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如果医疗变成生意,医生会让你多消费的谬论,和更可能的美好
李玲反对医疗市场化的最主要的理由就是,如果医疗变成生意,那么医生会想办法让你小病大治,让你多消费,病人就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
这种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无数个点赞。
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当然不是,李玲正在撒弥天大慌,这个女人迟早有一天,要被历史的理论审判台,定罪为最坏的的女人。
李玲说,他们去完全私有化的宿迁医院考察,发现病人们消费多了,频次增加了,检查增加了,虽然单次消费价格低了,但人均医疗总支出增加了,她甚至说,中国人均医疗次数达到了五六次,发达国家只有两三次,这是不正常的, 这是因为医院诱导病人消费的结果。
李玲不是一名医生,更不是一个经济学家,她只是一名煽动分子。
李玲所说的以上现象,我的解释如下:
一、改革开放的结果
医疗是一种消费,一个人要消费多少次医疗,取决于他的经济实力,而不取决于医生。
在八九十年代的农村,农民们大部分还是从事农业生产,得了大病,当医院说出治疗价格时,他们一声不响,就把人抬回老家,因为治不起。
平时,他们有个小病,根本不去医院。不要说治疗费用了,就算是坐车去一趟县城,对现金有限的农民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医院不管是什么机制,想让这一批人掏钱看大病是不可能的。在贫困的时代,不是小病大治,而是小病不治,大病也不治,只有家里最为重要的劳动力,面临的疾病是可能治好的,才会到处借债去治病。
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人的生产率上去了,收入增加了,这时,从城市到农村,所有人的医疗消费能力才会增加。
小病不看,就容易变成大病,慢性病不处理,就可能变成致命的病,这些常识大家都知道,有了消费能力以后,就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于是,去医院消费的频次就会增加。
不要说宿迁,不管你在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任何行业,如果是当地正处在一个快速的经济发展期内,那么,所有行业的消费频次都会快速增加。
生产能力决定了消费能力,四十年来中国普通人加入了世界分工,使得他们的生产能力变强,消费能力也变强了。
印度的医疗市场化搞得不错,虽然有免费公立医疗,但其国民七成以上的就诊发生在私立医疗,但印度为什么人均寿命还是低于中国,原因是,印度的改革开放没有中国做得好。
印度人还有近一半的人口在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产能力有限,因此,哪怕印度有发达的私立医疗体系,又便宜又好,但是,这些人的生产能力不行,导致消费能力不行。
如果今天印度的私立医疗体系全部可以自由来到中国经营,那么,中国人会消费更多,因为价格更加便宜。
二、医保的结果
官办医保本质是一种向年轻人征收税款,给老年人花的一种财富分配模式。
他与家庭中的年轻人支付老年人的医药费不同。
由于是向陌生的年轻人征收的税款,老年人不会心疼,会加大消费频次和消费金额。
如果是儿子为父母看病买单,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们会心疼儿女,会尽量减少医疗消费,以减少子女的负担。
但官办医保将这种代价转移到了陌生人身上,每一个人都不知道真实的代价到底是由谁支付的,随着医保总金额的上升,报销范围的增加,报销比例的上升,医疗消费的频次也会一步一步上升。
三、社保的结果
城市老人有了退休金,还有医保报销的权力,这时,他们医疗消费的能力就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城市退休老人,大部分能通过退休金就能拥有储蓄。
改革开放还让老人的儿女们收入上升,不少儿女经济条件更好的老人,还可以得到儿女的资助。于是医疗消费能力进一步增强。
这也导致了中国老人的所谓过度医疗。
实际上,在临终治疗中,花费的治疗费用往往非常高。
在高收入国家,每年的支出总额中,死亡患者的治疗支出比例非常高,全人口年度卫生支出的8%至11.2%用于不足1%的当年死亡人口。
生命最后一个月的照护费用高昂、医疗费用,往往是一个天价。
这种现象在全球实施官办医保或免费医疗的地区很常见,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上海每位市民一生中68.6%的医疗费用发生在65岁以后;41.7%的医疗费用发生在65岁到84岁;死亡前1个月的住院费用占临终两年总费用的38%。
