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坎蒂隆效应”让出口商站在货币食物链顶端
过去,更好做的生意就是出口欧美,因为中国与欧美之间存在汇率差。人民币的汇率被低估了,导致出口欧美比起内销更有利可图。
他揭示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沿海地区为什么经济发达?除了其市场观念好,另一个原因就是货币因素,沿海地区做外贸生意的很多,他们是最早拿到新增货币的人,是“国际坎蒂隆效应”的受益者。
经济学的奠基者理查德·坎蒂隆,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货币理论定律:新增货币并不是像直升机撒钱一样人人有份,它总是从某一点注入经济体,然后像涟漪一样扩散,最终影响整个经济体。
谁越是靠近货币水龙头,谁就越是处于货币食物链的顶端,占据了最大的优势。因为新增货币所带来的价格上涨,并不是同时同比例变化,有些物价上涨得早,有些涨得晚;有些物价涨得更高,有些物价不怎么涨甚至有可能下跌。
于是,在货币通胀中,最先拿到新增货币的人,在物价尚未上涨之时购买财货。由于生产供给并没有增加,只是新钱增加了,所以当他花掉这些新钱后,物价上涨了,那些没有拿到新钱的人,则要承受更高的物价。由此,财富在较早拿到新增货币的人与较晚拿到或者没有拿到的人之间发生了转移,即从后者向前者的转移。所以,货币通胀是一种财富的秘密再分配。
这个定律被称之为“坎蒂隆效应”。米塞斯对其予以了高度评价:
货币理论的精髓在于认识到:现金引起的货币关系变动,既不会在同一时间、也不会按同一程度影响各种商品价格、工资率和利率。
也就是说,有的商品价格上涨的速度更早、更快,有些更晚、更慢,甚至没有变化。即相对价格结构变化了。正如米塞斯所说:**这不是“价格水平”的变化,而是一次“价格革命”。**当这种影响结束,不是原有的价格乘以2或者3,即便价格与过去相同,也不是过去价格结构的简单重复,而是生产结构的扭曲和再分配效应已经永久发生。
让我们举例说明。
处在食物链最顶端的,当然是美国政府(美联储、财政部),它就是印钱的,当然是最早拿到新增货币的。美国政府由此可以用一张张纸片,从市场上竞买财货,由此推高市场价格,而新钱流向市场总需要过程,那些最后拿到新增货币的公众则必须承受较高的物价。通胀是美国政府筹资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隐秘的、阴险的税收,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大众财富劫掠一空,启动国有化的进程。
接着下来靠近货币水龙头的,就是华尔街、军火商、大型政府采购承包商等等。
他们的收入会大幅度增加,由此增加购买力。假如你是一个军火商,你需要买房子,房价就要上涨,因为相比于原先,市场上多出了很多货币,来竞买数量不变的房地产。房地产开发商紧接着拿到了新增货币。
开发商拿到了新增的美元,开始购买汽车。汽车价格上涨。汽车生产商和从业者拿到新增货币,他们喜欢买电器,电器价格上涨。电器生产商和从业者拿到新增货币,喜欢旅游,与旅游有关的产业价格上涨。以此类推,货币像涟漪一样扩散到整个经济体中。
而最后拿到新增货币的人,可能是一个外卖小哥。当他想要买东西的时候,他发现房子、车子、电器、旅游等等价格全线上涨了,而他的收入并没有增加,或者增加的幅度赶不上房子车子价格的涨幅,于是他不得不为这些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他变穷了。
所以货币坎蒂隆效应导致的再分配,通常是“劫贫济富”。因为能靠近货币水龙头的人,都是与政府有密切关系的裙带企业,他们本来就依靠政府支出而很富有,而穷人离权力很远,只能吃那些裙带集团剩下的面包屑。
当坎蒂隆效应发生在国际上时,原理不变。
地理大发现时期,西班牙殖民者从美洲掠夺回大量黄金白银。这造成的后果就是,西班牙人不生产了。既然有那么多黄金白银,可以交换别人生产的真实商品,为什么要辛苦生产呢?由于黄金白银的输入,生产并没有扩张,因此西班牙物价大涨。
这时候欧洲其他国家的物价并没有上涨,所以西班牙进口就是划算的。西班牙人用黄金白银购买周边国家,例如法国的财货,由此将黄金白银输出到法国,法国物价大涨。以此类推,欧洲发生了剧烈的通胀。
现在我们看,为什么过去中国的出口商日子过得最爽呢?
