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绪价值?
我打赌你不懂情绪价值。
我们都知道人和人之间交往,价值交换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价值交换不一定是金钱交换和资源交换,情绪也可以是交换的筹码,比如你看周杰伦打篮球咔咔一顿秀,他的球友们为什么没有上去盖他断他呢?任他耍帅。因为你上去认真防守,弄得他一个球都进不了,对你有什么好处呢?他最多就是下次打球不叫你而已,你又得到了什么?你想保留周杰伦这样的一个朋友,那你就得让他开心,用“给情绪价值”的方式,去交换一个“朋友位”,虽然他不一定会马上帮你什么,但只要你自己争气,有一技之长,万一哪天他正好有合作需求,你不就起飞了吗?
这就是情绪价值的作用,它是可以“越级”去抵消一部分价值差距的。
那有人说了,这我怎么会不懂呢?就是舔嘛。错,这不是底层逻辑,以上的例子是周杰伦,他暂时什么也不缺,只缺打球打得爽,打得开心,所以才是这样,但如果你认为情绪价值就是这样而已,那就会在另一些情况下吃瘪。
比如你有一个价值很高的配偶,ta缺什么呢?平常可以说是“就想开心一下”,但如果事业遇到问题了,这个时候的情绪价值是什么?不是弄碗面,说句“没事的”,宽慰一下,搞个温暖的港湾——屁用没有。此时对方缺的,是要一起解决问题的方案,和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不解决问题,宽慰几句最多就是30秒的效果,那个生出焦虑的源头不解决掉,它就会不停地生出新的焦虑,而所谓的“宽慰”,不仅持续效力短,而且还有边际递减效应,即一次不如一次。
最近董明珠在纪录片里被问到“是否考虑找老公”时说,为什么要找老公?安慰又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本身就是最好的安慰。
这就是情绪价值的本质——要找到对方情绪需求的源头,然后去解决那个源头,重点是解决,而不是流于表面,流于形式。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会反感父母的关心和唠叨?父母说早点睡觉,按时吃饭——可是,老板让我加班到3点,你让我怎么早点睡觉?工作需要我经常顾不上吃饭,我怎么按时进食呢?**这种所谓的关心,是廉价的,它不解决问题。**它就像找了一个只会说“多喝热水”的男朋友一样——你希望我按时睡觉,按时吃饭,那你能不能甩给我1000万,让我不必这么拼地做事,甚至顺便还得养活父母加哥哥弟弟一家子?没有,当要轮到他们自己努力去给孩子,给男/女朋友去分担的时候,他们都躲起来了,但他们却要求对方必须理解和接受他们的“关心”。
这种关心就不是情绪价值,甚至是一种“对方必须要理解”的道德绑架。
**情绪价值是没有固定形式的,最重要的是洞察需求,然后找到切入点,而不是千篇一律,认为对谁都是一顿舔,一顿关心就能算给情绪价值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要的东西也不一样,就像上面的例子,你一句话都不用说,给孩子挡掉一些来自现实的压力,他就能感受到满满的情绪价值。
很多人之所以到处碰壁,就是因为搞错了很多东西的基础概念,所以才怎么做都不得法。他们四处去学情商,学各种人情世故,到最后都没有用,还是干不好,还是无法获得机会,还是无法越级,因为他们学的都是术,不是道,都是用到这里可能是这样,但换一个场景就不适配了的东西。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什么是情绪价值?情绪价值就是在情绪领域的那个“你干了,对方就得付你钱”的东西,那是沙漠里的一杯水,是雪中的一把炭。所以为什么情绪价值用得好就能“越级”交换呢?因为一般人不会为情绪价值而当场付费,它也无法量化,但这种“欠”,才是人际交往中获取更大价值,越级交换的核心。
有人觉得在酒桌上夸夸领导,舔两句,就叫给情绪价值了——错,为什么错?因为在这个桌上,领导根本不缺夸,所以你给的东西可有可无,并不是领导想要付费享用的东西。**什么时候有用?领导被忽视的时候,领导被黑的时候,你第一个给,领导就要付费了,你第10个给呢?还是卵用没有。**同理还有越级送土特产,不仅没有人际交往里的“欠”,还给对方造成了困扰,造成了绑架,让对方躲你唯恐不及——为什么没有“欠”?只要对方没有需,那就没有欠。
看似情绪价值的核心在于一种叫“会来事”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它的核心是要理解它的本质,和拥有一双能准确洞察对方需求的火眼金睛。)
今早我在小号里写了“答应我,换回那些比特币”。我说的是在加密资产里,你要有“除比特币以外都不是资产”的想法,这样你每换进一点比特币,都不会换出去,而是拿剩下的钱,拿新入金的钱去玩,随便乱玩乱冲都可以——不小心输光了就先停一停,再用新赚的钱玩,如果运气好再赚一点,就再换一点到比特币里——只进不出,哪怕每次只增加一点点个数,你的资产也会越来越丰厚。