这才是真正的过度治疗。这种过度治疗恰恰不是市场化医疗的现象,而是官办医保和免费医疗的现象。
因为代价不完全由患者和家属承担,人们才会在这种没有必要的治疗上花费巨资。
这不是由医生可以决定的,大部分医生往往会告诉患者需要的花费,由患者和家属自行决定。
在一个自负其责的市场中,高龄老人的医疗消费,完全由家庭承担,甚至不会有商业保险承保,因为风险过高,那么,不管是老人自己,还是子女,都会控制这种没有必要的开销。
四、医生没有办法让病人多消费
所有的行业都想让你多消费,洗脚的小妹也会在洗完第一个钟后希望你加个钟,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饭店老板也希望你进门就点个龙虾。
但你要不要消费,当然是自己要理性选择的。
之所以检查更多,更多是病人们的担心,和高科技设备的普及导致。不做更加详细的检查,就有可能误诊,有可能将大病当小病治,甚至出错。
各种检查设备的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以及人们消费能力的增强,让消费这种检查的数量变化,而不是医生的所谓诱导。
有医保报销后,做一个核磁甚至可以只花几十块钱,而我在十年前做一次是一千块。
医生当然希望检查越详细越好,这是有利于他的,不仅收入会增加,还能减少误诊率,提高他的治疗准确性,有利于一个医生在市场上的商誉。
但医生们比谁都懂,他知道谁有消费能力,谁能买得起单,他会问你有没有医保,是不 是自费,如果没有医保,只能自费,他往往会站在患者的经济能力的角度,为他提供最为经济的方案供其选择。
因为医生希望有好名声,好名声是商誉,才能持续为他带来收入。
任何一个市场中的商家,都想多卖货,但都不能乱卖货,因为欺骗消费者的结果,就是商誉受损,市场上都会骂这个商家。
但凡是自己做过几天生意,都不会认为做生意,可以随便让顾客消费,否则哪来这么多企业倒闭?
第五,发达国家消费数量少的原因
发达国家要么实施了免费医疗,要么是美国那种高度管制下的畸形体制,他们都不是市场化的医疗体制。
在非市场化的体制下,消费变少,是一个正常现象,就是供给量少,价格贵。
即使是免费医疗的加拿大和英国,其本质也是贵。
只有贵,才会排队,说明供给量不够。如果是市场化的医疗体制,怎么可能会让病人排队?有生意不做?这不是疯了吗?全世界的人需要排队买手机吗?需要排队买衣服吗?
欧美控制病人消费频次的方法是家庭医生制,这种制度本质上是一种医疗资格审核制,就是你要看病,得先过他这一关,让他同意,你才有资格进医院。
中国的医疗改革人员基本缺乏经济学常识,他们以为国外就是先进的,甚至在中国也要推所谓的三级诊疗体系。
李玲自己还在国外留过学,怎么可能不知道欧美医疗体制的灾难?
拿所谓发达国家的医疗数据比,就是扯淡。
第六、中国医疗应该怎么改?
中国医疗在世界上相比,是算是不错的,原因是在九十年代时,就不再将医院视为全额财政拨款单位,而是让其自负盈亏,其实就是改造成为了国企。
也即虽然是公立医疗,但区别于英国和加拿大的公立医疗。英国和加拿大是政府制,是完全的计划经济,在医疗领域消灭了价格,由政府来分配,医生变成公务员,全部由税款支付。
国企制,当然不如完全的市场私企制,但也比政府制要好得多。
也因此,海外的华人碰到健康问题往往第一时间回国治疗,因为半市场化也比计划经济要好。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其实有非常好的开始,在九二年就计划经将医疗教育产业化,并出台了正式的文件,但这么多年来中,各种知识分子疯狂反对,导致这两个领域的市场化改革中断,甚至倒退。
今天的医保,其实是将医疗领域的消费者机制消灭了,让政府成为医院唯一的消费者,因为是由政府来主导医保支出。
在市场上,无数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在官办医保体制下消灭了。现在的现象是,政府医保压力越来越大,拼命控制费用,拼命增加收入,他们在与无数医保获益者暴增的需求之间进行博弈。
这种模式下,也将使得医院的自主能力逐步消失。因为医院必须服从于消费者,以前是一个一个消费者的决策在决定着医院的行动,而现在,是由一个消费者在决定。
在这种模式下,哪怕全部是私立医疗,依然存在巨大的问题。
所以,医疗问题,不止是公立私立问题,他包括医院体制,医生体制,医保体制,药品监管,对外开放,等等一系列问题。
任何一个领域的市场化,都会带来供给的增加,任何一个领域的管制,都会卖到过度消费,或排队消费。
把他当个屁放了,让他和快递一样发展,很快你就能见到医疗和快递一样,从十几块一单,变成五毛一单。
可惜,人们太重视医疗,太想干预医疗产业,越这样,这一个行业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我所主张的市场化医疗,不仅仅是医院民营化,而是指全行业全部不受到任何的事前管制,但事后的纠纷,法律是可以界入的。仅仅医院改私营,改善不会很大。
真正的市场化医疗是什么,你可能想象不到有多好!
