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对免费医疗的舆论战中,为什么要站在了小粉红一边

在反对免费医疗的舆论战中,在批评李玲免费医疗的舆论战中,很多小粉红站在我一边,或者说,我站在了小粉红一边。

那么,我是因为立场相近就要赞他们吗?当然不是。

立场无关紧要,什么三观一致,这都是扯淡。

小粉红值得夸奖的是,他们在反对免费医疗时,普通用了一句话,他们说:

现在超市打个折,满街的大爷大妈都去排队,如果免费医疗了,那肯定会把医院挤爆,和欧美一样只能大排队,排几个月?

你看,这一句话,是一种反事实推理的思维方式。

反事实推理,是一种,如果xxx,就会XXX的思维方式,这是经济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如果小粉红们能将这一思维方式应用到所有领域,再学一点经济学,他们甚至能比很多自称奥派的人要更强。

风灵的确没有入奥派的门(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叫反事实推理,这种思维方式又是怎么用的)。

反事实推理这种方式,并不缺少人使用。

比如,某地给女职工延长产假时,网上一大堆评论在说,麻烦了,女性就业更麻烦了,没有人会招女的了。

然后有文件说,禁止对女性进行就业歧视。

马上有很多评论说,那企业不说歧视,不能问生育情况,发现你是女的,直接简历都不看不就行了?不面试你,哪来的歧视?

事实就是,我现在文员都招男的,这你管得了么?

你看,这都是反事实推理的基本思维方式。

这是反事实推理中重要的一环:也就是从人的基本动机出发:追求利益,规避风险,理性选择,然后推演:如果环境变了,人们的行为会如何调整?最后分析:这些调整会带来什么结果?

这个过程就像下棋,要能看到几步之后的棋局。

你看很多人能精准地应用这种思维方式,推演出了免费医疗后,环境变化后,人们行动也将变化。还推理出了,女性产假延长后的企业行为,结论是这将害了女性。

你看啊,这些人,比起那些天天要福利的公知们,具备有更强的理性能力,虽然还不够。

我们说,舆论中往往有着巨大的不理性舆论。

为什么?因为很多人在舆论上发声,主要是为了表达情绪。

但对于重大问题,对于各种政策,只有理性的思维,才能避免做出错误的决策 ,平时小事,无所谓,错了就错了,但大事件,必须有正确的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很可惜,中国的福利公知派,基本上没有掌握到这一套思维方式。

他们大多数依然用良心来评价政策。

根本不会思考,如果这个政策下去,会有什么后果,缺少这种思维能力的话,就必然持有错误的主张。

当然仅仅掌握这一方式还不够,这也是很多小粉红错误之来源。

还需要掌握的是个人主义方法论。

小粉红们在理性思维上犯下的最大的错误 ,就是不能将分析问题的基准,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一碰到大事,就喜欢以国家、民族分析。

而世界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人的行动构成的。

人才会行动,人的行动是有目的的,人会在不同选择中挑选自己认为最能实现目标的那个。

这就是人的行动公理,不需要证明,因为连否定它都要用到它。

你说人的行动不是有目的的?但你说这话本身就是有目的的行动——你想反驳我。

一切现象,都要从个体的行动出发来理解。

这听起来很简单,但威力巨大。

你看那些福利派,总是说"国家应该"、“社会必须”、“人民需要”。

但奥派会问:谁是"国家"?具体的个人!谁是"社会"?具体的个人!

免费医疗政策出台,不是抽象的"社会"在分配,而是具体的医生、护士、管理人员在做决定。

免费医疗改变了他们的激励机制,他们的行为必然发生变化。老人们也是一个又一个的个人,他们的行动激励机制也将发生变化。

这就是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分析威力——把抽象概念还原为具体的个人行动。

有了个人主义方法论,就要进一步掌握主观价值论。

价值是主观的,不同人对同一物品的估值不同。

这个理论对反事实推理至关重要。

为什么免费医疗会导致过度消费?

因为当价格为零时,人们的边际效用分析彻底扭曲了。

原本一个小毛病,自己在家休息几天就好了。但既然看病免费,为什么不去医院检查一下?

