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精华版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精华版

img

imgimg

从智人征服世界,到智人赋予世界意义,再到智人失去控制权。如果你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本书会告诉你不该做什么。

第一章:人类的新议题

人类已经克服了饥荒、瘟疫和战争这三大问题,那么到了21世纪,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

一、生物贫穷线

过去几百年间,科技、经济和政治的进步,打开了一张日益强大的安全网,使人类脱离生物贫穷线。虽然时不时仍有大规模饥荒,但只能算是特例,而且几乎都是由于人类的政治因素而非自然灾害所致。

世界上已经不再有自然造成的饥荒,只有政治造成的饥荒。事实上,在现在的大多数国家,真正严重的并不是饥荒,二是饮食过量。

二、看不见的舰队

瘟疫和传染病是既饥荒之后的人类的第二大敌人。黑死病,天花病毒,西班牙流感,儿童疾病,数千人因它们而丧生。

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流行病无论在流行程度还是影响方面都大幅降低,因为20世纪的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为人类提供疫苗、抗生素、更佳的卫生条件以及更好的医疗基础设施。

所以说,流行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远远小于前几千年,现在绝大多数人是死于非传染性疾病,比如癌症、心脏疾病,或者寿终正寝。

三、打破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战争越来越罕见,和平是主旋律。

但人类很少真正满足,每次实现某个成就,人类大脑最常见的反映并非满足,而是想要得到更多。解决了如上三个问题之后,人类接下来的目标很可能是长生不死、幸福快乐以及化身为神。

四、死亡的末日

在21世纪,人类很有可能转向长生不死的目标,现代科学的任务就是战胜死亡,赋予人类永恒的青春。

五、幸福快乐的权利

为最多人带来最大的快乐。

愉悦或痛苦从来就不是对外在世界事件的反应,而是对自己体内感觉的反应。失业、离婚或国家之间开展,这些事件本身并不会让人受苦。唯一能让人痛苦的是自己身体里不愉快的感觉。

所以,真正让人幸福快乐的,只有一件事,别无其他,那就是身体里的愉悦感觉。那么,我们要不要用生物化学来追求快乐?

六、地球的神

在追求幸福和不死的过程中,人类事实上是试着把自己提升到神的地位。人类要升级为神,有三条路径可走: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和非有机生物工程。

**纵观历史,**人们通常相信大多数的神并不是无所不能的,而只是拥有特定的超能力,比如能够设计和创造生命,能够改造自己的身体,能够控制环境和天气,能够读心及远距离沟通,能够告诉移动,当然也包括长生不死。人类正努力取得以上所有能力,甚至更多。

为人类取得神一般的创造力及毁灭力,将“智人”进化为“神人”。

七、可以请哪位踩个刹车吗?

一旦人类意识到我们正以如此高速冲向未知,而且还没法指望自己死的够早,常有的反应就是希望有人过来踩刹车,减缓我们的速度。但我们不能踩刹车。

八、知识的悖论

我们加速积累知识,却越来越无法真正理解现在或预测未来。

九、一段关于草坪的历史

研究历史最好的理由:不是为了预测未来,二是要将自己从过去中释放出来,想象是否有另一种命运。

**历史学家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我们每个人都出身于某个特定的历史现实,受特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制约,也由特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管理。我们都会觉得自己所处的现实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一切纯属自然、不可避免、无法改变。但我们忘记了世界是由一连串的意外事件做创造的,历史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科技、政治和社会,也塑造了我们的思想、恐惧和梦想。

比如说了解草坪的简短历史,如果现在要设计梦想中的房子,你可能会再想想究竟要不要草坪。当然,你还是可以想要有片草坪。然而,你也可以选择不用那些欧洲公爵、大资本家的草坪给你带来的文化负担,而是选择你喜欢的日式枯山水。

学历史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我们更自由。

十、第一幕中出现的一把枪

过去300年是由人文主义主导世界,将智人的生命、快乐和能力加以神圣化。而经过如此长久的人文主义熏陶,人类想要得到不死、幸福好神性,也就相当合乎逻辑。

第一部分 智人征服世界

第二章:人类世

一、蛇的孩子

远古的狩猎采集者很有可能是泛灵论者,认为人类和其他动物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泛灵论只是把人类看成另一种动物,但《圣经》则认为人类是上帝独特的创造,要说人也是动物,等于否认上帝的能力和权威。

二、祖先的需求

今天有超过90%的大型动物都被驯化成为家畜。家畜的命运特别惨,重点不在于它们死的方式,而是它们活的方式,人类用各种方式给家畜带来无尽苦难,但同时又能确保家畜永续生存繁衍。

**你有没有考虑过动物的感受?**经过训练的猪打简单电子游戏的能力,很快就和灵长动物不相上下。几千世代以前形成的需求,就算已经不再是今日生存和繁衍所需,仍然会留存在主观感受中。可悲的是,农业革命让人类有了确保家畜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却忽视了家畜的主观需求

三、生物也有算法

21世纪将是由算法主导的世纪。那么什么是算法,以及算法与情感有什么关系?

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定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我们所谓的感觉和情感,其实各是一套算法。

狒狒感觉到饿,看到狮子的时候会感觉害怕而颤抖,看到香蕉也会感觉自己流口水。它在一瞬间经历了袭来的种种感觉、情感和欲望,都是计算的过程。计算的结果也是一种感觉:这只狒狒突然觉得涌起一股力量,毛发直竖,然后深吸一口气:冲啊,冲向香蕉。

人类99%的决定,包括关于配偶、事业和住处的重要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理,我们把这些算法成为感觉、情感和欲望

四、农业交易

农民知道自己在剥削家畜,用它们满足人类的欲望和任性。他们的理由是新的有神论宗教。有神论宗教把人也神格化了,智人成了中心角色,整个宇宙围绕着他转。非人类生物本身并没有价值,它们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存在。

人类就这样自己谈成了一场农业交易。根据这项交易,某种宇宙力量给了人类控制其它动物的权利,条件是人类要对神、自然以及动物本身履行某些义务。

五、五百年孤寂

现代科学和工业的兴起,带来了人与动物关系的第二次革命。在农业革命中,人类已经删去了动植物的台词,让泛灵论的这出大戏只剩下人类与神之间的对话。而到了科学革命,就连诸神的台词也被删去。现在,整个世界成了独角戏。人类独自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中间自言自语,不用和任何角色谈判妥协,不但得到无上的权利,而且不用承担任何义务。

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则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以人取代了神。有神论者崇拜的是神,人文主义者则是崇拜人。人文主义的奠基概念认为智人拥有某些独特而神圣的本质,这些本质是宇宙间所有意义和权利的来源。宇宙间发生的所有事,都会以“对智人的影响”作为判断好坏的依据。

第三章:人类的特殊之处

智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物种,而且智人也很喜欢认为自己的伦理地位较为高尚,自己的生命比猪、大象或狼更有价值。但真的这样吗?

传统一神论认为,只有智人拥有永恒的灵魂,而动物只有短暂的肉体。然而,完全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人拥有灵魂,猪则没有。

灵魂这个概念,根本违反进化的基本原则。

一、谁怕达尔文?

进化论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达尔文会让我们失去灵魂。因为个人individual是无法分割的,灵魂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永恒不变的概念。但进化论认为,并没有什么不可分割、不会改变,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小、更简单的单位、一步一步进化而成。大象和细胞之所以会不断进化,正是因为有着新的结合和分裂。无法分割或改变的东西,就不可能通过自然选择而出现。

二、为什么股票交易所没有意识?

三、生命的等式

看不懂。

意识在生物学上没有任何用处。意识是大脑某些程序制造出来但没有用途的副产品。

四、实验室大鼠的抑郁生活

动物是否有心灵?当人类想要确定某个个体是否有意识时,会寻找的不是数学能力或是记忆能力,而是能否与人类建立情感关系。人们会痴迷于很多东西,甚至对它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依附,成为恋物癖。但这些依附只是单向的,并不会形成关系。

狗能够成为人类的伙伴,并与人们建立情感联系,就足以让人们相信,狗并不是没有心灵的动物。

五、有自我意识的黑猩猩

我们并不知道有任何需要意识的算法,所以不管动物做了什么,我们都可以视之为无意识的算法的结果,而不是出于有意识的记忆和计划。因为动物不记得过去,也不会想象未来,但这就能代表它缺乏自我意识吗?

动物有无意识,不是人类想当然的那样子。

六、聪明的马

本质上,我们人类和大鼠、狗、海豚或黑猩猩并没有多大的差异,正如它们,我们也没有灵魂。正如我们,它们也有意识,有着充满感觉和情感的复杂世界。

智人并非高高在上、与其它动物有根本上的不同,也没有灵魂或意识等与众不同的本质,我们中午可以回到现实,正视究竟是什么生理或心理能力让人类取得优势?

除了智力和制作工具,我们征服世界的关键因素,其实在于让许多人类团结起来的能力。虽然蚂蚁和蜜蜂早于人类几百万年就已经学会了集体合作,但它们的合作缺乏灵活性。只有智人能够与无数陌生个体进行非常灵活的合作。正是这种实际具体的能力,决定了为何目前主宰地球的是人类,而人类,也不是因为什么永恒的灵魂或独有的意识而特别的。

七、革命万岁!

大规模合作具有极端的重要性。胜利几乎永远属于合作更顺畅的一方,这不只适用于人与动物的斗争,也适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罗马之所以征服希腊,不是因为罗马人的脑子更大或制造工具的技术更先进,而是因为他们的合作更有效。

想要掀起一场革命,只靠人数绝对远远不够。革命靠的通常是一群人结成的网络,而不是一大群人的动作。如果你想要发动一场革命,不要问“有多少人会支持我的想法?”,而是要问,“我有多少支持者能够有效合作?”俄国十月革命,罗马尼亚革命,2011年的埃及革命,都表明了合作的灵活性对革命成功的重要性。

八、在色情与暴力之外

为什么人类可以合作的那样好,为什么只有人类就可以修建金字塔和长城,黑猩猩却不可以?因为人类会讲故事。

领导人可以威胁严惩异议分子,并且告诉那些温和有耐心的人,他们死后可以在来世得到永恒的奖励。这正是古埃及和18世纪普鲁士的情况,而且至今在全国许多国家依旧如此。

这样的威胁和承诺通常都能成功创造稳定的阶级制度和民众合作网络,但前提是民众相信自己是在顺应不可避免的自然法则,或是神的旨意,而不只是听命于另一个人。所有的大规模人类合作,到头来都是基于我们想象的秩序。

只要智人住在相信同一套故事的地方,就要遵守一样的规矩。但黑猩猩无法创造传播这样的故事,因此无法大规模合作。

九、意义的网

除了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比如金钱并没有客观价值,1美元不能吃、不能喝,也不能拿来穿,但只要几十亿人都相信它的价值,你就可以拿它来买吃的、买喝的、买穿的。但当所有的人都拒绝接受这张纸的时候,美元就会失去价值。(人类赋予物质意义)

像这样因为人类不再相信而一夕蒸发的,不是只有金钱的价值。同样的事情也可能可能发生在法律、神,甚至帝国上。虽然我们希望相信自己的生命有客观意义,希望自己的牺牲和执着不是为了脑子里的各种空想。但事实上,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

