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拥有什么?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就是土地

图片

一个社会之所以贫穷在于缺乏资本,没有资本的地方,劳动力再多也发展不起来,那时的人口就不是什么红利,而是真实的要吃饭的口。只有开放市场,资本涌进来,它们投资到各种行业,这时候众多的劳动力才有了用武之地,才能称得上人口红利。缺乏资本,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极低,所以我们的父辈才会感慨,现代的人都懒了,但吃得很好,工资也够花,过去的人拼死拼活还吃不饱,这其中的差别就在于资本的丰裕或贫乏。

农民拥有什么?除了自己的劳动,就是土地。我们改开的过程,就是把自由赋予这两个方面,尤其在劳动方面,随着各种管制(暂住证等)的废除,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大大提升,相较于西方普遍存在的强大的工会组织,我们在这方面可谓占尽先机。对劳动力市场的开放,让我们在国际间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虽然还有一些历史遗留的管制问题,例如户籍之类的,但影响不是太大,起码外出务工是没什么阻碍的。对于老百姓来说,重要的是能挣到钱,只要能挣到钱,付出一些代价(例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都是可以接受的。

对于土地方面的开放,城市与农村存在一些差异,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空间还很大。如果能下定决心把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切实地确权给农民,只此一点就相当于为中国经济注入了天量的资本。农民手里有很多资源,但那不是资本,它还需要一个被法律承认、被确定为合法的过程。如何理解这其中的差别呢?就说房产方面吧~商品房有所谓的大市证,有所谓的小产权,其实是一样的房子,价格却存在极大差距,这其中的差别就是产权的完整程度不同。

农村土地的确权,包括宅基地与承包的大粮田,要确定个人拥有使用、买卖、获得其受益等完整的产权,附加于农村土地的各种管制,例如耕地不能用于建设工厂,例如宅基地不能卖给城里人等,要逐步地予以废除。其实,对于农村土地的确权,国家早已开始行动,只不过步子还是太小,效果不是太明显。

对于农村土地的确权,最大的观念阻碍无非是恐惧于历史上的土地兼并与失地流民。随着市场经济的展开,城市化几乎就是个不可逆的过程,未来只有很少的人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只要这种集约化生产方式是自由交换产生的,而不是像历史上的权贵靠特权吞并的,那就没有问题。土地兼并的背后,只可能是强权,不可能是市场。市场中的自由交换是互利共赢,城市的商品房可以自由买卖,农民没有担心城里人成为失房流民,而农村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城里人却担心农民会成为失地流民,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这岂不是荒缪?口口声声说要保住口粮,保住菜篮子,无非是为了自己的那一口吃的,为了那个想象出来的“国家安全”。我们要明白,没有绝对的安全,而安全也要考虑成本。我们不可能生产所有的东西,战争思维是有害无益的,国际之间或一国之内,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才是正确的策略。

反对农村土地确权的,一定不是农民,担心分配不公,也是杞人忧天。只要真的走进农村,看看那些被分割的零零散散的承包地,就知道按照现有的承包地分配并确权,几乎就是最公平的。因为经历过几次分地,各家拥有的土地其实非常平均。只要把农民拥有的东西,主要是劳动与土地都进行松绑,都给予他们自由,资源就会化作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只要权力不横加干涉,不搞管制,不搞干预策略,不走福利国家的道路,经济增长在理论上是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