这不是贪便宜,这是在这种环境下的理性行为。

在个人的主观价值排序中,“免费看病"的价值远高于"在家休息”。

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这是资源的巨大浪费。

免费医疗,其实是一种干预价格信号的行动,当政府干预了价格信号,整个资源配置体系就会混乱。

就会出现,一个小住院,却享受奢华的服务,一个潜在的大病风险,却连检查都等不到。

加拿大住个院,护工都由国家派,但有人有癌症风险,等半年拍CT等一年做磁共振,等到检查到了,她都晚期了。

这是真事。

这就叫价格信号混乱导致的资源错配。

进一步,小粉红还要学一下时间偏好理论。

人们普遍偏好现在的满足胜过未来的满足,这是人性的基本特征。

这解释了为什么福利政策总是受欢迎:

免费医疗给了人们当下的好处(免费看病),但代价要在未来承担(税收负担、效率损失、排队等待)。

很多国家的政治家最喜欢这种政策:好处立竿见影,代价推迟显现。等到代价明显时,他早下台了。

而反事实推理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未来的代价提前揭示出来。

如果现在不实施免费医疗,未来会避免什么问题?

如果现在忍受市场定价,未来会获得什么好处?我们就可以分析得出,如果忍受市场定价,当下价格当然会更贵,但税收减少了,但是只要坚持 下去,就会有无数企业家扑向医疗行业,因为被利润吸引。

这时,就和快递一样,最终医疗也将变成白菜价。

因为价格由供需决定,只要供给多,价格一定便宜。

这个道理本来很简单,但无数人被公立医疗迷住了双眼,无法想象一旦全面私有化,供给增加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这种跨时间的分析,正是奥派经济学的核心优势。

但还不够,因为政府已经在干预了,干预产生的后果,往往会催生另一个干预。

比如免费医疗导致医疗消费大增,导致政府财政支出增加,为了减少财政支出,就需要管制进院人数,于是就要设计一套分级诊疗机制,派出一群人来审查进医院的资格。

进一步,还需要将所有的私人医院全部国有化,他们如果也有资格去使用财政资金给病人看病,就会基于利益,骗保增加医疗消费,使得政府财政更为困难。

于是只能增加干预,让官办医保系统中的私立医院也国有化。

但还不够,因为公立医院如果是个企业,医生依然有套取财政资金的动力,这个病人不应该做一万英磅的检查了,但做了,医院得到更多的财政支出,他有可能有奖金。

他面对患者要花钱的话,不敢这么做,会被骂死。但这时,免费医疗了,患者无所谓啊,你帮我多开一个检查,我笑死了,占国家便宜了。

医生和病人都有动机,套取财政资金。

这时,就必须把医生公务员化,医院里没有奖励机制,全部发固定工资,不仅如此,还规定每一个病只能花这么多钱,花多了,我处罚你。

这叫干预递增理论。也就是一个干预导致的后果,需要另一个干预去弥补,不如此,这套系统就马上崩盘,三个月不到就用完了全年的财政预算,那怎么办?只能增加干预。

医生干多干少一个样,那为什么要干多?为什么要提高医术?于是医疗质量迅速下降。

这就形成了如下路径。

免费医疗导致过度需求→政府限制医疗服务→服务质量下降→政府加强管制→医疗系统完全国有化、计划经济化最终形成医疗短缺

最终就将发展成为英国式的计划经济式的医疗生产模式,无数人在排队中死去。

我们最后回顾这套思维方式。

第一层:个人行动分析

运用人的行动学公理,分析政策如何改变个人的行动逻辑。

免费医疗改变了患者的成本-收益计算,他们会更频繁地使用医疗服务。

第二层:市场过程分析

运用奥派的市场过程理论,分析这些个人行动如何汇聚成市场现象。

患者行为变化→医疗资源短缺→排队现象→质量下降→黑市出现。

第三层:制度演化分析

运用干预主义理论,分析政策如何推动制度变迁。

免费医疗的问题→更多管制→计划经济化→社会主义医疗体系。

我们用这个思维方式,不需要任何经验和事实,就可以推导了灾难必然发生。

接下来,我们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

如果中国实行完全自由的医疗市场会怎样?这也需要反事实推理的思维方式。

运用人的行动学:消费者会更谨慎地选择医疗服务,医生会更努力提高技术。

运用主观价值论:不同收入的人会选择不同档次的医疗服务,实现帕累托效率。

运用时间偏好理论:人们会更重视预防保健,而不是事后治疗。

运用知识理论:医疗价格会反映真实的稀缺性,引导资源合理配置。

运用产权理论:清晰的产权会激励医疗技术创新和服务改进。

运用供需理论,供给增加,价格下降。

回到最初的话题,小粉红在反对免费医疗时展现了朴素的经济学直觉。

但要真正掌握反事实推理,他们需要学习更深层的理论。

只要学一点经济学,有了这些理论武装,他们的思维能力会有质的飞跃。

而福利公知派,如海边的西塞罗这种人,只会情绪煽动,毫无理性思考能力,是没救的。

我现在认为,小粉红,比起福利公知派,更有理性,更有掌握科学思维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