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为什么要为“粮食安全”负责?

当你要求“粮食安全”的时候,最好听听农民的意见

图片

农民为什么要为“粮食安全”负责?

前几天我写[砍掉管制,就能居者有其屋这篇文章,意思是说,房价高的原因是施加在房地产领域的管制和干预太多了,包括但不限于限制土地供给、房地产行业的种种管制和干预打击生产、信贷扩张等等。因此,在土地问题上,应当放开土地供应限制,让农村土地自由入市,农民自主决定土地用途,这样房价必定会大幅度下降。

不看别的,你就看小产权房,看城市近郊的农民在自家宅基上自建七层楼对外销售,价格绝对是直线下降的,这还依然是在种种管制之下的价格,如果放开限制,价格还会再下降。这些房子没有房产证,失去了金融属性(这也是管制的结果),但是完全满足居住需求。你要把房子当成一个投资品,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文章发出后,收到了好几位读者的私信,其中这位最典型:

你看这位就是典型的脑子被洗的干干净净的人,一个站在自己的立场对农民指手画脚的独裁分子,一个自己整天打螺丝,却关心着“国家大事”的“大旗党”。

这种人还是保守主义者:我一个城里人,怎么可能去种地呢?种地就是农民的事情,农民就应该为我种地。在他看来,阶层等级秩序应该是固定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最好。

没有国家粮食安全,只有每个人的粮食安全

其实没有所谓“国家粮食安全”这个问题,有的只是每个人的“粮食安全”。

每一个人都吃饱吃好了,就粮食安全了。用一个集体主义的国家粮食安全的概念,能代表什么、说明什么呢?“全国粮食总产量1.3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9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这能证明每个人吃得都一样饱一样好吗?

假如粮食总产量很高,你从总量和平均数上看,似乎一切“安静祥和”。但是有些人钟鸣鼎食、有些人食不果腹,你能说粮食安全了吗?

合计数、平均数,这些宏观的概念对经济分析毫无意义。经济问题,必须从微观的个人行动出发来分析。因为社会就是每个人行动和互动的结果。

所以我诘问这个读者,你要是觉得粮食不安全,你自己去种地就完了,凭什么要求农民种粮食给你吃?你一个城市人高高在上的,难不成农民是你的农奴,专门伺候你吃喝的?

保障每个人粮食安全的办法

我国的国土面积就这么大,可耕种的土地面积,一段时期也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之前就发生饥荒?而为什么现在,同样的国土面积和可耕种面积,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6%,城市人口都没有自己种粮食,但是每个人都吃的更饱更好了?

因为改革开放,因为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保障产权,激励资本积累,由此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延长生产结构,推动技术进步,于是可以在土地面积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技术手段取得更大的产出。所以我们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这也是工业革命以来全世界的经济进步之路。

由于资本积累带来的技术进步,可以投入更少的人力用于农业生产且实现几何式的产出提升,有限的劳动力就可以用于满足除温饱之外的其他更不重要的需求,这就是生活水平提升的过程。

劳动力是稀缺的生产要素,本来就应该被经济地利用。而不是把所有人赶去“用勺子挖运河”,让就业率飙升。假如资本积累非常雄厚,技术进步足够快,让一个人工作就可以养活四口之家,即其余三个人“失业”,有什么不好的呢?

那些认为必须“充分就业”的人,犯了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在没有资本积累,技术落后的原始农耕时代,就业是最充分的——所有人全年无休,都在土地上日夜劳作。但是那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吗?

但是,即便资本积累提高、技术进步很快,但一国的可耕种土地资源和土地肥沃程度不同,仍然是制约粮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素。

乌克兰、美国西部大平原,是沃野千里的黑土地,阿根廷是一望无际的潘帕斯草原,而日本和瑞士则在山峦叠嶂之中,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很少,那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产出不同。

如果瑞士和日本在山里种粮食,可能技术水平再高,也无法满足本国国民的粮食需求,所以要保障他们自身的粮食安全,要采取什么办法呢?

发挥比较优势,分工合作,开展自由贸易。

瑞士人生产手表,比起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农场主更有比较优势,因此,瑞士人获得粮食的最佳手段,不是在阿尔卑斯山里种粮食,而是用自己生产的手表,换取美国人的粮食。

这个道理在国际和国内,都是一样的。我国东北大平原生产粮食,更有比较优势,而浙江的山地就不适合种粮食。于是,义乌人生产各种小商品,就是他们获得东北大米的最佳手段。

放到不同的职业,也是一样的。西北山区和黄土高原的农民,如果自己种粮食,全年无休也不一定能吃得饱,那么他吃饱饭的最佳办法,是抛弃那些薄田,去城里打工,用打工赚来的钱,可以买数倍于自己耕种带来的粮食。黄土高原上,是种不出来水稻的,但是农民进城打工,一个月赚3000块,就可以在超市买1500斤大米。

