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来了,川普发动半导体关税战,奥派经济学带你看清后果是什么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8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对进口芯片和半导体产品征收100%关税。
特朗普当天在白宫表示,这一税率将适用于“所有进入美国的芯片和半导体”。同时,他也承诺,对在美建厂或明确承诺建厂的企业免征。
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也在白宫,他随后与特朗普一起宣布,苹果计划在美国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
川普的目的,是重建美国半导体业,他能成功吗?
好,我们先来制造一个场景。想象你是一个超级聪明的CEO,你的公司,比如叫“全球顶尖芯片公司”,生产着世界上最好、最便宜的芯片。
你的工厂布局,是经过几十年市场演化,用无数真金白银和血汗教训优化出来的结果:研发中心在硅谷,因为那里人才最密集;最精密的制造放在了台湾或韩国,因为那里有最成熟的产业链和技术工人;封装测试可能在马来西亚,因为那里成本有优势。
整个体系,像一个精密的、自动运转的交响乐团,每一个部分都在它最该在的位置上,演奏着效率最高的乐章。
突然有一天,一个巨人走进了你的指挥室。这个巨人叫“国家”。
他跟你说:“嘿,你这个乐团不行。我不管你的效率,我不管你的成本。
现在,我命令你,把你的第一小提琴手、你的定音鼓手、你的首席圆号,全都给我搬到亚利桑那州的沙漠里去!
为什么?因为我觉得这样‘安全’!”
你怎么跟他说?你说:“巨人先生,那里没配套,没工人,成本会高得离谱啊!”
巨人眼睛一瞪,手里拿出一个大棒子,这个棒子叫“高关税”。
他说:“我不管。从今天起,你只要不把乐手搬过来,你所有在别的地方演奏的乐曲,进入我的地盘,都要交一笔巨额的‘罚款’。你自己看着办吧!”
我的朋友,这个看似荒诞的场景,就是今天美国半导体政策正在发生的故事。
它试图用关税这个大棒,逼迫全世界最有效率的企业,放弃它们经过千锤百炼找到的最优解,按照一个由政治家画出来的、粗糙的地图,重新布局。
你可能会说,这不挺好吗?这是在“筑巢引凤”,是为了“国家安全”,是为了把工作机会带回美国!
听起来,每一个理由都那么地振奋人心,那么地正确。
但是,市场是什么?
是成千上万亿人的、无数个这样的行动,像无数条小溪汇入大河一样,自发地、有机地形成了我们称之为“市场”的这个复杂生态系统。
这个系统最神奇的地方在于,它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信息处理器”。
价格,就是它传递信息的信号。
一个地方的工人工资低,这是信号,告诉企业家可以去那里设厂。
一种原材料涨价了,这是信号,告诉大家要节约使用或者寻找替代品。正是通过这套精妙的价格信号系统,资源,包括人才、资本、技术,才能被配置到最需要它、最能发挥它价值的地方。
这就是为什么你的那个“全球顶尖芯片公司”,会自发地把工厂开在台湾,而不是开在阿拉斯加。
这不是哪个天才计划出来的,这是市场这个超级计算机,经过无数次运算后得出的最优解。
现在,巨人来了。
他挥舞着关税大棒,强行扭曲了这个价格信号。
他等于是在这个超级计算机的系统里,植入了一个病毒。这个病毒告诉系统:别管效率了,别管成本了,安全、政治正确,才是第一位的!
那么,植入这个病毒后,会发生什么呢?
这绝不像那位巨人想的那么简单,说“你们都来我这儿建厂,我就赢了”。
不,这是一场灾难的开始,是一连串你根本预料不到的“意外后果”的多米诺骨牌。
当关税加上去,芯片的价格立刻就上涨了。
这个成本,由谁来承担?
是那个外国公司吗?错了。
这个成本,会像水一样,顺着产业链,流到每一个环节。
首先,是美国的那些科技公司,比如苹果、比如戴尔,他们购买芯片的成本高了。
成本高了怎么办?只能提高他们产品的售价。
所以,最终为这个“爱国”关税买单的,是每一个购买手机、电脑、汽车的美国普通消费者。
这是第一层代价,看得见的代价:所有人的生活成本都在上升。
那位巨人,为了所谓的“国家安全”,首先洗劫的是自己国民的钱包。
然后,我们再往深看一层。
美国的科技公司,因为成本上升,他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不是就下降了?