在大家一起编织出共同故事网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在教堂结婚有什么意义?因为我的父母也认为这样有意义,大家都认为这样有意义。所以说,人类会以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都会让这张意义的网收得更紧,直到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

**不过,经过几十年、几世纪,意义的网也可能忽然解体,而由一支新的网取而代之。**读历史就是看这些网的编织和解体,并让人意识到,对这个世代的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很有可能对他们的后代就变得毫无意义。

十、大同世界

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只存在于他们共同的想象之中。这张网,让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能组织十字军、革命和人权运动。

其它动物也有可能想象各种事情,但它们无法想象自己看不见、闻不着、尝不到的东西,例如美元、谷歌和欧盟。**只有智人能够想象出这种虚幻的事物。**因此,猫和其他动物至今仍然只能处于客观的世界,沟通系统也只用来描述现实,但智人能用语言创造出前所未有的现实。在过去7万年间,智人发明出的具备互为主体性的现实越大强大,让智人在今天称霸世界。

没有任何其他动物能对抗我们,并不是因为它们没有灵魂或没有心灵,而是因为它们没有必要的想象力。**朝鲜和韩国之所以如此不同,**并不是因为平壤居民和首尔居民基因不同,也不是因为北边气候冷,山较多,而是因为南北双方相信的是截然不同的两套故事。

第二部分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第四章:说书人

人类认为自己创造了历史,但历史其实是围绕着各种虚构故事展开的。单一人类个体的基本能力,从石器时代以来并没有多大改变,真要说有什么改变,也可能只是在衰退。但是各种虚构故事的力量在增强,它们推动了历史,让我们从石器时代走到了硅时代。

“生物的法老”根本无足轻重;真正统治尼罗河谷的,是那个想象中的法老,他存在于数百万古埃及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之中。品牌并非现代发明的概念。就像猫王一样,法老的重点在于品牌,而不在于活的生物体。对于万千歌迷来说,猫王形象的重要性远远超过其生物体本身,就算他已过世很久,歌迷依然为之倾倒。

**文字的重大意义。**在文字出现之前,故事受限于人类大脑的能力,不能讲的太复杂,否则就没人记得,但文字出现之后,人类就可以创造长篇复杂的故事,不再单靠人类大脑。所以,文字让人能够以算法的方式组织整个社会。算法指的是一系列有条理的步骤,能用来计算、解决问题和做出决定。在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类通过大脑完成所有计算和决定;而有了文字之后,人类就能组成网络,每个人完成巨大算法里的一个小步骤,而最后的重要决定由整个算法来判断。

**关于埃及为什么可以建成金字塔。想象的实体能够建造或控制事物。**那些埃及人相信,唯有向活神法老和他的守护神索贝克祈祷,才能让尼罗河谷免于毁灭性的洪水和干旱灾害。他们并没有错,虽然法老和索贝克都只是想象的实体,也无法提高或降低尼罗河的水位,但如果有几百万人都相信法老和索贝克,于是合作修建水坝、挖掘运河,洪水和干旱的概览就能大幅度降低。如果与苏美尔的诸神相比,古埃及的神已经真正是力量强大的实体,它们能够建造城市、招募军队,还控制了数百万人、耕牛和鳄鱼的生命。

一、纸上的生活

文字带来了强大的虚构实体,组织了数百万人,也重塑了河流、沼泽和鳄鱼的现实。同时,文字也让人类习惯了通过抽象符号的调节来体验现实,于是更容易相信这样的虚构实体确实存在。

**但文字记录的神圣性通常也会造成许多负面影响。**比如说大跃进运动。明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地方官员却捏造了各种农业产量激增的假报告。结果造成了中国历史上严重的饥荒。

但虽然从文字历史中处处可见这样的悲剧,但对于更有效率的行政管理来说还是利大于弊。没有统治者能够抵挡得住文字改变现实的诱惑。**文字可以重塑现实。**如果官方报告与客观现实有所冲突,最后让步的往往是现实。

二、神圣的经文

虽然官员用文字描述的现实不够准确无误,但随着官僚体系掌握的权利越来越多,他们变得即使犯错也无动于衷。这时,他们不再改变故事以符合现实,反而通过改变现实来符合他们笔下的故事。

欧洲官僚笔下的幻想遇到非洲的现实时,现实被迫投降;现代教育系统也有很多文字向现实低头的例子,学校一旦开始用说一不二的分数来评估学生,数百万学生和教师的生活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书面文字的力量,随着各种神圣经文的出现而达到顶峰。古代文明的祭司和抄书吏,习惯将各种文件看作现实的指南,人们从圣经文中寻找一切问题的答案。即便某本宗教经典扭曲了现实,但人类合作网络的力量就是依赖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微妙平衡。如果坚持一切都要百分百的现实、绝不加入任何虚构,追随者肯定也不会太多。

将虚构的信仰建立在一个让人顺从的现实之上。比如说大家都认为货币有价值,你若是把货币当作普通的纸的话,你的日子就不好过;比如在教育系统中,大家都认为入学考试是评估学生的最好方法,如果你把学位证书看作废止的话,你的日子也不好过;各种经典也是同样的模式,大家都照着经典行事,如果有人提出“这本书只是一叠纸”,这个异端分子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三、但这就是有用

**虚构故事能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但代价在于,这些虚构故事同时也会决定我们合作的目标。因此,我们可能拥有非常复杂的合作制度,却只是为了服务于虚构的目标和利益。这样一来,虽然整个制度看起来运转良好,但出发点可能只是这个制度的标准。

比如说学校的校长会说,“我们的制度很有用,在过去5年内,开始成绩已经提升了7.3%”,但考试成绩真的是判断学校好坏的最好方式吗?

**想评估人类合作网络究竟时好时坏一切都取决于用什么标准和观点。**评论法老时代的埃及,我们要看的是产量、营养还是社会和谐?重视的是贵族、底层农民还是猪和鳄鱼?历史绝不是单一的叙事,而是同时有着成千上万种不同的叙事。我们选择讲述其中一种叙事,就等于选择让其他叙事失声

人类合作网络评价自我时,常常用的是你自己发明的标准,屡获好评也就毫不意外。但**如果我们放弃从虚构实体的角度来判断是否成功,而是选择用真实实体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结论可能就不一样。**比如国家在战争中遭到失败,国家不会真正觉得痛苦,但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他会觉得痛苦吗?

虚构故事本身没有错,如果没有货币、国家和公司等人人接受的故事,复杂的人类社会就不可能正常运转。然而,这些故事只是工具,不该成为目标和标准,一旦我们忘了这些只是虚构的,就会开始与现实渐行渐远。

比如,我们可能只是为了“给公司赚很多钱”或者是“保护国家利益”,就让我们掀起无边的战火。但公司、货币和国家,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了这些概念,好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为什么最后反而是人类为这些概念服务,甚至牺牲性命呢?

第五章:一对冤家

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关于神、国家和公司的故事越来越强大,以开始主宰客观现实。正因为相信伟大的鳄鱼神、天命或是圣经,让人能够建成金字塔和长城。但遗憾的是,盲目信奉这些故事,也就意味着人类往往为某些虚构实体的荣誉而努力(例如神和国家),而不是让真正拥有感受的生命过得更好。

虽然根本没有上帝,但是信仰上帝能够激励我们去做某件事,并将之作为一种助力。至于现代科学和宗教的关系究竟是什么?现代科学确实改变了游戏规则,但并不是“让事实代替神话”如此简单。神话仍然主宰人类,科学只是让神话更为强大。

一、细菌和恶魔

宗教不是迷信、灵性,也不是对超自然力量或神的信仰。宗教受制于某种道德法则系统,这个系统并非由人所创,也并非人所能改变。

二、如果遇见佛陀

宗教是一种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组织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的工具,虽然有人认为宗教最重要的就是代表一条通往灵性的途径。然而,一方面,宗教和科学的差距比我们一般认为的更小;另一方面,宗教和灵性的差距却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宗教是一份契约,而灵性确是一个旅程。

三、伪造上帝

四、神圣教条

五、猎巫行动

讲到现代性的历史,一般把它视为一场科学与宗教之争。理论上,科学和宗教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因为各自推崇不同的真理,也就注定有所冲突。事实上,科学和宗教都不那么在乎真理,因此两者十分容易妥协、共存甚至合作。

宗教最在乎的其实是秩序,宗教的目的就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则是力量,以治疗疾病、征伐作战、生产食物。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这些教条,而是为了实现它们。

第六章:与“现代”的契约

“现代性”就是一项交易,所有人都在出生的那天签了契约,从此规范了我们的生活,直到死亡。我们现代人承诺放弃意义追求力量。

一、银行家与吸血蝙蝠有何不同?

科学进步和经济增长携手并进,进一步推动了现代社会对力量的追求。每次科学偶有进步,都有可能推动人均经济增长,但大多数时候人口在缓慢增长,这种停滞现象,大部分原因在于很难为新计划筹措资金。

到了现代社会,由于人们开始相信未来,促进了信贷这项奇迹。信贷正是“信任”在经济上的表现。民众对未来越信任,经济继续增长,科学也随之进步。

蝙蝠也会“贷血”,但蝙蝠不像银行家,它们从来不收利息,贷血的原因也不是为了创立什么新的蝙蝠项目,或者促进吸血市场增长。因此,蝙蝠也不会相信有增长这回事。

二、奇迹般的大饼

现代性的理念基础是:经济增长不仅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但原来人们已经习惯于把世界看作一个静态的大饼。如果有人拿的那块饼比较大,就一定有人拿到的比较小,但现在,我们要生产更多,把饼做大。

不论是宗教极端主义、第三世界的独裁主义还只是婚姻触礁,按照现代性观点,机会任何公共或私人的问题都能用“把饼做大”来解决。于是,经济增长就成了几乎所有现代宗教、意识形态和社会运动的共同重点,“经济增长”在全球各地成功地取得了近乎宗教的地位。

三、方舟综合征

人类经济之所以能够增长,是因为人类可以找到新的原料、新的能源,但原材料和能源会用的尽。实际上资源有三种:原材料,能源和知识,知识是不断增长的,用的越多,反而拥有越多。而且,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还能带来更多的原材料和能源。

**所以,资源短缺的问题看起来很有可能克服,但现代经济真正的敌人是生态崩溃。**不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经济增长,都发生在地球这个脆弱的生态圈里,而随着追求增长的大举启动,生态稳定受到冲击。想防患于未然,方法之一就是放慢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脚步。

四、毫无意义的竞赛追逐

虽然人类取得了诸多成就,却一直有一种压力逼着我们继续生产、不断努力。就整体而言,现代社会鼓励政府、企业和组织以实现增长作为成功的目标,并将稳定视为洪水猛兽;就个人而言,现代性要求我们不断提高收入和生活水平,就算目前的生活已经令自己相当满意,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争取更多。

资本主义带来了人口和增长,在这方面它很成功;但为了换取力量,这份现代性契约要求我们放弃意义。为了避免一个没有任何美学、道德和同理心的世界,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文主义。它让现代社会免于崩溃的命运。

