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智化“连滚带爬”的罗生门,看“杀死”残疾人的“善意”
引子:一场“连滚带爬”的尊严之死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当郑智化用他那嘶哑、倔强的声音唱出《水手》时,他点燃了一代人的灵魂。他不仅仅是一个歌手,更是一个象征——一个在小儿麻痹症的折磨下,依旧高昂着头颅,与命运搏斗的硬汉。

然而,2024年10月,这位“水手”在深圳机场,经历了一场“搁浅”。
“连滚带爬”,这是郑智化最初的控诉。一个60多岁、终身与轮椅为伴的残疾人,在登机时,因为升降车与机舱门存在25厘米的致命落差,而轮椅无法推入。他声称,操纵升降车的司机不愿费力将升降板调平,只是“冷眼旁观”,任由他以一种极其屈辱的姿态,“爬”进飞机。

隔着屏幕,我们几乎能触摸到他那份被碾碎的尊严。
舆论瞬间爆炸。这是深圳,是中国“效率”和“文明”的窗口!怎么能容忍如此“没人性”的画面?一时间,对深圳机场的口诛笔伐淹没了整个网络。
然而,戏剧性的反转来了。
监控视频流出。视频中,我们没有看到“冷眼旁观”,反而看到了两名工作人员和一名空姐,正在“共同帮助”他登机。没有“连滚带爬”,只有一次笨拙但有人协助的“挪动”。
舆论瞬间掉头。愤怒的火焰转向了郑智化。“撒谎!”“利用残疾身份博取同情!”“台湾戏精!”的骂声不绝于耳。
更戏剧性的是,深圳机场在视频流出之前,就已经“光速”道歉,并承诺“立行立改”。

10月27日,事件的最高潮到来:郑智化本人在微博发文,就“连滚带爬”的表述致歉,承认自己当时“情绪激动,措辞不当”。

一场罗生门。
但这场闹剧真正令人震惊和愤怒的,不是郑智化是否夸大了其词,也不是深圳机场的服务是否真的“没人性”。
而是这场风波背后所揭示的,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我们越是试图用“特权”和“关爱”去“帮助”残疾人,我们就越是在系统性地“杀死”他们的尊严和未来。
一:“道歉”的真相——是服务,还是“统战价值”?
我们必须问一个冰冷的问题:深圳机场为什么要道歉?
如果郑智化“撒了谎”,如果工作人员“尽力了”,如果一切只是“措辞不当”的情绪发泄,那深圳机场作为一家庞大的国有企业,何必如此“卑躬屈膝”?
答案,或许与“残疾”无关,而与“身份”有关。
正如一些敏锐的网友指出的,郑智化的身份太特殊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残疾旅客,他是“台湾歌手郑智化”,甚至是被许多人标签为“爱国歌手”(那首《大国民》至今听来都令人心惊肉跳)的“台湾同胞”。
他的“统战价值”,在这一刻,或许远远超过了他的“残疾人”身份。
一个鲜活的对比是内地残疾歌手李琛。在郑智化事件发酵后,李琛也立即声援,称自己也曾遭遇过几乎一模一样的困境,但他的呼喊,如同一颗石子丢进大海,没有激起半点涟漪。
李琛不是残疾人吗?李琛不是歌手吗?为什么他“连滚带爬”就无人问津,而郑智化一句情绪化的“连滚带爬”,就能换来一个超级机场的“深夜致歉”和“立行立改”?
