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对中国翻脸:为何说特朗普是处心积虑的?

《水浒传》:人生有三个错误不能犯,聪明人都懂得规避特朗普就是典型的牛二,随时准备找机会翻脸捞好处

昨天晚上,特朗普以中国最近公布的出口管制文件为借口,宣布对中国重启贸易战争,扬言对中国商品加征100%的关税,并限制软件对华出口。

特朗普此举表面上看,是被中国最近的举措激怒,这位白宫“牛二”花了大量篇幅阐述中国如何胁迫利用美国,他又是何等的震惊愤怒,将此次事件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并将自己的重启贸易战争表述为不得不保卫美国经济安全利益的无奈之举。

应该说,从近期贸易摩擦的高频和外部贸易战环境上讲,特朗普此次重启贸易战某种程度上是并非完全临时起意,而是一定程度上处心积虑的结果,之所以说是一定程度上,而是源于白宫可能在昨天早上还没有想到要借机发难(当时特朗普说不认为中国的公开稀土管制公告是很大的问题,还说要与中国会晤,一定可以解决农产品贸易问题)。

但就现实而言,特朗普政府重启贸易战确实是一种处心积虑的政策选择——特朗普政府很可能认为,相比于4-5月份,白宫处于更加有利于的贸易战位置。

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已经在贸易战中降服了另外几个重量级对手如日本、欧盟,大多数美国贸易伙伴已经对白宫屈服,特朗普不需要再多线艰苦作战,也不需要借助与中国的协议施压其他对手,特朗普甚至一定程度上成功施压如墨西哥这样的国家采取反华贸易措施。

所以,特朗普政府可能认为,他可以趁机重新修订中美贸易关系,通过一场新的大规模贸易战,拟定对美国更有利的贸易条款。

2025年中美第一次贸易协议,对特朗普来说更像是鸿沟划界式的短暂休整,只要多线作战的战争形势一旦改善,如同刘邦当年的无耻做派,特朗普就随时准备发起新的战争

另一方面,特朗普政府很可能认为,这是一个更好重启贸易战争的政治机会,相比于4月份简单粗暴没有借口理由的贸易战,特朗普在政治上是非常被动的,他无法在道德上获得公众的太多同情,尤其是难以得到承受贸易战损失的公众理解。现在借助这个机会,特朗普可以将贸易战争的责任归咎于中国,让中国背上挑起贸易战争的责任,进而将贸易战在国内道德合理化。而且,特朗普甚至将中国的举措污蔑为全球贸易秩序的破坏者,试图争取国际支持,这是他相比之前更阴险的地方——相比之下,4月贸易战特朗普则让大多数国家认为美国是破坏者。

我们看到,在特朗普的公开条文中,他花了大量篇幅夸大中国出口禁令的范围和程度,将之描述为针对全商品的管制,将之构陷成针对全球国家的胁迫,并表示自己走投无路、不得不捍卫全球贸易秩序和美国的国家利益,这个表述实际上就是努力争取政治上的支持。

然而,尽管特朗普用了长篇大论掩饰其居心,但事实上,早在8月份开始,随着白宫一定程度上成功施压大多数贸易伙伴妥协,美国贸易战态势逐步摆脱多线作战局面,特朗普政府形式上尊重的同时但事实上开始不断破坏中美贸易协议。

8月底,在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下,墨西哥被迫启动对华关税措施审议;

9月27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家具、制药及专业的进口征收100%的关税,这些不点名国家的行业关税最主要受害者其实就是中国企业;

9月29日,特朗普政府抛出一项被称为“连坐式封杀”的出口管制新规,颠覆了国际商业中“责任有限”的基本准则。 根据新规,任何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的外国企业,其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将自动被追加同等制裁;即使少数股权关联企业,只要美方认定存在“重要关联”,也会面临更严苛的审查——这个不点名管制措施的主要受害者其实就是中国企业;

特朗普政府表面上没有公开破坏中美贸易协议,但事实上一直在通过各种不接触、不点名措施在事实上破坏中美贸易协议。中国在近日公布的不点名稀土管制文件,大多数并非完全针对性的新举措,而是之前早就执行过甚至正在执行的措施,此次更多是公开官方化,对此特朗普政府应是心知肚明,否则其也不会在昨天早上的讲话中对此不以为然了。

所以,此次贸易战重启很明显是特朗普政府在其内外贸易战形势改善之后,处心积虑的结果,白宫认为相比于今年第一次贸易战,其处境更加有力,更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贸易战收获和更见效的胁迫——进而达成更有利可图的贸易协议修正。

不过,特朗普政府可能高估了此次贸易战的容易程度,中国不会轻易接受美国的压迫,这场贸易战一旦重启之后,后面的事情就不完全是特朗普一个人说了算,除非双方能够在两周之内取得快速突破,否则形势就会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苦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