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导致的世界乱纪元要来了!
川普还发表长文。
如果加拿大不取消其他长期存在的不合理关税,我将在4月2日大幅提高对从加拿大进口汽车的关税,这将基本上使加拿大的汽车制造业永久关闭。这些汽车完全可以在美国生产!此外,加拿大在国家安全方面投入甚少,却依赖美国提供军事保护,美国每年为此补贴超过2000亿美元。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
唯一合理的解决方案是让加拿大成为我们珍爱的第51个州。这样所有关税和其他问题都将彻底消失。加拿大人的税负将大幅降低,他们将比以往更加安全,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其他方面。同时,北部边境问题也将不复存在,世界上最伟大、最强大的国家将变得更大、更好、更强,而加拿大将成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条多年前人为划定的分界线将最终消失,我们将拥有世界上最安全、最美丽的国家——并且你们辉煌的国歌《噢,加拿大》仍将奏响,但这次是作为世界上最伟大国家中的一个伟大州的象征。
不得不说,川普的脸皮很厚,比他要建的边境墙还要厚不少。
加拿大政府,在川普宣布对加拿大加征关税后,没有妥协,小土豆甚至出来发表了一个声情并茂的演讲,大意是,我什么都听你们的,你们说干啥就干啥,跟着你打过仗,嫖过娼,你怎么能这么对我呢?
甚至我们没有电动车产业,美国加征中国电动车100%关税,我们也跟着加,你还要我怎么样?
然后作为坚定的怨妇表态,官人,这次奴婢不服,要反抗一下下。
本来,加拿大左翼这次完了,几年的通膨下来,要再选上是难了。但川普天降神兵,一下惹怒了加拿大民众,左翼政党现在的支持率大幅上升。
2月26日,两项民调分别显示,自由党支持率达到38.4%或38%,而保守党支持率则降到了37%或36%。
自由党的支持率首次反超保守党,民调正式反转。
自由党咸鱼翻身,又有了继续执政的机会和希望。
别看自由党新任党魁对着川普大骂,心里那是要叫“大哥”的,大哥啊,本来小弟只能当个在野党领袖,没想到,大哥你送我一场泼天的富贵啊。
怼你,能有票,那我就使命怼啊,使命反击啊。
在我看来,川普在美国搞关税,不管搞多少,他还是最终会受到民意的制约的,只要物价持续上升,那么,他的这些关税战持续不了多久。
更何况,美国股市刚刚经历暴跌。
最多一年,明年到了中期选举了,他必然要在民意的压力下,调整策略。
但关税这种东西,不是这么简单。最为麻烦的是关税引发的叠加反应,这才是世界乱纪元的开始。
历史
人类历史上,关税战并不是个新鲜事物,几乎每个重大的经济衰退背后,都能找到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子。
1930年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无疑是这一现象最臭名昭著的例子。看看当时发生了什么:美国将超过两万种进口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从25%提高到了近50%。
美国当时的总统胡佛信誓旦旦地宣称这将"保护美国工人和农民免受外国不公平竞争"。
大家猜猜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一场全球性的经济大灾难啊!
关税刚一提高,国际贸易,连续三年严重萎缩,到1933年全球贸易额比1929年萎缩了约66%!
不仅如此,各国政府之间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关税竞赛"。
仅仅几个月内,就有超过25个国家跟进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
西班牙对美国汽车征收高达100%的关税,瑞士向美国钟表增税,加拿大对131种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英法则对几百种美国产品设置贸易壁垒。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今天美国一样的环境下,就是大萧条。
原本可能只是一场不能算惊天动地的经济调整,因为关税战的连锁反应,却变成了吞噬全球的滔天巨浪!
这背后的机制,就是报复性螺旋上升上税的结果。
在关税战中,干预递增表现得极为明显。让我们来看一个典型的关税递增链条:
- 国家A认为其钢铁产业受到了"不公平竞争",对进口钢铁加征25%关税
- 国家B作为主要钢铁出口国,立即对国家A的农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
- 国家A的农民遭受损失,向政府施压,要求加征外国农产品关税,以保护其利益
- 国家A政府不愿认错,反而扩大关税范围,加征对国家B汽车的关税,又开始加征C国的农产品关税
- 国家B再次扩大报复范围,对国家A的科技产品加征关税
- 国家C,看到自己的农产品被加征关税了,于是也开始报复,要对A国加征汽车产品关税
就这样,一个最初针对单一产品的关税措施,迅速演变成全球范围内的贸易壁垒网络!
