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下,美国二手车暴涨,怎么回事?
有一个很奇怪的事,美国二手车现在在涨价。
但是,明明对二手车没有关税啊。
有人说,因为新车贵了,那么二手车自然就涨了。但是新车的关税也还没有开始执行啊,甚至新车的价格也还没有开始涨啊。
为什么美国二手车就开始涨价了呢?
今天,我就来剖析这个原理。
首先,咱们得把那个最简单的、也是最容易误导人的逻辑给补齐。
他们说:关税来了 → 新车(或者预期)变贵 → 买不起新车的人去买二手车 → 二手车需求增加 → 价格上涨。
这逻辑错了吗?没错。但完整吗?差得远了!
这就像说“人饿了就要吃饭”一样,是句正确的废话!它只描述了表面现象,完全没触及核心!
经济现象从来不是简单的“A导致B”!
市场是一个由无数个拥有独立思想、独立判断、独立行动的个体组成的复杂网络!记住!是活生生的人在做决策!不是冷冰冰的公式!
所以,要理解二手车涨价,你不能只盯着“关税”这一个点,你得去看:
人们的预期是怎么变化的?
人们的选择是如何因此调整的?
市场的信号是如何被扭曲的?
不同市场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
政府干预带来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后果?
这五个层面,才是解开谜题的关键!
下面我一层一层地讲解。
奥派经济学的核心观点之一,就是主观价值论****和预期的重要性!
什么意思?** **
就是说,一个东西值多少钱,不是它本身有什么“客观价值”,而是取决于“人”觉得它值多少钱!而且,人们的行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
关税来了,或者仅仅是“可能要来”的风声,会发生什么?
不仅仅是新车价格“可能”上涨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所有潜在购车者的心态和预期!
张三本来琢磨着,攒两年钱买辆新车。现在一听,关税要来了,新车可能要涨价好几千甚至上万美金!他心里就开始打鼓了!
他会怎么想?
*想法一(最直接的)*: “卧槽!新车要涨价了!那我买不起了!赶紧看看二手车吧,趁着还没涨得太离谱,先弄一辆开着!” —— 这就是前面说的那个肤浅逻辑,但注意,这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
*想法二(更进一步的)*: “新车要涨价了,那肯定很多人跟我一样会去看二手车!二手车也肯定要跟着涨!我得赶紧下手!现在不买,下个月可能就得多花钱!” —— 看见没?这是“预期的预期”!他不仅预期新车涨,还预期别人也这么想,导致二手车也涨!所以要“抢”!
想法三(持币观望者的): “本来想卖掉我的旧车换辆新的,现在新车这么贵,算了,我这旧车再开两年吧!” —— 这导致什么?二手车市场的“供应”减少了!想卖车的人不卖了!
想法四(二手车主的): “哟!行情这么好?我的破车现在也能卖个好价钱了?那我是不是可以等等再卖,说不定还能涨点?” 或者反过来,“赶紧卖!趁现在价格高!” —— 不管是哪种,都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和不确定性!
看到了吗?关税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它激起的不是一圈涟漪,而是每个人心中不同的盘算和预期!
这些预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汇聚成了二手车市场那股汹涌的涨价潮!
这才是奥派看到的!
不是简单的供需曲线移动,而是无数个体基于不确定未来的、动态的决策过程!那些只看图表的“主流经济学家”,根本理解不了这其中的微妙!
主流经济学喜欢谈“替代效应”。新车贵了,大家就去买它的替代品——二手车。
嗯,听起来没错。但奥派看得更深!
这不是简单的“买不起A就买B”。而是整个选择结构都被政府的干预给打乱了!
就好比你去饭店吃饭。 本来有100块的套餐A和50块的套餐B。你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预算选择。
现在,政府突然规定,套餐A必须加收30块的“豪华税”!变成了130块。
这时候,你的选择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可能觉得130太贵,不值当,于是选择了50块的套餐B。—— 这是简单的替代。
但你也可能想:“套餐A都敢收这么高的税,说明食材肯定好?或者说明天可能连套餐B也要加税?那我今天还是咬咬牙吃A吧!”
或者你想:“这饭店怎么回事?乱加税!我不吃了!回家自己做!” (对应到汽车市场,就是干脆不买车了,或者推迟购买)
甚至你想:“套餐A加税,肯定很多人去抢套餐B,套餐B明天也得涨价!我赶紧把B买了!”