这就是真相的可悲之处。深圳机场的“速度与温度”,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认识到了对残疾人士服务的根本性缺陷,而是因为这次“被卡住”的,是一个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和舆论价值的特殊人物。
这不是一次基于“人权”的胜利,这是一次基于“特权”的公关。
我们为郑智化“维权成功”而欢呼,本质上是在为一个“会闹的孩子有奶吃”的系统鼓掌。我们愤怒于李琛的“无人问津”,却没意识到,我们真正应该愤怒的,是这个系统本身——一个依赖于“身份政治”和“舆论声量”来分配“关爱”和“正义”的系统。
二:罗斯巴德——人的“自我所有权”
要理解这一切,我们必须请出罗斯巴德。
在他的巨著《自由的伦理》中,罗斯巴德提出了一个最基本、最不容侵犯的公理:人的自我所有权。
这个概念通俗易懂:你,100%地,绝对地,拥有你自己的身体。
这是所有“人权”的基石。因为你拥有你自己,所以你拥有你的劳动;因为你拥有你的劳动,所以你拥有你通过劳动所创造或交换来的财产。
任何人,以任何名义(无论是“国家”、“人民”还是“上帝”),都无权侵犯你的“自我所有权”和你的“财产权”。任何未经你同意的侵犯,无论是抢劫你的钱包(侵犯财产权)还是强迫你劳动(侵犯自我所有权),都是非正义的。这就是**“不侵犯原则”**。
现在,让我们用这个视角,来审视郑智化事件。
一个令人“震惊”的推论出现了:郑智化,或者任何残疾人,是否拥有要求机场提供“无障碍通道”的“权利”?
罗斯巴德的回答是:不。
这个答案听起来冷酷无情,甚至“没人性”。但请先收起你的愤怒,听听他的逻辑。
“权利”意味着一种强制性的索取。如果你“有权”获得无障碍服务,那就意味着你“有权”去强制机场的所有者(无论是国家还是私人),用他们的钱(他们的财产)和他们的劳动,去为你修建一个你想要的升降梯。
在罗斯巴德看来,这是一种侵犯。这是在“公共利益”或“道德同情”的名义下,对机场所有者“财产权”的合法化侵犯。
一个残疾人和一个健全人,在“自我所有权”上是完全平等的。你拥有你的身体(无论健全与否),我拥有我的财产。你不能因为你的身体不便,就获得一种“特权”,来侵犯我的财产。
“天哪,”你可能会惊呼,“这难道不是纵容歧视吗?这难道不是让残疾人自生自灭吗?”
不。恰恰相反。罗斯巴德的理论,指向了一条真正解放残疾人的道路。
三:谁在“杀死”残疾人?——“特权”对“市场”的绞杀
读到这里,你一定认为罗斯巴德是个冷血的怪物。但是且慢,网友漫天霾老师说:
“任何对残疾人予以特殊照顾、即赋予特权的政策,最终都是在杀死残疾人。因为这就是对市场的伤害……其结果都是,让残疾人的处境更惨。”
这段话,就是罗斯巴德思想在现实中的投影。
为什么“特权”会“杀死”残疾人?
我们先来看一个没有“特权”的世界——一个纯粹的自由市场。
在这个世界里,深圳机场是私人的,而且它可能还有三四个竞争对手。为了生存和盈利,机场的唯一目标就是服务客户。
请问,残疾人、老年人、推着婴儿车的父母,是不是客户?当然是!而且是巨大的客户群体。
为了“抢”这部分客户,A机场会怎么做?它会拼了命地优化无障碍服务。它会发明更平稳的升降梯、更宽敞的通道、提供“一对一”的尊贵服务。B机场为了不输,只会做得更好。
在自由市场中,郑智化根本不需要愤怒发声,他只需要用脚投票(或者说,用轮椅投票)。哪家机场服务差,哪家机场就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市场,会用“利润”作为奖赏,来激励企业提供最好的人性化服务。
市场的逻辑是:你不是我的负担,你是我的客户。我服务你,不是因为我“善良”,而是因为我“自利”。
而这种“自利”的驱动力,远比“善良”的呼吁要强大一万倍。
现在,我们回到现实世界——一个充满“特权”和“管制”的世界。
深圳机场是国有企业。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垄断的。它提供服务的首要动机,不是为了“利润”(或者说,利润不是唯一动机),而是为了完成政治任务和遵守规章。
