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治疗》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图片

《叔本华的治疗》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叔本华

《叔本华的治疗》是存在主义心理学治疗大师欧文·亚隆的作品,小说塑造了一个叔本华式的人物**,他通过阅读叔本华哲学治好了自己的性瘾症,从此得到解脱。**

接下来,先给大家分享这本书中关于叔本华的核心观点。

01.

生命与死亡

人一出生,就摆脱不了死亡的命运。人的一生除了在需求、满足、无聊、再度需求中无限循环外,还能做些什么?

生命是可悲的,我决定用一生来思考生命。

生命是一种“有永久解答的暂时状态”。

02.

社交与孤独

在人际交往中获得优越感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自己看起来完全独立,不受支配。

那些避免与同类过往甚密的人才是幸福的。

如果不想成为流氓手中的玩物和傻瓜嘲笑的对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保持清高,叫人难以接近。

唯有漠视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03.

快乐与痛苦

人的相对的快乐有三个源泉:一是你是什么样的人,二是你拥有什么,三是你在别人眼里是什么样子。

人的智力越发达,痛苦也会越强烈。

人从来就不曾快乐,但终其一生都在追求自认为会带来快乐的事物。无论快乐还是痛苦,到头来都是一回事,因为生命不过是一个不断消逝的当下,而今一切都结束了。

04.

欲望与幸福

我们应该限制自己的愿望,抑制自己的欲望,压抑自己的愤怒,并始终牢记这个事实:一个人一生中只能获得极少的值得拥有的东西。

一生都幸福是不可能的,一个人最多只能成就不畏艰难的一生。

05.

智性的生活

最大的智慧就是把享受当下作为生命的最高目标,因为这才是唯一真实的,其余的一切都是思想的游戏。

当一个像我这样的人一出生,对外界就只有一种渴望,那就是一生都尽可能地做自己,为自己的智力而活。


图片

《叔本华的治疗》

《叔本华的治疗》塑造了一个叔本华式的人物,作者借由他之口将叔本华思想呈现。

大概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心理治疗师叫朱利亚斯,患了黑色素瘤,大概只能活一年时间。在得知噩耗惊慌失措之余,他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想看看这一生的意义到底什么。于是,他翻阅自己以往的旧病历,特别是那些失败的病历。一个叫菲利普的病人,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大概在20多年前,朱利亚斯曾给这位叫菲利普的病人治疗了三年,但换来的却是毫无进展的结果。

菲利普患有严重的**“性瘾”**。当时这位26岁的单身白人男性,是杜邦公司的药剂师,他相貌出众,气质高贵,但无情感表达,毫无幽默感,无任何社交技巧。从13岁开始一直受性欲驱动,他唯一的爱好就是不断找女性发生关系,他仿佛失控了一般,他满脑子都是性,无法自拔,永远欲求不满。

当时,菲利普在朱利亚斯这里进行了三年的治疗,但毫无成效。现在,朱利亚斯重新联系上菲利普,想看看这位患者如今的状况如何。原来菲利普进行了自我治疗,他通过系统阅读哲学全集,特别是叔本华哲学,治好了自己的性瘾症。叔本华是最适合他的治疗师。

菲利普极力推崇叔本华的悲观主义,他几乎就是叔本华再世。

**叔本华也是个有性瘾的人,他通过断绝与人接触,逃避欲望的世界来克服性冲动。他只与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交流以及审美静观来脱离欲念。**这些都让菲利普深受震撼,于是他也和每天阅读的那些伟大思想家建立人际关系,避免让自己的思绪纠缠于无聊的日常生活。

他们都追求过一种智性的生活,不要让凡夫俗子打扰自己,不跟闲杂人士做无谓的交谈,只需要和伟大的哲学家做朋友就可以了。

他们都没有家庭,没有朋友。叔本华年轻时还倾向于社交,但后来,他渐渐学会了孤独,且越来越不爱社交,并下定决心把这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自己。

他们都秉持一个理念:内心丰富的人不需要任何外在的东西,只需要一种消极的不受干扰的闲暇,以便尽情享受自己的财富——也就是他们的智慧。

后来,菲利普迫于生计也成为了一名咨询师。他要求朱利亚斯做他的督导,但有个条件就是朱利亚斯要参与团体治疗。在团体治疗中,朱利亚斯走完了人生最后的旅程。

这是一部具有哲学性的小说,但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存在的作品。死亡和孤独贯穿全书,并由“团体治疗的展开”以及“叔本华生平思想”双线交织,一虚一实,相互呼应,逐渐揭开“死亡、性欲和生命意义”这些深刻哲学命题的面纱。

如果你也深陷焦虑与不安,如果你也曾感到孤独与迷茫,建议你来读读这本书。虽然叔本华冷酷、悲观、厌世,但正是这种悲痛的思想恰恰揭示了人生的真相,教人从从哲学中找到生活的指引和力量,治愈心灵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