第七章:人文主义革命

上帝已死,但社会并未崩溃。

一、向内心探寻

正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依据的困境。传统认为,是伟大的宇宙计划为人类生活带来了意义,但人文主义让角色逆转,认为是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因此,现代性推动的主要宗教革命并不是对神失去信心,而是对人类有了信心。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的权威。我们不需要等着某个外在的实体说三道四,而能够用自己的感觉和欲望来判断。想做什么,只需要请教自己。

从私人生活,到社会和政治秩序,都受到人文主义的影响;在伦理和政治上是这样,对美学也同样适用,人文主义者认为艺术创作和美学价值的唯一来源就是人的感受;人文主义深深影响着经济;最后,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也彻底改变了教育制度。

权威的本源都在于我自己的感觉。

二、踏上绿野仙踪的黄砖路

获取伦理知识的新公式:知识**=体验×敏感度。**如果想要知道任何道德问题的答案,我们需要连接到自己内心的体验,并以最大的敏感度来观察它们。在实践中,这代表着追求知识的方法要靠多年的体验积累,并锻炼敏感度,好让我们理解这些体验。

**体验是一种主观现象,有三个主要成分:知觉、情绪和想法。**在任何时刻,我的体验都包括了我的一切感知(热、愉悦、紧张等),我感觉到的情绪(爱、恐惧、愤怒等),以及一切出现在我脑海中的想法。

敏感度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注意到自己的知觉、情绪和想法;第二,允许这些知觉、情绪和想法影响自己。

**体验和敏感性会形成一个彼此加强的无限循环。**没有敏感性,就无法体验任何事物;没有体验各种事物,就无法培养敏感性。敏感性并不是能够靠读书或听演讲来培养的抽象能力,而是一个实践技巧,必须在实践中慢慢成熟。

人文主义认为生命就是一种内在的渐进变化过程,靠着经验,让人从无知走向启蒙。人文主义生活的最高目标,就是通过各式智力、情绪及身体体验,充分发展人的知识。“生命只有一座要征服的高峰——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觉。”

三、战争的真相

几千年来,我们讲到战争,看到的是神、皇帝和将军,以及伟大的英雄。但过去两个世纪,国王和将军慢慢被推到一旁,注意力开始一刀小兵和他们的体验上。

四、人文主义的分裂

五、贝多芬比查克*贝里更高级吗?

六、宗教的人文战争

七、电力、基因学、伊斯兰激进主义

**为什么马克思和列宁成功,而洪秀全失败?**不是因为社会人文主义哲学优于伊斯兰教或基督教哲学,而是因为马克思和列宁更努力地理解当代的科技和经济现实,没有忙着精读古代经典和预言中的梦想,蒸汽机、铁路、电报和电力造成前所未有的问题,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都市无产者形成一个阶级,而这些人的体验、需求和希望当然与《圣经》时代的农民大不相同。为了响应这些需求和希望,马克思和列宁研究蒸汽机如何运作、煤矿如何经营、铁路如何塑造经济,以及电力如何影响政治。

共产主义=苏维埃政权+全国电气化。

第三部分:智人失去控制权

第八章: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人既没有灵魂,也没有自由意志。有的只是大脑中出现的电化学反应。

一、我是谁

自由主义的故事完全是神话,并没有一个唯一真正的自我。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

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但体验自我并没有记忆能力,它不会讲故事,而且当我们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不会去问它有何想法。

讲到要唤起记忆、讲故事、做重大决定,负责的是我们心中另一个非常不同的实体:叙事自我。叙事自我永远忙着将过去的丝丝缕缕编织成一篇故事,并为未来制定计划。

**每次叙事自我要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时,并不会在意时间持续多久,只会采用“峰终定律”,**也就是只记得高峰和终点这两者,再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不必将所有的经验进行总和,而是进行平均。比如分娩的记忆主要反映高峰及终点,整体持续过程几乎没有任何影响。

我们日常的大多数关键抉择,比如挑选另一半、职业生涯、住所或度假,都是由叙事自我来决定的。大多数人认同的都是自己的叙事自我。我们口中的“我”,讲的是我们脑中的故事,而不是身体持续感觉到的当下体验。我们认同的是自己内心的系统,想要从生活中的各种疯狂混乱中理出道理,编织出一个看来合理而又一致的故事。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从出生到死亡都有一个单一、不变的身份。就是这种感觉,塑造出大有问题的自由主义信念,误以为自己不可分割,内心有个清楚而一致的声音,而且能为整个宇宙提供意义

二、生命的意义

(一)叙事自我让人执着于自己的故事

如果叙事自我讲出的那套故事,对我们自己或周围的人造成严重伤害,会怎样?

原本与想象的巨人战斗时,堂吉诃德只是在演戏。但等到真的杀了人,他就会开始坚持自己的妄想,只有这样,他不幸犯下的错误才会有意义。

我们对一个想象故事做出的牺牲越多,就可能越坚持,只为了让我们的一切牺牲和痛苦有意义。

“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活在幻想里是一个远远较为轻松的选项,唯有这样,才能让一切痛苦有了意义。

早在几千年前,神职人员就已经发现了这个原则,许多宗教仪式和训诫都以此为基础。如果想让人相信某些假想实体,比如神、国家,就要让他们牺牲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牺牲越令人痛苦,他们就越会相信牺牲奉献的对象确实存在。否则要怎么解释自己竟然蠢成这样?难道要承认自己的孩子白死了吗?很少有人有勇气承认这样的事实。

人们常常依恋不幸福的婚姻、没有前途的工作。我们的叙事自我宁可在未来继续痛苦,也不想承认过去的痛苦完全没有意义。最后,我们想要把过去的错误一笔勾销,叙事自我就一定得在情节中安排某个转折,为错误注入意义。

**于是我们知道,“自我”也像国家、神和金钱一样,都只是虚构的故事。**每个人都有一个复杂的系统,会丢下我们大部分的体验,只精挑细选留下几样,再与我们看过的电影、读过的小说、听过的演讲、做过的白日梦全部混合在一起,**编织出一个看似一致连贯的故事,告诉我们自己是谁、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正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己该爱谁、该讨厌谁、该怎样对待自己。**如果情节需要,这个故事甚至可能让我们牺牲自己的生命。每个人的故事都有自己的类别,有悲剧,有喜剧,有宗教剧。但到头来,一切都是故事。

(二)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自由主义认为不应该期待外界为我们提供现成的意义,而是要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创造意义,而且不只是自己的意义,而是整个宇宙的意义。

**但生命科学戳破了自由主义的想法,所谓的“自由个人”也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人只是生化算法的组合。**每时每刻,大脑的生化机制都会创造体验,但一闪即逝,接着就是更多体验闪现、消失、闪现、消失,彼此快速相连。这些瞬间的体验并不会累积成永续的本质。

**在这一片混乱中,叙事自我试着找出秩序,于是编织出一则永不完结的故事,**让每项体验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就多少有些长久的意义。只不过,虽然这让一切合理且诱人,却仍然只是虚构的故事。

第九章:大分离

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的自由选择就是权威的本源。但在21世纪,有三项“务实”的发展,可能让这种信念成为明日黄花。

1、科技发展让人类不再具备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人类若不变得更强大,迟早会变得完全没有用途。

2、人类整体有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

3、社会系统仍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一、无用的阶级

一旦拥有高度智能而本身没有意识的算法接手几乎一切工作,而且能比有意识的人类做得更好时,人类还能做什么?

如果认为人类永远都能有自己独特的能力,无意识的短发永远无法赶上,这只能说是一厢情愿。

不仅是因为算法变得更聪明,也是因为人类逐渐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来取代人类越来越容易。对大多数的现代工作来说,99%的人类特性和能力是多余的。人工智能要把人类挤出就业市场,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赶超人类,就已足够。

一辈子不断学习,不断打造全新的自己,你才不会失业。

二、87%的可能性

到了21世纪,科技已经让外部算法有能力“比我更了解我自己”。一旦如此,个人主义即将崩溃,权威也将从个人转向由算法构成的网络。人类不会再认为自己是自主的个体,不再依据自己的期望度日,而是习惯把人类整体看做一种生物机制的集合体,由电子算法网络实时监测和指挥。在这种情况下,算法甚至不需要完全了解我,只要比我自己更了解我、犯的错更少,就已足够。到了这个程度,合理的做法就是把越来越多的选择和人生大事都交给算法来为我做决定。

量化自我。通过数据,认识自己。

不要认为人类都是不可分割的个体,不要坚信每个人都有自由意志,能决定什么是好、什么是美、什么是生命的意义。从以前到现在,人类都是自主实体,由叙事自我叙写的故事所操纵。但在未来,每个人都将是整个巨型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人类如果遇到巨大的人生抉择,可以考虑放下自己心理上的判断,依赖计算机所做的选择。这种数据导向的决策,有可能会让人类生活的更好。

三、从先知到君主

21世纪的新科技可能会彻底扭转人文主义革命,让人类交出权威,送到非人类的算法手中。生命科学认为,生物就是各种算法。一旦生物学家判断生物也是算法,就等于拆除了有机和无机之间的那堵墙,让计算机革命从单纯的机械事务转变为生物的灾难,也将权威从个人转移到了算法网络。

我们会发现,所谓的不可分割的个体,只是一个宗教幻想。现实中,每个实体都是许多生化和电子算法的混合体,没有清晰的边界,也没有自我中心。

四、不平等的再升级

少数人升级到超人类。

第十章:意识的海洋

一、心智的差距

二、我闻到恐惧的味道

三、宇宙依凭的钉子

第十一章**:信数据永生**

数据主义将人类体验等同于数据模式,也就破坏了我们的主要权威和意义来源,带来自18世纪以来从未有过的重大宗教革命。人类是想象力的产物,但人类的想象力一样只是生化算法的产物。在18世纪,人文主义从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人为中心,把神推到了一边。而在21世纪,数据主义则可能从以人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把人推到一边。

一、所有的权力都去了哪儿?

二、概括历史

三、信息渴求自由

四、记录、上传、分享!