美国之所以是最差的医疗体制,是因为他表面看起来是私营的,其实是全世界管制最多的国家,美国政府对医疗的管制超过了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才带来了难以想象的高价。
仅仅一个问题,就可以认知到美国医疗非市场化的真相。
如果美国做一个手术就要十几万甚至上百万美元,那全世界的医生和医院为什么不去美国做生意?
好了,美国不是主题,我们来谈,如果彻底地市场化,会带来什么?
第一、医生不用办考证,也可以当医生,这叫消除职业许可管制,现在中国不仅有医生执业资格考试,还有规培体系,从学习到真正独立执业,少则七八年,多则十几年。
第二、不再设立药品和医疗器械的官办的审核机构,不需经过政府机构的允许,只要医疗行业的人自己接受,就可以使用这个世界上的任何药品;
第三,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所有的药品都可以随便仿制
第四,不存在医院开立的许可,任何人只要想开,都可以办一个诊所和医院;
第五,不存在任何的官办医保体系,人们要购买医疗保险,只能去购买市场上的商业保险,
第六、不管任何职业的人,任何年龄的人,想要有医疗服务,都要自己花钱,政府财政不投入一分钱。
第七、不存在对外国医生、外国药品器械、外国医院在中国销售运营的任何管制,即全面开放。
以上这些开放市场的举措,美国一个没有。任何一个我谈到的领域,都在充满着管制的。
以上总结一句话,就是,把医疗当个屁,放过这个产业。
那我们来看,这样的自由放任,会导致什么结果。
我们先来看,绝大部分人的想象是什么?
他们会说,这要完蛋了,什么都不审核,什么都不管,一个烧锅炉的穿上白大褂就来给我治病了,随便一个玩意装个胶囊,就给我吃了,我还能活得过明天吗?这叫质量的灾难的灾难想象。
另一群人会说,那消费者就成为资本宰杀的对象了,全是私营医院,私营保险,肯定就是天价了,只为富人服务,穷人没钱肯定进不了医院。这叫价格的灾难想象。
还有人会说,知识产权都不要了,那还有谁会来开发药品器械?肯定所有的外国药品企业都会不理中国市场了,怕中国人仿制啊。这叫生产的灾难想象。
最多的一群人会说,老年人没有钱治病怎么办,他们买不起医保怎么办,难道就是活活病死吗?政府不管这些弱者,这不就是丛林吗?这叫道德的灾难想象。
先说明这些人的想象,我再进行我的想象和推理。
在一个自由放任的医疗市场中,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市场中的核心机构,会变成商业医保公司,这些商业医保公司是代表了消费者的利益。
为什么他们会代表消费者利益呢?因为健康的确是一种风险,不是一个高频次消费,因此,购买商业保险,才是消费者理性的选择。
不同的消费者会选择不同的保险产品,他们分别在质量、价格、服务、体验等维度上选择不同的保险产品。
由于商业保险公司领域是开放的,这一领域必然竞争无比激烈 。一个商业保险公司假设推出的是面向低收入人群的保险产品,那么,他就要努力做到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质量,也就是提高产品的性价比,这样他才能吸引到客户。
当一个保险公司手里拥有了一亿用户时,这时,用户去哪家医院看病,是由保险公司划定的医院范围决定的。
这家保险公司会干什么?他会聘请一堆的医疗专家,核价专家来审核加入他这个医保体系的所有医院。
如果有哪家医院故意抬高用户的消费总金额,这就在侵犯商业保险公司的利益,他发现后就会毫不犹豫地将其踢出他的医保体系。
如果有一家医院聘用了能力很差的医生,甚至就是聘用了一个锅炉工,那么,保险公司会允许他进入他的报销体系吗?当然不会。因为保险公司的消费者如果在这家医院被治死了,那么,保险公司要赔大钱不说,他的声誉会受损,一亿用户可能变成一千万用户了。
那么,没有医生资格考试 ,怎么评判一个医生是否合格呢?好办。由市场的商誉体系来建立信用,一个医生如果在几个大医院实习过,进修过,学习过,工作过,那么,这些过程,都需要有信用的医生为他签字、背书,甚至大医院可以发放医生工作能力的证明。
如果他们造假,那么所有保险公司,会将这些医院排除出保险体系外,同时这些造假医生的处方单,也将不被保险公司接受。
因此,在这样的市场机制中,造假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
接下来,保险公司将推动医疗价格的下降,因为只有医疗价格的下降,他们的保费才能下降,他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那么,要怎么样推动医疗价格的下降呢?
