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真的是脏的吗?

利润真的是脏的吗?

图片

你见过那些堵在豪车前面,一边拍视频一边心里泛酸的屌丝吗?

“卧槽,这车得几百万吧?这钱肯定来路不正!”

“他妈的,我们累死累活,还不够他一个轮子钱,这社会真TMD不公平!”

是不是听着很熟悉?

利润。

这个词,在绝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几乎就等于“原罪”。

一提到它,你想到的就是华尔街的肥头大耳,是煤老板的金链子,是互联网巨头的“福报”。是一个冷冰冰的、你死我活的零和游戏。

在他们的世界观里,财富就像一张桌上固定大小的蛋糕。你多吃了一块,我就必然少吃一块。一个人的暴富,必然建立在无数人的血汗之上。

这个“固定蛋糕”的故事,简单、直白,充满了道德上的煽动性,轻易就能点燃每一个Loser心中的无名火。

但是,请你停下来,用你那被各种“专家”、“大V”反复蹂躏过的大脑,思考一个最基本、最根本的问题:

如果财富真的只是在麻将桌上从你手里转移到我手里的彩头,如果世界真的是一个零和游戏……

那我们人类,是如何从茹毛饮血,从住在山洞里瑟瑟发抖,走到今天这个有空调、有WiFi、有外卖、有智能手机的现代世界的?

那个“蛋糕”,究竟是从哪里变大的?

这篇东西,将把你脑子里关于“利润”的那些陈年毒奶,冲进下水道。

你会发现,这个你曾经鄙视、唾弃,暗地里又垂涎不止的东西,恰恰是防止我们整个社会把资源大规模浪费掉,并能指引我们走向繁荣的,唯一有效的信号系统。

一、那个刻在屌丝骨子里的“零和游戏”

我们从小被灌输一个观念:交易,总有一方占便宜,一方吃亏。

商人低买高卖,赚取差价,这个差价,似乎就是从消费者或者生产者身上“刮”下来的。

利润,听起来就像是交易摩擦中产生的一种“损耗”,一种不道德的附加物。

当一个企业家赚得盆满钵满,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他从谁身上,抢走了这么多钱?

我们默认,财富的总量是固定的。

有人发财,就一定有人破产。

这个逻辑,符合我们的直觉吗?

太符合了。

它就像一个写进我们基因里的程序,因为在长达几百万年的原始社会,财富的形式就是那么简单:你多占一个山洞,我就得露宿野外;你多打一头鹿,我们部落就可能要挨饿。

但是,用这种原始人的脑子来理解现代商业社会,就是TMD刻舟求剑。

现实世界,真的是按这个剧本在演吗?

一百多年前,亨利·福特通过T型车,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他赚取了天文数字般的利润。

那么,按照“零和游戏”的剧本,是谁亏了呢?

是那些买了他汽车的消费者吗?

不,他们用前所未有的低廉价格,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出行自由,生活半径大大拓宽。一个普通的农民,可以在周末开着车去几十公里外的镇上看望亲戚。

是那些为他工作的工人吗?

不,福特开创性地支付了“5美元日薪”,是当时美国平均工资的两倍!这个“高薪”震惊了整个工业界,吸引了全美国最优秀的工人,挤破头地想到福特的工厂里干活。

你看,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福特赚了大钱,消费者的生活变得更好了,工人的收入也翻倍了。

这根本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好像所有人都赢了。

蛋糕,TMD变大了!

这怎么可能?

那多出来的财富,究竟是从哪里“无中生有”的?

答案,就藏在“利润”这个信号的真正含义里。

要理解它,我们首先要打破一个思想钢印:那就是,“价值”是客观的,是凝结在商品里的什么狗屁“劳动时间”。

我呸!

价值,从来都不是一个固定的、刻在商品上的东西。

价值,是主观的。它只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大脑里。

一杯水,对一个身处沙漠快要渴死的人来说,价值连城,他愿意用全部家当来换。

但对一个刚掉进游泳池快要淹死的人来说,你再给他一杯水,就是谋杀。

水还是那杯水,变了吗?

