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学到解剖学: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为何站不住脚?

民族主义,这个词听起来挺高大上,好像跟民族自豪感、团结一心脱不了干系。它强调某个民族的独特性、文化和利益,主张这个民族应该有自己的国家,自己说了算。

表面上看,这似乎能振奋人心,但问题在于,民族主义一旦过了头,就容易变成排外、歧视,甚至点燃冲突和战争的导火索。

今天,咱们就从人类学、解剖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科学角度,民族主义的本质,为啥要反对它,以及它可能带来的灾难。

人类学:民族是想象出来的共同体

人类学家研究人类的起源和文化多样性,他们有个重要发现:民族和种族并不是天生的,而是人类自己“想象”和“建构”出来的概念。啥意思呢?简单说,这些区别是我们划出来的,不是自然界本来就有的。

比如,非洲某个部落和欧洲某个国家的人,虽然肤色、语言不同,但他们的基本需求——吃饭、睡觉、养家糊口——其实没啥两样。情感上,大家都会高兴、难过、生气;社会上,都有家庭、朋友、社区这些结构。

人类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9.9%,所谓的“种族差异”不过是外在特征,比如皮肤颜色、脸型,真正塑造我们的是后天的文化和环境。

《想象的共同体》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认为,民族是一个“想象的共同体”。啥叫想象的共同体?就是说,民族并不是一个自然存在的实体,而是人们通过共同的文化、历史和语言等符号系统想象和建构出来的。

比如,你可能一辈子都没见过全国几亿同胞,但你却觉得自己跟他们有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就是“想象”出来的。这种想象在现代社会中是怎么形成的呢?安德森指出,关键在于印刷术的发明,让书籍、报纸大规模传播,大家读着同样的故事、历史,慢慢就觉得自己属于同一个民族。

所以,民族主义老爱强调的“民族独特性”,在人类学看来,更像是人为贴的标签。咱们都是地球人,没必要因为文化或外表不同就搞对立。

解剖学:人体构造都差不多,哪来的优越性?

解剖学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发现,不管你是哪个民族、哪个种族,身体内部的“零件”都差不多:心脏在左边,肺管呼吸,大脑负责思考。去医院做手术,医生不会因为你是亚洲人还是非洲人就换一套方法,因为人体构造基本一致。

血型、基因这些东西虽然有点小差异,但这种差异在全球人类中都存在,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解剖学告诉我们,人类在生理上没啥本质区别。那民族主义鼓吹的“民族优越性”呢?比如某个民族天生更聪明、更强壮,这种说法在科学上完全没依据。咱们的身体都差不多,凭啥说谁高谁低?

社会学:民族主义制造分裂和冲突

社会学研究社会结构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家发现,民族主义常常被当权者拿来当工具,要么巩固权力,要么转移老百姓对现实问题的注意力。

比如,一个国家经济下滑,失业率高,民众不满,政府咋办?他们可能会祭出民族主义这张牌,说:“咱们的问题都是外来移民抢了工作!”或者“某个邻国在搞乱!”这样,民众的怒火就从政府转向了“外敌”,政府暂时喘口气。但这招很危险,不仅掩盖了真正的问题,还会撕裂社会,引发歧视甚至暴力。川普现在就在用这一招。

《想象的共同体》里,安德森进一步解释了民族主义是怎么冒出来的。他提到,印刷是个大推手。印刷术让书籍、报纸大规模传播,促进了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的形成。比如,大家都读同一份报纸、看同一本历史书,慢慢就觉得自己和全国各地的人有共同的归属感。

另外,语言的标准化和教育的普及也起了关键作用。随着印刷品需求增加,语言逐渐统一成标准化的书面语,成了民族认同的标志;现代教育普及后,更多人接受了共同的语言和文化教育,民族意识就更强了。

但这种意识一旦被滥用,就可能变成排外的武器。比如,标准化语言和教育虽然增强了民族认同,却也可能压迫少数群体的语言和文化,埋下冲突的种子。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二战前的德国,纳粹用民族主义煽动仇恨,宣扬“雅利安人种优越”,结果迫害了600万犹太人,酿成人类大灾难。还有1990年代的南斯拉夫内战,原本多民族共存的国家,因为民族主义抬头,各民族争着独立,打得血流成河,几十万人丧生。这些都是民族主义失控的后果。

米塞斯《全能政府》:德意志民族主义帮国家扩张权力

米塞斯是奥地利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在《全能政府》里分析了德意志的民族主义和国家权力的关系。他认为,民族主义往往是一些人扩张权力的帮凶,最终损害个人自由。

咋回事呢?民族主义强调“民族利益至上”,为了保护这个“利益”,希特勒政府会把手伸进老百姓的生活。比如,以“国家安全”为名,限制言论自由、监控公民,甚至发动战争。米塞斯举例,二战时,德国、日本等一些国家打着民族主义的旗号,把权力集中到少数人手里,个人自由没了影儿。

他主张自由市场和个人主义,认为只有让每个人自由选择、不受压迫,社会才能繁荣。

民族主义的危害:从历史到今天

民族主义的危害,历史上教训太多了。纳粹德国和南斯拉夫内战的惨剧就不用多说了。放到今天,民族主义也没消停。有些国家的政客为了拉选票,鼓吹反移民、反全球化,喊着“本国优先”。短期看,可能讨好了一部分人,但长远来看,这会破坏国际合作,拖累经济发展。

还有网络上的“键盘爱国者”,动不动就对其他国家或民族开骂,这种盲目的民族主义情绪,既解决不了问题,还加剧误解和敌意。贸易明明是双赢的事,硬要用民族主义挑拨,反而害了自己。

全球化时代:民族主义不合时宜

现在是全球化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经济上,商品、技术到处流通;文化上,电影、音乐、美食互相影响;科技上,互联网把大家连成一张网。在这种背景下,民族主义显得有点落伍。

《想象的共同体》里,安德森提到,民族主义跟人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现代观念有关。人们开始想象自己属于一个共同的历史和地理空间,和全国各地的人共享过去、现在和未来。但在全球化时代,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可能跟全球意识撞车。

为了一个更美好的将来,拥抱商业、拥抱市场、拥抱全球化,别被民族主义牵着鼻子走,是地球公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