那就是竞价机制,我手里有一亿个客户,你的价格让我满意 ,我就和你签约,医院这个时候,当然就受到一个巨大的制约,我要是随便提高价格,那我就会被医疗保险体系排除在外,我的医院就没有消费者来了。
所有在市场中的企业都面临着这种压力,只要你成本高,价格高,那你就必然被竞争对手打败。
医院要降低成本 ,第一要减少行政人员,减少非主业的损耗,第二,要提高每一个医生的效率,光是让医生长时间工作,并不能带来效率,而是要让医院体系有明确的分工。
印度的民营医院是怎么提高效率的?他们做眼科手术时,由一大堆普通医疗工作人员做好所有非关键步骤,最关键的一步,由最好的医生来做,这样效率就大幅提高了,一个好医生一天可以做几十台手术。
专业化分工是提升效率的最好方法。由一个工人来生产钉子,一天只能做几枚,但无数人合作分工,使得一天可以生产十万枚,从而让钉子的价格变得无比低廉,这是经济学中最为重要的分工合作降低成本的原理。
我们生活中所有的消费品的价格持续下降,都源于全球大分工。
这种分工,就体现出不要医生水平考试和规培的好处了,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学习三年,完全可以在医疗流水线上,从事某一个专业的工作,他仅仅只需要干好这一件事就行了,他不需要懂得那么多。
全能型医生,就被分工细化的医疗工人所取代一部分。人力资源的成本也将下降,医疗服务人员的数量也将极大地增加,医疗价格因此下降。
现在的各种管制下,护士这种干了几十年医疗工作的人,连清创这种行动,都是不能做的,因为没有资质。这个玩意,一个人学一年,拿头猪天天砍他,再清创缝合,一天训练五十次,一年训练一千次,能学会么?他哪怕一本医书都不读,都可以把这套流程玩到最专业的程度,超过所有的医生。
也即,这种训练体制下,不仅质量不会下降,还会出现质的飞跃,同时价格还下降了,可以大量开办这种医工学校,就是在医院里完成这些不用动脑,机械性的重复作业,他们甚至可以参与手术。
反而那些经验更丰富的 医生,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来判断病情,制定准确的医疗方案,而不是做那些天天重复性机械的工作。
同时,他们还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药品,如果是低价保单产品,那他们会选择最为便宜的,但效果上更好的药品,以帮助病人快速康复,减少医疗总支出。
因为只要费用低,而患 者满意度高,医保公司就马上爱死他了,我就是要这样的合作者。
医保公司,就是要努力推动这样的合作者的数量增加,从而让他的客户更满意,从而增加续费率和客户数量。
医保公司还会掌握患者的用药范围审核,这些医院要用什么药,都得经过医保公司的同意,否则医院要随便用高价药,那医保公司就会亏损。
这种行动表面上看起来和官办医保很象,但区别于官办医保的是,医保公司不能用低质量的药,因为这种低质量会导致用户体验感不好,会弃保。
因此,他必须掌握好平衡,就像我们普通人去买一台手机,不可能只挑最贵的买,也不可能看什么便宜买什么,而是要结合自己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最有性价比的。
这个是千人千面的。但如果是低价保险产品,那消费者会有共性,保险公司就要找出几种能符合这类消费者需要的药品,让医院在这几种药品中根据消费者的实际情况选择。
这也解决了所谓知识产权的问题。
一个医药研发企业,在研发这个药品前,会与医保公司沟通,如果我研发成功,你是否可以给我一个独家协议,那就是你合作的一万家医院里,全部只能用我的药,而不能用仿制药,比如他要求要有五年的保护期。
医保公司要反过来问他,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这家企业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他可能带来以下好处:
第一,用这种新药和器械,可以使得原来要花五千的病,现在用我的药只要花三千,为医保公司节约费用了;
第二,用这种新药和器械,可以提高顾客的体验感,从而让顾客对这家保险公司更加满意 ,同时费用没有增加,甚至下降了。
第三,新药能治以前不能治的病,增加可保的范围,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保费是可以叠加的,比如治某一种癌症的新方法,加五块钱一年,就可以覆盖这种疾病的治疗,这时哪怕很贵,保险公司也会接受。
但保险公司依然会带着巨量的客户要求对方给一个低价。这个价格需要双方计算清楚,保险公司要能获得低价带来的客户增加利润增加的好处,医药公司要能得到规模化产出及一定时间独家经营的收益。
这区别于知识产权保护模式,那就是这家医药公司是面临着竞争约束的,他要是报不出来较低的价格,不是生产消费者最为急迫需求的产品,就意味着,他无法获得医保公司的许可。
同时,他也不一定能说服很多其他公司参与保护,他只能找到最大的保险公司,追求一个长期的低价。而不能像现在的企业一样可以在知识产权的垄断下获得一个短期的高价。
新药的审核,也不需要政府来审核。医保公司怎么会允许随便一个产品进入他的医保体系呢,你找市场上的第三方审核机构,比如SGS这种民营的质量评估机构,他们出具的质量评估,我就可以用。
即使有一定风险的产品,保险公司也可以用,那就是用于绝症患者,你都绝症了,市场上找不到任何一种治疗手段了,哪怕质量评估是有相当的风险的,绝症患 者也希望赌一下运气。
这就使得研发失败的概率会变小,哪怕研发出来有一定的风险的产品,也可以进行销售,只要顾客认为当下的风险远远大于产品风险就好了。
每一年都有无数的绝症患者要求FDA让他们使用那些没有过审或正在花几年审核的新药,因为他们马上就没命了,还怕药的风险吗?