没有。

变的是什么?

是人的需求和判断。

这就是“价值主观论”,也是解开“利润”之谜的第一把钥匙。

现在,我们引入第二个关键角色:企业家。

二、利润,就是无中生有的价值创造!

企业家是做什么的?

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管理者,更不是你口中的“剥削者”。

他是一个“价值的发现者”和“未来的预测者”。

他的工作,就是在市场这个巨大的、充满迷雾的森林里,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进行一场豪赌。

赌什么?

赌他能把一些人们“评价较低”的东西,组合成一个人们“评价更高”的新东西。

我们来看一个最简单的过程。

一位企业家,我们叫他老王。老王环顾四周。

他看到了一堆木材,市场价100块。人们觉得它就是木头。

他看到了一个木匠的闲暇时间,市场价(工资)200块。人们觉得这就是打工。

他还看到了钉子、油漆,市场价50块。人们觉得这就是些五金杂货。

这些,都是“投入品”,它们都有已知的市场价格。总成本是350块。

在绝大多数人眼里,这些东西加起来,就值350块。

但是,老王,这个企业家,他的脑子里有一幅别人看不到的图景,一个对未来的预测。

他相信,如果把这些东西组合起来,做成一张造型别致、带有护栏的婴儿床,一定会有很多焦虑的新手父母愿意购买。

于是,他支付了350块的成本,把这些投入品买下来,组织生产。

他承担了这350块钱可能打水漂的全部风险。

他成功地造出了这张婴儿床。

现在,最关键的时刻到了。

他要把这张床推向市场。

这张床的价格,是由谁决定的?

是由他投入的350块成本决定的吗?不是!

是由那些新手父母们,用他们的钱包投票决定的!

如果,父母们看到这张床,觉得它设计巧妙、安全实用,能让宝宝睡个好觉,让他们省点心,非常喜欢,愿意出价500块钱买下它。

这时候,发生了什么?

500****块(未来不确定的收入) - 350块(当下确定的成本)= 150块。

这150块,就是“利润”。

这150块,是从谁身上“剥削”来的吗?

是从那个木匠身上吗?不,木匠已经拿走了他满意的200块工资。

是从卖木头的人身上吗?不,他们也拿到了公平的市场价。

不。这是一次“无中生有”的价值创造。

老王,通过他的想象力、组织能力和对风险的承担,成功地将一堆在社会大众眼中总价值350块的零散资源,转化成了一个在消费者眼中价值500块的新产品。

这凭空多出来的150块价值,就是他对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

而利润,就是社会支付给他的“奖状”和“计分牌”

利润这个信号,它在用一种最简洁、最有力的方式,向全社会广播:

“请注意!老王的行为是正确的!他把稀缺的资源,用在了更有效率的地方!他让新手父母的生活变得更好了!请鼓励他继续这样做!”

那如果,老王预测错了呢?

如果他做出来的婴儿床,又笨又重,根本没人喜欢,最后只能当劈柴,200块钱甩卖。

200****块(未来收入) - 350块(当下成本)= -150块。

这就是“亏损”。

亏损,是社会对他发出的最严厉的惩罚和警告。

它在用同样简洁有力的方式说:

“老王你个SB!你错了!你浪费了宝贵的木材、浪费了工人的劳动!你把价值350块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只值200块的废物!请你立刻停止这种破坏社会财富的行为!”

一个持续亏损的企业,本质上就是在不断地摧毁社会财富。

市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会让这种破坏持续太久。

亏损会耗尽他的资本,让他自动滚蛋出局。

然后,那些被他浪费的资源,就会被解放出来,流到那些能产生利润、也就是能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的下一个“老王”或“老李”手中。

所以你看到了吗?