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其他的加密资产真的不是资产,很多有主流共识的代币当然也是资产,但你不能这么认为,因为一旦你这么认为了,你就容易卖掉你的比特币去抓各种短期机会,最后导致换不回原先这么多的比特币了——地球上的持币人数一直在增加,按正常逻辑,99.99%的人的持币数量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减少,你的币数不减反增是不太符合常理的。所以不管你拿去干什么了,不管中间是赚过还是亏过,长期一定会损失比特币的数量——也是基于此,我才开发了TokenGuard,因为市场有太多的诱惑,你用人性去对抗规律,最后可能是徒劳。
那有人说了,如果是这样,我还做别的干什么?我就应该把所有的钱都去买比特币,那不是100%永远正确了吗?币圈其他的热点都不需要参与了。
这件事是这样的,**我从来都不相信这个世上有100%完全正确的路,即便真的存在,放到个体身上,也大概率不是最好的路。为什么?因为你没走过错路,是非常危险的,这代表你对“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切身的体验。**之前我说过一句话,叫“没有遍历错误的正确,是不牢固的”,就是差不多的意思,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什么是曲中人?走了无数的弯路,再回去听那首曲子,你才会牢牢地捏住你的比特币,不管涨多高跌多低,在TokenGuard里显示的你的总资产多少,晚上都是睡得踏实的。
**而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走的100%正确的路,他对比特币是没有很深的感悟的,因为从体感上他没有对比。**比如你不经历这波下跌,就不懂比特币有多香;不拿其他东西的投资回报去对比,就不知道比特币的复合增长率有多么可怕。
我创业这么多年了,几家公司都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但我曾经说过我最开始创业还没太多收入的时候,每个月都要卖掉5/6个比特币用于发薪,这是什么概念,再过10年又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我这些年的所有努力,都可以被拿着比特币但躺在家里什么也不干的人至少熨平一半,未来或许更可怕,再怎么努力都不一定赶得上;我还卖过100个比特币买过一套大平层,这个应该是一辈子也不可能跑赢了。
你说山寨币的亏吃过没有?当然,有赚有赔,和大家一样,但我早已不拿比特币储备出来玩了。只不过****所有在山寨上的赚和赔,也都是有意义的,是我拿住比特币的燃料——就你必须拿这些事情喂养你的大脑,拿错误去作为你正确的燃料,才能在曲折中前进,但凡你是一帆风顺的,就是更危险的,因为很多时候你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必须这样做的,那你就可能在某一次出现超级大的失误——那些小的正确和错误,都只是在让你这个个体变得更强韧,从而帮你熨平更大的系统性风险。
你看到别人在山寨季财富增长得很快,一会儿翻倍,一会儿又5倍,你满手比特币肯定不甘心。如果山寨季长一点,你被嘲讽的日子多一点,市场情绪再狂热一点,你就会怀疑自己的决定,怀疑比特币是不是“过时”了,怀疑自己是不是应该卖点币去买山寨,然后赚了钱再换回来?这就很危险。那怎么度过危险?除了锁死比特币以外,你也得参与,也得玩——度过危险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任自己去参与危险——先划定一块区域,划定安全边界,然后狠狠玩,狠狠参与狂热,狠狠一起fomo,不管过程是亏是赚,等到繁华落幕,大家一起清算,你就会发现,你又握住了比特币一段不短的时间,你又有了新感悟——至于小币种,赚了更好,归零了也没那么重要了。
而如果不参与,起初还行,但每天在你耳边嗡嗡轰炸的各种屌丝逆袭/暴富/财务自由的信息,你难受不?你越是如坐针毡,你的时间就过得越慢——感觉过了一个世纪,实际可能就3天,这样你就越容易在情绪的影响下,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所以凡事我们都要去“努力追求正确”没错,但我们也要知道100%的正确是不存在的,回调,回撤,亏损,暂时失败,遇到挫折,这些都是常态,是不可回避也不应回避的——即我们不必刻意去追求失败,但世上并没有100%一定正确的路,所以才要在走着一条更大概率正确的主线的同时,再到处去尝试,到处去碰壁,通过不停地对小的岔路口可能性的排除,去增加大路上拿到大结果的稳定性。
从这个角度,我也并不后悔当时卖了一些币去创业,去做产品,这也是反脆弱的一种。如若不然,就没有今天的团队,没有今天的感悟,中间也可能因为太过顺利,觉得自己是天才,导致被什么“好机会”一吸引,就把所有钱都玩光了。而就算退一万步,拿住了所有的比特币,心里或许也是慌的,因为资产组成不够立体,收入来源不够多元化,就会在暴跌时焦虑万一比特币归零了怎么办?这样的心态当然不利于拿着剩下的比特币到20年30年。
所以你看,**哪怕你开了天眼,事后再让你回去选那条收益更大的路,也不一定就真的是更正确的路对不对?**你要相信你之前的经历都是有它们存在的意义的,你现在带着那个有经历的脑子,成功的概率总是会更大一些的。
所以不管过去是亏是赚,就当今天才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