五、认识你自己

所谓感觉也是通过千锤万炼的复杂算法,能够帮助动物做出正确的决定。几百年来,人的感觉就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但到了21世纪,感觉不再是全世界最好的算法,而是数据。

六、数据流里的一片涟漪

一旦万物互联网开始运作,人类就有可能从设计者降级为芯片,再降为数据,最后在数据的洪流中溶解分散,如同滚滚洪流中的一块泥土。

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您已读至文末,感恩~

另一个人的读书笔记:

是我阅读《未来简史》的读书笔记,夹杂着个人的理解和心得,建议看完笔记的同学能够阅读原文,支持原创的同时避免被我的认知偏见所误导。

————————————————————

幸福感

幸福感是一种大脑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无论外界的刺激如何提高,这种化学反应带给人类的体验总是有天花板的,而且很早就已经接近了上限。所以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物质如何丰富,幸福感并没有提高多少。吃冰激凌很愉悦,找到真爱也令人愉悦,但是吃很多冰激凌所得到的愉悦既不能线性增加,也不能等同于找到真爱。

幸福感的核心是你的收获和期望的差值,而不是收获的绝对值;所以,我们要向内心寻找幸福,改变认知模型,降低期望值都有助于幸福感的提升。

但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人类的进步也得益于先辈们的冒险追求和持续探索,而内在的驱动力就是欲望、好奇心和不满足。如果全人类都降低期望值,很容易获得满足感,从而停止外在的追求、不再冒险,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速度也会大大降低。

如果有一种药物,能欺骗大脑,直接催生这种幸福化学反应,让人类轻易得到幸福感,满足感,那么人类就会沉迷于这种药物而无法自拔。这种药物确实存在,我们称之为海洛因,或者简称毒品,因为绝大部分人一旦尝试,就几乎会不可避免地上瘾,放弃外在的所有努力和追求,只想借助着一种最轻松的方式获得满足感体验。所以我们都不敢轻易尝试挑战自己的“定力”。做为骑象人,我们很难驾驭“本能”这头大象。在通过电极刺激老鼠获得快感的试验中,那只可怜的老鼠就会不停地按下电源开关而无法自拔,直到精疲力尽后倒下。人类的自控力并不比老鼠高多少。

还有一个令我细思极恐的事实是,战争导致了互联网和很多科技的发明、发现;如果没有残酷的战争,人类科学进展和生活水平,要比现在落后的多。

多么痛的领悟,再次说明了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中国文化中的太极那般,白中有黑黑中有白啊。

————————————————————

生物也是算法

算法指的是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做出决策的一套有条理的步骤。算法并不是单指某一次运算,而是运算时反复采用的方法。生物行为也是算法控制的,生物算法是通过感觉、情感和思想来运作的。

  有只狒狒看到附近树上挂着一串香蕉,但是旁边埋伏着一只狮子。狒狒该冒着生命危险去摘香蕉吗?这就需要生物的概率算法做运算了。不去摘香蕉饿死的概率和摘香蕉被狮子抓住吃掉的概率作对比。这里面需要测算狒狒与橡胶的距离、狮子距离香蕉的距离、狮子的状态、狒狒的速度、狮子的速度预估、狒狒的饥饿程度、香蕉的成熟度等等。最后狒狒得出一个决策结论,然后去执行。

狒狒的生物算法会让狒狒感觉到饥饿,看到香蕉又会流口水,但是狮子出现却让狒狒感到恐惧和颤抖,所有的情感和欲望都在大脑里面通过神经递质交互,最后根据这个生物自己的胆子大小以及对香蕉食物的喜好程度等综合做出决策,导致执行。如果这次生物算法运算的结果是抢香蕉,否则要饿死,那么狒狒就可以瞬间感受到一股力量充满四肢,肌肉紧绷,血脉膨胀,帮助它快速冲向香蕉并逃离狮子的追踪。最终,能够传承到今天的生物,都是算法比较优秀和能够适应环境的,否则就会中途夭折,物种灭绝。

人类每时每刻的选择,都是算法决定的,小到该吃什么穿什么,大到择偶和投资,都是生物算法的结果。而且据统计,99%的人类决策是由进化而成的“直觉算法”主导的,而且是严重受到底层欲望驱使的,那个所谓的理智的大脑只不过是为这个直觉算法的结论寻找一个逻辑上靠谱的因果关系而已,只是起到了“解释”的作用,并不主导决策。

一见钟情的本质就是生物算法,所以你不能预测你会对谁一见钟情;甚至当你遇到一见钟情的人之后,你会发现Ta跟你的很多所谓的爱情观并不完全吻合。当你跟一个恋人走到了尽头而分手以后,回看当初,你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鬼迷心窍爱上Ta。这里的鬼迷心窍所提到的“鬼”就是“算法”。

不过呢,人类的决策算法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具有强更大的“自我升级能力”,这个自我升级就像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深度学习”一样,人类通过读书、思考、实践这个循环来不断训练并提高自己的决策算法,然后让自己在物种繁衍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优势。这个提高决策算法的过程就是认知升级、认知迭代的过程。

  生物算法还决定了,哺乳动物天生都会依恋母亲以及一些柔性物可以给予的接触感,比如纱布或者毛茸茸的玩具,科学家称之为接触性安慰(contact comfort)。母亲和婴儿之间都有母婴联结(Mother-infant bond),这也正是哺乳动物这个词Mammal的来源,其词根是拉丁文的mama,语义就是乳房。

————————————————————

意识和伦理道德

机器没有情绪和欲望这样的主观体验,而人类有,可人类大脑本质上也是一系列神经元之间的电化学反应而已,主观体验究竟是如何产生的,是不是进化的副产品?如果没有主观体验,人类理论上还是可以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只是没有了酸甜苦辣痛那些主观体验,没有了情绪,只留下了了算法和执行,但那样的人类还是人类吗?

人类之所以有虐待和强奸这样的道德伦理问题,也是因为人类有“主观体验”这个概念。虽然本质上,虐待和强奸的体验也是大脑神经元之间的一系列电化学反应,和其他体验没有本质差异,但是“主观体验”的存在让这个行为变得不可接受,主观体验导致了喜怒哀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主观体验决定了人类道德伦理的框架界限。

机器就没有主观体验,所以一台机器Hack入另一台机器,算不上虐待和强奸吧;人类黑客Hack一台机器,可能构成信息窃取的罪名,但一定不会背叛强奸电脑罪。

  1952年,伟大的数学家,计算机科学奠基人阿兰图灵被判犯有同性恋行为,并被迫接受化学阉割。两年后,图灵咬了一口毒苹果自杀,留下了那个被咬过一口的苹果(logo)。人类的主观体验和社会伦理道德也不是一层不变的,是与时俱进的。当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对同性恋的行为以及人权的概念有了新的认知之后,道德和伦理在新一代人中便会迭代升级。同样是图灵,如果他生在21世纪,就不会被判刑,也不会被化学阉割,更不需要服毒自杀。行为没变只是环境变了,结局就大不相同。

这些社会伦理道德的根基仅仅是人类的主观体验而已。如果主观体验是虚幻的,那么道德伦理也一定是虚幻的。

图灵的同性恋行为本质是什么并不是关键,关键是社会中的其他人怎么想。这也是未来我们面对计算机人工智能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有“意识和主观体验”,这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人类会怎么想。这就是著名的难缠问题,他心问题(Problem of other minds):

如何证明宇宙中除了我以外的其他人不是机器人或者梦境的虚幻,而是跟我一样有意识的智人?

————————————————————

人类的互联主观

人类的现实有三类:

  1)客观现实、

2)主观现实、

3)共同主观现实(intersubjective,互联主观)

客观现实就是万有有力这种亘古不变的物理法则;

主观现实就是我们内在的感受和情绪、酸甜苦辣;

互联主观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或者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许多人的沟通互动及认可而存在。上帝、国家、货币、公司、民族、价值观、道德、婚姻、信用、等都是人类虚构出来的互联主观,他是基于不同群体的共同想象而存在与一个族群和文化当中的一种共同的主观现实。

让人类主宰地球的不是智力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而是大范围的灵活协作,促成人类在全球范围内灵活协作的根本能力是——想象力。领导就是要激活一群人的共同想象,编制一个共同认可的故事,让群体相信这个故事,形成信仰,从而组织他们进行大规模高效协作。

大多数人生活的意义,都只是存在于彼此讲述的故事之中。在教堂结婚、结婚要戴戒指、初一十五烧香拜佛、在节假日放炮庆祝、过年给红包等等的意义就在于我们的父母和前辈,邻居和朋友都认为这有意义。人类会以一种不断自我循环的方式,持续增强彼此的信念。每一次互相确认,都让这张意义的网收的更紧,直到你别无选择,只能相信大家都相信的事。

  星座、易经、画、钻石、玫瑰、比特币、米老鼠、可口可乐、释迦摩尼和猫王这些都属于互联主观的概念,都有一个高度认同的群体。

人类不仅可以跨性别、跨年龄、跨文化,跨种族,跨国界协作,甚至还可以跨越时空协作,我们的所有科学成就,其实就是与前人协作的结果,所有的这些协作,除了基于共同想象的很多虚构概念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工具就是”语言”,语言也是一种共同的互联主观,离开了人类的主观意识,语言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即便说着相同语言的北朝鲜和南韩,他们的区别并不是气候和山川,也不是基因和民族,而是他们分别相信截然不同的两套故事。

通过文字和语言,人类不光实现了计算和存储从大脑内走向大脑外,而且还实现了从单人计算到集体计算的跨越。人类的成功,是个体退化,集体进化的综合结果。

————————————————————

智人的统治

人类通过语言和社会协作主宰了整个地球,在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的发展下,消灭了大部分野生动物,驯化了无数的家畜。为了满足人类的私欲,我们大量圈养动物并屠宰它们。究竟是什么赋予了人类如此特殊的权力,可以肆意夺取其他生物的生命?

人类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各种伦理上的理由,来支撑这种杀生的行为。虽然有小部分人类开始反对,甚至以身作则吃全素,但这并不能阻挡工业化畜牧业的发展态势。一种科学解释是,这些家畜选择了和人类的协作,提供肉食给人类,它们也获取了物种的繁衍,那些拒绝跟人类协作的野生动物,正在逐渐被大自然淘汰,处于物种濒临灭绝的边缘。

  全球总共有20万只野狼在外游荡,而最早的那只比较弱的狼,通过与人类的协作,繁衍至今已在全球拥有了4亿家犬后代。世界上现有4万只雄狮,但有6亿只家猫;有90万头非洲水牛,但有15亿头家牛了;有5000万只企鹅,但有200亿只鸡。全球大型动物有超过90%不是人类就是家畜。到底人类灭绝了动物还是繁荣了它们。

其实,就在100年前,一次禽流感也夺走了1亿人类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生命似乎根本不值一提,不管是人类的还是其他生物的。但是对于人类宗教和社会伦理来说,这个是天大的事。

宗教的出现,是人类给自己不理解的这个世界虚构出的一种可理解的逻辑;也给自己不能主导的自然现象一种超现实的神性,把对一切美好的期待都献给对这种“超自然神性”的依赖和信仰;让自己面对一切未知和不确定的时候,多一些情感层面的坚定和坚强,不会轻易崩溃。不过这一切就像盲人描述世界的色彩一般,只是一厢情愿的臆想而已,共同想象并非真相。但是,不论任何宗教的追随者,都相信只有自己的宗教才是真实的。

所谓的强大的人,都是因为自己内心坚信了某一套逻辑自洽的信仰体系,不管是全然接受某一个现有的宗教体系,还是自创了一套独有的宇宙法则,本质上人的内心都是有着某种信仰体系的。

————————————————————

宗教和科学

科学让我们相信,根本没有上帝。但是,信仰上帝能够激励我们自己去做成某些事情。这就是宗教给予社会组织的力量。宗教不等于迷信,因为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把自己相信的事称为迷信。自己相信的,就是真理;只有别人相信的,才是迷信。

宗教和灵性的差距也比我们想象的大。宗教就是一份契约,约定了社会行事准则和道德观,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灵性确是一个旅程,它通常以神秘的方式把人们带向未知的目的地。

对于宗教来讲,灵性是危险的。遇佛杀佛讲的就是:在灵性的道路上如果发现佛教已经落入制式、僵化、固定的窠臼,就必须要摆脱。虔诚苦修的修士马丁·路德就拒绝接受教会用各种礼仪、仪式、和契约(如:赎罪券)得出的答案。

宗教故事几乎总是包括三个部分:

