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该做这项重大长远对正确经济学的投资了!

这次罗永浩和西贝事件掀起的舆论风暴,不知道企业家们是什么样的感想?硬杠还是服软,只是一个策略问题、公关技术问题,但是真正要做的长远打算是什么?

我觉得企业家要思考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了:到底如何从根本上扭转反市场、反智的社会舆论?否则,今天一个郎咸平,明天一个辛吉飞,后天一个司马南,大后天是罗永浩,你们招架不住的。罗永浩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预制菜问题上了,他甚至已经开始将舆论往偷逃税上引导,这已经彻底暴露了他的底色。你们再不做长远考虑,灾祸就会降临。

图片

观念决定历史走向

我们经常重复大卫·休谟和米塞斯的洞见:权力不是唯物主义的枪炮,而是由大众观念决定的。因为统治者总是少数,力量总是站在被统治者一边的,他们除了依靠公众观念的支持之外,没有任何支持他们的东西。因此,长远来看,没有不符合民意的政府。这个洞见,适用于最自由、最民主的政府,也适用于最霸权、最军事化的政府。

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能够长期存在的政府,都是“民主”的——是民意观念的反映。不要把“民主”仅仅视为一种选举机制。

你要想重获自由吗?拉博埃西甚至还说:它并不需要你积极地做什么,只要你不把你的财产、妻女交给他们,你就自由了,你就得救了。

思想观念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威力无比,可以战胜枪炮。从古至今、世界各国的历史,都验证了“水能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政治人物非常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进行“思想动员”,要“名正言顺”。“枪杆子”与“笔杆子”比,笔杆子更重要,是笔杆子在指挥枪杆子。

想想看,要想让大众服从,不是给每个人配备一个警察,而是对他们说:跟着我,能够抵达幸福的天堂。不论哪种意识形态,都是这样宣传的。统帅一支部队,也不是靠武力威慑,谁不服从命令就枪毙。而是构建一种思想,一种叙事,告诉你的部下,你在为一个高尚的事业而奋斗,失去生命都是值得的。

人,总是观念的动物,是观念在指导行动,也是观念在决定什么是你的利益。大众的观念,最终决定了政策,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历史并不是像马牌说的那样有确凿的规律,并且沿着进步的方向一路前进,历史没有规律,社会可能会倒退。历史的道路,全赖民众的观念。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每次公共舆论事件中看的清清楚楚。大到工业革命、改革开放,这种宏大的历史事件,是被观念决定的;小到我们生活中的一切政策规定,也是观念决定的。当大众都在呼吁社保的时候,社保就必然会出台;当大众都说,教培机构导致教育不公平的时候,一记重锤就会落下;当大众认为大企业就是垄断、美团饿了么压榨的时候,反垄断的大旗就会祭出,降低平台抽成、取消超时配送罚款就会出台;当大众认为内卷不好,那就反内卷。

这一次,当大众要求必须明示预制菜的时候,只要观念如此,政策就一定会出台。

总之一句话,当大众要求管一管的时候,那就一定会管,权力就随之一定会扩张。

反过来说也成立。当大众根本就不支持某项政策的时候,它即便是出台了,那也没用,根本就不会得到执行。比如最早要征收“筵席税”,你请客一桌超过500块,就要征税,它就执行不了;比如一直要征收房产税,喊了一二十年了,就是落不下去;比如前不久还要规范快递行业,说快递必须送到家里交到手上,不能随随便便放在驿站,谁执行了呢?现在我们照样在驿站取快递。因为这是市场多方共同自由选择形成的最佳方式。

所以如果没有大众的观念支持,任何政策都是一纸空文。总有强制力不可改变的人类行动规律。

你肯定要杠了:我、我身边的人明明支持某某某开禁,为什么做不到呢,还不是强制力决定政策的?

不,你观察错了,你对社会的感知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你跟社会有点脱节,你要多“下基层”。多数民众想的跟你就不一样,他们就不关注你关注的东西,他们关心的是:钱袋子鼓了没有,工作好找不好找等这些在你们这些文化人看来太过“世俗”的东西。所以它才无法实行。大众若是真的要关心你所关心的那些事情的话,那就是磅礴的、势不可挡的力量。

谁在舆论上占据优势,谁就能决定政策。对与错,是另一回事。

谁在创造观念?