以上,就是保障每个人粮食安全的正确办法。总结如下:

1、必须保障产权,鼓励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必须实行分工合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自由交换,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实行自由贸易;越是自由贸易,粮食安全就越有保障,越是阻断国内和国际的自由贸易,粮食就越不安全。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必须奉行市场经济。

如果实行计划经济人民公社,你就是把全国960万平方公里全都划成“红线”,那也吃不饱饭。这事情我们的先辈不是没经历过。能吃饱饭,也就这几十年时间。

如果进行管制干预,破坏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即便是乌克兰肥沃的黑土地和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那也会让人吃不饱或者吃不好。这两个国家如此好的自然条件,居然能搞得一塌糊涂,也是不容易。

这个事实充分证明,贫穷没啥好研究的,富裕才值得研究。

如果阻断自由贸易,搞自给自足,实际上就相当于非要在戈壁滩上建写字楼写代码,在深圳划一条红线种粮食。这就是让不利的生产条件得到利用,而把有利的生产条件弃之不用。这就是消灭比较优势,毁灭资本。这是蠢材才会干的事情,必定导致贫穷和吃不饱。

并不是所有东西都必须去自己生产,你现在手里的东西,有几样是自己生产出来的呢?而是要靠分工合作,发挥比较优势。人的天然的能力差异,地球上各处资源的丰裕程度不同,分工,以及它的对应现象合作,就必然发生。分工合作比起自给自足能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交换双方,人类完全能够通过理性认识到这一点。

结论是:自给自足导致贫穷落后,分工合作促进繁荣富裕。

让每个人都吃的更饱更好的,从来不是自给自足,而是国内的市场经济和国际上的自由贸易。大规模的饥荒,从来都是破坏市场机制、阻断自由贸易的结果。市场经济,没有大规模饥荒。

别人不卖给我们了怎么办?

我们假定有朝一日发生了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粮食供给严重不足了。

但只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没有发生自然灾害的国家和地方,就会大量生产粮食,通过贸易增加灾区供给;另一方面,深圳的写字楼都可以种粮食增加供给,别担心技术问题,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沙漠里都能种粮食,以色列不就是这样搞的吗?

这就是价格机制协调市场的过程。因为一旦发生天灾,粮食价格必定上涨。只要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泰国人就会将大米送到中国,深圳的写字楼里种粮食就会有利可图。

价格机制能够有效地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需求最迫切的领域之中,市场经济会自发地实现供需均衡。

那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许多人说的,你不搞自给自足,外国跟我们闹矛盾不出口给我们怎么办?

首先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假设。你不可能跟谁都闹矛盾。当然这也从反面承认了,只要实行市场经济,粮食安全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

其次,既然知道闹矛盾不好,那就别闹矛盾;或者即便是闹矛盾了,也搞单边自由贸易。贸易是人与人之间的事情,国家不应当干预。

国家干预贸易,就是不让人们买外面物美价廉的粮食,就是让人饿死,或者让人在不利的条件下生产,一年到头专门种粮食还不一定能吃饱,也就是,把人不断地降格为动物。

第三,只要开放贸易,不愁别人不出口给咱们。生产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东西卖出去。泰国的大米不出口给我们,难道要烂在自己家里吗?美国西部大平原的农场主,如果不让他们出口大豆,他们自己就会跟美国政府大闹不止。美国整天要跟中国打贸易战,但是他们的政客每次来,都要谈的是,你要多进口我们的农产品。

你是一个消费者,你花钱,有的是人供给,怕啥呢?哪怕是敌对国家,双方的民众也无冤无仇,只要国家不阻挠,他们乐意将东西卖给敌国的民众。谁都不会跟钱有仇。

第四,即便为了论述方便,假定最极端的情形,就是没有人出口了,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难。

土地并非被完全利用了,人类只会使用高效率的土地,那些边际以下的土地会因此而“失业”。广袤的农村,有大片大片废弃的土地,原因是耕种它的机会成本太高,无利可图。但是只要你的粮食不再安全了,这些边际以下的土地马上就成为边际以上,重新投入使用。

中国粮食,从来都没有自给自足

那些认为划定耕地红线的人,该不是真以为中国的粮食是自给自足的吧?