  1)伦理判断、

2)事实声明、

3)具体指示。

科学想要打造成可行的人类制度,必然需要宗教的协助。很多重要问题需要科学提供论证,预测和数据,但最终的决策涉及到的伦理问题却需要宗教的支持。比如建造大坝有诸多的好处,但是会导致白鱀豚的灭绝;另外,决定是否打胎,从来就不是一个医学手术那么简单。

科学和宗教都是为了追求真理,但各自却推崇不同的真理。虽然他们的真理体系不同,但却不影响他们互相妥协,寻求合作。他们其实也没那么在乎真理。

宗教最在乎的是秩序,宗教的目的是为了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而科学最在乎的是力量,科学的目的是为了治疗疾病,研制武器,生产粮食等。

————————————————————

人文主义时代

人文主义认为是“人类体验”为宇宙赋予了意义。现代宗教革命并不是对神失去了信心,而是对人类更有信心了。**过去我们需要宗教来帮助我们判断善恶、正误、美丑,宗教曾经让我们相信只有神可以定义道德标准。**而现在,人文主义的口号是:“要聆听自己的声音,对自己真诚,相信自己,追随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做快乐的事。

  假设公元1300年某个英国少妇出轨了,她可能会坐立不安,然后去教堂找神父忏悔。神父会根据《圣经》的内容告诉他上帝对出轨的看法,并且基于《圣经》来判断她的罪行,并警告她如不悔改则要下地狱。悔改的方式也容易,捐10个金币(购买赎罪券)给即将出征的十字军,半年吃素,然后去某个大教堂朝圣。

而现在,她自己完全可以为自己做出判断,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她知道自己为此会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权衡利弊后她就可以作出决定,对自己负责,承担后果。这个后果不包括下地狱,可能是孩子的抚养权判给丈夫,也可能是分不到一分钱。当然,她如果处境尴尬不知如何选择,也可以求助闺蜜或者心理医生。心理医生并没有一本定义善恶的《圣经》,也不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在病人身上。他/她会尊重她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帮助她梳理和诊断她的心理状况,引导她走入自己内心最私密的地方,寻找答案。

在人文主义看来,上帝的训诫根本不如人的感受来的实在和真切。不管是婚外情还是同性恋,人文主义都不会用一个凌驾于人类之上的神的道德标准来横加判断。当以色列的LGBT社群在耶路撒冷游行时,那些传统的犹太教徒、穆斯林教徒和基督徒们,也只是说:**同性恋游行竟然穿过耶路撒冷这个圣城的中心,实在是深深伤害了我们的感情。同性恋希望我们尊重他们的感受,他们也应该尊重我们的感受。**这可以称为社会的进步!

在中世纪,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了政治、道德和美学的权威来源,无法判断正误、好坏、美丑。当时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们认为,如果没有宗教,所有的法律和秩序都会消失。而今天,对全球法律和秩序造成最大威胁的正是那些继续相信唯一真神的人。对神怀有敬畏的叙利亚,比世俗的荷兰要暴力的多。

1917年,杜尚买了一个量产的普通小便池,宣布这是一件艺术品,命名为《喷泉》,签了名,放到了巴黎博物馆。这是一个重要的艺术里程碑。全球无数的美术老师让学生们欣赏这个作品,并问他们,这是不是艺术?当学生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老师说:只要有人认为是艺术,就是艺术;有人认为美,就是美。

img

这就是今天深深影响我们的人文主义观念。在现代自由市场中,顾客意志取代了上帝意志。如果有几百万人通过自由选择购买了公司产品,你凭什么说他们错了?

顾客永远是对的,顾客就是上帝。

人文主义还把教育从“提问和背诵”引向了“引导和思考”高度,知道亚里士多德、所罗门王和阿奎纳对政治、艺术和经济的看法很不错,但是因为意义和权威的本源在于我们的内心,所以更重要的是你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

天堂和地狱也不再是云端或山川,而是人内心的精神状态。只要你心中燃起愤怒和仇恨的火焰,就是经历地狱的痛苦;只要你原谅敌人、忏悔错误、与穷人分享财富,就是享有天堂的幸福。

**尼采说,上帝已死。**但是,你可以继续选择相信上帝,因为你内心能够感受到上帝的存在;你也可以选择不相信,因为你感受不到他的存在。不论如何,权威的本源都是人类自己的感觉。

在中世纪,获得知识的主要公式是:知识=经文x逻辑。

科学革命的知识公式则非常不同:知识=实证数据x数学。

但是科学本身无法处理价值和意义的问题,我们可以发明火车,但是却不知道火车该开向哪里。科学家无法做出道德判断。所以,基于人类的自信,人文主义提供了一个新的获取伦理知识的公式:

知识=体验x敏感性

体验是一种主观现象,主要有三个部分:知觉、情绪及想法。

敏感性包括两方面:

第一、注意到自己的直觉、情绪和想法;

第二、允许这些知觉、情绪和想法影响自己。

**要保持对新体验的开放态度。**体验和敏感性会形成一个彼此加强的无限循环。敏感性不能靠读书和演讲来培养,必须在实践中慢慢成熟。喝茶、品酒、审美概莫如此。人文主义认为生命就是一种内在的渐进变化的过程,靠着经验,让人从无知走向启蒙。

人类存在的目的就是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出智慧。

生命只有一座要征服的高峰——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觉。

You Only Live Once.

科学和人文主义,就像太极的阴阳一样默契配合,给我们提供前进的力量以及生命的意义和道德判断。人类史上,从没有任何文化如此重视人类的感受、欲望和体验。

虽然自由人文主义赢得了今天,但等到基因工程和人工智能彻底发挥潜力,自由主义、民主和自由市场的概念,可能又会想燧石刀和录音带一样过时。以后,科技人文主义可能从根本上会颠覆自由人文主义。因为我们发现,客户和选民从来就没有自由选择,我们可以用科技来计算、设计或者击败他们的个人感觉。在不久的未来**,人类的主观体验也成了可以设计的产品,就像能在超市买到的任何商品。**

历史在前进,虽然现在还有数十亿人口虔诚信奉着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或者佛教,但对历史来说,数量的意义不大,塑造历史的,往往是一小撮向前看的创新者,而不是向后看的大众。

从狩猎社会到农耕社会、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到信息时代、每一次人类社会和科技的变革,都是一小部分人推动和率先获益的。借助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计算机算法)为代表的科技力量,人类长生不死、永远幸福并化身为神的愿望将很有可能实现。

21世纪初的这场科技革命,很有可能是人类升级的最后一班车,错过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再有上车的机会。

————————————————————

所谓的自由意志

21世纪的科学正在破坏自由主义秩序的基础。科学越发达,我们越是发现,自由人文主义的基础,也是建立在一个虚构的概念之上的,人类的“自由意志”,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自由”也找不到所谓的“意志”

如果“自由意志”指的就是“依据自己的欲望行事”,那么人类确实有自由意志。如此,黑猩猩、狗和鹦鹉也有自由意志。我们和所有的动物都有欲望,大部分时候,我们也都是依据自己的欲望在行事。**可“欲望”是谁决定的?**我们的“欲望”在微观层面,本身就是细胞和神经元的电化学反应,一个想法和一个行动都是一系列微小事件的连锁反应,而每一个微小的事件都是前一个事件决定的。而追溯到源头的触发事件,可能是来自生物预设(对外界信号的刺激反应,看到骨头流口水)、随机或者两者的结合。生物预设和随机都不代表“自由意志”,我们不能控制下一秒有什么样的想法,也不能预测今晚做什么样的梦,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想法和梦境,却实实在在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和选择。

img

我们对“自由”的理解,背后有一套错误的逻辑。人的欲望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只能是感受到欲望,再据以行事。看起来,我们所谓的“意志”,大部分时候是为了满足“欲望”而存在的。我们能否通过意志消除自己的欲望,能否通过某种训练让自己脑海中的所有想法都消失。又或者,一个自控力强的人可以抵御美食美女的诱惑,但能否抵其他的情感刺激?比如看到杀人的场面不恐惧,看到感人的画面不落泪?**这些情绪都会影响我们的决策,影响我们的投票。**商业广告和总统大选都在用尽一切办法“引导、诱导、误导”我们做出看起来“自由”的选择。

我们的选择,从来就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主导的,所以我们经常会后悔昨日的决定。买错商品、嫁错人、选错总统、走错路这都是我们经常干的事,不对吗?被销售大师的口才折服和江洋大盗诈骗,又或被挥舞的切糕刀恐吓,花费一样的成本,得到同样的次品,感受却有着很大的同,这里只有“心甘情愿”和“上当受骗”的区别,第一种感觉好点,但也并不是真正的自由意志,因为你回家发现这个商品你还是不需要,不满意,只是当时鬼迷心窍套了腰包。

现在我们为了引导别人做出有利于我方的选择,还需要通过公关和营销等多种手段,利用人性的弱点,击中要害,让他们“自愿下套”。未来,我们通过新科技,根本都不需要这么复杂的社会市场行为就可以直接操控他人的欲望,通过操控欲望引导决策。美国军方已经有了类似的可以植入人脑芯片和“头盔”,只要带上头盔,就能进入到一个没有杂念的状态,把全部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比如枪击训练。当然,控制抑郁症的良药百忧解其实也是直接作用于大脑,让那些恼人的情绪直接关闭。我们既然可以通过吃药关闭一些大脑区域,就一定能通过吃药打开一些区域,不同的区域带来不同的思想体验,导致不同的决策。

img

通过脑科学实验,我们更加发现,左脑和右脑本来就是两套不同的决策体系,因为它们中间通过一束神经纤维“胼胝体”连接了起来,所以最后作出的决策看起来是一致的,内心的煎熬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到底投票给希拉里还是特朗普,很多人也左右摇摆过

  在一些脑裂病人的试验中,科学家剪开了胼胝体,左脑右脑完全独立决策的时候,我们发现它们经常做出矛盾的行为,左手开窗右手关窗。当我们让右脑看到雪景(只给左眼看),左脑看到鸡爪(只给右眼看)的时候,左脑控制的嘴巴的回答是看到了鸡爪,右脑控制的左手的回答(通过拼字)看到了雪景。然后让他们继续选择跟前面的图相关的图片的时候,左手选择铁铲因为右脑(左眼)之前看到的是雪景,右手选择鸡因为左脑(右眼)之前看到鸡爪;这个时候问左脑(问题写在板子上只给右眼看)为什么左手拿着铁铲,从来没见过雪景,只见到鸡爪和鸡的左脑控制在嘴巴回答说:因为要给鸡舍清理垃圾。

原来,左脑还负责“合理解释”的功能,不管主人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和行为,左脑都会负责收拾摊子,给出看似逻辑合理的解释,为我们的生活找出意义。就像中情局在巴基斯坦执行无人机空袭任务犯了事,美国国务院并不知道,但是面对媒体的质问,总是要编出一套堂而皇之的说法,回应大众。

