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财富不是自己贫穷的原因,而是相反
图 | 网络
经济学有一个重要的结论,自愿的交易总是互惠互利的。这个道理如此深刻又如此简单,深刻到让人醍醐灌顶,简单到不需要更多解释,只需稍作思考就会发现是理所当然的。
互惠互利,意味着双方受益,得到货币的一方是受益者,买到商品的一方也是受益者。双方不仅不会因为对方的得益而受损,相反交易过后,双方都得到了益处。
这与直觉多少有些相悖,直觉告诉我们,赚钱是占便宜,花钱是吃亏。赚钱是得到财富,为日后积累生存资本;花钱消费意味着消耗,财富存量减少。积攒财富才有安全感,如果一个人确定一百年不愁吃不愁穿,至少在生存问题上是高枕无忧了。所以这种直觉非常容易理解,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对未来的恐惧。
但是赚钱的最终目的本来就是消费,即使是因为担心未来而努力赚钱,担心的还是未来享受不到足够的消费品。
直觉有时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正确选择,比如我不想被人「占便宜」,少花钱,多储蓄,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但是直觉不能代替逻辑,直觉上花钱是被「占了便宜」,不代表它在逻辑上成立。
我们说「自愿交易,双方受益」,一说「自愿」,其实已经跟所谓「吃亏」没有了关系。经济学告诉我们,「人的行为总是趋向于用一个更满意的状态来代替目前不那么满意的状态」,自愿交易的过程中,买卖双方所遵循的都是这样的行为逻辑。积累财富也好,消费满足当下也好,都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状态更满意一些,只要是人,只要是有意识的行为,都必然遵循这个规律。
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自愿买卖的双方都在增进自己的满意度,卖方此时需要赚钱胜过囤货,买方此时需要商品胜过存钱。这样的「奥派三字经」无法反驳,虽然 正确得有些无聊 。
所以在自愿交易的前提下,赚钱就是在造福别人的同时为自己带来财富,消费就是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为别人带去财富,没有「占便宜」和「吃亏」一说。
我能赚到他的钱是因为他先前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他的财富很可能是通过造福别人获得的。之所以说「很可能」,是因为这里涉及到获得财富的另一种方式,掠夺,本文先不展开讲了。
不是说财富有一个固定的总量,我得到的多,给别人剩下的就少,财富需要人去创造。市场经济就是一个共同创造财富的过程,有了自由买卖,多了繁荣和平,少了贫穷纷争。人们眼里看到一小部分人受益于改革开放变成大富豪,剩下的好像都是穷人,却没有意识到他们眼中的穷人,生活水平不知道要比几十年前的上层人高出多少。
贫富是对比的结果,市场经济下的穷人不用忍饥挨冻,人手若干台智能手机,换一个没有市场经济的环境,可能连出生的机会都没有。
那些最受市场恩宠的企业家、资本家们,不管是因为能力还是运气,他们发家致富的原理依然遵循前文的结论——基于自愿交易的市场经济中,要想获得财富,就得造福别人。
因此,他们的财富不是别人贫穷的原因,恰恰相反,他们获得财富的同时让世界变得更好。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也一样,在交换经济中,从正当途径获得财富的能力,其实就是造福别人的能力。所以,你的财富也不是别人贫穷的原因,恰恰相反,你在获得财富的同时造福了你的交易对象。
赚钱利人利己,不论大钱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