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论立场,不论是非:人人都会犯的十二个逻辑谬误'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人人都会犯的十二个逻辑谬误
1.先后顺序、相伴发生,并不等于因果关系。
2.只论立场不论是非,其实质是对他人的人格实施攻击。
3.逻辑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它可以避免错误的认识、无谓的争论。
1. 稻草人谬误:
故意歪曲别人观点
为了更加轻松地攻击别人,或者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显得更加合理,夸张、歪曲,甚至凭空创造了别人的观点。这是一种极端不诚实的行为,不但影响了理性的讨论,也影响了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因为如果一个人可以负面地歪曲别人的观点,就有可能从正面歪曲自己的观点。
例如:小明说,国家应该投入更多的预算发展教育行业。小红回击到:“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其他国家有机可乘。”在这个例子中,小红为了达到攻击小明的目的,故意歪曲,甚至臆造出小明的观点,其实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稻草人靶子:想象出来的敌人
2. 错误归因谬误:
将本无因果关系的两件事强行关联
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发生或存在的原因”的结论。
因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但事实是,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可能因为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但很有可能的事实是,这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的共存只是巧合。同理,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也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如,小红同时注意到两个信息,一是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减少,二是全球温度持续升高,于是得出结论:海盗的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在这个例子中,小红就犯了典型的错误归因的谬误。
二战时期的英国笑话:我一拉马桶,楼就塌了
3. 诉诸感情谬误:
用操控别人感情代替论述
试图通过操控别人的感情,来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可操控的感情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诉诸感情的论述可能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如果只用感情操控而不用逻辑论述,就犯了“诉诸感情”的错误。每个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谬误很有效,同时也很低级。
例如,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它们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你忍心伤害朋友吗?”在这个例子中,小红显然犯了诉诸感情的谬误。
鹿晗女粉丝的态度前后对比:我的偶像怎么可能毁约?我的偶像怎么可以喜欢别人?
4. 谬误谬误:
将论述过程中的错误当成观点错误
当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的。
有时候,辩论的赢家往往并不是因其观点正确,而是辩论技巧更好。但是,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的。
例如,某人为了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小红看后,立刻认为所有的健康饮食都是骗人的,于是再也不注重任何饮食健康,很快把自己搞得又胖又虚。在这里,小红就犯了谬误谬误。
英文翻译:请小心翼翼地滑倒
5 .滑坡谬误:
用臆想的恐惧来逃避真实的当下
如果A发生了,那么Z也一定会发生,由此认为A不应该发生。
有些人总是不愿意讨论现下的事物A,而把讨论重心转移到臆想出来的极端事物(Z)上,但却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A的发生一定会造成极端事物Z的发生,所以这是一种诉诸恐惧的谬误,也影响人们讨论A时的客观性。
例如小红反对同性恋婚姻,因为她认为如果允许同性结婚,那么就会有人想要和其他生命体,甚至桌子、椅子结婚。这样,小红就犯了滑坡谬误。