所以,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生命的意义”,只不过是左脑的强词夺理。

  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体验自我是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但是却没有记忆能力,所以我们经常“好了伤疤忘了疼”,经历了剧痛分娩也挡不住女人会继续生二胎三胎四胎。叙事自我就像一个旁观者,负责提炼总结,通常都是用体验自我的峰值和终点两者的平均值得出一次体验的感受,这叫峰终定律。我们改变不了很多事件的体验峰值,但是我们可以调换顺序甚至仅仅是在结尾的时候增加一个更好的体验环节,就能让整个体验感提升。所以医生懂得,一次相同的体检,仅仅是因为最后一项安排的不太痛苦而让整个体检的感受好受了很多。叙事自我还懂得,给体验赋予不同的意义,能让体验感受变得天壤之别。

在斋戒日禁食和因为贫穷挨饿、捐赠和被骗、参加马拉松和被罚跑步这些都有着巨大的体验差,而本质上的身体经历是相同的。核心的区别是我们如何理解这段经历的“意义”。

意义,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人类虚构的概念,在宇宙中原本并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代表“意义”。我们发现人类社会一个荒谬的事实是,**我们对一个想象的故事付出的牺牲越多,就越可能坚持,只是为了让我们过去的牺牲和痛苦显得更有意义。**在政治里甚至有个次描述这种现象,叫做:我们的孩子不能白白牺牲综合征(Our boys didn’t Die in Vain)。因为这个综合征,无数的孩子们被继续送往战场送死,即便是活着回来的无数的伤残军人也不愿意相信他们曾经为之付出惨痛代价的战争,只不过是因为一些政客的一时冲动;第一次冲动的失败,并不能被及时叫停,那样前面的牺牲就没有意义了。多么愚蠢的人类。但我们为之奋斗的国家、神、民族和金钱,本身都是虚构的概念。当下最令人振奋的行动意义,在后人看来可能又显得十分的荒诞无稽。

没事,因为我们的左脑会负责编制一个天衣无缝的理由来解释我们过去的愚蠢并接受我们遭受的牺牲,为了这个编造的理由更加合理,我们可能需要继续投入,继续行动,哪怕付出我们的全部财产甚至生命。战争的本性和股市的任性,就是这么回事。

原来,自由意志和活着的意义,都是虚幻。

————————————————————

人类 vs 人工智能(机器)

人类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用途会被机器人大量替代,人类的世俗价值正在急速衰减。社会系统认为人类集体有其价值,但大部分人类个体则再无价值,变成无用阶级(没关系,人类DNA中也有海量的“垃圾”信息,既然自然选择留下了这些DNA片段,那说明还是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意义),只有极少数人类精英阶层会有独特价值。

只需要短短几秒,精密策划的网络攻击就可以让全美网络断电、破坏航空管制系统、造成核电厂和化学工厂大量事故、干扰警察、军队和情报通信网络,甚至抹除所有金融记录,让数万亿美元消失无踪,没有人知道究竟谁拥有什么。

对于军队和企业来说,智能是必要的,但意识可有可无。所以前线的军事战斗只需搭载了伦理算法的无人机和机器人,他们应该不会获得意识或者情绪。人类科技正在飞速发展,达到超级智能指日可待。除了传统的生产制造和战争等依靠人类“身体能力”的工作之外,股票、金融、医生、律师、音乐作曲等绝大部分依靠人类“认知能力”的工作都也会被替代,EMI模仿巴赫谱曲的音乐已经在盲测中表现超过了巴赫。

生物算法和计算机算法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但受到有机体的限制,人类无法24小时连续保持理智和清醒,机器却可以,而且这些超级智能不需要意识和情绪就能胜任任何以“模式识别和算法”为基础的工作

有人认为情绪和意识是人类的优势,是创造力的源泉,但需要这种创造力的工作会越来越少,只有1%,对于大部分经济和政治事务来讲,情绪是多余的,甚至是可怕的。人类智能经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而表现失常或者反常。

  到2033年,可能只有考古学家这样的差事不会被机器人及算法替代,主要不是因为机器做不到,而是没有人愿意为这个投入产出性价比极地的工种写算法。可悲的人类,想要不被淘汰成为无用阶级,只能不断学习,打造全新的自己。不过,绝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后,会不会消灭人类?有可能,虽然机器算法的设计“目的”并不是消灭人类,但是在完成其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如果人类阻止它(比如拔掉电源),它就会调动所有智能消灭人类,只为了实现自人类给他设置的那个初始目标,而这个目标就是机器人活着的意义(如果它有意识的话)

当万物互联,当所有的数据都上网,机器算法决策就会超过人类自身,人类的大部分决策都会由机器代替完成(包括一些不知不觉潜移默化被引导的,表面上由人类自己拍板的决策)。而黑客的攻击也从电脑挟制进化到了控制人体内的纳米机器人。

细思极恐,一觉醒来,你的身体已经被某个黑客接管了,更可悲的是,你却对此一无所知,你还是按照自己的欲望行事,只不过你的欲望强烈以及什么时候激活,是由远在世界另一个角落的某个12岁小黑客操控的

未来会有极少部分精英群体用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武装自己,延长寿命,永葆青春。过去社会医疗保障人人平等,但平等的是基本的健康需求。而明天,精英们花大价钱购买的是“升级”,记忆力增强、智力提升、性能力加强等。这本来就是不平等的,不会在医保的范畴。过去的平民医疗保障还有一个前提是军事和经济需要大量的平民贡献献身,而明天他们的工作都被没有意识的超级智能机器人替代了,精英们只需要升级自己就足够了。如果巴西想要超过日本,不再是靠几百万健康的工人,而是需要升级少数几个精英,把他们变成超人类。

当身体、情感和智力都远超常人的超人类诞生,自由主义的信仰又如何能生存,如果这个超人类小群体的体验和我们常人智人完全不同,那么该如何选择。**认知鸿沟是天堑,难以跨越。**就像蚂蚁永远无法理解人类一样,超人看待一般人,可能就像我们看蚂蚁,或者19世纪的欧洲人看待当时的非洲奴隶一样。

————————————————————

意识的海洋

科技宗教带来了“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两个方向。

科技人文主义认为今天的智人马上就要成为历史,我们要用科技创造出“神人”超人类,一种更优秀的人类形式。神人保留一些基本人类特征,但同时拥有升级后的身体和心理能力,并且能够对抗复杂的无意识智能(算法)。因为无意识的智能正在飞速发展,所以人类如果不想集体沦陷,只能积极升级“心智”。

七万年前的第一次认知革命,人类DNA有了一点点小的变化,大脑神经稍微调整了一下结构,我们就主导了地球。第二次认知革命可能会让神人接触到目前还难以想象的新领域,让神人成为太阳系的主人。

上一次升级,我们弱化了嗅觉、视觉、听觉甚至注意力等能力,提升了智力;这次认知升级的过程,也有可能会继续弱化很多能力,比如专注力“头盔”用多了,一旦摘下头盔,我们就会失去容忍各种疑惑和矛盾的能力。如果社会系统希望我们下定决心,而不是心存怀疑,那就会推动我们往这个方向前行。改造心智的过程,升级了一部分,降级了另一部分。农民都知道,羊群里最聪明的那个常常会惹出大麻烦,所以农业革命的一点就是降低动物的心理能力。**所以科技人文主义推动的第二次认知革命,可能对人类造成类似的效果,会让社会大机器里面的“人类小齿轮”沟通和处理数据的效率更高,但几乎不会去注意其他事情,不会做梦,也不会怀疑。**过去几百万年,人类是升级版的黑猩猩,到了未来,人类可能变成放大版的“蚂蚁”,个体价值不再重要,集体社会活动才更有价值。

听起来很可怕,我宁愿保持现状而不去升级成什么神人,成为未来社会系统中的一个超级螺丝钉。可那也由不得我,我也可能等不到那天,社会升级是循序渐进的,我们感觉不到这种身体机能在进化中退化;而且,农业社会和狩猎社会相比,我们的社会系统确实更强大了,个人能力却真实弱化了。未来也一样,强化整体,弱化个体。

  黑猩猩也说:“我才不要进化成为人类呢,手无爬树之力。在我生活的丛林里,人类个体毫无生存能力,弱爆了。还是做猩猩好,想吃就吃,想睡就睡,想搞母猩猩就搞,那里那么多限制,什么一夫一妻制,狗屁!”

不管什么物种,它们的意识总是会让它们安于当下的一切,恐惧改变,哪怕是升级也是伴随着一部分生理机能的退化,“损失厌恶心理”让所有的物种都觉得:现在最好,此刻最好。

进化本来就不是变得更强大更宏伟,而是变得更适应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由数据流组成,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就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音乐、股市、文学、经济、政治,蚁群、蜂群、菌群背后都是数据流的不同模式,都可以用算法来分析决策。以前我们要把数据转化为信息,信息转化为知识,知识转化为智能。而今天,数据量太大了,人类已经无法直接处理海量数据并形成信息,于是计算机算法接管了数据处理的工作,而之后得出的的信息、知识,也就随之成了计算机算法的收获,成了计算机的智能。

共产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市场信息集中处理的政治算法系统,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商品定价、统一规划社会经济活动的一切;**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是分布式信息处理的算法系统。**资本主义能够赢得冷战,是因为分布式数据处理的效果就是比集中式处理更符合当今这个时代。

政治科学家开始把人类政治结构理解成数据处理系统,民主和专制在本质上是两套关于收集和分析数据(信息)的对立机制。而这种政治算法系统正在失去对数据的控制,科技发展太快,政治系统升级太慢,权力出现了真空。即便是互联网星期之后的若干年,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这个科技成果对社会和政治格局的影响力已经大到失控的地步,他们开始通过各项政策法规监控数据,管理数据,几乎拿到了所有的数据,但这依然于事无补。就像打牌的时候明明知道对手有什么牌,却不知道怎么搞的,总是一输再输。本质上,这是现有政治体系数据处理能力的欠缺。

未来还有很多新的科技会飞速发展,挑战政治体系,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生物科技,但现在的政治体系对此毫无警觉。**选民和政要对生物学、控制论、信息论的认知不足成了巨大的瓶颈。**民主机制已经不能给选民带来权力,权力正在转移,但不知道去哪儿了。英国选民想象中,是欧盟夺走了权力,所以他们脱欧;美国选民认为既得利益者垄断了权力,所以他们支持反体制的候选人。可事实上,即便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权力也不会回到普通选民的身上。

科技有了神一般的能力,而政治却依然短视而无知,这样的搭配问题很大。纳粹和原子弹爆炸的历史告诉我们,权力不能交给狂妄自大却无知的政治人物,那是一种灾难。而权力也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因为自由市场算法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反而是盲目的,在面对全球变暖的威胁或者人工智能的潜在危险时,市场可能毫无作为。

当万物互联,所有数据都开放上网的时候,算法不仅能知道每个人的投票意向,甚至还能从根本的神经原因分析为何某人投民主党,另一个人投共和党时,又何必举行什么民主投票呢?过去的人文主义呼吁:“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而现在的数据主义则呼吁:“聆听算法的意见!”

随着机器学习和人工神经网络星期,有越来越多算法会独立演进、自我改进、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最早的种子算法是人类设计开发的,但随着算法逐渐发展,就会走出自己的路,前往人类未曾踏足的领地,而人类也无力追寻。

但是,没有人真正知道2050年的就业市场、家庭或者生态将会是什么样子,又或是哪些宗教、经济和政治制度主导世界。这个世界的变化速度比以往更快,而我们又已被海量数据、想法、承诺和威胁所淹没。人类正在逐渐将手中的权利交给自由市场、群众智能和外部算法,部分原因就在于人类无力处理大量数据。

我们无法真正预测未来,因为科技并不会带来确定的结果。

至少我们有一点可以明确,未来,本质上就是不确定的。

不过,细思极恐!