原来你的手机卖800美元,现在因为芯片贵了,你得卖900美元。
而你的竞争对手,比如一家欧洲公司,它不受这个关税影响,它依然可以从最高效的地方购买芯片,它的手机还是卖800美元。
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你的市场份额,被你的竞争对手给抢走了。
为了在半导体这个环节“保护”美国,你却可能摧毁了美国在手机、在汽车、在无数个下游产业里的优势。
这就是经济学最重要思维方式:“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
那位巨人,只看见了他想看见的——一个可能在亚利桑那州建起来的工厂;他却看不见,或者假装看不见,那些因此而倒闭的、或者失去竞争力的、成千上万的其他公司。
这还没完。
我们再深入一层,看看那个被“逼”到美国来建厂的外国公司。
它真的会心甘情愿地来吗?可能在巨大的政治压力和市场准入的诱惑下,它来了。
但是,这个投资,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个“畸形儿”。它不是基于经济理性的决策,而是基于政治胁迫的决策。
这是一种资本的错误配置。
这就像你在沙漠里,硬要用高昂的成本,去建一个水上乐园。
你可以建起来,但它的运营成本、它的效率,永远比不上海边的那个。
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这个在美国新建的工厂,它生产出来的芯片,在没有关税保护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
它是一个靠政府“输血”才能活下去的巨婴。
为了维持它的生存,政府必须永远保持高关税壁垒,必须不断地给它补贴。
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去补贴一个没有效率的企业,然后这个企业用高价的产品,再来收割一遍纳税人。
这是一个左手倒右手,最终把整个社会的财富,都消耗在了一个低效率的无底洞里的游戏。
更可怕的是,这种行为,扭曲了企业家的精神。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他的天职,是在市场中发现机会,服务消费者,通过创新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但是,在关税和补贴的指挥棒下,企业家的精力会从哪里转移?
他会从服务市场,转向服务政府。
他思考的不再是“如何做出更好的产品”,而是“如何拿到更多的补贴”、“如何游说政府维持关税壁垒”。
整个社会的精英,最聪明的大脑,都不再去创造价值,而是去研究如何分配财富,如何从政府的口袋里掏钱。
这是一个国家走向衰败的清晰信号。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吗?不,还有最后一层,也是最致命的一层。
当美国政府这个巨人,开始挥舞关税大棒的时候,你觉得世界其他国家会怎么做?
他们会坐以待毙吗?当然不会。
他们会采取报复性措施。你对我的芯片加关税,我就对你的大豆、你的飞机、你的软件加关税。
于是,一场全球性的贸易战就爆发了。这在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
让我们把时间的指针,拨回到1930年。
当时,美国也面临经济困境,两位国会议员,斯穆特和霍利,提出了一个“天才”的方案,叫《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他们的逻辑,和今天一模一样:提高关税,保护本国产业,让工作机会留在美国。
结果呢?这个法案一出台,立刻引发了全球性的报复。
各国的贸易壁垒越筑越高,全球贸易额在短短几年内暴跌了超过60%。
这非但没有拯救美国经济,反而把全世界,都拖入了“大萧条”的深渊。
这是一个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血淋淋的教训。
它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贸易不是一场零和游戏,你多我就少;贸易是一场正和游戏,合作才能共赢。
试图用“关门”的方式来保护自己,最终只会让自己窒息而死。
国家对经济的任何干预,无论它的初衷听起来多么美好,其本质都是一种“强制”。
而强制,必然会破坏那个由无数人自愿合作形成的精妙秩序。
它看似在解决一个问题,但由于它破坏了市场这个最根本的信息处理和资源配置机制,它必然会制造出十个更严重、更隐蔽的问题。
所以,当有人告诉你,我们要用关税来换取“产业回流”时,你要立刻警惕。
这背后,是看得见的消费者成本上升,是看不见的下游产业竞争力下降,是资本被错误地配置到低效率领域,是企业家精神被腐蚀,是整个国家陷入“高成本、低效率”的陷阱,最终,还可能引发全球性的贸易冲突,让所有人共同受损。
那个巨人,他以为自己是棋手,在下一盘大棋。但在经济学家看来,他只是一个闯进瓷器店的、蒙着眼睛的大象。
他每走一步,都以为是在接近目标,但实际上,只是在踩碎更多珍贵的、由人类合作与智慧结晶而成的瓷器。
真正的国家强大,真正的安全,从来不是靠筑墙、靠关门、靠用大棒逼迫别人来实现的。
恰恰相反,它来自于开放,来自于合作,来自于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最聪明的资本都愿意“自愿”来的地方。
你需要做的,不是用关税去“惩罚”那些不来的人,而是用更低的税收、更健全的法治、更自由的环境去“奖励”那些愿意来的人。
你应该去当一个最好的“餐厅老板”,把菜做好,把服务做好,自然客似云来。而不是当一个“黑店老板”,把门一堵,说:“不进来吃饭的,打断你的腿!”
这种做法,或许能得到一时的“繁荣”,但失去的,将是整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