那大众的观念来自何处呢?

来自知识阶层。

观念总是从某个知识分子的脑子里冒出来的,是他们在那里构想了一种思想,进而著书立作,另外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相信和服膺他的思想,然后再向大众传播和普及。

民众忙着赚钱和养家。民众其实不关心你什么意识形态,民众看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你能让我生活变好,我就支持你,否则我就反对你。民众也不在乎谁掌握权力,他关心的是一日三餐。

民众并没有自己的哲学。马牌那佶屈聱牙的学说,民众是不看的,也看不懂。总是知识分子将某种观念解读出来,灌输给民众,赢得了大众的观念支持,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因此某些政策就会出台。

所以,我们要追溯源头。知识分子才是真正的统治者,那些大思想家,是真正统治这个世界的思想帝王。这世界,终究是“诸神之战”。

凯恩斯说的为数不多的正确的话是:那些权势煊赫的政治人物,最终会发现,是某位已故经济学家的思想在统治着他。

比如预制菜问题。

这就是一帮卢梭和波兰尼主义的原始崇拜者鼓噪出来的,这种思潮有强大的影响力,环保主义也是这种思想的一种代表。他们在自己的嫉妒心驱使下,反对资本主义的物质生活,反对现代化高效率生活方式,反对造福人类的一切技术成果,期望回到他们幻想中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之中,认为那是田园牧歌的生活,平等主义的生活,自给自足的生活,原生态的生活,那才是人类应当追求的。这种观念已经俘获了无数人。

问题在于,原始主义的美好生活场景,全是他们想象出来的,那根本不是什么田园牧歌,不是什么岁月静好,而是意味着食不果腹,严重的身份不平等,严重的马尔萨斯陷阱。回到那样的社会,必须把全球人口减少十倍到工业革命前的7亿人,所有人还面对自然的严重挑战和死亡的随时威胁,人均寿命只有30岁。

那些整天要想回到原始时代的人,恰恰是最孱弱、对自然最没有改造能力、最缺乏生存技能的人。要不是市场经济的进步,他们哪里还有机会瞎逼逼,早就死了一百回了。

这种人对市场原理一无所知,认为劳动分工是“异化”,对“物欲横流”充满仇恨,而且智力水平低下,稍微复杂一点的逻辑推理都会让他们大脑熄火,对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完全胡乱归因。这些思想疯子甚至要求给他们独断的权力,按他们的蓝图来规划社会,消除一切与他们的观念不合的学说,这样人类就能达到理想的天国。

他们利用大众对食品安全的恐慌情绪,利用大众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无知,占据了人们的头脑,一种完全反智、但是能够影响大众的思想,让它的拥趸们抓住了提升影响力和地位的救命稻草。

罗永浩、司马南、秦晖等等,就是这种人,他们接过接力棒,成为思想观念领域的传播者,能一呼百应,影响数亿人,是真正的舆论领袖。

舆论即权力。它能带来直接的政策效应,也能深刻地改变历史走向。

想想看,一个罗永浩厉害,还是新华社CCTV厉害?

当然是罗永浩。他一个人,胜过100个CCTV,500个环球时报,他的威力可以战胜千军万马,可以让强制力为己所用,对14亿人的生活制定规范。你说他强大不强大?

谁要是忽视观念影响力,忽视舆论的作用,谁就是不懂政治,就是犯了幼稚病。

这也是我们整天写文章的原因。这不需要自我感动,自我拔高,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消费,因为我写了,所以我很爽。重要的是改变我们自己,我自己脑子通透了,加深了对整个世界的理解,这是最大的智力满足。我们也影响不了几个人,大部分人骂我们是神经病,是资本家代言人。但是也不可否认,客观上能够起到一定的改变舆论的作用,改变一人是一人。

为了自由事业日拱一卒,除此之外也没有其他办法。枪炮可以堵住嘴,但是改变不了观念,杀了查理·柯克,不意味着他所信奉和传播的保守主义观念就死了。

唯有观念可以战胜观念,也唯有思想能够战胜枪炮。

企业家,要投资正确的观念

鉴于观念如此重要,生产和传播观念的知识分子如此重要,它可以直接决定一个国家的舆论环境和营商环境,决定我们和子孙后代的未来,企业家的地位又如此重要,任何市场风浪都对他们造成严重影响,那么企业家真正要做的最重要的投资是什么?

