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为什么不欢迎媒体?
各种引发舆情的事件出了后,为什么地方政府拒绝媒体采访。
不是中国的媒体都是官媒吗?
他们怎么会害怕媒体呢?
这个事要理解,需要用个人主义的方法论,以目的-手段框架来进行分析,你才能搞懂。
我们先还原地方主官为一个人。
是人,就有目的,就需要找正确的手段来达成目的。
面对突发舆情,这个地方主官的压力很大,他的目的是什么?平息。
也就是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如果他不能做到,那上面就会认为他无能。
好了,我们再还看官媒的记者。
他也是一个人。
他的目的,也不是声张社会正义,他的目的是写出爆款流量的稿子。
既然是记者,怎么可能不追求自己成为知名记者呢?
知名记者要如何达成,不就是写出爆款文章吗?
所以,他的手段,就一定是将这个事搞大。
你看到没有,这两个人,是矛盾的双方啊。
一个想把事搞小,一个想把事搞大。
于是,他就形成了攻防的双方。
很多人错以为官媒,就是一定站官方,错了。
如果一个记者写一个,领导迅速行动,坏人绳之以法,百姓热烈欢迎的稿,有流量吗?
没有的。
如果记者暗戳戳地暗示,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此处必有阴谋,有流量吗?
有!
很多时候,民众对舆论的需要是,我需要找出一个更大的负责人。
比如天水事件,如果定性为两个蠢货干的傻事,有看点吗?
没有啊,不过是一个偶发事件。
怎么可能持续发酵?
但如果定性为,政府失职、平台失职,监督不够,甚至有可能造假,那就是一场大戏了。
放心,这些官媒过去采访,也会这么玩。
什么公正、客观,那都是扯蛋的事,媒体有的是手法,将一个信息全部正确的内容,用各种语言手法把你带到沟里去。
不是官媒心黑,是这么暗示,才有流量。
很多人对媒体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他们以为媒体必然就是大侠。
很多人对市场化媒体的理解也是错误的,他们以为市场化媒体就一定为了大众的福祉。
自媒体这么发达,你会看到无数反商反资本的舆论在自媒体上疯传。
指望媒体能推动市场化,那是痴人说梦。
我这二十年来,看到中国官媒、各种所谓调查记者干得最多的事,就是推动管制的增加。
除了少数事件中,比如孙志刚事件中在推动减少管制外,大部分时候,他们是推动管制的最主要的推动者。
我对他们是不以为然的。
美国媒体很发达,可是美国市场化程度在增长吗?一百年来,一步一步在倒退呀。相反,美国媒体在推动管制上,可以说是最大的”功臣“。
有空我来写一写他们的黑历史。
那要怎么传播正确的观念?当然不能是媒体,而是科普。
科普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书,可以是文章,也可以是视频,这些或许也叫媒体,但重要的是,得有一群以科学普及为目标的人,才能做到正确观念的传播。
你就是传播科学嘛,而不是追逐商业流量。
你又要问了,传播科学也需要流量,对,但这是两个思维。
第一种商业流量思维,那就是先观察市场,市场上需要什么,我就卖什么信息产品,这叫商业流量思维
第二种是传播流量思维,那就是什么样的传播形式能让科学传播更广,那就努力学习这种传播形式,比如文章写得更通俗一点,比如视频节目形式更多样一点,跟热点也是一种方法,因为有人看。
这两种流量思维,不是一种。
一种是迎合,一种是自己想办法学习更好的说服他人的技巧。
如果纯以文章流量为目的,我何必写天天挨骂的文章,我肯定和我做生意一样,先找到客户,分析需求,然后提供一个他们需要的产品。
我根本不需要去改变他们的观念,我只需要做他们的嘴替。
而所谓科普,面向的对象,就是原本错误观念的人。他做他的嘴替,那不是疯了吗?
如果没有错误观念的人,你做科普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以,科普经济学,也希望破圈,找到更多不认同市场经济的人,让他们来看文章,看视频,你的目的才能达到。
否则,写这么多经济学的常识,可不是给那些奥派看的,人家都读过很多书了,你写的不过是简单的东西,而是写给那些不认同的人看的。
因此,我的评论区很多反对意见,这不是坏事,正好说明,我的目的正在达成。
如果评论区全是一片支持,那写这个文章没有必要了,反正大家都懂了嘛 ,我给懂的人科普什么?人家或许水平比我高得多呢。
所以啊,正确观念的传播,你可不能指望以商业流量为目的的媒体,你只能期望越来越多的科普作者出现。
欢迎加入经济学科普作者的行列。
当然,有很多人已经是了,他们天天转发我的文章,这也是在助力我。
感谢,一起努力,日拱一卒,观念才能改变。
不要指望什么有朝一日权在手,天下就按我的想法来,这都是扯蛋的事。没有大多数人对科学的接受,反智就会成为社会主流。
科学传播,需要很长的时间,甚至需要几代人接力。
没有这么容易的。
欧美以前有大量的经济学科普作家,黑兹利特等等,现在不多了。也因为看书的人变少,所以新媒体科普,要变成主力了。
但别想着做成商业媒体,一旦做上以迎合受众错误观念为目标的商业流量媒体,你就完了。
在当下这种坏观念横行的社会,这种媒体叫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