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婚姻法的困境,被奥派经济学解开

图片

干预越多,信任越****少****

*——张鹏*

在不同文化与法律体系下,各国设立婚姻法律以保护弱者、鼓励生育、维护家庭。但结果却不如预期:*结婚率下降**离婚率上升**婚姻诉讼激增*,婚姻本身反而成了被回避的风险。

德国结婚率从1990年的每千人7.3对降至2022年的4.3对;英国每年超过10万起离婚案;北欧国家非婚生育成为主流,男性主动回避结婚的现象日益明显。

这表明,*现代婚姻法在“保障婚姻”的目标上彻底失败*,甚至引发****激励错配**制度依赖**信任崩*塌。本文试图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索一种以自由选择、契约精神和产权清晰为核心的婚姻制度重建路径。

*当前婚姻法的共性问题*

尽管形式各异,但全球婚姻法律在以下方面高度一致:

*1、**国家深度介入私人关系*:从结婚到离婚,法律程序化、官僚化,婚姻不再是私人契约,而是公共事务的一部分。

*2、**“保护弱势”导致制度偏向*:以女性为弱者的默认保护,在现代社会往往变成对另一方(尤其是男性)的系统性惩罚。

*3、**离婚机制复杂惩罚性强*:冷静期、赡养义务、诉讼繁琐,大幅提高了退出成本,反令人望婚却步。

*4、**婚姻被当作社会工具使用*:为达生育、福利等政策目标,婚姻被功能化,失去自主性与私密性。

婚姻原本基于信任与责任,现却因制度干预被异化为交易与博弈,逐渐失去吸引力。

*奥派视角下的婚姻制度重建*

奥地利学派认为,婚姻应是基于****个体自由**契约关系**自愿合作**而非国家强制设计****。制度应从“主导者”退回到“执行者”,围绕以下原则及对应改革方向重构婚姻制度:

*1、**婚姻是自由契约,不是国家工具* 结婚基于双方信任与合作,国家不应通过福利或法律诱导婚姻。 ****实施主张:****取消所有基于婚姻身份的福利政策,如税收优惠和生育补贴,防止婚姻被工具化。

*2、**法院只保障契约执行,不介入私人设计* 法律职责仅在于执行双方自愿签订的婚前协议,不干涉双方关系的实质内容。 ****实施主张:****强制执行婚前协议,确保婚后财产与责任按约定处理,避免事后争议。

*3、**产权清晰是合作稳定的基础* 明确财产归属和责任分配,才能促进长期信任与合作。 ****实施主张:****婚姻财产权制度应建立在明确协议基础上,减少模糊裁量,保护产权清晰。

*4、**责任伦理优于制度保障* 婚姻应建立在个人对自身行为负责的基础上,而非依赖国家兜底。 ****实施主张:****简化结婚与离婚程序,降低行政干预,鼓励双方自愿协商退出机制。

*5、**引入社会信用约束,强化责任履约* 通过声誉与社会评价系统激励履行婚姻责任,减少对国家强制执行的依赖。 ****实施主张:****推动建立婚姻责任的社会信用体系,以非强制方式维护契约精神。

综合来看,奥派主张让婚姻****回归自由契约**责任伦理**去除过度干预****,才能真正促进婚姻的稳定与健康。

*结语:自由与信任才是婚姻的根基*

现代婚姻制度的失败,是****制度设计试图替代信任*的失败。*人类的亲密关系无法靠外部干预强行维系*。奥地利学派提醒我们:*自由优于保障,契约优于强制,责任优于索求。****

婚姻制度真正的未来,不在于设计更多规则,而在于****让制度退后,让人们自由选择、理性合作、诚实承诺****。只有那时,婚姻才能重新成为建立在信任之上的稳固纽带。

在一个真正自由的社会中,人们愿意结婚,不是因为制度激励,而是因为****契约带来信任,产权带来安全,退出带来尊严****。或许这才是婚姻制度应走的方向。

你是否支持上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