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预制菜,就是在反对市场经济

当西贝餐饮说自己不是预制菜的时候,它已经上当了。因为它已经默认了一个错误的前提:预制菜不好。然后进入了一个自证的恶性螺旋之中。

当有的人说,他不是反对预制菜,而是要求要明示的时候,这就是一个骗术,因为他抓住了人们对预制菜问题怀疑和担忧的心理,就是在利用大众的情绪;当他的落脚点是国家强制何如如何的时候,已经彻底暴露了他的思想底色:一个崇拜利维坦的反社会分子。

我经常吃预制菜。超市里的速冻食品,下火锅很好吃;方便面也是家庭常备;去各类连锁餐饮品牌店吃饭,我清楚地知道他们都是通过中央厨房系统统一处理净菜和半成品;过年的时候,梅菜扣肉、八宝饭、酱牛肉、狮子头、红薯丸子、酸菜鱼麻辣鱼等各类预制菜,是年夜饭上的常客。

它们口感都很好,不要那么自信地认为自己做的菜就有锅气、口感优了;我更没有神经质地担心预制菜的质量问题,我买的时候,挑知名大品牌的,我知道他们不会为了蝇头小利而丧失商誉。

一个人整天疑神疑鬼的,担心别人都要害自己,是一种病。米塞斯说:因为害怕病从口入而拒绝进食的人、宁可自杀也不想迎战危险的人,以及因为担心睡觉时可能有不测之祸临头而不能入眠的人,也同样是病态的生命力流逝的例子。

归根结底,我相信工业化,相信劳动分工,我相信市场经济。

我甚至要给出一个结论:凡是大厂、工业化生产的食品,安全有保障,比我们家的厨房要干净得多,比外面的小餐馆要卫生得多,比起农村老大爷和老太太拿到城里卖的“原生态”“绿色”的东西更可靠。所以放心吃。原因很简单,他们企业内部有无数品控机制在运作,他们有市场盈亏机制的约束,他们出不起事。

市场中的终端消费品企业,就是消费者“指派”的质量监督员,因为任何不良反馈,都将要了这家终端企业的命,所以他们会审慎地选择上游企业,为消费者“把关”。

事实上每个人都离不开预制菜,我们天天都在吃预制菜。只要你不是过那种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只要你在参与劳动分工,预制菜不但是你离不开,而且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

我不需要列举太多的预制菜,你可以自行搜索,看看你要是离开预制菜,该怎么活。你要放弃它们,可以,自己种地和做饭去。但是不要呼吁监管,采取这种“霸权手段”让所有人都跟你一样,是独裁者思维和野蛮人的做法。

那些认为自己做、或者餐馆现做,就一定更好吃、更安全,其实是一种波兰尼主义的原始主义心态,这些人应当回到丛林里,我们原始祖先的食物绝对是现做的,没有预制的,但是那意味着他会饿死,根本都没有机会在舆论场上逼逼。所以这是反人类的。

预制菜,是市场经济劳动分工深化的杰作。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比较优势,提升生产效率,将每个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并增加休闲,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伟大贡献。

你不是厨师,你不要“普信”地觉得自己做饭比大厨做的还好。你家里没有企业里面的各种检测设备和品控体系。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工业流程和运输保鲜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其口感。还有无数营养师、调味师把口感调到最佳,相比于你自己琢磨还不得要领,流失的哪些口感可以忽略不计。

劳动分工的深化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不是自给自足,而是依靠同胞的技能而生存。你没有必要凡事亲力亲为,交给他们,更加卫生、健康和好吃。

厨房这个设计,是自给自足模式的一个表现,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要把厨房“外包”出去,让专业的人给你做饭,比起你自己做,又快又好。

做一顿饭两小时,又做得不咋样,然后油烟满天飞,容易得癌症,是为了受虐吗?比起你做饭时的污染,工业化的预制菜简直是安全卫生的代表。有做饭的这点时间,做一下你的PPT、看看书、写写文章、或者就躺平刷短视频,难道不爽吗?