曾经的“共识”:如果不限制生育,家家都会生十几个孩子
6. 人身攻击谬误
用攻击取代说理
讨论问题时,对他人的人格、动机、态度、地位、阶级、处境等进行攻击,并以此为理由或证据去驳斥对方的观点,或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所谓人身攻击,不一定是直接攻击对方,也可能是以背后捅刀子、暗示听众等方式来故意引导其他人对对方人格产生质疑。对他人的人格实施攻击,以此试图取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例如,当小明提出了一个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建议时,小红不去分析建议的利弊,反而只是说她不相信小明说的任何话,因为小明经常对现实不满,不懂得感恩。这种情况下,小红犯了人身攻击的谬误。
真正有价值的,是不质疑动机、不进行人身攻击的正常说理,这正是“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精髓。该规则曾在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整个辩论过程中得到完美呈现,1876年由美国罗伯特将军写成《罗伯特议事规则》一书,目前已经再版到第11版。其实,该规则一百年前就由孙中山引入中国,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很多企业,甚至个别地方治理中,都引入了罗伯特议事股则。比如,万科公司,比如《可操作的民主:罗伯特议事规则在中国》一书中列举的这些案例,您可点击书名或下图进一步关注该规则。
只论立场,不论是非,这样的交流一无所获。——《罗伯特议事规则》
7 .诉诸虚伪的谬误:
用批评别人来回应别人的批评
不正面回应别人的批评,而是用批评别人作为回复。比如,“你不也曾经……”
这种心态就是想通过用批评回应批评的方式,免去为自己辩护的责任。比如,通过这种方法来暗示对方是个虚伪的人。且不管对方是否虚伪,这种反应都只是在逃避别人的批评。
例如,小明在和小红争论的时候,指出小红犯了一个逻辑谬误,小红不去分析自己的论证是否存在逻辑谬误,反而回应:“你之前不也犯了这个错误吗”。
8.怀疑谬误:
自己不懂的东西,就是错误的
对于自己不明白,或者知识水平不够不能理解的东西,不是去学习,而是认定一个事物可能是假的。
要搞懂一些复杂的概念,比如生物进化等,需要一些专业的知识背景。有些人因为自己不懂,就认定这些概念是错误的。
例如,小红指着一块石头说:“你说进化论是真的,那你让这块石头进化成人给我看看。”小红的言论就属于个人怀疑的谬误。
再比如,小明说,创造财富的不是劳动,而是智力。小红马上反驳说“你躺在这不动,给我赚个一百万试试”。小红不是虚心请教为什么思想和智慧是财富的源头,而是用自己的强盗逻辑去质疑。
9. 片面谬误:
用特例为自己的错误开脱
当自己的观点被证明是错误的时候,就用特例来给自己开脱。
人都不喜欢被证明是错的,所以当一个人被证明是错的时候,总会想办法给自己开脱。 例如小红说自己有特异功能,能用塔罗牌算出未出生小孩的性别,但是孩子生下来后发现算错了,于是就说是因为找他算命的人不够虔诚,才导致误算。小红这种为自己开脱的理由就属于片面谬误。
10.诱导性谬误:
问题暗含陷阱,怎么回答都是错
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加入了诱导的成分,使得对方只能按着他的意思来回答。
就是试图用诱导性的问题来逼对方回答你提出的问题,从而破坏理性的讨论。
例如小红怀疑自己的丈夫有外遇,为一探究竟,于是就问他:“老李媳妇的屁股上是不是有个胎记?”小红这个问题使用的就是诱导性问题。
11.举证责任的谬误:
让质疑者承担举证责任
认为举证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人,而在于质疑观点的人。
当自己的某个观点被人质疑后,认为举证的责任不在提出观点的人,而在质疑者。即便不能证伪一个事物或者举出它的反例,也并不代表这个事物就是合理的。当然,如果只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一个事物是合理的,也不能肯定它就是不合理的。
例如,小红说他相信宇宙是一个叫KengDie的全知全能神创造的,因为没有人能证明KengDie不存在,所以KengDie是存在的。小红的论证就犯了举证责任的谬误。“谁主张,谁举证”这是法学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同样适用逻辑讨论。
进化论的难题:大象生活在热带,鼻子却不利于散热
12.语义模糊谬误:
把有歧义的语言当作挡箭牌
用双关语或者意思存有歧义的语言来歪曲事实。
比如,故意使用双关语或者意思本身存有歧义的语言。当他因此被别人批评的时候,却又把这些有歧义的语言作为自己的挡箭牌。
例如,有人故意发问:“地上一个猴,树上qi个猴,一共几个猴?”无论别人的答案是两个还是八个,他都会否定。
新闻联播30年随便哪一集都可以有网友神总结三句话:
第一个十分钟:领导很忙!到处访问调研开会,第二个十分钟:人民生活很好,!这里丰收,那里取得核心技术,那里突破美帝封锁。第三个十分钟:外国很乱!这里暴乱,那里校园枪击,到处恐怖袭击。。
