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款需同意,触碰了哪根敏感的神经?

取款需同意,触碰了哪根敏感的神经?

图片

一老太太到吉林银行取钱,不到10万块钱,被告知需经过当地派出所同意才能取,说是为了防范电信诈骗。这个事情迅速登上了热搜第一。

图片

为什么这件事能登上热搜?因为这触发了公众普遍的担忧。不是说好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吗?增加这种审批环节,那么我的钱到底还是不是我的钱?

这就像你的汽车,现在有一条法令说,你什么时候用,必须经过有关部门审批同意;你的土地和房子,要买卖的话要盖若干个章子才行;虽然这个企业是你的,但是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要层层审批,听从一个中央计划机构的命令。那这个时候,看起来东西还是你的,但是你实际上就只保留名义产权了,真正的产权,其实就是有权机关的了。

产权最根本的权能是什么?就是处分权。当一件财产你不能决定如何处分的时候,那你就不能说它的产权属于你。

所以这是一个涉及产权的高度敏感的问题。

产权是人类社会和平合作的根基性问题。不要看有些人整天鼓吹征税、再分配、各种免费、公共利益,他们只是喜欢对别人的财产动手脚,真正到自己的财产的时候,都在践行私有产权的原则,一定会坚守堡垒,一百个不乐意。

另一个问题是电信诈骗。

诈骗本身当然是不对的,它的本质其实就是盗窃。

但是在“电诈”中,到底有多少是自愿的,有多少是贪占便宜但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然后又嫌丢人,所以宣称是被人诈骗的或者强迫的,希望国家“管一管”,其实不好说。人都好面子,都要趋利避害,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或者都想洗白自己。

但即便是诈骗这种违法行为,到底应该是谁违法了就收拾谁,还是在并未发生违法行为时就“防患未然”,且采取的是强制手段,这个区别就大了。

如果你赞同前者,那就意味着尊重产权,限制权力,只有在破坏产权的违法行为发生时,警察力量才能介入;如果你赞同后者,那就意味着法令细密如蜘蛛网,一切行动听指挥,实质上消灭产权,逻辑一致地,你就无法反对任何事前的监管。

那么,为了防止你孩子变坏,可以禁止未成年人上网;为了防范你遭受精神污染,安装各种过滤软件就是合理的;为了防止你的电器使用久了会爆炸,那么应该响应董明珠的号召,对你的家用电器进行强制年检;甚至,为了防止你久坐对身体不好,消耗国家医保资金,应该强制你每天锻炼1小时,否则征税罚款。

一切都是为你好啊。

公民到底应该自我负责,自己增强生活的常识,还是应该要有一个保姆式的政府,对你的生活进行监管,这是一个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问题,是一个有关自由还是奴役的重大问题。

第三个问题更敏感。

为什么有关部门马上出来解释,说没有这样的限制?

因为一旦公众担心自己的存款难以取出,下一步的行动就是,想方设法取出自己的存款,压在床底、换成金条或者买成实物。这时候,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就会发生,那就是挤兑。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挤兑一旦发生,就威力无穷,且开弓没有回头箭,立即引发的就是抛空纸币,恶性通胀,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社会回归到以物易物的原始状态。

想象一下,如果这种事情经常发生,公众恐慌,那么银行门口就会排长队取款,三下五除二就能把银行给团灭了。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

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的银行,都是部分准备金的,而且准备金低得可怜,只有10%左右。这就意味着,假如,民众手里持有1个亿的存款凭证,但是实际上银行手里的准备金只有多少呢?1000万。也就是说,银行的实际资产是1000万,但是银行负债是1亿。它创造了另外9000万的存款凭证。

创造的办法是什么呢?无中生有,直接在户头上写个数字就行了。所以这跟印假钞没有任何区别。那么很显然地,这个银行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处于破产状态。它之所以没有破产,只是因为大家没有一块儿来取款。一旦引发公众恐慌,都来取款,银行就倒闭了。

银行本身就是不愿意让民众大量取款的,即便没有电诈之名,过去本来就有提款超过5万需要提前预约的土政策。因为提走现金减少存款,意味着减少它的准备金;银行为什么要吸收公众存款,把银行员工逼得死去活来?同样是因为,这样能够增加准备金。

部分准备金银行的准备金,直接决定了银行的扩张能力。假定准备金率是10%,并且已经用到了极致,没有“高能货币”,如果客户取走5万存款,就意味着它要减少50万的放贷,盈利(诈骗)能力降低了;增加5万存款,就意味着它可以在另一个人的户头上直接写50万元了。那可是给他的白花花的银子啊,而且可以收利息了。