不要误会,我其实挺热爱厨房,喜欢做菜。但是你要知道,我是把这种行为当成经济学上的“消费”来对待的,我是为了玩,为了放松,为了求得家里的美女们的点赞和关注。而且为了她们吃得更好,我会毫不犹豫地在火锅和砂锅中给她们放一些虾滑和牛丸,纯预制的。

餐饮企业和馆子,更是须臾离不开预制菜。

大型餐饮连锁,以及美团饿了么上的各类特色馆子,背后都有中央厨房的支撑。如果没有预制菜,餐饮企业能死一大半。在快节奏的现代化生活场景下,如果让一个打工仔去店里吃饭,都要现做现蒸现炒,那么一顿饭要等一两个小时,这个时候,甚至餐饮店这种模式都不成立了,因为它根本没法快速出餐、没法迅速翻台、消费者还不如自己回家做。

正是预制菜,满足了现代生活方式需求‌。预制菜兴起的背后是B端厨房工业化降成本和提效率的要求,以及C端"变得更忙、更懒"的现实需求。它促进了‌产业链分工的深化‌,覆盖农产品原料供应、初级加工制品、精深加工利用要求,是拓展农产品原料用途的"第四大出口",实现了原料的商品化、标签化、品牌化,有效延伸了产业链。分工深化大大提高了食品生产的整体效率,改善了民众的生活。

那些反对预制菜的人,你们难道活在真空中?看不到劳动分工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善?看不到年轻的牛马们忙得像个孙子没时间做饭、而且也不会做饭吗?预制菜给他们带来的福音,让你们那些无病呻吟显得残忍而可笑。

总之,预制菜,就是市场经济劳动分工的结果,它解放了人类,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用到了最有价值的用途之中,几何式提升了劳动生产率,提升了人类幸福感。反对预制菜,实际上是一种原始的浪漫主义崇拜,就是反对劳动分工,反对市场经济。

如果在这其中,再叠加反对防腐剂、保鲜剂、添加剂,天天把“科技与狠活儿”挂在嘴上,再整天要求监管食品安全,那其实就是反智的。没有这些东西,食品会马上腐烂、口感会难以下咽,那就只有杨贵妃才能吃得起荔枝,你个北方佬,要吃一根香蕉,都要跑到海南去,那意味着我们生活质量的直线下降,一大半人恐怕要饿死。

这些反智的人,在说什么食品安全的时候,装的自己好像有多金贵似的,抽着烟喝着酒吃着烟熏火燎的烧烤,却在为预制菜和食品添加剂纠结,不觉得可笑吗?更重要的是,他们似乎认为一切都不要成本似的,谈这些问题的时候,能不能有一点市场的概念、成本的概念、价格的概念?

如果允许市场不断深化,劳动分工不断精细,那么今后的趋势是,很多房子就没有厨房了,吃饭问题完全交给市场了。一座城市里,所有大厨都是你的“私家厨子”,你想吃什么他们就马上给你送来,而且比你自己做的好吃得多,便宜得多。

这个趋势其实已经明显地展现,现在你一个月能下几次厨房?未来的趋势也非常明显,就像你现在再也不穿妈妈手工做的衣服和鞋子了一样,因为工厂里的裁缝,比起妈妈做的,又好看又便宜又实用,妈妈可以去遛弯了。

对预制菜质量安全问题的担心,完全搞错了方向。

市场经济就是最好的食品安全监管,食品安全、一切安全、一切商品质量的提升,都是市场经济的伟大功绩,而不是监管部门带来的。当我们的实际收入提升,对生活水平和安全问题的要求提升,市场企业家就会按照消费者的需求,来提升安全和质量,否则它就会倒闭。

在自由放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预制菜产业将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并降低价格,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小企业将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对官僚化的大企业形成强大竞争压力。结果是:预制菜质量、口感、安全性将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消费者的压力,才是企业最大的压力。

当监管发生后,一切发生了可悲的逆转。预制菜遭遇的质量争议和信任危机,恰恰是过度监管的结果。

2024年六部门发布通知,明确预制菜范围,规定"不添加防腐剂",“加热或熟制后方可食用"等要求,这种完全无视市场需求的一刀切规定,忽视了不同品类预制菜的技术特性,反而迫使企业寻找"合规但未必更安全"的替代方案。

请记住:‌是监管标准限制了创新‌和质量提升。一切监管措施的结果是,降低品质,激励墨守成规,因为企业只要达到这个品质就可以了,失去了进一步改进和提升、进一步讨好消费者的动力。

他们只需要搞定监管机构就可以了,而不用搞定千千万万消费者了。所以监管让他们的压力变小了。

因此,监管无法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反过来说才是正确的:监管阻碍了安全和质量的提升。

‌另一方面,监管又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新规要求企业生产预制菜需要依法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并加强全环节风险管控,这种行政准入限制阻碍了小企业和创新者进入市场,减少了竞争对质量的促进作用。