投资正确观念,投资知识分子。

意识形态上的冲突,其实都是手段上的冲突,而不是目的上的冲突。因为所有意识形态都告诉大众,跟着我们干,能实现美好的生活。区别只在于,采用什么手段才能实现这个目的。那么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就是经济学可以解答的问题,也只能通过经济学来解答。

经济学,自然科学,都可以提供确凿无疑的因果关系,它们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但是它们能够为价值的实现提供指引。青霉素可以消炎,这是自然科学;人们想要消炎,追求健康,就必须知道青霉素能消炎这个自然科学知识。同理,市场经济增进每个人的福祉,计划经济会导致贫穷与匮乏,这是千锤百炼的经济学原理,不是口号,那么你要想追求富裕,就不能去呼吁计划的手段。

如果大众对这些自然科学和经济科学常识茫然无知,就会形成反智的舆论声浪,知识分子野心家就会利用大众的无知,掀起民粹舆论,再强大的企业,在这种舆论声浪面前都不堪一击。

所以企业家要想保障自身产权,要求长远经营,那就必须投资到科学的普及之中,否则你的财富乃至人身,就岌岌可危。

至少资助一些自然科学家,让他们投身于自然科学的科普活动之中。

当辛吉飞说“科技与狠活儿”的时候,应该有科普大神站出来,指出各种添加剂、防腐剂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大的危害?没有它们的结果是什么?

当他们说转基因大豆油有问题的时候,把转基因的原理说清楚,是不是危言耸听的那回事?

当他们反预制菜的时候,反对两岁的西蓝花的时候,也要讲清楚,中央厨房的东西安全,还是小菜农自己种的安全?低温冷冻的安全、不流失营养成分,还是在菜市场买的安全?

当他们要支持国产反对外国货的时候,科技大神要站出来,把ipone、华为都给它拆了,看看里面的配件都是咋回事。

这些常识都很简单,并不需要太复杂,要以坚实的科学基础,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将它们传播出去。

只要科学观念占据头脑,反智的东西就没有藏身之地。

你们企业家不方便说,也说不好,那就资助自然科学家站出来说嘛。将各种反智言论进行拆解,逐一批驳,把那些人的流量需求和反智形象彻底揭露出来,让他人设崩塌,遭到众人的唾弃。

你们自己不说,还不资助自然科学家,仅凭他们的用爱发电,那就不要怪那些反智主义分子将你们摁在地上摩擦,让你百口莫辩。

你不占领科学的高地,反智的舆论就会占据上风。啥冤枉钱都花了,这点钱算个啥?这才是真正利长远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资助经济科学家。

当然,这里指的是真正的经济学家,而不是那些宫廷经济学家,国王的知识卫队。

资助他们的意义深远。一来,正确的经济学知识,是促进社会繁荣进步的基石,没有经济的繁荣进步,没有资本积累,也就不会有自然科学的进步。二来,必须用正确的经济学知识,来揭示各种管制和干预政策的后果,大众是不会进行长逻辑链条的推理的,只有训练有素的经济学家,才能看出一种政策看不见的后果和代价。

只要大众都充分意识到,那些知识分子呼吁的政策,都将损及他们的利益,大众才不会支持他们;企业才不会被错误的政策所打击。

比方有些企业家,认为现在科技进步了,计划经济就是可行的,甚至要在我们这代人实现。这时候就必须有经济学家站出来普及常识:计划经济就是消灭私有财产,消灭价格,消灭理性经济计算,所以不论科技如何进步,计划经济都是不可能的。更准确地说,科技越是进步,计划经济反倒越不可能。因为一旦没有了货币价格计算,超级复杂的经济体,到底如何决定将稀缺资源配置到适当的用途之中呢?这时候整个经济就成了瞎子,混乱和匮乏立即发生。

况且,一旦真的实行计划经济了,这些企业家,恐怕是第一个要被收拾的对象。因为不把你的财产一律充公,如何实行计划呢?

