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非洲国家整治假冒伪劣食品,一半人得饿死

图片

我们可以把整个世界看做一个国家,“非洲省”的人吃的食品,在“欧洲省”看来,以欧洲的标准衡量,全都是假冒伪劣。这时候有一个好心的“世界首脑”,要整治非洲省的食品安全,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非洲一大半人都得饿死。

因为按照欧洲省的安全标准来规范食品,意味着那些生产低质量食品的厂家会因达不到标准而被排除,市场上都是高质量的食品。高质量的食品价格高,非洲消费者没有选择了,但是他们手里没有钱,想买低质量的、便宜一点的食品,买不到了,所以就挨饿了。

这是干预主义必然事与愿违的又一个典型例证。

实际上,设置较高的质量标准,本来就是大型企业寻求垄断特权的一种手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排除小企业的竞争。代价就是,商品供给减少、消费者选择变少、必须付出更高代价、生活质量下降。

不论是食品,还是其他商品,都不是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满足需求的才是好。是消费者在决定商家生产什么、以什么样的质量生产。消费者始终在通过出价表达他们的价值排序。当他们口袋里储蓄有限,那么活命的价值就排在首位,质量的追求就在其次;当他们变得更加富裕,没有了性命之虞,那么就会把安全、吃的更好排序提高。

我们可以再往前推理,许多人心心念地说,美国占据的是高端产业链,中国是低端产业链。同理,能够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直接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产业链,就是好的产业链。生产一亿台小家电换来的,和生产一架飞机换来的,都是美元,别人在接受美元的时候,不会问你这些钱你是用什么换来的。

更要清楚,技术优势并不代表经济优势。美国人固然需要芯片和火箭,但是大部分美国人更需要的是衣服、食物、家电,是中国的“低端产业链”在满足美国消费者的需求,改善他们的生活。而美国由于通胀和各类管制,让他们在生产这些日常消费品上,已经毫无经济优势可言。贸易战会降低双方民众的生活水平,但是美国人生活水平的降低更甚。

对于美国普通民众来说,到底是火箭回收还是衣服鞋帽更能造福于他们,不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吗?一个仅制造芯片的国家,与一个产业链完整、能够生产品类齐全的消费品的国家,后者更具经济优势。一个能造顶级战机和航母的国家,与一个生产能力超级强大、能造无数炮弹的国家,后者才更具军事优势。因为真的要打仗了,用的最多的是常规武器。

假如总是为产业链的低端而喋喋不休,总想把资源集中起来搞高端产业链,就会扭曲资本结构,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资源调用到高端产业链上,由此将造成消费者的日常需求无法满足,也就是变穷了,更吃不上好的了。

所以,那些生产高质量食品和商品的企业,并没有直接造福穷人,反而是生产低质量商品的企业,在造福穷人。因为穷人的钱,边际效用很高,必须价格足够低,让他们买得起,才能造福他们。

劳斯莱斯并没有直接造福穷人,五菱宏光相对于劳斯莱斯,就是劣质商品,但是它造福了穷人。阿玛尼也没有直接造福穷人,而是拼多多上20块钱一件的衣服在造福穷人。市场经济中的大企业,都是面向最广大的贫困群体、以最低成本生产、最低价格供给的大规模生产的企业。

所以真问题从来不是商品有多安全、质量有多高,而是一个人愿意为它付出多少代价,能不能为吃上最安全的食品而将其他有价值的目标统统放弃。

人们经常讲“人权”,人权最根本的是什么?是产权。消费者有权吃质量低劣的商品。不能剥夺农村人吃质量差一点的食品,首先满足果腹之欲的权利,就像你不能剥夺我吃不健康的烧烤的权利一样。商家当然有权迎合消费者偏好生产质量低劣的商品,商家和消费者之间有权不受干涉地自由交换,这就是切切实实的人权。

不让消费者自主选择、减少他们的选择,不让企业自主决定如何经营,最终结果是企业倒闭了、消费者吃不起饭了,你就是说到天上,它都不能叫提升人权。

知识分子总喜欢宣扬所谓政治权利,而无视经济自由,他们幻想在消灭经济自由的同时保有政治自由。罗纳德·科斯的话是对他们的当头棒喝:

知识分子由于其既得利益而支持言论自由,反对自由企业。但是一旦失去自由企业制度,也将失去言论自由。

如果我们不得不牺牲经济自由或政治自由,为了普遍利益,应该放弃政治自由而不是经济自由。对大多数人来说,维护市场比维护民主更重要。

老百姓吃得更安全更好,是经济自由带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就是经济自由化的进程,让所有人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好了。很明显的,越是富裕,就越有能力吃得好。从来不用担心老百姓不会选择、不喜欢吃好的,那都是因为他们不够富裕,手里储蓄有限。

40年前的人们吃的不好、不安全,因为资本积累有限,它带来的结果就是,投资很少,所以工资率很低;供给很少,所以价格很高。所以就只能吃最差的食物,只要能活命就不错。

改革开放后,人们吃得好了,是因为资本高速积累,生产供给增加,提高了实际工资率,同时降低了物价,所以在吃得饱的同时还能吃得好了。手里钱多了,自然就会对更好的商品产生需求,企业自然就会迎合他们的需求生产更好的商品供他们享用。

在能不能吃得更好这个问题上,拜托,农村人不用谁指导,企业更不用谁规划。

违逆市场进程,在资本积累并没有达到相应高度的情况下,揠苗助长,结局只能是,农村人更吃不饱了,对低质商品需求更加旺盛,原来生产低质商品的厂家进入黑市,竞争更少了,所以质量更差了。

所以,是市场经济带来了更加丰富的供给、更加安全的食品,提升了所有人的生活水准和质量。

反过来说,是干预主义政策阻碍了资本积累,让生产能力下降,工资率降低,物价上涨,由此老百姓本来可以吃上更加便宜而优质商品的机会被消灭了。

非洲人吃不饱,更吃不好,因为他们在观念上不支持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没有创造出适合资本积累的市场环境,归根结底,就是产权保护不到位。

行政命令可以让士兵奔赴战场,但是从来没见过通过一纸命令就能促进经济发展,让人们吃的更好。所以我们要相信市场自发秩序,一切美好生活,都是市场带来的,而不是监管带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