因为他们就是较早拿到新增美元货币的人。新增美元首先让美国国内的裙带企业受益,当中国出口商将商品卖给美国人时,他们就是较早拿到新增美元的人。而美元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就相当于过去的黄金白银。
如果在一个外汇自由交换的世界,拿到新增美元的人可以直接使用,那么他们可以去非洲购买原材料,由此将非洲人的财富转移到自己手中。因为非洲人生产能力低下,可出口的东西很少,所以拿不到或者拿到很少的新增美元,他们的购买力被剥夺了。美国人拿着一张张美元,就拿走了他们的自然资源,当非洲人用美元购买其他国家的商品的时候,这些商品已经涨价,他们被剥夺了购买力。
这就是美国人之所以生产效率并不高,但是生活水平却很高的原因。他们跟当初的西班牙人一样,可以不生产而消费,可以不出口而专门进口。然而他们比西班牙的殖民者还可恶还阴险,西班牙殖民者好歹还要挖一下、抢一下金银,而美联储在直接敲一串数字,就有美元了,就可以把各国真实生产的财货搞走了。全世界人都在为美国人打工,只不过受益受损程度不同而已。
那么在外汇管制、强制结汇的状况下,又会如何呢?
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即中国的出口商不能直接拿到美元,而是由央行或者商业银行将这些外汇收购,相应地投放本国的货币。这些美元资产就会形成央行的“外汇占款”。
聪明的读者已经想到,通过外汇占款,国内的货币供应量增加了。如果是央行购汇,那么就直接增加了基础货币,由此,按照“货币乘数”,货币供应量成倍增加;如果商业银行购汇,那么就直接增加了全社会融资规模。而他们购买外汇的方式是,直接敲一串数字即可,国内货币就这样无中生有地增加了。
我们看到,这个时候,外贸出口商在国内的地位,类似于美国的军火商。他们就是最早拿到新增人民币的人。货币坎蒂隆效应由此发生,他们开启买买买模式,推高国内物价,而国内其他人还没有拿到新增货币,所以承受了更高的物价。财富由此发生了转移。
而人民币汇率被严重低估,这实际上意味着,出口商通过坎蒂隆效应掠夺国内财富,转移到了美国,补贴了美国人,让美国人可以不事生产而享受超高的生活水准。
全球都是这样,各国人民努力生产真实财货,美国则只用生产花花绿绿的美元。所以美国的产业空心化是必然的,逆差也是必然的,就像当初拥有了大量金银的西班牙一样。美国人自己不用生产,只印钞票就活得很爽,占尽全世界的便宜,却反过来说逆差不对,是别国占他们的便宜,这简直就是倒打一耙,神经错乱。
当然我们知道,这是不可持续的。一国货币的汇率和国际地位,最终要依靠其强大的生产能力来支撑。当美国生产能力不断下降,美元却要维持国际货币地位和高汇率,长期看是不可能的。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终结美元的霸权地位,回归金本位。金本位下,也会出现坎蒂隆效应,就像当初西班牙一样,但是金本位的最大好处在于,黄金是不可能像美联储那样随随便便印出来的,它的开采有巨大的成本,由此货币供给可以脱离美国政府的控制。黄金在各国之间的流动,将以生产能力为基础,以边际效用来决定其需求,并自动地达成平衡。
到那时,各国人民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就必须以诚实生产为前提,用自己的商品去交换别人的商品,而不是欺诈性地用印钞机来收割他国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