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的“暴利税”:知名企业家反市场的苦果
又看到刘强东那张熟悉的脸庞了。这位京东的创始人,曾经是电商战场上的“狼王”,带着一帮兄弟从零起步,杀出一条血路,让无数人夜里点外卖、凌晨剁手。
现在呢?他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义正词严地抛出一堆“重磅炸弹”:建议对技术垄断企业征收高达90%的“暴利税”,把钱拿去反哺养老和教育;还强调,无论科技怎么发展,大家别担心失业和不公平,“我们能做的事有很多”。
听起来多暖心啊,像个大善人。可细一琢磨,这话从一个亿万富翁、企业家嘴里说出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市场经济不是他的摇篮吗?怎么突然间,他开始鼓吹政府伸手进来“分蛋糕”了?
更早些,刘强东还为京东的骑手们站台:全职骑手五险一金全覆盖,平台全包,骑手收入不受影响。到二季度末,已有超15万骑手签正式合同,京东为此“烧”了148亿。这事儿本身没毛病,企业家善待员工是美德。
但当他把这事儿上升到“省五险一金是可耻的”高度时, 就有点儿味儿了——这不就是在呼吁更多强制性社保吗?
从支持买社保,到征收垄断暴利税,刘强东的一系列言论,听着像在为市场经济“唱反调”。为什么?一个在市场中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会突然变成“反市场”的代言人?这不是个案,历史上、企业界,这样的“变奏曲”屡见不鲜。
奥派理论告诉我们,市场不是谁设计的“机器”,而是无数人自发互动的“秩序”——价格信号像路灯,引导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企业家则是“探险家”,在不确定中嗅到机会,创造财富。
米塞斯和哈耶克这对师徒,更是把这套理论磨得锃亮:政府一插手,就好比在马路上挖坑,企业家本该奔跑的赛道,瞬间变坑洼。
罗斯巴德后来还加码,警告说,干预不只毁经济,还会腐蚀人心,导致专制。奥地利学派的核心,就一句话:市场是人类合作的艺术,干预是破坏的艺术。
先说说,为什么企业家会说出这种“反市场”的话?别急着骂他们“忘本”,奥地利学派告诉你,这事儿有深层逻辑——不是恶意,而是人性、市场和权力的诡异三角舞。
第一,企业领袖们往往从“市场英雄”滑向“企业政治家”。想想刘强东的京东,早年靠市场竞争杀出来:低价、快送、用户至上。
那时候,他是典型的奥地利式企业家——哈耶克眼中的“知识发现者”,在信息不对称中,猜对用户痛点,创造价值。
可一旦企业做大,垄断影子就来了。京东市值飙升,竞争对手喘不过气,这时,市场不再是“公平竞技场”,而是“生存战场”。
企业家开始想:与其让新玩家蚕食我的地盘,不如拉政府下水,当我的“护城河”。征收“暴利税”?表面看是“劫富济贫”,但细想,刘强东点名的那些巨头——英伟达、苹果、谷歌——市值万亿的“技术垄断”,京东可没沾边儿。
他这不是在说“大家一起分”吗?其实,奥派早看透了:大企业爱干预,因为它能锁定优势。
小企业哭爹喊娘,大企业却能游说政客,化险为夷。
米塞斯在《人的行动》里讽刺过:企业家本该是市场的“警犬”,嗅风险;可一沾权力,就变“家犬”,摇尾乞怜。
历史例子多得是:19世纪美国的洛克菲勒,表面反托拉斯法,暗地里却用它挤垮小油商。
今天的刘强东,或许不是故意的,但他的“暴利税”提案,无异于给现有垄断披上“正义外衣”,让京东这样的“二把手”喘口气。短期看,聪明;长远呢?咱们后头再说。
第二,认知偏差:企业家误把市场当“零和游戏”。刘强东说“无论技术怎么发展,大家都不用担心工作和公平”,这话听着像安慰,可骨子里透着对市场的误解。奥地利学派强调,市场是“正和游戏”——一笔交易,双方都赢;创新不是抢饭碗,而是做新碗。AI来了,失业?哈耶克会笑:过去纺织机取代手工纺纱时,大家也哭天抢地,可结果呢?新工作层出不穷,财富翻倍。
刘强东的社保呼吁,也类似:为骑手缴五险一金,京东花了148亿,如果是自愿行为,这无话可说,但推而广之成强制政策,就忽略了成本。谁买单?消费者啊!外卖涨价,骑手工资不升反降——因为平台负担重,转嫁给用户。