看到其中的复杂性了吗?
关税扭曲了新车和二手车之间的相对价格关系。它传递了一个错误的信号:新车变得“更稀缺”或“更有价值”了(其实只是因为税高了)。
人们基于这个被扭曲的信号,重新评估自己的选择。二手车之所以涨价,不是因为它本身突然变得更好了,而是因为它在被扭曲的比价关系中,显得“相对”更划算了,或者说,人们“预期”它会变得更紧俏了!
奥派强调,市场是一个发现和传递信息的过程。关税这种人为干预,就是在破坏这个过程!它让价格不再真实反映供求和价值,而是反映了政府的强制力!
这必然导致资源错配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种“莫名其妙”的涨价!
奥派经济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资本结构*和*生产过程的迂回性。简单点说,就是市场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一个有机整体!**
你不可能只动一个地方,而不影响其他地方!** **
经济体就像一个人的身体,你踢到脚趾头,可能腰也会跟着疼!
汽车市场更是如此!它不是孤立的!
新车和二手车市场,本身就是紧密相连的。 新车的供给、价格、技术,都会影响人们对二手车的估值和需求。
汽车市场还连接着: 零部件生产商、钢铁厂、橡胶厂、运输物流、经销商、维修店、保险公司、金融贷款机构……甚至还有炼油厂(影响汽油价格,进而影响用车成本和购车决策)!
关税这个“病毒”,一旦进入汽车这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它就会顺着这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迅速扩散!
新车(或预期)涨价,影响二手车。
二手车涨价,可能让一些人选择“修车”而不是“换车”,利好维修店?但长期看,如果旧车一直不淘汰,维修的成本和难度也会上升。
二手车紧俏,可能会让租车市场的价格也上涨,因为租车公司更新车辆的成本也高了,或者干脆减少车辆供应。
那些依赖汽车运输的行业,成本也会间接上升……
这种连锁反应,一层套一层,复杂得超乎想象!
政府官员拍脑袋决定加个关税,他们可能只想着保护本国的几个汽车制造商,但他们根本无法预料,这个决定会在整个经济网络中掀起多大的波澜!
任何政府对市场的干预,都会扰乱原本自发形成的、精密的生产和交换结构,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二手车涨价,只是冰山一角!是这种“结构性破坏”的一个外在表现而已!
**这就引出了奥派经济学反复强调的另一个核心观点:**政府干预总是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政府的本意可能是好的(虽然很多时候连本意都是坏的,是为了特殊利益集团),但由于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政府官员认知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他们的干预行为,几乎必然会产生他们事先没有料到、甚至与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
这次美国的二手车涨价,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意外后果”!
川普政府想干嘛? 可能想通过关税,逼迫外国车企来美国建厂,或者保护美国本土汽车产业,增加就业等等。
他们预料到二手车会因此疯涨吗? 我敢打赌,绝对没有!或者说,他们根本不在乎!在他们看来,这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结果呢?
直接伤害了广大需要购买二手车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他们买车的成本大大增加了!
扰乱了整个汽车市场的正常秩序,让价格信号失真。
并没有真正达到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反而因为整体成本上升,损害了经济活力。
甚至可能催生了二手车市场的投机行为,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
试图用强制手段干预市场,必然是傲慢和徒劳的!
关税,就是这种傲慢的体现! 它试图用简单的、强制性的命令,去取代复杂、自发的市场协调过程。结果就是制造混乱,损害效率,最终让大多数人受损!
最后总结一下。
二手车涨价,绝不仅仅是因为关税导致新车贵了那么简单!** **
预期改变: 人们对未来的恐慌和投机心理在作祟!
选择重塑: 不是简单替代,是整个比价和选择结构被扭曲了!
市场关联: 关税病毒在整个经济网络中扩散、传染!
信号失真: 价格不再反映真实价值,而是反映了政府的强制力!
意外恶果: 政府干预必然带来无法预料的、破坏性的后果!
这五点,才是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告诉我们的、看待这类现象的正确“姿势”! 它要求我们超越表面,深入理解****个体行为、主观预期、市场过程和干预的破坏性!****
关税对美国经济的破坏性,已经展示出来了。未来还会有无数的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