利润和亏损,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动态的反馈系统。

它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指挥家,引导着社会中亿万种稀缺资源,自发地、持续地流向那些最能满足人们需求的地方。

它不是罪恶。

它是文明得以运行的罗盘。

三、当舆论杀死“利润”,饥荒便会降临

这个道理是不是很简单?

但是,人类历史上,充斥着因为“仇恨利润”而导致的巨大灾难。

每一次,那些自诩为“道德高尚”的圣母婊和专家们,都用他们那善良却愚蠢的脑子,亲手把人民推向了地狱。

我们来看一个真实、而且惨绝人寰的案例:19世纪的爱尔兰大饥荒。

很多人以为,饥荒就是因为土豆歉收,没吃的了。这是天灾。

我呸!这TMD主要是人祸!

是一场由“反利润”的道德表演所引发的大屠杀。

当时爱尔兰的土豆因为病害大规模歉收,粮食价格开始飞涨。

当地的商人,出于对利润的追逐,开始从其他地方调运谷物到爱尔兰,准备高价出售。

这个行为,在今天看来,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发国难财”?是不是应该被吊路灯?

当时的英国政府,在强大的“道德”舆论压力下,就是这么干的。

他们认为,商人趁机涨价是“不道德的”,并出台政策进行干预,试图“平抑物价”,甚至自己组织低价的粮食救济。

结果是什么?

当价格信号被强行扭曲,当追逐利润的行为被视为犯罪,灾难性的后果发生了。

那些本打算把粮食运往爱尔兰的私人船主和商人,突然发现,这笔买卖不划算了。

我冒着巨大的风险把粮食运过去,你却不准我按市场价卖,甚至还要被骂作“奸商”,那我为什么要去?

于是,大量的粮食,要么烂在英格兰的港口,要么被运往了价格更高的其他市场。

那个本来可以救命的、由利润驱动的私人救援渠道,被彻底切断了。

而政府组织的救援呢?

效率低下,bureaucratic,杯水车薪。

官员们坐在伦敦的办公室里,根本不知道哪个村庄最需要粮食。

最终,上百万人活活饿死。

杀死他们的,不是土豆病,而是那种“利润有罪”的、高尚而愚蠢的舆论。

是那种宁愿要“道德上好看”的普遍饥荒,也不愿意接受“价格上难看”的有效供给的白左思想。

这种傻逼故事,在中国历史上也一再上演。

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疯狂年代,“投机倒把”是一项重罪,是要被枪毙的。

什么是“投机倒把”?

就是你从A地,用5毛钱一斤的价格收购了一批鸡蛋,然后辛辛苦苦,用驴车拉到100公里外缺鸡蛋的B地,卖8毛钱一斤。

你赚了3毛钱的差价。

这个差价,就是你的“利润”。

在市场经济里,你这是伟大的企业家行为,你调配了资源,满足了需求,你的利润是你应得的报酬。

但在那个年代,你就是“坏分子”,是人民的敌人。

当这种“反利润”的意识形态笼罩一切时,结果是什么?

是普遍的、绝对的贫穷。

是城市里的人拿着布票、粮票,却根本买不到东西。

是农村的特产,宁愿烂在地里,也不敢运出去卖。

整个社会的经济循环,彻底死亡。

是无数的家庭,因为缺一口吃的,缺一件过冬的衣服,而陷入绝境。

直到“傻子瓜子”年广久这样的人,冒着杀头的风险,重新激活了商业和利润,整个社会才慢慢活过来。

看清楚了吗?

当我们诅咒利润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诅咒什么?

我们是在诅咒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们是在诅咒那些能敏锐发现我们需求并采取行动的人!

我们是在诅咒我们自己过上更好生活的可能性!