这就是“郑智化-李琛”困境的根源。
这个系统不依赖于“服务客户”,它依赖于“遵守规则”。
于是,那个“冷眼旁观”的司机出现了。他为什么“冷眼”?因为他的工资和奖金,不取决于郑智化的尊严,而取决于他是否“按时”完成了“流程”。调整升降板?那是流程外的“麻烦事”,做好了没奖励,做坏了(比如磕碰到飞机)反而要受罚。
官僚系统的逻辑是:你不是我的客户,你是我流程中的一个“问题”。我处理你,不是因为我“自利”,而是因为“规定”要求我这么做。
当“规定”缺失时(比如那个25厘米的落差),“冷眼旁观”就是必然的。
而当这个“问题”闹大了(郑智化发微博了),系统才会启动它的“危机公关”模式(政治任务),于是“道歉”和“整改”就来了。
看,这就是“特权”和“管制”对市场的“绞杀”。
- 它用“合规”杀死了“服务”:企业不再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残疾人,而是思考如何最低成本地满足法规。
- 它用“垄断”杀死了“创新”:助听器、智能假肢,哪一个是“办公大楼里的官僚”发明出来的?全是市场资本逐利的结果。你用行政命令去“保护”残疾人,就是伤害了那个本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工具的市场。
- 它用“身份”杀死了“平等”:系统无法平等地服务每一个人,它只能优先服务那些“统战价值高”的、“声量大”的“特殊人物”。这恰恰是对李琛们最大的不公。
我们以为在“保护”残疾人,实际上,我们是把他们从“市场”的客户名单上划掉,扔进了“官僚系统”的救济申请表里。
我们剥夺了他们作为“消费者”的力量**,转而赐予他们作为“弱者”的特权。**
这,就是那“杀死”残疾人的“善意”。
最后的话:水手的愤怒——我们要的不是施舍,是尊严!
让我们回到郑智化。他为什么要为“连滚带爬”而道歉?
因为他骨子里,是一个骄傲的“水手”。他一生都在与命运抗争。他最痛恨的,可能就是“被可怜”。
他之所以会用“连滚带爬”这样激烈的词,不是因为他真的在地上爬,而是因为在那一刻,他感觉自己像条狗一样在爬。
那个25厘米的落差,那个司机的“冷眼”,彻底摧毁了他作为一个“平等消费者”的尊严,把他打回了那个他最痛恨的身份——一个需要“被帮助”、“被抬举”、“被施舍”的残疾人。
这才是他愤怒的真正来源!
而深圳机场的“道歉”,以及我们这些旁观者的“同情”,恰恰加深了这种侮辱。
我们都在说:“哎呀,你看你一个残疾人多不容易,我们机场(社会)没有照顾好你,我们错了,我们给你‘特殊关怀’。”
郑智化要的是这个吗?
不!他要的不是“特殊关怀”,他要的是理所应当!
他要的是在他支付了和所有人一样的票价后,获得和所有人一样顺畅、有尊严的登机服务。他不是在乞求服务,他是在购买服务!
我们这个社会最大的悲剧,就是强行把“残疾人”从“市场”中拽出来,贴上“弱者”的标签,然后用“道德”和“福利”的枷锁把他们捆绑起来。
我们沾沾自喜于我们的“无障碍设施”和“人文关怀”,却没意识到,这只是一个垄断系统在掩盖其低效和冷漠时,撒下的几滴鳄鱼眼泪。
郑智化的愤怒,是对这个系统的终极控诉。
我们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呼吁更多的“关爱”和“特权”——那只会制造更多的李琛和下一次的“连滚带爬”。
我们应该做的,是呼吁自由。
是把机场、铁路、电信、银行……把所有这些“冷眼旁观”的官僚垄断系统,还给市场!
让市场去竞争,让资本去创新,让企业为了利润,争先恐后地去为郑智化们提供最有尊严、最完美的服务。
别再用你那高高在上的“善意”去“杀死”残疾人了。他们不是需要被圈养的宠物,他们是渴望在市场大海上自由航行的“水手”。
他们要的,从来都不是施舍。
他们要的,是和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