千万不要和逻辑不在一个层面的人辩论
—— 张鹏 (本文讨论的范围只限于思维方式,不涉及政治,请大家在留言中不要越界)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个名为“这个小区真脏”的笑话。我发现这个笑话反映了人类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逻辑之争”。这个现象不但在中国有,在我去过的许多国家(我目前去了47个国家)都有。我大致将人类的逻辑分成下面两类: 第一类:形式逻辑,创始人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它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被普遍接受的思维、沟通体系。它依靠概念、判断、推理(主要包括归纳推理与演绎推理)反映事物的本质。 第二类:特色逻辑,这并非被公认的、有严格定义的概念,而是我临时创立的一个概念。它是指反对形式逻辑的人根据自己的国情、文化、感觉发明的一套“逻辑”。这种“逻辑”是不被上述“形式逻辑者”认可的。不过,在这里我还是把它归为逻辑的一种。这种逻辑在许多历史悠久的第三世界国家比较普遍,他们认为这种逻辑反映了他们的历史、文化还有情感,更符合他们的社会现状与人际关系。 下面这个笑话,就是典型的两种逻辑之争。 此笑话纯属虚构,内容转自网上。 笑话及评述 A和B住在同一个小区。由于物业公司管理不到位,导致这个小区一直脏乱不堪,下面是两个住户为这个问题展开的对话。在括号中的分析是我用两种逻辑对此笑话的评述。 对话1 A:这小区真脏。 B: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你骂自己的小区,有没有爱心?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是错误使用了类比,因为小区与母亲,业主与狗完全不能相互代替。特色逻辑认为,用类比更形象,完全代表了人的真实感情) 对话2 A:这小区真脏。 B:隔壁小区更脏,你咋不说呢?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转移了话题。特色逻辑认为,使用联想与对比更能说明问题) 对话3 A:这小区真脏。 B:有本事你建个干净小区啊。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转移了话题。特色逻辑认为,B的回答是对A的正确反驳) 对话4 A:这小区真脏。 B:以我们目前的文化素质,现阶段还不太适合住很干净的小区。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推卸了物业公司的责任。特色逻辑认为,B的回答是对现状的合理解释与理解) 对话5 A:这小区真脏。 B:以前更脏,现在已经不错了。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推卸了物业公司的责任。特色逻辑认为,B的回答是对物业公司取得成绩的赞美,是更有人情味的) 对话6 A:这小区真脏。 B:你这么说是什么居心?什么目的?没有小区,哪有你家?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没有资格怀疑A的动机。因为A作为业主有权过问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特色逻辑认为,A的动机是邪恶的) 对话7 A:这小区真脏。 B:隔壁的小区给了你多少钱,让你在这里满嘴乱喷?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没有资格怀疑A的动机。因为A作为业主有权过问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特色逻辑认为,A的动机是邪恶的) 对话8 A:这小区真脏。 B:再脏也是自己的小区,我为小区里的高楼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这与小区的高楼无关。特色逻辑认为,A应该看到小区好的地方,不应该抓住问题不放) 对话9 A:这小区真脏。
B:隔壁小区也这样脏过,我们现在还处在小区建设的初级阶段。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这与隔壁小区无关,也不应该以阶段为借口来拖延。特色逻辑认为,A应该看到小区好的地方,不应该抓住问题不放) 对话10 A:这小区真脏。 B:其实,隔壁小区也一样,天下乌鸦一般黑,世上根本就没有干净的小区。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这与隔壁小区无关。特色逻辑认为,A应该理解物业,因为所有物业公司都不完美) 对话11 A:这小区真脏。 B: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小区,问题太复杂,管理没有你想得那么容易….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这与小区大小无关。特色逻辑认为,A应该理解物业,因为物业公司的工作有难度) 对话12 A:这小区真脏。 