四、分清你的敌人:市场利润 vs 权力寻租

这时候,肯定有人会反驳:

“不对!你说的太理想化了!那如果一个企业,通过污染环境、或者官商勾结来获得利润呢?难道这也是合理的吗?”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但它恰恰搞混了问题的关键。

污染环境,意味着他把本应由他自己承担的成本(治污成本),非法地转嫁给了全社会。这是一种隐性的盗窃。

官商勾结,意味着他不是通过服务消费者,而是通过收买权力来赚钱。

这些行为,在一个健全的法治社会里,应该被法律所禁止和惩罚。

奥派经济学所捍卫的“利润”,是指在“尊重私有产权”和“自愿交换”这两个基本规则之下的利润。

它从来不为通过暴力、欺诈和破坏规则所获得的“不义之财”辩护。

恰恰相反,一个清晰的、保护产权的法律框架,正是这个“利润亏损”信号系统能够有效工作的基石。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富豪时,我们必须像一个侦探一样,去拷问一个核心问题:

他的钱,是怎么来的?

他是通过赢得市场竞争,还是通过赢得政府关系?

他是“市场企业家”,还是“红顶商人”?

“市场企业家”,就是我们前面说的老王,是福特,是乔布斯。

他们通过创造出消费者愿意用更高价格购买的产品或服务来赚钱。

他们的利润,来自于“无中生有”的价值创造。

他们的财富,是他们服务大众的“功勋章”。

而“红顶商人”呢?

想象一下,有一家企业,它的产品并不比别人好,价格也不比别人便宜。

但它却能赚取超额利润。为什么?

因为它通过游说,让政府出台了一项政策:只有它一家,能获得在这个行业经营的“牌照”。

它消灭了所有潜在的竞争对手。

比如,某些地区的出租车公司,通过牌照制度,几十年来提供着糟糕的服务,却能坐收渔利。

或者,另一家企业,它濒临破产。按照市场规则,它本应被淘汰。

但它因为“大到不能倒”,或者和权力走得更近,从而获得了政府的巨额补贴和低息贷款。

它用纳税人的钱,为自己的失败续了命。

比如,08年金融危机后,那些被救助的华尔街巨头。

通过这种方式获得财富的人,他们的利润,不是来自服务消费者,而是来自“权力寻租”。

他们不是在“创造”财富,而是在利用权力,进行财富的“强制性转移”。

他们把本应属于消费者(通过更低价格和更好产品所能节省下来)和纳税人的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这,才是“零和游戏”。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剥削”。

分不清这两者的区别,我们的愤怒,就会找错目标。

我们会把怒火,倾泻在那个发明了更好APP、让我们生活更方便的互联网巨头身上;却对那个通过牌照垄断了盐、烟草或能源供应,让我们被迫支付更高生活成本的“隐形巨头”,视而不见。

结论:别让你廉价的道德感,成为贫穷的帮凶

现在,我们可以给“利润”下一个全新的定义了。

它不是剥削,不是贪婪,更不是零和游戏。

利润,是企业家成功预测并满足了消费者尚未被满足的需求之后,所获得的价值创造的衡量指标。

它是一个信号,告诉我们资源被正确地配置了。

而亏损,则是另一个同样重要的信号,告诉我们资源被错误地配置了。

一个没有利润和亏损的经济体,就像一艘没有罗盘的航船,它根本不知道驶向何方,最终只会在资源浪费的汪洋中耗尽所有燃料,然后沉没。

当我们听到有人要“消灭利润”、“打倒资本家”时,我们要警惕。

他们可能是出于善意,但他们所倡导的,很可能是在摧毁整个社会最宝贵的预警系统和导航系统。

当利润的信号被压制,取而代之的,必然是更低效的资源错配,和最终不可避免的普遍贫穷。就像爱尔兰的饥荒和那个疯狂年代的短缺一样。

利润,从来都不是经济发展的敌人。

恰恰相反,它是在不确定性的世界中,引领我们走向繁荣的,那束最微弱、也最宝贵的光。

而那些天天坐在键盘面前,一边享受着由无数企业家追逐利润所带来的便利生活,一边又在诅咒利润本身的人……

我只能为他们的贫穷,默哀三秒钟。

因为,那是TMD活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