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鸡娃,实际上是个经济问题

双减放大招了,真的能让孩子们更轻松吗?难!

双减政策放大招了。

图片

这个法规是很严苛的,就算是普通老师补课,罚款最高可以达到十万。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变相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尚不符合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条件,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校外培训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退还所收费用,予以警告或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下罚款;情节特别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

这个法规的出台,是我意想不到的,其实这一法规曾经今年年初就公示过,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我也提交了意见,也写了文章。

等了大半年,没有看到这个法规出台,反而看到了各地的教培活跃了一些,我以为这个法规考虑到今年的经济形势,暂时搁置了。没有想到,还是推出了。

既然推出了,我也没有什么反对的意见可以提了,我只能分析一下,这个法出台的后果是什么?

最最关键的后果是,这个法规,真的能让孩子们更轻松吗?我认为,难!

第一,高考机制才是关键要素

太多家长痛恨补习班了,花钱,费力,全家无比痛苦。

而家长们对教育的追求,也被评为内卷。

但是,中国的高考,打的是排名战,不是水平战。能不能上好大学,与你的水平无关,只与你的排名相关。

既然是排名赛,本质上就是竞争稀缺资源,那各家家长使出吃奶的劲,花大钱去校外辅导,目的只有一个,在高考的排名战中一举超越竞争对手。

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本质上是家长们厮杀的战场、以及他们战胜竞争对手的工具。985、211这样的好学校就只招这么多人,竞争就是必然的。

校内教育,大家接受的东西都一样,那我如何实现弯道超车呢?咱换个战场比,比钱多少,比父母辅导能力,比管理孩子的能力。

这个厮杀战,不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的,而是以省为单位展开的,即使你在班上第一名,也没用,你要拼的是全省第N名。

而指挥这场战役的,是高考。

一考定终身。

如果你考进211,985,大部分家长的投入就基本回来了,因为这样的大学,生均年经费都是几十万。

你进了好的大学,相当于你可以享受到巨额的财政补贴。

如果读到博士,总补贴金额没有一百万,也有大几十万。

这还只是读大学时享受到的。读完大学呢?海外留学,国内公务员,国内名企,一生下来,收入可能与普通大学毕业生相差千万级别以上。

这么大的产出,你认为没有人拼吗?即使是严格的法律下,就没有人想其他办法了吗?

当然,教育这种东西,投资回报率是一种概率,读北大都可能读成废材,人不是工业品,偶然性因素很多。

但每一个人决策行动时,都需要面向不确定性,进好学校有好前途,这是大概率事件。

既然概率高,就有人去追求。

第二,严格打击教培,会缓解这种竞争吗?

有人想象了这么一幅美好的画面,从此孩子们的竞争只发生在学校的课堂里,下了课没作业,然后开心的玩耍,然后父母晚上不再痛苦,不再逼孩子写作业了,不再接送孩子上培训班了。

这美好的一切真的会发生吗?

假设有一天真发生了。

张三他妈发现,张三班上的同学回家后全在打游戏,看电视,她一下就欣喜若狂,什么是机会?对手放松,那就是我的机会。

没有校外辅导班,好办,咱把老师请回家,一请请三个。晚上六点到十二点,每个老师两小时,小样,瞧我家张三,那分数蹭蹭蹭地往上涨。

张三他妈刚刚高兴了半学期。李四妈妈得知了这个消息。

就你家有钱?你请得起,我就不能请?我能把985的位置让给你吗?不行。

你天天晚上请,我就天天晚上再加上周六周日全请,全排满。

我怎么可能竞争不过你?不就是比钱多吗?比房子大吗?老娘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

好了,现在严格打击教培,抓到了就五万十万地罚,是不是就没有人干了呢?

不,所有的家长,还是将陷入囚徒困境。

两个家长,如果大家都请私教,付出成本是三万块,根据小孩资质,最终排名可能还是一样的,双方并没有改变既有的排名顺序。

如果一个请,一个不请,那请的家长,排名顺序显著增长,不请的家长,小孩排名顺序就显著下降,不请的家长就吃亏了。

如果大家都不请,那都没有付出成本,小孩的排名顺序和暑假前是一样的。暑假后,各凭本事再来决定排名。

如果仅仅只有两位家长,这两位是有可能沟通的并达成一致的,问题是,家长数量有多少呢?

任何一个家长都面对无数的家长,他得思考,别人家的小孩会补习吗?

他会轻而易举的得出一个结论,一定有很多的家长在偷偷补习,我要是不补习,那排名战就必败。

这种囚徒困境有解吗?难啊!

第三、对教培老师巨额罚款,能阻止教培老师吗?

最为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如果用供给短缺,其结果是价格越来越高,现在口罩是烂大街的价,但你还记得五六块一个口罩的时刻吗?

教培老师的价格在这种法规约束下,会越来越高而已。

一对一,可能一小时要收一千,两千。

那么,对谁更有利?

有钱的家庭在家里笑翻了,快点搞双减吧,这样我能消费得起,而你消费不起,我家孩子在排名战中不是轻松地把你打败了吗?

另一类家庭也会笑翻,那就是父母是高知,普通家长五六年级的小学内容就辅导不了啦,高知父母起码可以辅导到初中。

当然有人会迷信法规,认为这样的法规会让市场一个教培老师都没有,越是价格高,越有人敢冒险啊。

好,就算是市场中只有极少数人敢当教培老师,极少数有钱人请得起,还有一类人,你没想办,你都没有办法禁止。

当供给太贵时,人们就从需求方转为供给者。

这什么意思呢?打个比方说,如果滴滴一公里涨价到二十块,你去十公里外的公司上班要二百,那你会干什么?你会辞职去开滴滴,你会从消费者转变为供给者。

中产家庭面对这种情况,会让知识水平较高的妈妈们或爸爸们离职,在家成为专职老师,白天就自学课程,天天在网上听名师讲课,晚上就自己亲自动手教小孩。

相当于这个家长每晚四小时的工作收入一千两千。

你总不能把家长培训自家小孩也抓起来吧!

富人将轻松用金钱将穷人打败,知识分子中产阶级孕育出一批比学校老师还牛的家长型家教,而普通家庭的学生,则集体躺平,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下了课就和父母进行吵架素质训练。

因为,教不了,就只能骂了。

如果严格执法,真抓了一批教培老师罚个五万十万,他们可不是什么有钱人,他们要死要活的,我们会怎么看呢?会说活该吗?

这样的法规,我们要怎么和孩子们讲呢?为什么一个老师来辅导你的作业是非法的?

能说明白吗?

今年经济形势不太好啊,既然出了这样的法规,是不是考虑一下老师们的生计,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