在自由市场中,这些人的需求都 可以得到满足。于是医药公司就可以报出更低的价格。
去除了研发上的各种管制,医药公司研发药品的成本至少要降低三分之二,使得更多的产品可以供给市场。同时,这种有一定风险的药品进入市场,也可以用购买保险的方式来预防风险,万一导致了一些灾难,也有赔付机制。
而医保企业,也不可能让一款没有历经过大规模使用的产品全面铺开,医生也不敢,因为出了大事,就是对这两家企业都是毁灭性的。而是在有风险保障机制(保险公司理赔)时,在说明风险,患者自愿的情况下,尝试性地使用,直到经验实证了风险不高,才会逐步 大规模推广。
这一样解决了医药安全性审核的问题。
同时市场上还会出现各种仿制药,以及患者自己治病的情况,更穷的人,他们可能保险都买不起,医院进不起,那就自己买仿制药。在以前,他们一样不去医院,本来就穷,但现在由于便宜的仿制药的存在,使得他们可以自己随便买,对他们就是一种边际上的改善。
由于是全面开放式的医疗产业模式,全世界最好的医生都可以服务于你,全世界哪个地方出了一款最新的好药,马上可以进来,全世界所有有能力降低医疗成本的医院,都可以杀入到市场中来为你服务。
这时,市场上能留下来的,大部分是管理能力一流,创新能力一流的连锁型的大医院,这些医院,远比普通的小医院,诊所更重视自己的商誉和品牌。
他们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追求品牌与声誉。保险公司也必须选择市场上最为优秀,分布更广的连锁医院,这样的沟通成本才最低,管理成本也最低。
在商誉机制的约束下,医院只能服从于消费者的选择。
而普通的消费者,根据医保的价格,服务能力,不同的医保公司的套餐进行选择就好了,在竞争下,全国也只会有两三家大型的保险公司,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医保大公司和连锁医院看起来很牛逼 ,很强势,其实他们很弱小,所有的消费者只要不续保,不买他家产品,不进他家医院门,这些公司马上倒闭,医院的产权马上换成更能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企业家。
而只要医疗价格持续下降,那么再穷的人,他们也将受益。普通人在这个世界上受益于两个东西,他可以从不努力,就一直这么生活,但是只要经济在发展,他同样劳动能消费到的产品总数在一直增加。
一个人从事苦力工作,一百年前,四十年前,和现在,工作强度一样,但实际收入可以购买的商品数相差几百倍上千倍,现在一个苦力一天的收入可以买一百斤大米,这是四十年前一个苦力一年的收入。
因此,丛林灾难想象也是错误的。
以上那些灾难想象,全部是不了解市场运行机制的结果。
中国的医疗,到了十字路口,过往是半市场化的医疗体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现在到了要选择的时候,是继续市场化,还是倒回去走计划济模式,这一切,取决于人们的想象能力。
中国现在全面放开医疗,都不会有小企业遍地的开放初期的混乱现象,因为已经有一大批优秀的大企业了,这些企业会成为整个产业的中心。
一个好的经济学家的评判标准是,他能看到看不到的。
想象和推理能力,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学训练才能掌握的,李玲显然没有掌握这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