经济学家加里·赫芬鲍尔曾计算过,1930年《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的关税链条,最终导致全球加权平均关税率在4年内从8%攀升至20%以上。
相似地,2018年开始的那场关税战也使全球平均关税水平从约5%上升到8%以上。
但关税递增效应不仅体现在地理扩散上,还体现在关税强度和覆盖面的加深上。
布坎南和塔洛克在他们的经典著作《同意的计算》中解释了为什么政府干预往往会递增。
他们指出,政治体系中存在一种"制度惯性"——一旦某种干预措施被采纳,就会形成受益利益集团,这些集团会积极游说保留和扩大这些干预,而干预的成本则分散在广大民众身上,很难形成有效的反对声音。
这种行业扩散遵循一定规律:通常从"战略性"行业开始(如钢铁、能源),然后是政治敏感度高的行业(如农业),最后扩展到几乎所有消费品。
一旦上游产品被征税,下游产业为保持竞争力,也会要求"公平的竞争环境",从而推动关税范围不断扩大。
强度也会递增。
这是关税战最危险的特征——不仅范围扩大,强度也会不断加深。
2018年的关税战初期,大多数加征关税在10%-25%之间,但到后期,一些产品的关税已高达100%甚至更多。
现在在煽动民众情绪的加拿大政客们,几个月前跟着美国一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然后搞笑的是,这国不生产电动汽车。
关税变身为禁令的例子也越来越多。
对于显卡的直接禁售,就是一例。
为什么会出现强度递增?
奥派经济学家的解释更有力量,那就是米塞斯提出的干预递增原理。
贸易战首先来源于美国的民主党等社民主义政党,他们先是用各种福利制度、劳动法保护、允许工会特权等制度进行国内干预,导致国内的企业竞争力下降,要么外逃要么倒闭。
在这种压力下,企业家再形成利益集团要求用关税来保护自己在国内的竞争地位,或通过政府权力打击他们的全球竞争对手,以求得生存。
当关税战开始后,其他国家又进行大规模反制后,这些企业在外国的关税管制下受损,他们在生存的压力下,会进一步要求增加关税管制的范围,以保护他们的产业。
每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关税战上都会损失,带来本国的就业压力,如果关税战不停止,那么,各国都有动力将本国经济推向自给自足的方向,以达成对本国企业和就业的保护。
由此形成干预递增。
在政策策略下,关税也容易有递增效应。
当初始关税未能产生"足够威慑"时,政府往往不是反思战略,而是加码赌注,川普就是这样。
你小子不服是吧,我再使点劲,逼你屈服。
关税强度递增的一个典型例子是美国与土耳其在2018年的钢铁关税争端。
最初美国对土耳其钢铁征收25%关税,土耳其随后对美国产品征收相同比例的关税;两个月后,美国将对土耳其钢铁的关税提高到50%,土耳其立即将对美国汽车的关税提高到120%,对酒精饮料提高到140%!
这种"升级比赛"最终导致土耳其里拉暴跌40%,美国出口大幅萎缩。
干预递增还会带来另一种效应——“政策工具枯竭”。当贸易争端升级到一定程度,各方已经用尽了大部分可用的关税工具,这时政府为了显示"强硬",往往会将争端扩展到非关税领域:技术标准、投资限制、签证政策甚至直接的经济制裁。
美国对于中国的人工智能和显卡,就是走向了这一步,关税阻止不了,就直接禁止了。
乱纪元来了吗?
川普搞贸易战,显然是完全错误的。
但是,以关税对关税,是同样的错误。
然而,之所以被叫作关税战,因为这种行动,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战争,你打我一拳,我不还手吗?我不还手,显得多没面子呀,不得显示我很怂吗?
不认怂,坚决干到底。不仅是不少支持乌克兰人的态度,也是加拿大人的态度。
但关税战与战争是一回事,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向他国企业加征关税,也必然要伤害本国平民的消费利益,本国企业的采购利益。
以关税应对关税,是希望用一种自残加伤害他人的方式来应对关税,希望对方民众感受到痛苦后,逼迫本国政府取消关税。
但是,川普的MAGA民众们会认怂吗?