米塞斯讲“计算问题”:政府强制社保,像在雾里开车,没市场价格信号,资源乱配。企业家如刘强东,站得高看得远,却常犯“工程师思维”:以为社会像公司,可优化。结果呢?他们忽略了哈耶克的“知识分散论”——全世界的聪明才智,不是一人能掌握。强制“公平”,往往酿不公。
想想欧洲的高福利:瑞典的社保天堂,税率50%以上,企业外逃,失业率隐痛。企业家喊“反市场”,多半是没读懂市场的“魔法”——自发创造的繁荣。
第三,社会压力和道德“表演”。企业家也是人,活在舆论的聚光灯下。刘强东的“暴利税”一出,网上点赞如潮:哇,好有社会责任感!这年头,富豪不“回馈社会”,就是“吸血鬼”。
奥派不否认道德,但警告:当企业家用“反市场”换掌声,就滑向“道德社会主义”。罗斯巴德骂过:这是“伪善的陷阱”,表面仁慈,实则破坏。
为什么?因为市场本就通过慈善、自愿交易“回馈”——比尔·盖茨的基金会,比税更高效。刘强东为骑手社保,京东自掏腰包,没问题;但呼吁全民强制,就变味儿了。
社会压力大啊!中国企业家,夹在“共同富裕”和“创新驱动”之间,喊两句“反市场”,既讨好上面,又接地气。
哈耶克说,知识不是精英专属,企业家也易中“致命的自负”——以为自己懂“公平”,其实在推销权力游戏。结果?企业家从创造者,变“意见领袖”,市场让位给政客。
当然,刘强东不是孤例。马斯克也偶尔“反市场”:喊政府补贴特斯拉电池;扎克伯格推“基本收入”,怕AI抢饭碗。
为什么?奥派一针见血:企业家爱市场如爱空气——不可见,却不可缺;但当空气“污染”时,他们先求“口罩”(干预),忘了口罩会窒息。短期获利、认知盲区、社会风向,三位一体,让“反市场言论”成了企业领袖的“口头禅”。可这口头禅,藏着大祸。
企业家们的“反市场”呐喊,将酿成灾难性影响。
奥派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用历史和逻辑,画出一幅“末日图景”。别笑,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的镜像——从刘强东的“90%暴利税”开始,推演下去,经济如多米诺骨牌,一倒全倒。
先看经济层面:干预扭曲价格信号,导致资源错配。“商业周期理论”是奥派核心理论之一。简单说,市场价格如“温度计”,告诉企业家:热哪儿凉哪儿。政府征“暴利税”,就好比把温度计砸了。
技术巨头被税90%,谁还敢创新?英伟达的GPU,本是市场宠儿,税后成本飙升,AI发展慢半拍。结果?整个经济链条卡壳:从芯片到应用,资源本该流向高价值区,却被税“堵路”。
刘强东的社保强制呢?表面护骑手,实则抬高劳动力成本。小平台扛不住,破产潮起;大平台如京东,垄断加剧——小鱼死光,海里只剩鲨鱼。
米塞斯计算问题再现:没自由价格,企业家瞎猜需求,库存堆山、失业潮涌。1929年大萧条,就是美联储“低息干预”酿的祸——奥派早预警:人为繁荣,必崩盘。今天的“暴利税”,如同一针“兴奋剂”,短期刺激养老教育,长期经济“戒断”——通胀、衰退、贫困,三连击。
再深挖:丧失创新,企业家精神枯萎。刘强东喊“技术垄断税”听着是为公平,可奥地利学派视之为“杀鸡取卵”。企业家精神,是市场的灵魂——不确定中冒险,创造新财富。
门格尔说,价值主观,生于人心;税90%,等于告诉冒险家:你拼死拼活,政府拿大头。谁还玩?历史见证:苏联的“计划经济”,企业家变“科层虫”,创新停滞,人民排队买面包。中国文革时,知识分子下放,经济倒退20年。
今天,如果“暴利税”全球推开,硅谷梦碎:谷歌不投AI,苹果不搞新iPhone。结果?科技停滞,失业不减反增。
刘强东的“不用担心工作”,成空话——因为新工作,本靠企业家生。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警告:干预先甜后苦,先“公平”后贫穷。委内瑞拉就是活例:查韦斯征富豪税,石油巨头外逃,GDP腰斩,通胀百万倍。企业家“反市场”,等于自挖墙脚——创新枯,经济死。
更可怕的是社会后果:从经济腐蚀到政治专制。奥派最警醒这点——罗斯巴德说,干预是“通往奴役的阶梯”。
刘强东的言论,表面公益,实则开门揖盗:政府权力膨胀,谁定义“垄断”?谁收税?政客啊!