事实上,设定某些监管标准,都是大企业排斥小企业竞争的手段。

如果人们再不断地呼吁监管,那么将彻底堵死小企业向那些大企业的挑战之路,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那些大企业,以及监管者,受损的就是所有消费者。

所谓"使用预制菜要明示”,它本身就是预设预制菜不好的强烈暗示,进一步扭曲了市场。这种强制信息披露要求,掩盖了企业通过自愿认证和品牌建设传递质量信号的自然过程,削弱了市场对优质产品的筛选机制。

社会舆论整天对预制菜进行污名化,却完全不知道所有质量安全问题应当指向的是监管,反而要求进一步的监管,这就是目的与手段的背离,只会让预制菜和食品更加不安全,且无法满足消费者提升质量和安全的需求。

人们紧迫需要做的,就是要清除思想中的国家主义宗教毒素。人们需要看清的事实是,那些凡是允许自由竞争的领域,都给消费者带来了最好的满足。

中国的预制菜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换句话说,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全球最大的预制菜市场在美国,其规模超过800亿美元,渗透率超过60%,远高于中国(13%);日本市场‌的渗透率达75%以上,人均预制菜年消费量全球最高(23.5kg);欧洲市场‌2023年预制菜市场规模达580亿美元。以中国的市场规模和超级强大的生产能力,若没有监管,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年规模达到万亿,全面提升质量,改善所有人的生活不是梦。

请那些欧美粉看清楚,如果要学习,欧美这一点是值得学习的。请知识分子和舆论大V行行好,睁开你们的眼睛看世界,看看消费者的真实行动偏好,放预制菜一条生路,也放过老百姓,放过上班族。

才吃饱饭几天啊,嘚瑟啥啊?吃饱饭、吃好饭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还是加强监管带来的,自己心里就没有一点数?这个问题其实是一道单选题:你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相信政府?没有“市场是好的,但是监管也是必要的”这种胡言乱语的“中间道路”。

食品安全、预制菜问题该如何解,是检验一个人观念成色的试金石。凡是就这个问题喋喋不休呼吁监管的,都是反市场、反人类的反动分子。

预制菜要标注出来,转基因非转基因要标注出来,含糖量要标注出来,是否清真要标注出来,有没有麸质要标注出来,是不是有机要标注出来,原产地溯源要标注出来……总有一天你吃个饭要跟买房子一样,签厚厚一打自己都不看的废话协议饿晕了才可以吃。民众也没有所谓的知情权,因为你没买之前的商品的产权属于商家,标注不标注是商家权利,买不买是商家的权利,只有商家自愿标注更能吸引消费者的时候,才是市场经济行为。

预制菜真不是洪水猛兽。

某市的放心早点,在市区连夜做好,凌晨四点多安排冷链送至各县的销售点,加热以后再销售。放心早点,要的就是放心,安全健康,当然,并不好吃。

有一家卖羊肉泡馍的连锁店,羊肉都是在总厂煮好,再送至各分店销售。

写字楼的打工人中午叫的外卖,要么是速食包解冻,要么是头天晚上或者是早上做好,中午十二点直接销售,要不然蜂拥而来的客源根本做不出来。

西安市区的米皮、凉皮店,大多数都是统一配送的成品;吃面的浇头,什么杂酱、西红柿鸡蛋都是提前炒好的。

火锅,料都是提前炒好;菜有可能是当天准备,也有可能是头天备好,相对比较新鲜。其实从味道来讲,各家火锅店都是大同小异。那火锅为什么受欢迎,因为容易把握品控;不会做饭的人都敢开个串串店,雇几个人穿菜,不用雇大厨,所以成本极小,所以倒闭也多。

饭店的规模大了,就类似于流水线工厂。现备菜是不可能做到的。必须利用空闲时间把菜备好冷冻或者冷藏。县城小一点的酒楼,吉日一天能接几百桌包席,那就不可能现备菜。

有人说猪也得是现杀的,这就是纯抬杠了。

就连自己家冰箱的冷冻层,也装满了冷冻的速食食品。关中地区蒸好几锅馒头,冷冻,吃的时候拿出来热热;包子,蒸好多,冷冻;饺子,包好冷冻。

这是生活节奏加快必然出现的生活方式,预制菜就像转基因一样,再不喜欢、再抵制,预制菜赛道仍然会越来越火。

在西贝这事上,老罗是小一号崔永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