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富者必用奇胜

图片今天重读司马迁《史记》中的《货值传》一篇,如同一记重锤,被太史公硬控的一周,两千年前太史公已经把商业管理的规律看的很明白了,而且在那样一个重农抑商、隆礼重法、罢黜百家的年代,有这样对于商业的认识,着实令我累累惊叹。

《史记》是一部记录“大人物”的传记,《货殖传》是记录“小人物”的,这里面有沿街卖货的乐成、眉笔小子雍伯、磨刀的阿郅、卖羊肚的爆肚浊等等,那为什么《货殖列传》会被整理放进官修的《史记》里,太史公就是告诉我们没有小生意**,**任何小生意都可以做成大产业,它们就是汉朝的众多民营企业,国家长治久安的毛细血管。

那作为大汉巴菲特,太史公在《货殖传》里都讲了些啥?

首先,尊重商业规律

太史公引用《周书》言:“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意思是:农民不生产粮食,粮食就会出现短缺,工人不生产,器物就会短缺,商业不进行贸易往来,粮食、器物、财富等生活三宝就会彼此隔绝,无法流通。

这就是尊重社会运行规律,没有商业交易社会运转就会出现停滞,流动也成了社会运动的根本保障。

所以,太史公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

老百姓有钱了,才更加看中礼节,讲礼貌守规矩,只有平民富足才有礼,“礼”被废于贫困之时,这就是马斯洛的五种需求层次理论,只有满足生理和安全需求之后,才可能有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所以好多人前面学习胖东来模式,其实人家的第一步就是提高员工工资, 用高工资倒逼“良知”,而不是上来用制度倒逼“良知”,员工仓禀实了,“礼”自然也就有了。

同时,太史公又揭示了社会活动的底层逻辑。

太史公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嚷嚷,皆为利往”。

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都可以从太史公这句总结而来,用四个字概括:“趋利避害”,适用于起床后见到所有的人和事,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的收入,锻炼是为了更好的身体等等。

其次,揭示商业规律

马克思哲学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汇,那就是——“剩余价值”,根据剩余价值延展其它内容,类似市场经营活动,比如价格的波动等等;两千年前的太史公是怎么说的呢?堪比征和巴菲特。

太史公说:“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商业活动的商品价值取自“稀缺”,制造稀缺就是价格波动的关键,要能够分析研究出哪种货物供过于求,哪种货物供不应求,就能掌握物价上涨与下跌的趋势,物价上涨了极致就会归于跌,物价下跌到了极点也一定会归于高,跟买股票一样,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呢?

太史公给股民的投资建议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股价非常高的时候,要像粑粑一样毫不犹豫的抛出去,股价非常低的时候,应该将视为珍珠翡翠一样囤积。”(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再次,理解商业规律

发现规律,接下来就是善于运用规律。

太史公的观点:”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

意思就是:”善于治理产业的人,能够择用人力而准备把握时机,这在管理学里,就是那个“Timing”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孙子在《孙子兵法》中也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孙子说:”制胜的关键是造势,造势的两大关键:“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就是所在位置和所聚力量,节,就是时机和距离,所以善于造势的将领要明白:造的势要险峻有力,时机和距离要把握好分寸!要“势如杛弩,节如发机”,造的势就像拉满的弓弩,节就像触发的扳机,一击必中!

马云有了例子说,很多人输就输在,对于新兴事物,第一步看不见,第二步看不起,第三步看不懂,第四步来不及。

商业规律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借势而为,太史公举了一个很有力度的观点。

比如,我们现在汉文化的主流一定是儒家文化,百家争鸣之后, 儒家一枝独秀,孔子被封为万世师表,明代李贽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可是孔子乃一介布衣,为什么他的学说可以布扬于天下呢?

太史公说:“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

意思是:“孔子的名声能够传扬天下,与子贡在人前人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为什么这样?

太史公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绕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意思是:”孔子有七十个高徒,所有的弟子中数我的好学生端木赐(字子贡)最为富有,我的拮据同学原宪,平时粗粮糟糠都吃不饱,只能隐居在闭塞不通的小巷子里,子贡同学呢,上学乘坐四匹马拉的车子,经常带着束帛重礼前去做访问学者,所经过的地方,没有那个国家的君主不行宾主之礼,所以老师也跟着受到了更大的优待。“

这就是我们日常我们所说”先敬罗衣后敬人“。

王家卫在《繁花》里面的也有句牙叔的台词:”生意就三件事,派头、噱头、苗头“,给阿宝的忠告,排在首位的就是派头。

那这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太史公说:”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喜爱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

意思是:我们普通打工人,对于工资是自己是自己十倍的人会卑微的服从,如果相差百倍就会对他心存畏惧,如果相差千倍以上,就会听从他的差遣吩咐,如果相差万倍以上,就会心甘情愿的的叫”爸爸“,这是常理“。(此刻,马云和雷军相视一笑)

最后,运用商业规律

我们已经揭示和理解了商业规律,那普通人该怎么做呢?

太史公还给了普通人两条建议:模仿和专注

第一:先学习模仿成功的人

任何行业,先看一下行业里制高点是怎么做的,自己不要盲干,因为我们普通人遇到问题,以前人都遇到过,读历史就知道,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已经发生的是事情还会继续发生。

太史公举了被封为”商祖“战国首富白圭的案例。

太史公说:”企业家要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同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故曰:“吾治生产,犹尹伊、吕尚之谋,孙吴勇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以取予,强不能有所守,虽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意思是:“作为一个初创企业家,不要过分在乎自己吃喝和嗜好,和兄弟姐妹们要同甘共苦,当然也不是一味的收敛,遇到挣钱的时机之时,要像猛兽猎取食物一样迅速而敏捷,理想的经营有三:像尹伊一样定战略,以智克力,像孙子、吴起一样灵活战术,像商鞅一样制定执行管理制度,有战略、有战术、有制度。”

太史公还补充说:“也不是人人都能创业成功,如果一个人智慧不足以随机应变,勇气不足以果敢决断,仁德不足以正确取舍,韧性不足,就算是想学习我的方法,我也不教。”

总结起来, 就是**对外:**有战略、有战术、有制度,对内:有权变、有仁德、有韧性。

第二:专注行业

这个世界上没有小生意,任何小生意都会有人把它做成大产业,因此要专注自己的行业。

太史公说:“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

意思是:勤俭节约,这是发家致富的正道,但是,只有节俭指定不行,富有的人一定要出奇制胜。

这个出奇制胜的关键,在于专注于自己行业的“出奇”,没有小生意,像沿街叫卖的乐成可以成富翁,贩卖脂粉的雍伯可以获得千金,磨刀的但郅氏凭借磨刀的技术可以列鼎而食,这些人共同点就是“皆诚壹之所致”,都是专注一件事的结果。

因此,太史公说:“富无经业,则货无常主,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

意思是:“致富并非要从事某些固定的行业,财富原本就没有固定的主人,有才能得人能够将财富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没有才能的人则会让聚集起来的财富土崩瓦解”。任何时代,你来与不来,财富都在那里,能者辐辏,不肖者瓦解。

这就是太史公最后告诫我们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挣钱这事从来不丢人富者,人之情性,任何所谓高尚的事情也必须有财富支撑,才能形成产业;企业家要懂得择人任时,尤其是任时,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其势险,其节短,富者必用奇胜;专注自己的行业,没有小生意,任何大产业都是从小生意来的,智、勇、仁、韧,缺一不可,但一切皆是诚壹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