今天税技术巨头,明天税电商,后天税你我。社保强制,说是为弱者撑腰,却变“福利陷阱”——欧洲经验:高税高福利,工作动力丢,移民涌入,社会撕裂。
中国如果全盘跟进,骑手社保好,可中小企死光,失业军团起,社会动荡。哈耶克讲“自发秩序”:市场如蜂巢,自行协调;干预如砸巢,蜂乱飞。
结果?贫富差距不减,反增——因为大企业游说成功,小企业灰飞烟灭。
刘强东的京东,税后或成“幸存者”,但整个市场生态崩:创新停,机会少,年轻人绝望。极端点,历史循环:魏玛德国,高福利税,酿纳粹;阿根廷,庇隆主义,周期性崩溃。
企业家“反市场”,不是小事儿,是推波助澜——让权力取代市场,自由变枷锁。
当然,灾难不是一夜酿成,而是渐进的“温水煮蛙”。先是舆论高潮:刘强东成“良心企业家”,媒体吹捧,政客跟进。税法过,短期福利涨,大家鼓掌。
可两年后,创新乏力,企业外逃,失业隐现。五年后,通胀咬人,养老基金空转。十年后,社会分裂:富人移民,穷人抗议。
繁荣(干预甜头)—衰退(信号失灵)—萧条(资源崩)—复苏(市场自愈,或更猛干预)。奥派警告企业家们:你们以为在“救市”,其实在点火——火烧市场,灰烬中,无人幸免。
那,怎么破?奥派给出了药方:回归市场本真。企业家,别喊“反市场”,做市场守护者。刘强东的骑手社保,京东自愿做,值得点赞;但别推强制,让市场决定——竞争中,企业优待员工,自会成潮流。
暴利税?废话!市场自有“反垄断”——新玩家崛起,老巨头让位。苹果当年垄断手机?安卓杀出,平衡了。
政府别插手,企业家多创新。社会公平?靠教育、慈善,非税刀。
哈耶克的《致命的自负》结尾说:谦卑吧,人类知识有限,市场是集体智慧。企业家们,忆初心:你们是探险家,非政客。市场给了你们翅膀,别用税链锁自己。
写到这儿,茶凉了,人累了。但想想刘强东那张脸——从狼王到“福利大使”,不禁叹气。
奥派不是教条,而是镜子:照出人性的弯曲,和市场的直白。企业家“反市场”言论,如夏夜的萤火,亮一时,灭一世。
灾难?就在眼前——资源错配、创新枯萎、社会撕裂、政治奴役,四重奏奏响。醒醒吧,朋友们。市场不是敌人,是家园。守护它,别拆它。否则,明天醒来,家园成废墟,谁也哭不了。
又是刘强东,主张向技术垄断企业征90%重税
刘强东这次在乌镇峰会的讲话貌似很感人。
他建议对所有技术垄断企业,征90%的重税,然后国家拿这些钱去给那些没有工作的老人,还有教育,提供各种公共产品。
刘强东请大家放宽心,无论今后技术怎么发展,即便会造成失业,即便我们每周只工作一天,甚至每周只工作1小时,大家也根本不用担心工作的问题,不用担心公平的问题。
因为有政府,有税收,可以把垄断企业的暴利拿过来重新分配。

这是刘强东讨人喜欢的地方,因为他总是为弱者发声,对垄断企业开火。这次对准的是技术垄断企业,征90%的重税。
那么什么是技术垄断企业呢?
刘强东说,英伟达、苹果、Facebook、谷歌、微软,所有能过万亿美元市值公司,基本上都是技术垄断企业。
**由此可以看出,刘强东对技术垄断企业的定义是,高市值+技术优势=垄断。**按这一逻辑,腾讯、阿里、美团、还有抖音等等,恐怕都可以归为技术垄断企业。
还有茅台,在技术上也是行业里的独一档,甚至还入围过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名单,说茅台是白酒领域里的技术垄断企业,恐怕也无可厚非。
同样,布局智能机器人的京东,市值有几千亿美元,在国内,说它拥有技术优势和高市值两大特征,也完全没毛病,符合他自己设定的技术垄断企业标准。
若按刘强东的思路,那应当首先对京东征90%重税。所以,这样的提议其实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对垄断这个词语的无知。
真正的垄断,只有一个定义,那就是政府许可形成的垄断,只有它同意你才能干,其他企业没资格进来,由此导致消费者没的选,这才叫垄断。
至于英伟达、苹果、Facebook,这些技术领先企业,它们的市场地位并不靠政府的许可和扶持,而是因为消费者用钞票“投票”的结果。
一则,它们的技术领先是建立在大量研发资金投入的基础上,是企业家才能与市场需求结合的产物,这本身是有极大风险的创新行为。虽然创新成功,但如果因为技术领先就要征收重税,实质就是是惩罚创新成功者。
试想一下,当一个企业预期到创新成功而90%的利润将被剥夺,这意味着什么?这跟犯罪有啥区别?以后谁还去创新?谁还愿意留在这样的国家创业?
必然地,很多企业将通过技术转让或者转移注册地来逃避重税,最终导致本土高科技人才流失。比如十几年前,法国实施75%的富人税后,有1.5万名企业家外迁,结果法国的税收反降12%。
二则,超额利润并不能持久,它只是吸引竞争者的暂时灯塔。比如Facebook的地位就正受到抖音、X等社交媒体的挑战。而苹果和微软,就曾瓜分了IBM的市场。可见,市场竞争一直是动态的,随着竞争者的加入,这种市场优势随时都有可能被后来者瓜分。
因此,刘强东将企业在动态竞争中取得的一时成果污名化为垄断,实则是混淆了市场成功与行政特权,并且有意无意地回避行政垄断才是真正的垄断。
至于刘强东说要让税收来搞养老搞教育创造就业,一切都可以包了,不要担心公平,这些话你听听就得了。
每个反市场、反资本主义的人,都会举起干预主义的大旗,巴不得打土豪分田地。
实际上,真要分田地的时候,也是谁跟他亲谁就先得利。至于公平,历史从未提供过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