中国有14亿人口,广袤的国土上,优质的可耕种土地并不多,青藏高原、西北戈壁、闵浙山地,并不适合耕种。高耸的秦岭山区,同样不适合农业种植。

长三角珠三角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也不适合种粮食。这是因为这些地方就适合人居住、适合发展工商业。在上海和深圳划红线种粮食,简直就是暴殄天物,算一算机会成本,那里的粮食应该卖到1万块钱一斤才划算。

稍加思考就知道,如果依靠自给自足,根本是不可能吃饱的。

根据海关总署和农业农村部的数据,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亿吨,同比增长11.7%。进口金额为8229780.6万美元,相比2022年同期减少了34814.2万美元,同比增长1%。我国粮食总产量是1.3万亿斤,即6.5亿吨,那么进口占到粮食总量的比例是近20%。

图片

从进口粮食的结构看,大豆仍占大头,全年进口量为9941万吨、比上年增长11.4%,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6成以上。

我让“文心一言”按照海关总署的数据帮我画了一个国别、种类和数量简表:

图片

我国的大豆产量是每年2000万吨,每年要进口大约1亿吨,才能满足需求。这意味着,即便是那些最“爱国”的人,家里吃的大豆油、喝的豆浆、吃的豆腐,里面都有美国的大豆;你不吃豆腐吃鸡蛋,不喝豆浆喝牛奶,里面照样有美国的大豆,因为养鸡养牛,需要美国的大豆做的豆粕饲料。

这些数据都是很好查的,官方也是公开的,但是许多人根本不查,他们就记住了一个政治概念性的“红线”;他们只知道喊粮食安全的口号,并且二极管思维地认为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就是自给自足。

给人感觉他们村里没有通网,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的脑子掉线了。

当你“关心”农民的时候,最好问问农民的意见

许多人都在“关心”农民,关心的方式五花八门。涉及到农民权益的,最著名的观点就是,不能让农村集体土地自由转让和入市,否则的话,资本家就来兼并土地了,农民不是成了失地农民了吗?

当然,还有粮食安全。农民都不种地了,跑城里去打工了,城里人吃啥啊。

他们并不关心农民,他们关心的是自己。他们从未站在农民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而总是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农民头上。其种种呼吁,结局就是把农民锁死在土地上。

那些担心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因此不准农民自主地处分土地的城里人,我想问问他们:农民可不可以主张城里人的房子不能卖呢?因为一旦你卖了,你不就成居无定所的流浪汉了吗?

城里人要保障自己的粮食安全,认为农民就应当为他们种地。那农民可不可以说:为了保障我的摩托车安全、电视机安全、电风扇安全,你们城里人就必须一辈子在工厂里打螺丝呢?

一项资产如果失去了他最重要的权能——处分权,那就必然价值大打折扣。不让农民的土地自由入市流转,结果就是这片土地的资本价值直线下降,大幅度地减少了农民的收益。

农民是没文化,但是农民比城里人受到的观念污染更少,他们有常识,有朴素的自由观念。他们清晰地知道自己的利益所在,不用你教他们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使用和处置他们的财产,不用城里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替人家做判断。

城里的“眼镜侠”知识分子,比农民要虚伪一万倍,因为农民很诚实,不会隐瞒自己的利益诉求,而眼镜侠则不论有多少坏心思,都包装成高大上的词汇。

他们是玩政治的高手,因为政治,就是用虚假的词汇,隐藏真实利益动机的肮脏活动。

呼吁福利制度的人,打着关爱弱势群体的名义进行。但农民并不是呼吁福利的主力军,城市里那些退休的公务员和国企退休员工才是。农民的孩子在城市里搬砖,没有钱给自己在农村的父母,却每月拿出工资的30-40%缴纳各种社保税,供养城市里跳广场舞的大妈。农民也没那么重视义务教育,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学门手艺,尽早找到工作;是城市里的父母,不断在呼吁公费教育,用企业和农民的孩子上交的税金,将他们的孩子一路送到重点大学。农民的孩子,没几个享受过巨额税金补贴的公立教育。

农民也从不呼吁信贷扩张,他们有朴素的认知,钱印得多了就不值钱了。是城市里的人,不断地在呼吁印钞票,以使他们的资产升值,新增的钞票先流到城里人的腰包,形成了对农村人购买力的剥夺。

农民也没有盼望过谁给他们补贴,他们只希望那些妄人少管闲事,让他们自主选择。是城市知识阶层,整天在呼吁给农民发补贴,已经进城的人随声附和,于是政策就出台了。

但城市福利制度,不断地垒高了城乡壁垒;农村的补贴制度,则让农民放弃了奋斗精神,变成了依附于体制的低能群体。这种政策打击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减少了农民的收入。因为如果没有这种制度,人口会天然地向资本密集、因而工资率较高的城市转移。

许多城里人的呼吁,动机绝不单纯。他们就是不想让农民进城抢自己的工作,就是想筑起高高的城乡壁垒,把农民禁锢在农村土地上。这是城市人给农民挖下的一个大坑,给农民筑起的禁锢之墙。他们就是要让农民和自己形成永远的阶层固化,这样自己才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福利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方便。

农民也不上网发表意见,不装腔作势地关爱他人,是城市里的闲人天天在网上逼逼,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声势,一项一项打着关爱农民的名义却减少农民福祉的措施就由此出台。

摘下自己虚伪的面具,别趾高气扬地教农民怎么生活,砍掉禁锢在农民头上的种种枷锁,别去“关心”农民,让农民自由选择,才是对农民最好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