————————————————————

文中提到的几个有趣的小实验和小故事:

倭猩猩的社交

  倭猩猩常常用性行为来纾解压力,建立社会联结。所以并不意外,他们之间同性行为也是稀松平常。如果俩群互相不认识的倭猩猩喷到一起,一开始会表现出恐惧和敌意,但是很快其中一群的雌性倭猩猩就会走出来,邀请陌生的倭猩猩别打了,来嘿咻吧。通常另一方都会接受这项邀请,不到几分钟,原本可能的战场就成了欢场,倭猩猩用各种姿势性交,甚至还会倒吊在树上。

智人同样很了解这些合作技巧,但是不管打斗还是交配,只靠个人认知仍无法构成大规模合作的基础。想解决希腊债务危机,办法绝不可能是邀请希腊政治家和德国银行家来打一架或者是云雨一番。

最后通牒博弈

  两人分一笔总量固定的钱,比如100元。一人提出方案,另外一人表决。如果表决的人同意,那么就按提出的方案来分;如果不同意的话,两人将一无所得。

A在提方案时要猜测B的反应,此时理性的A所提出的方案应该是留给B一点点比如1元,而自己得99元。B接收了能得到一分钱,如果拒绝什么都得不到。这是根据“理性人”的假定的结果,而实际则不是这个结果。

真实的案例反映出:提方案者倾向于50:50的方案;而接受者倾向于:少于30%拒绝,多于30%接收。拒绝的理由是“不公平”,人们宁愿不拿这1元,也不想看起来像个傻瓜。类似的实验在卷尾猴身上也做过,结果一样,猴子也有“不公平”意识,会嫉妒,会因为不公平而发怒,放弃相对较小的既得利益。

智人的行为方式并不是冷冰冰的数学逻辑,而是有温度的社交逻辑,我们或多或少受情感的控制。这背后的进化逻辑也很简单。虽然说我接受了1元,总比什么都没有好,但是长期来讲我就永远拿1元了。如果我拒绝了,下次你就会给我更多了,否则你也一无所获。最终会趋向于一种分配平衡界限,比如7:3。

老鼠的希望

  制药公司经常做的一个实验,需要取100只大鼠,分别放进装满水的玻璃管内。这些大鼠会一次又一次努力想爬出玻璃管,但是都无法成功。经过15分钟之后,大多数会放弃努力,之时漂在罐子里,对周围的情况漠然置之。

接着,另外取100只大鼠,同样的实验,区别是在14分钟的时候,当他们快要绝望之时,把它们捞出来,擦干,给食物,让它们休息一下,然后再重新放回去罐子里。第二次,大鼠们都可以支撑20分钟才放弃。为什么多了6分钟?

因为过去曾有过成功的记忆,触动大脑释放了某些化学物质,让大鼠感觉又有了希望,延迟了绝望的时间。

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这种物质,应该就能找到人类的抗抑郁药物。

未来简史 读书笔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张岩kris(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377993/第一章 人类的新议题

人类已经不存在饥荒,瘟疫,战争的困扰,那么下一步,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作者受限论述饥荒、瘟疫、战争为何已经不在是人类所担心和困扰的事情了,而新人类将会面临,永生、快乐、成为神人三大议题。因此,作者对这三点进行了论说,然后得出结论人类的新议题其实只有一个(但有许多分支),取得神性。

作者对自己的预测进行了如下澄清:

第一,并不是说21世纪的大多数人都会做这些事。 第二,这是一项历史预测,而不是政治目标。 第三,追寻并不代表就能够得到。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这项预测的重点并不是要提出预言,而是为了让我们讨论现有的选择。

关于历史研究的意义:

研究历史,就是为了挣脱过去的桎梏,让我们能看向不同的方向,并开始注意到前人无法想象或过去不希望我们想象到的可能性。观察让我们走到现在的一连串意外事件,就能了解人类的每个念头和梦想是如何变成现实的,然后我们就能开始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并编织出不同的梦想。研究历史并不能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但至少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选项。

作者举了一个草坪的例子。

本书结构:讨论人与动物的关系、人文主义的兴起、人文主义的缺陷和替代品。

第一部分 智人征服世界

人类从动物中分化:

人类世,对自然生态造成了极其大的影响,物种灭绝。历史上农耕采集时代的人们,可能都有着泛神论的思想。农业革命让人类有了确保家畜生存和繁衍的能力,却忽视了家畜的主观需求。哺乳动物要活下来,仅靠食物还不够,还需要情感联结。人类在自然界处于主导地位,暴力剥削动物总要有个理由,有神论的宗教作用从而显现。农业革命促成了有神论宗教,而科技革命则催生了人文主义宗教:以人取代了神。有神论者崇拜的是神,人文主义者则是崇拜人。人文主义的奠基概念认为智人拥有某些独特而神圣的本质,这些本质是宇宙间所有意义和权力的来源。宇宙间发生的所有事,都会以“对智人的影响”作为判断好坏的依据。

人类与动物的关系:

人类比动物优越在哪里?人类有灵魂,动物没有?使用进化论去解释?但进化论无法解释灵魂的存在。进化就是变化,进化无法产生永恒不变的实体。从进化角度来看,我们最接近人类本质的就是我们的DNA,但DNA分子承载的绝非永恒,而是突变。另一种证明人比其他动物优越的理由,是说地球上所有的动物中,只有智人拥有心灵,但这是目前无法证明的,甚至智人的心智可有可无。另一种认为人比其他动物优越的论点,虽然已经接受老鼠、狗或其他动物也有意识,但认为它们没有像人类一样的“自我意识”。作者认为智之所以能够统治这个地球,是因为智人这个物种能够大规模而灵活地合作。人之所以很难理解“想象的秩序”这种概念,是因为人觉得现实只有两类:客观现实和主观现实。然而,现实还有第三个层次:互为主体。智人统治世界,是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只存在于他们共同的想象之中。

第二部分 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宗教产生:

在没有文字的社会里,人类通过大脑完成所有计算和决定;而有了文字之后,人类就能组成网络,每个人完成巨大算法里的一个小步骤,而最后的重要决定由整个算法来判断。这正是官僚体系的本质。虚构故事能让人类更容易合作,但代价在于,这些虚构故事同时也会决定我们合作的目标。因此,我们可能拥有非常复杂的合作制度,却只是为了服务于虚构的目标和利益。这样一来,虽然整个制度看起来运转良好,但出发点可能只是这个制度的标准。想评估人类合作网络究竟是好是坏,一切都取决于用什么标准和观点。我们说宗教是一种用来维护社会秩序、组织人类进行大规模合作的工具,这种说法可能让某些人感到恼怒,因为对他们来说,宗教最重要的就是代表一条通往灵性的途径。然而,一方面,宗教和科学的差距比我们一般认为的更小;另一方面,宗教和灵性的差距却比我们想象的更大。宗教就是一份契约,而灵性却是一个旅程。

宗教和科学的关系:

科学如果想要打造出可行的人类制度,必然需要宗教协助。虽然科学家能够研究世界如何运转,但却没有科学方法告诉我们人类该做些什么。科学告诉我们,人类没有氧气就无法生存,然而,我们是否能用窒息来处死罪犯呢?能够回答这种问题的并非科学,唯有宗教。会观察到宗教故事几乎总是包括三个部分:伦理判断、事实声明、伦理判断和事实声明相结合给出具体指示。

因此,对于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也就是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这些教条,而是为了实现它们。理论上,科学和宗教都是为了追求真理,而因为各自推崇不同的真理,也就注定有所冲突。但事实上,科学或宗教都不那么在乎真理,因此两者十分容易妥协、共存甚至合作。因此,对于现代历史更准确的一种看法,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也就是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教条,而科学的用途不是为了质疑这些教条,而是为了实现它们。

现代契约

到了现代社会,因为人们开始相信未来,促进了信贷这项奇迹,才终于打破这个恶性循环。科学最大的发现正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的无知。可见“经济增长”在全球各地成功地取得了近乎宗教的地位。确实,把“相信经济增长”称为宗教并不会与事实出入太远,因为这种信念号称能够解决许多甚至绝大多数的道德难题。资源短缺的问题看起来很有可能克服,但现代经济真正的敌人是生态崩溃。

人文主义

正是人文主义,让人类摆脱了人生无意义、存在没依据的困境。人文主义这个革命性的新信念,在过去几个世纪征服了世界。人文主义宗教崇拜人性,期望由“人文”来扮演上帝在基督教或真主在伊斯兰教扮演的角色,或自然法则在佛教和道教扮演的角色。

人文主义主要有三大分支。第一是正统派由于这种正统派强调自由,也就称为“自由自由人文主义”(liberal humanism),或简称“自由主义”(liberalism)。在19~20世纪,人文主义的社会公信度及政治力量与日俱增,开始产生两个截然不同的分支:社会人文主义(包括各种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以及进化人文主义(以纳粹为最著名的代表)。自由主义要求人眼光向内,强调自己或本国的独特性,而社会主义则要人别再迷恋于自己和自身的感觉,要注意他人的感受,注意自己的行动如何影响他人的体验。对于人类体验互相冲突的问题,进化人文主义有不同的解决方案。进化人文主义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冲突是福不是祸,能够促成自然选择、推动进步。毕竟,有些人就是比别人更优越,而在人类体验有所冲突时,最适者就该胜出。

像文化比较这种雷区,自由主义会小心绕开,以免做出政治不正确的失态举动。社会主义是一切交给政党来处理,要找出通过雷区的正确路途。进化人文主义却是开开心心地跳进来,把所有地雷都引爆,享受这场混乱。

第三部分 智人失去控制权

科学不仅破坏了自由主义对自由意志的信念,也破坏了对个人主义的信念。体验自我与叙事自我。

1.人类将会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 2.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 3.社会系统仍然会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群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1.生物是算法。每种动物(包括智人)都是各种有机算法的集合,经过数百万年进化自然选择而成。 2.算法的运作不受组成物质的影响。算盘的算珠无论是木质、铁质还是塑料质,两个珠子加上两个珠子还是等于四个珠子。 3.因此,没有理由相信非有机算法永远无法复制或超越有机算法能做的事。只要运算结果有效,算法是以碳来表现还是硅来表现又有何差别?