比如把你们企业家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劳动法、社保和劳动保护的各类规定,难道不需要经济学家反复来阐明它的危害吗?必须让劳动者认识到,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更难找到工作、更低的工资率、更差的生活水平,只有这样,这些政策措施才没有舆论的土壤,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进步,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

再比如国有资产流失。当郎咸平反国企改革,让民营企业家身陷囹圄时,当司马南不断地攻击构陷联想,污名化民营企业的时候,联想的公关团队几乎毫无招架之力,司马南的铁粉们如鲨鱼一样恨不得把民营企业都碎尸万段。这时候必须有经济学家站出来,分析联想到底有没有侵吞国资;更重要和根本的是,揭示国有企业的弊端,以及任何私有化方向的改革都是对大众有利的。假如联想能资助十个古老板,郎咸平和司马男这种人的底裤都会被扒光,经济学原理也能深入人心,民营企业再也不用背负什么原罪,这才能迎来民营经济的春天。

再比如预制菜,在自然科学普及常识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由经济学家来阐明自由选择、劳动分工和机会成本问题;消灭它的结果是什么?消费者有没有所谓知情权?我们到底要一个工业化、劳动分工的繁荣经济,还是一个大家都回到厨房、自给自足、茹毛饮血的匮乏经济?我们到底应当相信市场经济的竞争、规范和商誉机制,还是相信一刀切的监管?到底是市场还是监管,让我们吃得更安全更放心的?

还有,今天西贝道歉了,但是很显然罗永浩并不想放过它,它不但在呼吁预制菜的监管问题,而且已经开始把舆论引向查税的方向。他说**“拿预制菜假装不是预制菜的税率差异呢,要不要给公众摊开讲讲?”**这跟举报差不多了,已经走向了非常可怕的方向。这时候也必须有经济学家出来讲:税收的本质是什么?举报的本质是什么?查税的结果是什么?

上述种种,没有经济学家站出来讲,是没有人能够讲清楚的。企业家往往在预测消费者需求上是佼佼者,他们以为自己生意做得好,经济问题就一定懂,这是一种幻觉。

只有经济学家将原理讲解给大众,后果揭示给大众,企业家才有更好的生存空间,我们的子孙后代才有更好的未来。

所以投资经济学,资助经济学研究,资助正确的经济学原理的传播,才是真正利长远的事情,是一个千秋伟业。

这绝对不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不是说我们是搞经济学的,就把经济学提升到一个不适当的空前地位,把这个重要的地位指派给经济学的,并不是经济学家,而是社会大众。正如米塞斯所言:

所有当今的政治议题,都涉及一般称之为经济问题的问题。在当前关于社会和政治事务的讨论中,所有争执都涉及行为学和经济学的根本问题。每个人心里都盘据着某些经济学说。和从前以为是哲学和神学研究主题的那些问题相比,哲学家和神学家现在对于经济问题更感兴趣。小说和戏剧现在也从某些经济理论的角度处理所有人间世事——包括两性关系。每个人都想到经济学,不管他本人知不知道经济学。在加入某个政党时,以及在投下他的选票时,每位公民都必然连带地采取某个立场,看待一些基本的经济理论。

在十六、十七世纪,宗教是欧洲政治争论的主要议题。在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和美国,最重要的问题,是代议制政府相对于王权专制之争。今天,最重要的问题,是市场经济相对于社会主义之争。这当然是一个完全要靠经济分析来解决的问题。诉诸空洞的口号,或者诉诸唯物辩证论那种神秘主义,是没用的。

……

不管我们喜不喜欢,事实都是:经济学不能一直是一门深奥的、只有少数学者专家才能掌握的知识。经济学处理社会一些根本问题;它关系到每个人,也属于每个人。它是每个公民主要和适当的研习课题。

所以,企业家们,在现在的全球舆论形势下,你们最好、最重大的长远投资,就是资助经济学的研究,资助经典经济学原著的译介,资助那些真正的经济学家,让他们拿起最犀利的武器,对抗一切反市场的思潮,改变社会大众的观念。

总之要投资正确的观念传播,营造有利于企业成长的营商环境,这样才能真正造福大众。不这样做,大众活不好,你们也活不好、甚至活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