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啥“靠近权力就多吃,底层百姓就少吃”,勤劳致富沦为神话?
凭啥"靠近权力就多吃,底层百姓就少吃",勤劳致富沦为神话?
在中国,为何永远都是距离权力、资源、资本近一点,就多吃点,而底端、远端的劳动力/普通百姓就只能少吃?
这是分利集团的“分蛋糕”游戏。
从古到今,这种“分利集团”一直存在。权力在近水楼台中,上演一场场看不见的饕餮盛宴……
古代秦汉的时候,盐铁专营就是国家垄断资源,明清的时候官商勾结也很常见。
到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制”把这种分利模式固定下来了。
改革开放后,双轨制的转型期,权力寻租和资本积累结合在一起,又出现了新的食利阶层。
国企改制的时候,土地财政和金融杠杆结合,那些离权力近的人,总是能先拿到最好的利益。
举例:北京某国企改制时,原领导层以“员工持股”名义将核心资产转移至私人公司,普通职工每人分得价值3万元的股份,而管理层通过代持、关联交易等操作,实际掌控了价值超50亿的优质资产。
到了数字经济时代,这种分利结构更明显了。互联网平台靠数据垄断占据财富高地,外卖骑手却在算法里算着每单那点微薄的奖励;
举例:全国超60%的外卖骑手、80%的环卫工人都挂着第三方公司的名头,这些岗位日均伤亡率是白领的17倍,但工伤认定率不足3%。
私募基金经理管着百亿资金,而流水线工人还在为加班费的事跟《劳动法》较劲。
举例:很多用人单位通过劳务派遣公司招工,合同约定“自愿放弃社保”——全国4700万派遣工中,83%未缴纳养老保险。当经营不善或销量下滑时,最先被“优化”的临时派遣工,而企业高管的年终奖却上涨。
再比如:浙江某服装厂老板投资失败跑路前,抵押设备套现800万购入劳斯莱斯,200多名工人却被拖欠半年工资。
这种“老板吃肉,工人喝风”的惨剧并非个例。2024年全国法院受理欠薪案件同比激增42%,而企业主转移资产案件同比增加67%。
这背后反映的现实就是:当寒冬来临,最先冻死的永远是赤脚的劳动者。
对于这种现象,一些砖家叫兽居然用“发展代价”来合理化。他们拿“帕累托改进”来为财富越来越集中辩护,可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却越来越难。
比如,户籍制度下,城里人和农村人在教育、医疗这些资源上差得老远;还有社保,不同单位的人退休后领的钱差得一大截!再看房价,涨得飞快,工资却涨得慢吞吞,买房难上加难。
这些分利制度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让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难翻身,形成了一个个“利益小圈子”,把社会割裂得七零八落。
而且,它也将引发深层次的危机:大家靠劳动挣的钱越来越少,在消费上就越来越紧巴,内需市场就起不来。那些知识精英全扎堆去金融投行这些赚钱快的地方,搞实体经济、搞创新的人就少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就难以为继。
更危险的是,权力和资本过度结合,让“勤劳致富”的价值观受到质疑。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基尼系数高达0.467,前1%家庭掌握全国31%的财富。
如今社会的运行机制就是食物链,一层吃一层。
越是靠近食物链的最顶层,就是过得更好些,吃得更多些,处于食物链最底层的体力劳动者(老百姓),总是吃得最少。
当整个食物链出现危机的时候,最先吃苦受苦的,就是底层的老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