川普本人更是迷信极限施压的谈判策略,他认为,必须采取极限施压,逐步让步的方式 ,才能达成他要的目标。如果你开始反击了,那他的应对方式就是认为,兄弟啊,我的压力加的不够大啊。
要不,再翻个倍。
他对泽连斯基也是采取这种模式,不行就中断美援先,甚至要中断情报,你不听我的是吧,那好啊,说明压力不够大,再给点。
但川普不能明白的是。
对方也是政客,对方也有政治利益。如果加拿大和乌克兰的普遍的民意就反感这种极限施压,就认为,杠一下你川普,才是正确的。
那么,不管泽连斯基与小土豆有多么的理性,他们在政治利益面前,那是必须要杠你的。
应对贸易战最好的方式,大英帝国早已给出了示范。
大英帝国的国内知识分子在普遍接受了斯密等古典经济学家的自由贸易理论后,取消了谷物法,对全球各国采取了零关税策略,也即,不管你们怎么搞关税政策,我就一个政策,本国零关税。
由此,英国才成为了大英帝国。
而英国走下帝国地位,正是因为他搞英联邦内部自由贸易,开始用关税来阻止非英联邦国家企业的竞争,由此导致了大英帝国,又成为了英国。
但在当下这个世界,经济理性在各国政治舆论中是极其少见的。
以牙还牙,睚眦必报,这种情绪在各国政治舆论中,才是主流。甚至俄乌两国在这种情绪支配下,走向了战争。
就你川普懂民粹,别人就不懂吗?也要当民粹啊,也要秀给本国民众看啊,没有几个政客会去说服民众,他加他的,我们改变不了美国政治,但不必要伤害自己,我们要搞零关税应对。
川普还会面临很多外国政府。
四月份,他就要计划对欧盟加征关税了,欧盟各国的政客正等着呢,各个在台上的政客,都热血沸腾啊,来呀,我要也当民族英雄,用关税反击美帝国主义,来修理你这个“全球公敌”。
因为川普最近在俄乌战争中的表现,让欧洲大量左翼民众太不爽了。对川普绝对有票。
这时,欧盟政客会有什么经济理性么?会说服民众,我们来搞零关税吧,来搞自由贸易吧。不会。
如果川普自己不停止,那么,关税战有可能会不断叠加上去,最后构成对全球贸易的影响。
关税战之所以容易越打越凶,有如下几个原因。
1、关税的"可见性不对称"。
关税的好处集中且可见——例如,钢铁关税可能"拯救"了几家钢厂和几千个工作岗位,这些都是可以在新闻发布会上展示的具体成就。而关税的成本则是分散且隐蔽的——每个消费者可能只多付几美元,几乎注意不到这种微小变化,即使总体经济损失远大于收益。
2、时间不对称。关税的好处通常立竿见影(如特定行业就业短期增加),而成本则是长期、缓慢显现的(如创新减少、生产力下降)。对于关注下一次选举的政客来说,这种时间错配创造了强烈的激励,去采取短期有利但长期有害的政策。
3、组织不对称。受益于关税的群体(如特定行业工人和资本家)往往组织良好,有明确的游说渠道;而付出代价的消费者群体则分散且难以组织起来。这种组织不平衡导致政治体系天然倾向于保护主义政策。
4、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情绪的政治利用。
关税很容易被包装成"保护国家利益"的爱国行为,尤其是在经济不确定时期。将复杂的经济挑战简化为"我们对抗他们"的叙事,在政治上极具吸引力。
经济民族主义是难以抗拒的政治诱惑,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时期。
二战前的关税战,直接让全球贸易量减少了近七成。这是二战的核心经济成因,日本德国既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量不大了,那他们在国内煽动战争就听不到反对的民意了。
防止乱纪元的方式
还是四个字,经济理性。
什么叫经济理性,那就是要明白,关税,不是你报复,对方就能取消的。如果报复了,对方又不取消,还加码,这时,你就陷入两难,认怂嘛,前面情绪很饱满了,再加吧,自己也要损失这么大。
对付关税战,只有一个方法是理性的,那就是将其当作自然灾害,要认知到,这不是靠互相报复可以改变的事实。
比如,全球海洋上突然每一年增加了大台风,二十级的,每一年都要让货物损失不少,因此运输保险费用增加了20%。
这时,所有的企业和工人都要受损,那么,在灾难时期,我们会认为,要给企业减税减负,要进一步放开各种管制,包括减少关税,以让普通人可以买到更便宜的牛肉猪肉,以让企业可以减少税收,度过难关。
但如果是进行关税反制,对方不取消,那么,这时,企业不仅出口受损,进口也受损,劳工不仅收入减少,物价还上升。
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中国还是有几位高官很有经济理性的。
黄奇帆在2018年贸易战开始后,提出三零策略。
他说:三零”原则,即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对于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获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中国实施零关税,在制造业、农业、能源矿产、消费品等领域均利大于弊;实施零壁垒,将极大改善中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零补贴,将补贴用在“刀口”上,有利于结构调整,倒逼国企改革,减少贸易摩擦与权力寻租行为。中国如能做好“三零”,等于第二次“入世”。
全世界都少有高官,能提出这种观念。
前央行行长去年也在公开会议上表达观点:
面对美国的高关税和“小院高墙”贸易政策,不予报复反而是一种经济上的最优解。
王毅在谈到中美关系时,有一句话也不错。
他强任他强,清风抚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泰然处之,岿然不动。
中国如果加入到大规模的贸易战报复中去,那么,受损失最为惨重的不是别人,就是中国的企业和劳工。
现在针对川普的贸易战,有些小反击,我认为不应该搞,但我认为还是比较克制的,比加拿大政府的反应要正确的多。
巴西政府也宣布,不会对美国的关税战进行报复,这都是有经济理性的表现。
欧盟各国则在积极准备报复清单,美国政府一公布,他们马上也公布,做好了对等反制的准备。
这都不是经济理性的作为。
扩大单边开放,是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的。
这也是正确的应对方式,你打你的,我开放我的。
有些民族主义自媒体,还在煽动情绪,要求对等报复,这就失去了经济理性了。
民众们普遍的理性,才是安定的来源。要是民众们天天热血要反制,那就是灾难的开始。
不能理性对待,乱纪元就要到来,不仅是万业萧条,而是世界的惊涛骇浪,一步一步走向三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