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货币的小偷小摸与汪洋大盗 - 价值
今天公布了5起伪造货币典型案例:
北京程某某,制造假币200余万;内蒙古李某,假币面值40余万;湖南郭某某,假币30余万;四川何某某,假币165.29万元;云南程某某,假币306.625万元。
他们均涉嫌“伪造货币罪”。伪造货币罪最高可以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和没收财产。
伪造货币罪的本质是欺诈。
欺诈,按照自由意志主义的原则,是指当它构成盗窃时。
比如说,一个人卖钻戒,你花了5万元买下了。但是经过鉴定发现那上面镶的根本就不是钻石,而是人造水晶。这时候的法律性质是:他非法地窃取了你5万元的货币,这是盗窃行为。他必须予以返还。
你去买苹果,结果买回来的全是烂苹果,买大米,买回来的大米里面全是沙子,都是此类情形。卖家非法地占有了你支付的金钱,是盗窃。
你在麦当劳对面,自己也开了一家“麦当劳”,顾客花钱去吃了以后发现根本就不是麦当劳,这时候你之所以错了,不是因为你侵犯了麦当劳的“商标权”,而是因为你欺诈了消费者,盗窃了他们的财产。
程某某等犯罪分子造假币的行为,就是欺诈行为。比方说他用自己制造的500元假币,从张三那里购买了一双皮鞋,张三拿到以后这些钱根本就花不出去,程某某就是欺诈行为,因为他实际上盗窃了张三一双皮鞋,张三遭受了净损失。
很明显,只要这种行为立即败露,程某某盗窃犯的身份就坐实了,他就被逮捕了,无法继续作恶了。
但是,假如程某某的造假技术登峰造极,可以以假乱真呢?
我们假定一个社会中有5个人:
1、造假币者程某某;
2、房地产商A;
3、汽车商B;
4、手机商C;
5、领取固定工资的打工仔D。
现在程某某造了200万假币,去房地产商A那里买了一套房子。他的购买行为增加了需求,会推高房地产的价格;由于这些钱可以以假乱真,能顺利地花出去,房地产商A收到这200万以后,购买力增强了,开始了更多的消费。
比如他从汽车商B那里购买了一辆汽车。这推高了汽车的价格,让汽车生产商的购买力增强了,B开始换新手机。
以此类推,手机价格提高了,手机商C购买力增强了,开始买各种消费品,比如衣服、鞋子、电视机等等,当然也推高了这些消费品的价格。
现在轮到了打工仔D。他拿的是固定工资,当他需要买房子、汽车、手机、衣服、鞋子、电视机的时候,他发现,所有东西都涨价了,他必须支付比过去更高的代价才能买到这些东西。他就是那个最大的倒霉鬼:他卖出的东西(劳动力商品)并没有涨价,购买的所有东西都涨价了,因此他的购买力被剥夺了,转移给了那些出售商品已经涨价的人。
当然,最终转移获益得最多的,是假币制造者程某某。
总之,这些假币总是从某一点注入经济,然后像涟漪一样不断扩散,最终遍及整个经济体。假币流到哪里,哪里的物价就上涨;没有流到的地方,物价就不上涨,或者上涨的幅度较低,甚至会下降。
假币最初注入的地方——在此例中是房地产——涨价幅度最大,然后逐渐衰减。也就是说,各类商品的涨价幅度是不同的,不是“价格水平”的上涨,而是“价格结构”的革命。即便是这些假币的效应已经完全释放出来了,已经改变的价格结构,也回不到从前。
谁越是靠近假币的源头,谁就越是受益。只要自己出售的商品的涨价幅度,超过自己购买的商品的涨价幅度,就会在这场假币狂欢中受益;反之就受损。
因此,增加出来的以假乱真的货币,不是财富,也不能创造任何财富,而只是重新分配财富。很明显,它制造了受益和受损两个阶级,后者的购买力被转移给了前者,也即,被盗窃了。
我们可以认为,ABC三人在法律上是无罪的,但是源头上的假币制造者程某某,绝对是罪魁祸首,他在这个过程中受益、即剥削得最大,他采取“政治的手段”——即欺诈,而不是“经济的手段”——先诚实生产而后消费——不劳而获地获得了巨额财富。
所以程某某必须作为盗窃犯被追究责任。你不能说,由于他造出来的钱可以以假乱真,能够流通,就认为他没有盗窃。
而且,他的行为将扭曲生产结构,使其偏离消费者的偏好。因为他把这些以假乱真的假币花给谁,谁就受益,购买力就上升,因此就可以在市场上竞买生产要素,让自己的生意扩张;由于资源总是稀缺的,那么没有拿到假币的人,生产就会萎缩,甚至由于购买的成本上涨而退出供给,即破产。这并不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因为很明显,如果没有这些假币的注入,就根本不存在这种扩张和萎缩。
即,程某某的行为,导致了经济出现了错误的生产结构,消费者需求难以满足,福利下降。
所以,对假币制造者程某某这种人,必须严惩。不是把他关进监狱里,让倒霉鬼D纳税供他吃喝,也不是把他的非法财产没收充公,而是将他的非法财产返还给受害者,然后要求他加倍偿还——因为只是返还的话,仅仅是恢复了原状,并没有起到赔偿、惩罚的作用。如果他的非法财产已经被挥霍,那么应当强制奴役他,让他为受害者打工和劳动,直至返还和赔偿完毕。
现在,我们把这个故事的主角,由假币制造者程某某,换成美联储主席鲍威尔。
假装私营、独立的美联储,在特朗普的威逼利诱下,开始降息25个基点,美国最新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将下调至4%-4.25%。
联邦基金利率,就是银行间同业拆借的隔夜利率。通俗说,就是降低银行之间拆借资金的成本,由此在商业银行之间相互挪腾准备金。
其目的是,让那些拥有超额准备金的银行可以将资金借给准备金不足的银行,由此实现银行信贷扩张能力的总体提升。信贷扩张后,又可以“撬动”市场利率的下降。
美联储还可以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主要是购买国债的形式,凭空制造一笔货币,来增加银行的准备金。其目的也是,增强银行的信贷扩张能力,向市场注入更多的货币。
所以,降息,就是大放水,就是增加基础货币,进而扩张货币供应量。
当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10%,1亿的准备金,按照货币乘数(准备金率的倒数),可以扩张10亿的货币供应量。
而美国现在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多少呢?
