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企业家呼吁整治市场竞争,消费者要离他远点!

\1. 当企业家开始"哭惨",消费者就该警惕了

2025年两会期间,某企业家在镜头前痛心疾首:“再这么卷下去,中国制造业就要完了!“台下掌声雷动。但我要说——当西装革履的企业家们集体抱怨"竞争太激烈"时,就像考试不及格的孩子控诉试卷太难,别人读书太用功了,应该打击学霸对我们的伤害。明明是自己不够努力,却要说别人太努力了,你不觉得这事儿有问题吗?

看看真实世界:外卖平台价格战打得越凶,消费者越能吃到9.9元的牛排套餐;手机厂商卷到刺刀见红,老百姓才用上了千元5G手机。某些企业家口中的"恶性竞争”,在消费者这里叫"喜闻乐见”。

奥地利经济学派大师米塞斯早就警告过:“当商人开始呼吁政府干预市场时,他们真正想要的不是公平竞争,而是垄断特权。"(《人的行动》)

\2. 价格战才是市场经济的"大扫除”

我家楼下奶茶街的故事堪称经典:某品牌突然推出"第二杯半价",隔壁立即跟进"买一送一",三个月后,只会用劣质奶精的店铺全倒了,活下来的都是能更好的控制生产成本和品质、开发爆款产品的狠角色。这就是价格战的本质——市场在用真金白银投票,淘汰低效玩家。

2016年某品牌旗舰机定价3999元还偷工减料,等到小米带着1999元旗舰杀入市场,这个品牌现在坟头草都两米高了。正如罗斯巴德在《人、经济与国家》中所说:“所谓’不正当竞争’,往往是既得利益者给创新者扣的帽子。”

\3. “保护企业家"是个伪命题

老板们的"凡尔赛式焦虑”

听到某上市公司CEO抱怨"行业利润率跌破15%活不下去",我差点笑出声。菜市场卖菜阿姨毛利不到10%还在坚持,凭什么做锂电池的就该躺着赚30%?米塞斯说得直白:“企业家不是慈善家,市场也不会为无能者发抚恤金。"(《官僚体制》)

警惕"保护主义"变"抢劫主义”

某地水泥协会曾搞"最低限价",美其名曰防止恶性竞争。结果呢?当地房价每平米硬生生比邻市贵2000元。这哪里是保护产业,分明是抢劫消费者钱包!

\4. 消费者才是市场经济的"真神"

你的每一次扫码都在改写行业格局

当你在直播间抢到99元的羽绒服,可能不知道:这个价格倒逼着服装厂改良流水线,逼着设计师研究爆款,逼着物流企业提升效率。消费者用钱包投票的效率,比任何专家委员会都高100倍。

警惕"爹味监管"越俎代庖

最近某市要求奶茶店"不得低于成本价销售",结果呢?大学生创业的柠檬茶摊消失了,连锁品牌趁机涨价50%。这种"妈妈觉得你冷"式的监管,最终都会变成既得利益者的保护伞。

\5. 反内卷的正确姿势

要卷就卷出国际竞争力

看看光伏产业:十年前中国厂商杀价杀到德国同行破产,如今全球80%光伏组件来自中国。没有当年的"价格屠夫",哪来今天的市场?

某共享单车企业烧钱200亿搞"免费骑行",某手机厂商降价清库存,这是消费者求之不得的,连老大妈都知道这是好事。政府要是连这都干预,那就管得太宽了。

我家楼下卖菜张阿姨的名言:“别人卖三块我卖两块五,但我四点半就去批发市场抢最新鲜的货。“这就是健康的市场竞争——既要比谁价格低,也比谁价值高。

结语:别让企业家哭错坟

下次再听到企业家抱怨"市场太卷”,请记住:在市场经济里,消费者才是所有人的衣食父母。与其给企业家发"竞争安慰金”,不如保护好每个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权利。

正如罗斯巴德说的:“市场竞争不是问题,限制竞争才是灾难。"(《权力与市场》)那些呼吁整治"内卷"的企业家,本质上和在菜市场门口拉横幅抗议"白菜卖太便宜"的菜贩子没有区别。真正需要整治的,从来都不是市场竞争本身,而是那些试图逃避竞争的懦夫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