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意味着失业
最低工资政策的片面观点
经常听到有人为最低工资政策辩护,说实施最低工资可以让人们赚更多钱。公平地说,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最低工资提高后,拿到最低工资的人名义工资确实会增加。但这种观点的明显问题是,它忽略了其他变量和意想不到的后果。提高雇用劳动力的成本(其他条件不变)会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尤其是当法律规定的工资超过劳动者的“折现边际价值产品”(DMVP)时。
关税与就业的矛盾
同样,关税的一个公开目标被认为是保护或促进美国就业。特朗普总统曾多次支持关税,提出几种论点:关税能让我们致富、由其他国家支付、可以取代所得税、支持美国就业、是推动自由贸易的谈判策略等。然而,这些论点是错误的且自相矛盾。
关税并未使美国致富。在美国历史上,关税一直是个激烈争论的话题,它限制了自由贸易,扭曲了国内生产结构。关税税收的不平等负担还是推动所得税的一个关键理由(尽管人们错误地以为所得税会取代关税,结果美国两者都有了)。内战后,美国因工业革命而致富,靠的是没有所得税、最少的监管负担和稳定的货币(没有美联储)。美国的富裕是尽管有关税而实现的,而不是因为关税。
人们还常常忽视关税在“创收”和“保护主义”之间的矛盾。创收的关税必须低到足以鼓励国际贸易,但保护国内就业的关税又必须高到限制国际贸易。这两者需要做出选择。
至于用关税作为谈判工具,这是个风险高、代价大的策略。与此同时,政客们并不直接承担关税成本,他们可以轻松等待,而让本国公民承受代价。此外,如果关税是“好的、美丽的”,而自由贸易“不公平”或“被占便宜”,那为什么还要以自由贸易为最终目标呢?
关税对就业的真实影响
关税的目标不断变化(更像是谬误的跳跃),但其中一个目标——保护国内就业——需要正视。总体来看,关税往往损害国内就业。虽然关税可能暂时保护某些特定工作,但这对整体经济(包括整体就业)的代价很高。其他行业的隐形损失、下游效应以及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常常超过受保护行业的收益。甚至有时候,所谓受保护的行业也会受到负面影响。
经济理论的视角
我们说的经济理论,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而是通过逻辑上严谨的经济学公理,系统地追溯各种行动的因果关系。(这避免了“现实世界不一样”的反对意见。)是的,现实世界充满不确定性、人的选择和独特变量,因此只有通过健全的经济理论才能理解它。亨利·哈兹利特用他的经济学“第一课”帮助我们:
经济学的艺术在于,不仅要看任何行动或政策的即时效果,还要看其长期效果;不仅要看对某一群体的影响,还要看对所有群体的影响。(原文斜体)
经济学致力于全面检查一项行动或政策的所有效果,而不仅仅是即时或预期的效果。经济学关注那些常被忽视的部分,还要处理谬误——有时候是古老的谬误——因为经济学“比任何其他学科更容易被谬误困扰”。对哈兹利特来说,关于关税的谬误似乎是最顽固、最令人沮丧的。
他写道:
全球政府的经济政策清单足以让任何严肃的经济学学生绝望地举手投降。他可能会问,当公众思想和政府的实际政策,尤其是在国际关系方面,还没赶上亚当·斯密的水平时,讨论经济理论的精进和进步有什么意义?如今的关税和贸易政策不仅和十七、十八世纪一样糟糕,甚至更加糟糕。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的真正原因和借口理由,始终如一。
在这里,我们聚焦哈兹利特关于关税及保护国内就业的见解。他在书中提到一个例子:为保护美国毛衣行业而实施的关税导致毛衣价格上涨5美元。这对就业有什么影响?
美国人会被雇佣在毛衣行业,而之前他们可能没在这行业工作。这是真的。但这不会增加国家的整体产业或就业。因为美国消费者为同等质量的毛衣多付了5美元,他们能用于其他消费的钱就少了5美元。为了让一个行业成长或出现,其他上百个行业必须萎缩。为了让2万人在毛衣行业就业,其他地方的2万个工作岗位会消失。
新行业是可见的。它的员工数量、投资资本、产品的市场价值(以美元计)都容易计算……但其他上百个行业的萎缩、其他2万个工作岗位的消失,就不那么容易被察觉。即使是最聪明的统计学家,也无法精确知道其他工作岗位损失的具体分布——具体有多少人从哪个行业被裁员,哪个行业损失了多少业务——因为消费者要为毛衣多付钱。损失分散在全国其他生产活动中,对每个行业来说都微不足道。没人能精确知道,如果消费者能保留这额外的5美元,他们会怎么花。因此,绝大多数人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以为新行业没让我们付出任何代价。(原文加粗)
总结哈兹利特的观点,关税的“保护”:
- 没有增加净就业。限制贸易可能创造或维持一些工作,但这是以牺牲国际分工和劳动力的其他用途为代价的。
- 其他工作因资本和中间产品成本增加而丢失。
- 更昂贵的国内替代品降低了所有人的实际工资,包括受保护的工人。
- 关税导致的每1美元成本增加(无论是资本品还是最终消费品),都是无法用于储蓄、消费或投资的1美元。
哈兹利特还提到,由于缺乏比较优势,关税阻碍了本会继续的自由贸易(这正是需要关税来“保护”某些国内生产者的原因),从而造成福利损失。
关税对就业的实际影响
关税试图保护一些工作岗位,但以牺牲其他岗位为代价。关税提高外国商品成本,减少供给,导致价格上涨。这不仅发生在最终商品上,也发生在生产投入品或资本品上,从而减少许多行业的生产,导致重组和失业。关税还通过将劳动力和资源投入到效率较低的行业(否则不需要关税保护),进一步扭曲生产结构。成本和价格的增加影响所有人,包括受保护行业的工人。结果是:受保护国家的就业减少、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其他行业就业减少、新兴高效生产线的受阻。此外,其他国家的报复性关税会进一步减少贸易,损害更多工作岗位。
一些实证观察
虽然要谨慎对待实证数据,尤其是预测和估计,但值得注意的是,多份报告提到了关税对国内就业的影响。据估计,2018-2019年期间实施的关税导致约14.2万个全职等值(FTE)工作岗位流失,另有2.9万个岗位因报复性关税而丢失。同一时期的另一项研究发现:
在经济意义上,将一个行业从关税影响的25百分位移到75百分位,会导致制造业就业相对减少2.7%。其中,关税的进口保护效应带来0.4%的正面贡献,但被输入成本上升(-2.0%)和报复性关税(-1.1%)的负面效应抵消。
换句话说,受保护行业的就业增长(+0.4%)被输入成本上升(-2.0%)和报复性关税(-1.1%)的就业损失完全抵消,净效应是暴露于关税的行业就业减少2.7%。关税转移并减少了就业,而非保护就业。另一份报告称,2021年牛津经济研究院估计,关税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战导致24.5万个工作岗位流失,家庭实际收入减少每户675美元。最近,高盛发布的研究显示,广泛关税提高10个百分点将对就业产生净负面影响——制造业增加10万个岗位,但损失50万个岗位。
总结
借用哈兹利特的精神,关税最终无法保护就业。最好的情况下,它们以牺牲其他人为代价保护了一些工作岗位,但往往连这些岗位都保护不了。通过关税政策,工作岗位被转移,而非创造。由此导致的价格上涨人为减少了消费者的支出、储蓄和投资,导致其他地方的隐形岗位损失。价格上升使实际工资下降。保护不具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降低了效率。保护主义还破坏了比较优势,扭曲了生产结构,导致整个经济效率低下和失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