银行系统是一个非常微妙的系统。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中央银行,国家信用,银行系统的同步扩张,内部的同业拆借,等等,其实就是增强民众信心、防范挤兑的一种设置。但是这种信心也不是一直地、天然地可以持续的。因为中央银行也是无中生有地在创造货币,为商业银行提供后盾的;财政,也是可以破产的。

这个世界上,国家破产、银行关门暂停支付、让民众一生心血付诸东流的事情,多了去了。罗斯福就干过这事。罗斯福为什么公然撒谎,前一天还在不断地强调,美国没有任何问题,公众不必恐慌;第二天就下令银行暂停营业停止取款呢?就是因为他知道,对于金融体系来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所以,当民众认为银行系统尚有偿付能力,并且认为通胀不会持续,那么这个体系就还能继续维持。一旦民众信心丧失,意识到通胀将无休止大幅度地持续下去,这就是银行业“品牌消亡”之时,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以上,就能理解,为什么银行得赶紧甩锅,并且打出一个冠冕堂皇的旗号,为了防止电信诈骗。这个借口本身就挺滑稽,因为它自己做的事情,符合诈骗的各种定义。而且实际情况可能就是,银行不想流失存款,任务紧了。

而派出所想,这事情太大了,搞不好就是群体性事件,跳广场舞的老头老太太能把他们给包围了,所以也赶紧撇清责任:我没说过。

我们希望通过这件事,让公众进一步认清银行系统的黑话和狠活儿的真实含义。公众需要明白,商业银行是货币扩张、制造通胀的主力军,央行在后面做后盾;银行系统通过对活期存款支付利息的方式,故意混淆“存管合同”和“借贷合同”,其结果就是,你本来将钱存在银行,是要随时可支取的,但是其实它已经把你的钱——成倍扩张地——拿出去放贷,实施产业政策、照顾裙带关系、推动信贷扩张和赚取利息了。

部分准备金银行的本质是欺诈性的。它创造的信用凭证,并没有真实的储备支撑,并不能保证随时支取。存款绝对不是无风险的。这种做法是侵犯产权。即便由于公众并不会同时支取而得以延续,那也不能改变欺诈的性质。就好比,你将衣服送去干洗,约定15日后取,在这个期间,干洗店将你的衣服出租赚取利润,到15天的时候收回交给你,虽然你的东西回到了你手中,但是这个过程中,干洗店已经侵犯了你的产权。

要从边际上解决问题,一个办法就是将存款取出,作为现金持有,或者换成实体黄金,或者变成实物资产。由于现金从银行系统流出,减少了它的准备金,由此就降低了它的信贷扩张能力,即制造通胀和灾难的能力。这样,你辛勤耕耘的财富,才能避免被通胀稀释和掠夺。公众必须持续地给银行施加强大的压力——随时可能被挤兑和破产的压力——才能斩断银行系统的扩张之手。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应该有不能倒闭的企业。

现金交易的好处还在于,它可以逃离监控,最大限度地保有自由和财富。

最根本的办法,是回归百分百准备金的金本位体系,确保可以随时支取,没有挤兑之忧。这不是凯恩斯胡言乱语的“野蛮的遗存”,其意义在于,形成一个脱离强权控制的自由市场诚实货币。小额交易,就用金币支付,沉甸甸的金币,不会被任何人通过秘密的方式掠夺,让人有了安全感,激励勤劳致富和储蓄。全世界都用贵金属作为货币,就没有了复杂的汇率和人为操纵,货币单位就是重量单位换算。这时候,全球统一货币,才能发挥货币作为交换媒介的最大效用,避免直接交换中的需求的“双重巧合”问题。

公众更应该学会自我负责,不要让别人掌控自己的命运。人生中的风险无处不在,要学会自我教育、自我识别,而不是把责任推给他人和国家。对那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事情,当它没有侵犯他人产权的时候,不要形成打电话报警的恶习,完全可以通过行使个人主权的方式予以杯葛。那些打着关爱老人、关爱孩子的旗号出台的各种政策,都是在瓦解家庭纽带,摧毁自由的最后堡垒,根本上说,这就是将家庭和家庭成员公有化。

任何希望国家“管一管”的呼吁,都是在向上赋权,启动权力扩张的进程。一切呼吁管一管的人,都充当了权力扩张的合谋者的可耻角色。权力每扩张一分,产权就被侵犯一分,自由就会减少一分,人人都呼吁管一管,结果就是全盘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