B:不要再吵了,这个小区不能乱,要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这与小区稳定无关。特色逻辑认为,如果向物业提意见,就一定会出现动乱) 对话13 A:这小区真脏。 B:要理解这个物业公司,管这么大的小区容易吗?除了他们,还有谁能管得住这么大的小区?..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这与小区大小无关。特色逻辑认为,换别的公司也管理不好,所以,不要提意见了) 对话14 A:这小区真脏。 B:讨论这个问题没有意义,有时间,把自己家打扫干净就行了,多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吧!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这与自己做什么无关。特色逻辑认为,A自己的事没做好,就没有资格向物业公司提意见) 对话15 A:这小区真脏。 B:你是不是对咱们小区不满?咱们小区白养活你了,滚!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是业主养活了物业公司,不是相反。特色逻辑认为,是物业公司养活了业主,所以,A提意见是恩将仇报) 对话16 A:这小区真脏。 B:我知道,你是想换一个物业公司。但你想过没有,这必定会让小区动荡不安。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物业公司要么改进,要么走人。特色逻辑认为,换物业公司会带来更大灾难,所以,不能提意见) 对话17 A:这小区真脏。 B:脏是脏了点,但改变不了脏,那就改变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它。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转移了话题。特色逻辑认为,B的回答是换一种思路来解决问题) 对话18 A:这小区真脏。 B:脏的地方是少数,大多数地方还是好的,你为什么只会挑刺?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不管问题是大是小。特色逻辑认为,看问题要看大局,不要只看局部) 对话19 A:这小区真脏。 B:虽然脏,但毕竟安全。你要多看看那些经常有打架斗殴的小区,才能感恩我们小区目前多么安全。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转移了话题。特色逻辑认为,B的回答是对物业公司的理解以及对已经取得的成绩的赞美,说明B更能通情达理) 对话20 A:这小区真脏。 B:没有物业公司管理,你连脏小区都住不上,你还有没有良心!懂不懂感恩?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转移了话题,提出了无关的假设。特色逻辑认为,B的回答是对物业公司的理解以及对已经取得的成绩的赞美,说明B更能通情达理) 对话21 A:这小区真脏。 B:你懂个屁,其实物业公司在下一盘大棋…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B的回答转移了话题,提出了无关的猜测。特色逻辑认为,B的回答是对物业公司充满信心,B看到了A的短视与愚昧) 对话22 A:这小区真脏。 B:你没有看到我们一直在改革吗?要看大方向。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物业公司不能有任何借口。特色逻辑认为,看问题要看对方的努力和未来) 对话23 A:这小区真脏。 B:你说自己的小区脏,那你借住到隔壁小区去当寄人篱下的租客呀?为什么还赖在这里不走?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B的说法完全忽视了物业应负的责任。特色逻辑认为,B用有力而正确的逻辑回击了A的提问) 对话24 A:这小区真脏。 B:我会向物业公司举报,屏蔽你的发言权 (分析:形式逻辑认为, A作为业主有权批评他们聘用的物业公司,如果后者提供的服务质量未达到契约的要求,B的说法完全颠倒了权责关系。特色逻辑认为,B用有力而正确的逻辑回击了A的提问) 小结 看完上述笑话及分析后,大家一定想到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类似辩论。你可能是辩论中的A,也可能是B。你有可能同意形式逻辑的观点,也有可能同意特色逻辑的观点。 我相信,双方都无法说服对方。怎么办?我觉得此时不可能“晓之以理”了。因为两个人的逻辑不在一个层面,讲理是无效的。你还有下列5种办法。第一,用“情”,即动之以情,就是用感情去打动对方。第二,用“力”,就是采用强制手段来对付对方。第三,用“忍”,即忍气吞声。第四,用“脚”,也就是一走了之,不和对方来往了。第五,用“哄”,只能说假话赞美对方了,这一招主要用于有权有势、你有求于对方的人。 好了,你是哪一派的?请在下面投票吧。你也可以通过这个投票看看你这一派在人群中的比率。和以前一样,我相信我的文章又能吸引大量高质量的留言。 如果你是支持形式逻辑的,那么,下面推荐的书有利于你提高形式逻辑水平。当然,支持特色逻辑的,就没有必要看这样的“毒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