台企业收税吗?平台企业每一个都全额交了税收的,当然不是指平台,而是指平台中的新业态企业。
电商卖家、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等,都是新业态人员。
这些新业态人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他们不怎么交税,五险一金都不交,而五险一金就是税。
这个研究方向,指向的是电商卖家们的销售额的征税、新业态中灵活就业者的社保收入。
但这个策略有用吗?其实难度很大。
地方政府事权过多,支出越来越大,早就是一个显学了。近十几年来,一直在研究这个方向。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时,就提出来财税的改革方向:
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逐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适时推进改革,加快资源税改革,推动环境保护费改税。
这一计划分别指向了,消费税的扩大、环保税的征收、房产税的征收,资源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增收。
但是,最为重要的房产税已经折戟了。
很多人误以为房产税是二套三套房产税,其实房产税开征的目标是每一套房产都要交税,但这种流行于西方国家的税制,在中国难以开征。
延迟退休,也是一个方案。
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时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十一年过去了,需要研究十一年吗?因为阻力巨大,正式的方案都不敢公布。
现在考虑的增收方案可行吗?我认为,一样存在巨大的困难。
很多人以为,政府是可以一言九鼎的,开征什么税,不就说句话就行了。房产税立项十几年了,甚至写入了各种政府工作报告,一样困难重重。
延迟退休更难以被民众接受。
有人说,那就严征管,大面积向企业收税。企业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特别是现在这样一个低迷期间,大量的中小企业在亏损线上挣扎,向企业加税,将带来可能大量失业的巨大风险。
这些方案,我都不乐观,我认为必定会有巨大的阻力。
真正的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
减支才是唯一的方案
从理论上说,没有什么减不了的支。但减支与增税是一个逻辑,那就是要看看民间的阻力大不大。
有不少人经常认为,政府机关人太多了,减少一点嘛,支出不就减出来了吗?人员多,往往是因为事权多,管的事多,人就少不了,更何况政府部门非利润机构,他在增加人手时,主要是要完成上级的考核,而不是考虑盈亏。
事权不减,人员也减不了。不但减不了,光是幼儿园,就得增加多少事业编的幼儿园老师啊。
象深圳这种有钱地方,办一家幼儿园得投资上亿,一年还是几千万的经费养着,表面看收费是民办的几分之一,但实际支出,其实远高于民办幼儿园。
大家说私立学校太贵了,比如东莞,上私立小学,两万一年只算一般的私立学校,但是公立学校一个学生的经费是多少你知道么?
2022年,上海各区高中在校学生人均实际支出63,442.88 元,各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人均实际支出59,187.41 元,各区初中在校学生人均实际支出51,496.63 元,各区小学在校学生人均实际支出36,824.24 元,2022年,各区幼儿园在园幼儿人均实际支出42,946.49 元。
这些支出,是直接花掉的钱,他不象企业还要计算土地、硬件的折旧回报。
上海民办学校的收费是多少呢?一般水准的,也就是3-6万一年。公立一点也不比民办支出少,如果计入土地费用、前期投入折旧,公立会比民办花的钱还要多得多。
从减支的角度上看,教育券制度是一种减支的边际更优解,虽然不是理想的方案。那就是每一个学生一年给固定的钱,这不仅可以直接减少财政支出,还可以促进教育的竞争,如果更开放一点,还可以将学校的资产变现,用于增加财力。
仅仅是教育这一项,一年就要支出6万多亿,是非常庞大的支出。而2022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一共也才10.88万亿元。
每一个学生一年发一万块钱,让他们自己找学校去,仅此一项,就要节省数万亿的财政支出。高校的生均经费更是可怕,好的大学一年的生均经费支出要几十万,清华这种顶尖名校一年的生均经费是63万。
花了这么多后,还有不少跑去美国留学然后移民,何苦呢?象这种顶尖名校,一分钱都不用补,因为有的是人给他们贷款,你都上清华了,以后还不起学费么?
还可以减的费用是退休工资。
中国职工养老失业工伤三项保险支出是7万亿,估计光养老就要支出6万亿,全国一共有1.4万老人领取养老金,人均每年要领取4.28万元的养老金,这个收入,都超过了很多年轻人了。
不管官民,全体老人降一半先吧,2000块不够一个老人的基本生活吗?不少县城里,都有2000多块钱一个月收入的年轻人。
不干活,领2000块够了呀,这就能省下3万亿。
不减支,地方政府财政的问题,是解决不了的。因为即使你能增一点税,但这些支出,难道不是年年上涨吗?
中国事实上,已经是一个高福利支出的国家了,虽然存在分配不公,但这个支出比例,现在会压垮地 方财政,将来中央财政也一样承受不住。
我写过多篇文章论述这一问题,不减支,风险极高。因为当无计可施时,就只能不停地发债,那就是通货膨胀了,甚至有可能导致恶性。
这个问题,不面对,不解决,不处理,风险只会累积,形成对中国未来经济最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