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与举报 言论自由边界与仇恨

第一个关键词叫告密

告密与举报的区别在哪里?从行动的本质上来看,告密与举报是一回事,都是将另一方的某一事实向权力机关、大众舆论或相关组织公布的一种行动。人们说告密主要是基于道德评价,而不是基于行动方式。

告密指的是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获得的信息进行举报,因为其容易伤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所以告密在道德上不被认同。你去一个饭店消费,你看到了饭店服务员吐了口痰在菜里,你拍下来向大众舆论公开,这叫作举报。你的同事犯了一点小错,他偷偷告诉你了,你却毫不留情地上司偷偷揭发,这就是告密了,因为你的信息来源于对方对你的信任。 那么震旦学院的学生叫举报还是告密呢?这取决于人们怎么定义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都将老师与学生之间定义为亲密且应该相互信任的关系。中国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传统教育。比如孔子就反对亲近的人之间相互告密。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现代市场经济中,很少用这种关系来定义师生关系了,而是定义为服务者和消费者。在这一事件中,也有人说,学生作为消费者,不能投诉服务者提供了错误的产品吗?但不好意思,学生不是教育中的消费者,他只是受教育者,家长才是消费者,因为学生自己没有花钱。

同时,并不是服务者与消费者之间就不构成亲密关系,也一样可以构成。一个居家服务二十年的保姆,大家也会将其视为和家人一样的亲密关系。 哪怕就是完全市场化的教育,很多小孩也会终身感谢他们的老师,因为他们在一起呆的时间很长,相互熟悉了解。教育这一份工作也要求老师和学生尽可能保持更加亲密的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张恒与郑爽是夫妻关系,也是一种合作关系,我们一般认为夫妻之间是亲密的,远超普通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不得被利用于举报,那我们可以基于这种道德观念,认为其为告密。此一事件中,有些人可以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对师生关系的传统道德的坚持,认为学生是告密。也可以根据市场化原则,认为是学生(假设其父母已完全授权)是消费者,不过是投诉服务者。这取决于你心中的道德标准是什么?因为告密只是一种道德指控,他不是事实判断。此一事件中,还存在剪辑、断章取义的情况,录好的视频是否可以只剪辑部分放大审视,举报者目的正确,手段也是有道行问题的,这也是一种道德评判。

图片

比如,就有人认为,只要目的正义,手段是无所谓的。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举报老师,但不能同时要求师慈弟恭,因为这是两套道德标准,他们是不能共存的。 就是因为中国师生之间历史以来的道德传统,才会让人们普遍认为学生举报老师的言论是一种告密。至于这一种道德传统现在要不要,这是另一个话题,可以要,也可以不要,我没有意见。我们也可以鼓励只要目的正义,就不考虑手段正义,不指评那些错误的手段,要求人人只要把正义的目的亮出来就可以了。

最重要是逻辑一致,而不要双标。

第二个关键词叫言论自由

这位老师发表她个人对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见解,是不是一种言论自由。言论自由这一概念是不存在的,言论是不是更加开放,只是一个产权保护的表象。比如,我是一个报社总编辑,我有没有权利拒绝读者的投稿,当然有啊,基于这个报社的产权由其支配。

学校不要说以其言论开除他,哪怕没有任何理由,就是老板不高兴了,开除一个员工也是可以的,只需要按照双方自主签署的契约执行就可以了。

一个人,显然没有到其他人家里去胡说八道的权利,他人完全可以基于他的产权驱逐之。美国宪法关于言论自由之规定,是写在宪法里的,而宪法是一种专门针对政府的法律,也就是宪法的违法者只有政府。在现代人民主权政府理论中,言论自由权利是用于限制政府行动的,而不是民间基于产权的言论自由限制。

而政府破坏这一原则的手段,也是通过侵犯报社的产权来完成的,比如国民党时代的开天窗。正如脸书封禁川普的帐号并不涉及言论自由,因为脸书不是政府,他封禁川普的帐号只需要按照契约就可以了,川普不服也只能去根据合约与脸书打民事官司。只要脸书允许,川普在上面说出再极端的话,那都是脸书的问题,他会自负其责,或者流量大涨,或者被用户抛弃。所以,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产权保护才是关键

第三个关键词叫仇恨

女教师事件的核心,并不在于学生让老师被开除了,而在于整个社会舆论对这个女教师的怒骂,而这个怒骂中充满了仇恨。同样的,举报者据说也被人肉,也被很多人发短信攻击。应该说,这件事引发了不同立场人之间的相互仇恨

我认为,这一仇恨是不恰当的。南京大屠杀的始作俑者,比如日本天皇,施暴的日军及指挥的军官,他们才应该被仇恨。当然有人骂我为理中客,我也不明白,为什么理中客成为一个负面词,也就是说,只能情绪站队,立场站队,而不可以讲道理。但从产权角度看,唯一需要仇恨的当然是施暴人。你可以不喜欢任何一种言论,但只要这种言论没有侵犯到你的产权时,你使用暴力威胁来对待言论者,都是不合理的,至少道德上站不住脚。

中国社会有不少人,看到自己不喜欢的人,不喜欢的言论,经常在网上发表的言论就是把他抓起来,让政府去查一查他有什么问题,这都是诉诸以暴力。而只有构成即时威胁的言论,才需要使用暴力。比如,有人到银行大喊,抢银行了,这就是构成了即时的侵犯他人产权的言论,这种是可以用暴力制服的。

你不喜欢某种言论,不喜欢某个人,只是个人偏好,不能因为是你个人的偏好,你就试图暴力消灭他,或用暴力让其住嘴。

呼吁暴力侵犯他人,也是暴力的从犯。但愿我们的社会少一点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