零。
也就是说,它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张,想投放多少就投放多少。
现在,我们可以对比一下伪造货币罪犯罪分子程某某和鲍威尔了。
程某某造的是假钱,他手艺再高,也只是以假乱真。鲍威尔造出来的钱,叫“真钱”,根本就不存在“以假乱真”一说。原因是,只有他能造钱,凡是他造出来的,都叫“真钱”。
尽管美联储造出来的钱,其实统统都是假钱,因为真正的钱,是黄金白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美国用法定不兑换纸币代替了真实的金属货币,由此才让花花绿绿的美元纸片成为“货币”。这些纸币,根本就没有真实的黄金储备支撑,所以,它们都是假钱。鲍威尔就是在假钱的基础上继续制造假钱。
程某某的作案手法非常低劣,买打印机、油墨,造出来的还不像,而鲍威尔根本就不用这些东西,只需要开个新闻发布会,手下的人直接在计算机上写一串数字,假钱就出来了,就是购买力了。
跟程某某一样,他把钱给谁,谁就受益了。他主要给谁呢?给美国财政部(美联储是美国政府的提款机),给军工复合体,给华尔街,给美国政府采购承包商;给美国老百姓的,只是美国政府和裙带企业吃剩下的一点残羹剩汁,主要用于安抚情绪,为他所服务的政客争取选票。
程某某造了200万的假币,鲍威尔则仅仅在疫情期间的2020-2023年,美国M1因量化宽松政策就激增375%,流通美元总量从4万亿美元增至19万亿美元。也就是说,仅仅这几年,鲍威尔制造了15万亿美元的假钞。
如果说程某某是个“小偷小摸”,鲍威尔无疑是汪洋大盗;如果程某某可能会被判处无期徒刑,那么鲍威尔应当被枪毙一万回,每次枪毙十分钟。
与程某某还有不同的是,程某某搞这些非法活动提心吊胆,每次只能制造那么一点点;鲍威尔则是明目张胆,海量地造假。程某某这200万元投入市场后,随着经济的流动,慢慢形成了一个新的价格结构,这一轮的盗窃就结束了;鲍威尔则不同,他是不等这一轮结束,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造假,一轮接着一轮,由此,盗窃和再分配一直持续,生产结构的扭曲越来越严重,现在已经严重到滞胀了,再下去,就是又一次的美国大萧条,成千上万的企业和个人要破产。
我们可以由此理解,普通美国人现在为什么名义收入在增加,却觉得自己越来越穷了;也可以理解到,为什么隔一段时间,就来一次繁荣-萧条的商业周期,用惨烈的经济清算来治愈造假的创伤。而且,为什么这个商业周期的间隔时间在缩短?因为美联储造假造到停不下手,越来越疯狂了。
然而这个世界最吊诡的就是,程某某遗臭万年,而鲍威尔却以“肩负着稳定美国经济的神圣使命”,像个神一样地被人膜拜。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你已经接近理解这个世界的真相了:
格林斯潘在作为经济学家的时候,写论文赞扬金本位,当了美联储主席后,就说金本位不可行;然后,一众经济学家,包括凯恩斯、米尔顿·弗里德曼都严词攻击金本位。其原因很清楚,不是金本位不可行——它一直可行,几百年间都可行,而且现在其实也并没有脱离金本位——而是金本位为他们伪造货币设置了天然的障碍。
因为金本位是一种让货币脱离权力控制的诚实货币体系,美联储和那些宫廷经济学家们怎么可以让其束缚手脚,放弃印制纸币的诱人好处呢?所以,必须抹黑它、攻击它,并除之而后快。
我们会发现程某某与美联储及鲍威尔之间,存在一种神奇的区别:自由市场和美联储这个美国政府机构,存在两套截然不同的伦理观。在自由市场上绝对被视为犯罪的行为,当美联储在实施时,就不但不是犯罪,反而被吹嘘为“英勇的行为”,在“拯救美国经济,维持价格水平的稳定和促进就业的增长”。
现在,真实的目的已经浮出水面:鲍威尔们其实并不在乎造假,他在乎的是,必须垄断造假行为,除了他自己之外,别人都不能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