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内卷?滥用“内卷”会毁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内卷”这个词,最近几年火得一塌糊涂。加班是内卷,竞争是内卷,价格战是内卷,甚至你多吃了一碗饭,也能被说成“内卷”。可是,你真的知道什么是内卷吗?还是说,你只是被这个词的“高级感”迷惑了,随手拿来贴标签?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内卷”的真面目,看看它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以及为什么滥用它会毁了中国崛起之路。
-–
一、内卷的起源:一个被误解的经济学概念
“内卷”这个词,最早是海外华人学者黄宗智提出的。他用“内卷化”来形容明清时期的中国经济:虽然经济总量在增长,但人口增长更快,导致增长被消耗,形成了“有增长无发展”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大家忙得要死,但生活水平却没提高。
然而,黄宗智的研究本身存在争议,但“内卷化”这个概念本身没问题。它的本质是经济学中的“边际产出递减到亏本线以下”——也就是说,你投入越多,回报却越少,甚至亏本。
举个例子:假设一块地本来只需要一个人种,一年能收100斤粮食。但如果政府规定这家人只能种地,不能从事其他工作,比如经商或手工业,那么即使这家人有三个人,也只能都去种地,粮食产量可能只增加到120斤。政府还要收走这增加的可怜产量。这时候,第二和第三个工人的边际产出已经远低于成本,这就是内卷。
-–
二、内卷的滥用:一个被玩坏的标签
最近几年,“内卷”突然成了万能标签。竞争激烈是内卷,价格战是内卷,加班是内卷,教培行业是内卷……好像一切让人不爽的现象都能用“内卷”来解释。但问题是,这些真的是内卷吗?
\1. 价格战不是内卷
有人看到企业打价格战,就大喊“内卷”。但价格战可能是企业找到了降低成本的方法,或者是因为经济下行需求减少导致的降价。这明明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怎么就成了内卷?
比如,电商平台上的价格战,看似激烈,但其实是技术进步和效率提升的结果。消费者反而因此受益,买到更便宜的商品。这明明对大家都是好事,难道买东西你会嫌它太便宜了?怎么就被扣上了“内卷”的帽子?
\2. 竞争不是内卷
有人说,球队的严酷训练是内卷,因为只有一个人能夺冠。但问题是,这种竞争提高了比赛的精彩程度,推动了行业进步,大家通过看球赛得到了精神愉悦,联赛价值提升,怎么就成了内卷?
比如,NBA球员的训练强度极高,但正是这种竞争让比赛更加精彩,吸引了全球观众。如果大家都躺平,比赛还有什么看头?难道都像种草联赛一样你觉得好看,才不卷?
\3. 加班不是内卷
有人抱怨加班是内卷,但加班可能是行业需求或者个人选择的结果。如果加班能带来更高的收入和职业发展,那它和内卷有什么关系?
比如,互联网行业的加班文化,虽然辛苦,但很多人因此获得了高薪和快速晋升的机会,并且用户体验大大提升,使各行各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这明明是个人努力的结果,怎么就成了内卷?
-–
三、真正的内卷:管制下的无效投入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内卷?真正的内卷是指在管制环境下,人们为了满足管制者的要求而投入成本,但边际产出为零。换句话说,就是大家都在做无用功。
举个例子:计划经济时代,农民为了讨好干部,不得不磨洋工、搞形式主义,结果粮食产量没增加,生活水平也没提高。这才是真正的内卷。
再比如,现在的基层工作中,大量的人力被用来填表格、搞形式主义,只是为了满足上级的考核要求。这种无效投入,才是内卷的真面目。
还有,某些行业为了应对繁琐的监管要求,不得不雇佣大量人力处理文件、应付检查,但这些工作对实际业务毫无帮助。这种“为了合规而合规”的现象,才是真正的内卷。
-–
四、滥用“内卷”的危害:干预陷阱毁了中国崛起之路
滥用“内卷”这个词,最大的危害是让人懒得思考问题的本质,动不动就呼吁政府干预。结果呢?干预越多,管制越多,真正的内卷现象反而越严重,甚至可能毁了中国崛起之路。
\1. 干预陷阱
比如,有人看到教培行业竞争激烈,就呼吁政府出手整顿。结果呢?行业被一刀切,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变少,真正的内卷反而加剧了。
再比如,某些行业因为价格战被扣上“内卷”的帽子,政府介入后设置了价格下限。结果呢?消费者被迫接受高价,企业失去了创新的动力。
\2. 反内卷会毁了中国崛起
如果大家都滥用“内卷”呼吁干预,经济活力会被压制,创新会被扼杀,最终毁了中国崛起之路。
比如,某些国家因为过度管制,导致企业不敢投资,人才纷纷外流,经济陷入停滞。这种“反内卷”的结果,是所有人都变穷,国家失去竞争力。
再比如,某些行业因为害怕“内卷”,开始限制竞争、保护落后企业。结果呢?整个行业失去了活力,员工收入下降,消费者也得不到更好的产品。
-–
五、未来的出路:停止滥用,回归本质
滥用“内卷”的思维毒害,可能需要等到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后才能停止。但在此之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回归本质,正确理解“内卷”的含义,避免随意呼吁干预。
\1. 认清竞争的本质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动力,它能推动创新和进步。不要把竞争当成内卷,更不要用干预来扼杀竞争。
比如,互联网行业的激烈竞争,催生了无数创新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竞争,我们现在可能还在用着笨重的手机和慢如蜗牛的网速。
\2. 减少无效投入
真正的内卷是无效投入。我们应该减少形式主义,减少管制,让资源和精力用在真正有价值的地方。
比如,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减少企业的合规成本,让企业把更多精力用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上。
\3. 支持自由市场
自由市场是解决内卷的最好方式。只有在自由市场中,资源才能高效配置,创新才能蓬勃发展。
比如,某些国家通过放松管制、鼓励竞争,成功激发了经济活力,吸引了全球投资。这种“去内卷化”的做法,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
结语:别让“内卷”毁了中国的崛起
“内卷”这个词,本是一个深刻的经济学概念,却被滥用成了万能的标签。滥用它不仅会让我们陷入干预陷阱,还会毁了中国崛起之路。
真正的内卷,是管制下的无效投入。而解决内卷的最好方式,是减少管制,支持自由市场,让竞争和创新成为发展的动力。
反内卷的呼声,如果演变成对竞争和创新的打压,最终只会让中国失去崛起的动力。所以,下次再听到有人说“内卷”时,先问问自己:这真的是内卷吗?还是说,你只是被这个词的“高级感”迷惑了?别让滥用“内卷”毁了中国的未来。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