从以前到现在,人类都是自主实体,由叙事自我叙写的故事所操纵。但在未来,每个人都将会是整个巨型全球网络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所谓不可分割的个体只是一个宗教幻想。现实中,每个实体都是许多生化和电子算法的混合体,没有清晰的边界,也没有自我中心。

新宗教浮现的地点,不太可能是阿富汗的洞穴或是中东的宗教学校,反而会是研究实验室。就像社会主义承诺以蒸汽和电力为世界提供救赎,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新的科技宗教也可能承诺以算法和基因为世界提供救赎,进而征服世界。

这些新的科技宗教可以分为两大类型:科技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

但数据主义者认为,数据的流动量已经大到非人所能处理,人类无法再将数据转化为信息,更不用说转化成知识或智能。于是,处理数据的工作应该交给能力远超人类大脑的电子算法。实际上,这也就代表着数据主义对人类知识和智能有所怀疑,而倾向于信任大数据和计算机算法。

根据这种观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控制共产主义就不是意识形态、伦理教条或政治制度上的竞争,而根本是不同数据处理系统间的竞争。资本主义采用分散式处理,而苏联式共产主义则是集中式处理。

根据数据主义的观点,可以把全人类看作单一的数据处理系统,而每个个人都是里面的一个芯片。这样一来,整部历史的进程就要通过4种方式,提高系统效率:

1.增加处理器数量。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运算能力会高于拥有1000人口的村庄。 2.增加处理器种类。处理器不同,运算和分析数据的方式就不同。因此,如果单一系统拥有不同种类的处理器,就能增加其动力与创意。农民、祭司和医生对话中所产生的想法,可能是狩猎采集者之间怎么谈都不会谈到的。 3.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如果只是增加处理器数量和种类,但彼此之间无法连接,仍然没有意义。10个有贸易网络连接的城市,产出的经济、科技与社会创新通常会高于10个孤立的城市。 4.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如果数据无法自由流通,仅仅连接处理器也不会有什么用处。这就像是在10个城市之间修建了道路,但路上满是劫匪,商人或旅行者难以通行,这条路的作用也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历史的第一阶段就是增加人类处理器的数量及种类,但同时牺牲了连接。第二阶段从农业革命开始,持续到大约5000年前,其间发明了文字和金钱。农业加速了人口增长,使人类处理器数量急剧上升。同时,农业让更多人能够生活在一起,形成密集的地方网络,各自拥有数量空前的处理器。第三阶段始于大约5000年前,当时发明了文字和货币,结束于科学革命开始前。有了文字和货币之后,人类合作的重力场最终摆脱了离心力,让各个团体融合起来,形成城市和王国,而各个城市和王国的政治和商业联结也更为密切。到了第四也是最后一个阶段,大约始于1492年,这个梦想成为现实。早期的现代探险家、征服者和交易商,一起编织出了覆盖整个世界的最初的几条线。

这三项发展提出了三个关键问题,希望读者在读完本书之后,仍能常挂于心:

1.生物真的只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将会有什么变化?

未来简史 读书笔记完

人类简史 读书笔记开始:

作者是以色列一名年轻的历史学家,但本书却不仅仅讨论历史,而是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经济、政治、宗教等多方面来分析阐述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人类社会发展阶段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革命、农业革命以及工业革命

大约7万年前,“认知革命”让历史正式启动。大约12000年前,“农业革命”让历史加速革命。大约500年前,“科学革命”让历史画下句点而另创新局。

1、 认知革命。

大约在135亿年前,宇宙大爆炸,有了“物理学”;之后过了大约30万年,物质和能量开始形成复杂的结构,有了“化学”;大约38亿年前,在地球上有些分子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别庞大而又精细的结构,称为“有机体”,有了“生物学”。大约7万年前,一些属于“智人”这一物种的生物,开始创造出更复杂的架构,称为“文化”,而这些人类文化继续发展,就成了“历史学”。

在“认知革命”出现之前,人类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很久了,但与当时地球上其他生物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自己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后代某天居然能成为地球的主宰者,会了解自己的结构,记录文字。

大约10万年前,现代人类的祖先—智人已经出现在东非,但一直到7万年前才开始迁移到其他地区,并伴随着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以及其他人类物种的逐渐灭绝。大约到3万年前,世界上只剩下了智人这唯一的人种。

在7万年前到3万年前之间,智人发明了船、油灯、弓箭以及缝制御寒衣物所不可缺少的针,同时出现了宗教、商业和社会分层。在智人崛起的过程中,正是出现了认知革命,让他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思考,用完全新式的语言来沟通。

这种新式语言成为沟通的关键,智人可以开始交流关于自身的信息。如果一群人想合作共处,“说坏话”这件事可是十分重要。智人通过这种“八卦”的方式来取得并存储相关信息,从而明确得知自己部落里谁比较可信可靠,并且能够不断扩大部落的规模。

在认知革命之后,传说、神话、神以及宗教也应运而生。人类语言真正最独特的功能,在于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这种“虚构”的能力不止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

“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从而让我们得以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这种合作不仅灵活,而且还能和无数陌生人合作。这种能力使得智人迅速扩张,并最终统治地球,建立城市、修建城堡,形成国家,以及发明民族、人权、金钱等一系列事物。

“想象的显示”指的是某件事人人都想象,而且只要这项共同的信念仍然存在,力量就足以影响世界。

我们不再只因为基因突变、环境压力而去改变行为,而是开始因为文化的力量开始自动改变行为,并将新的行为方式传给下一代。十几二十年,人类的整个社会机构、人际交往关系和经济活动就可能发生了变化。

以上,就是认知革命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能够传达更大量关于智人身边环境的信息,规划并执行复杂的计划,通过八卦,组织更大、更有凝聚力的团体;能够传达关于虚构概念的信息,使得陌生人能够合作,社会行为快速创新。

2、农业革命

在农业革命之前,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采集及狩猎为生,并不会特别干预动植物的生长情形。这一切在大约1万年前全然改观,人类开始投入几乎全部的心力,操纵着几种动植物的生命。这一场关于人类生活方式的革命,就是农业革命。

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9500~公元前8500年。人类先后驯化了小麦、山羊、豌豆、小扁豆、橄榄树、葡萄、骆驼等一系列动植物,到公元前3500年,主要一波驯化的热潮已经结束。即使到了今天,虽然人类有着种种先进科技,但食物热量超过90%的来源仍然是来自人类祖先在公元前9500年到公元前3500年间驯化的动植物。可以说,人到现代还有着远古狩猎采集者的心,以及远古农民的胃。

学者曾宣称农业革命是人类的大跃进,是由人类脑力所推进的进步故事。但这只是幻想。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人类越来越聪明。而且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让农民过着比采集者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

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的更悠闲,反而只是造成人类爆炸,产生一群养尊处优、娇生惯养的精英分子。农民的工作比采集者更辛苦,但饮食还要更糟。农业革命可说是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

这一切的主谋就是那些所谓被驯化了的植物物种。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植物,但其实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用小麦的观点来看农业革命这件事,在1万年前,小麦也不过就是许多野草当中的一种,只出现在中东一个很小地区。但在短短1000年内,小麦突然就传遍了世界各地。生存和繁衍正是最基本的演化标准,根据这个标准,小麦可以说是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而小麦的秘诀就在于操纵智人,为其所用。

培育小麦占去智人越来越多的精力,从早忙到晚,犁地、除草、驱虫、饮水灌溉。这些农业活动使得人类被迫永久定居在麦田旁边,这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对于个人来说,驯服小麦并没有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但对于智人这个物种整体来说,种植小麦使得每单位土地能够提供更多食物,于是智人的数量呈指数增长。如果要衡量某种物种眼花成功与否,评判标准就在于世界上其DNA螺旋的拷贝数多寡。这正是农业革命真正的本质:让更多的人却以更糟的状况活下去。在农业革命之后,“未来”的重要性被提到史上新高。农民不仅时刻想着未来,还几乎是为了未来在服务。

随着人类社会结构的逐步完善,城市、国家随之兴起,人类发明了用以记录信息的重要工具—文字。从此信息的传播不再仅仅受限于人脑的容量,开始能够大规模记载知识、传播知识。

3、科学革命

将人类带到阿拉莫戈多、带上月球的这段历史进程,称为“科学革命”。在这场革命中,人类因为将资源投入科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新力量。一直到大约1500年前,全球人类还不相信自己能在医疗、军事和经济方面再有什么突破。但在过去500年中,人类越来越相信可以靠着投资科学研究提升人类的能力。而且这不只是盲目的信仰,而是经过了反复的证明。

科学革命的回馈循环。科学需要的不只是研究本身要有进展,更需要科学、政治和经济彼此相互强化。如果没有政治和经济组织提供资源,科学研究几乎不可能成功。

现代科学与先前的知识体系由三大不同之处:

**1、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这种立场,我们承认了自己并非无所不知。更重要的是,我们也愿意在知识进展之后,承认过去相信的可能是错的。

**2、以观察和数学为中心。**承认无知之后,现代科学还希望能获得新知。方式则是通过收集各种观察值,再用数学工具整理连接,形成全面的理论。

**3、取得新能力。**光是创造理论,对现代科学来说还不够。它希望能够运用这些理论来取得新的能力,特别是发展出新的科技。科学革命并不是“知识的革命”,而是“无知的革命”。真正让科学革命起步的伟大发现,就是发现“人类对于最重要的问题其实毫无所知”。

现代科学愿意承认自己的无知,就让它比所有先前的知识体系更具活力、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这一点大幅提升了人类理解世界如何运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科技的能力。然而从这一观点出发,我们现有的知识也未必是真理,那么如何让社会、国家和国际体系继续维持运作?

这里采用了两种不科学的方法:

1、 虽然采用科学理论,但必须违反一般科学做法:宣称这就是绝对的真理。

2、 不要采取科学方法,而诉诸“非科学的绝对真理”。

在科学革命的过程中,数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大自然这本书可以用简洁的公式来构成理论,而非早期的“故事”。生物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者想要将各自的领域整理成简单的公式,于是数学发展出一个新的分支:统计学。而这一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

之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和工业革命登场,科学、产业和军事科技开始水乳交融,从此世界急速全然改观。人类在生物、医疗、军事、机械等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人类不但可以在地球上来去自如,也能够探测宇宙。

尾声:

在过去的500年间,我们见证了一连串令人惊叹的革命。地球在生态和历史上都已经整合成一个单一的领域。经济呈现指数增长,今日人类所享有的财富在过去只有可能出现在童话里。而科学和工业革命也带给我们超人类的力量,以及几乎可以说无限的能源。不仅社会秩序完全改变,政治、日常生活和人类心理也彻底改观。只不过,我们真的更快乐了吗?

历史学家很少问这样的问题。如果经过研究,经济成长和自强自立并不会让人更快乐,我们又该如何面对?

快乐该如何计算?到目前为止,我们讨论快乐的时候,似乎都认为这是由各种实质因素建构出的产品。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金钱确实会带来快乐,但有一定限度,超过限度后效果就不那么明显。关于快乐最重要的一项发现在于:快乐并不在于任何像是财富、健康甚至社群之类的客观条件,而在于客观条件和主观期望之间是否相符。

许多传统哲学和宗教(如佛教)则认为,快乐的关键在于追求真我、真正了解自己。如何度过自己的一生,大概也只有自我才能给出答案,按自己的想法,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或许每个人都曾想过,我们的祖宗是什么模样?我们来自何方,又去往何处?在尤瓦尔.赫拉利的新书《人类简史》中你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这本书与你以往所知悉的历史书大相径庭,超宏观的视角,异想天开的脑洞,生动有趣的语言,让你拿起就很难放下,看完后直呼刷新三观。人类如何登上食物链的顶端?金钱、帝国、宗教如何横扫全球?在作者的叙述中,这些复杂的历史现象和原理,像一部大片呈现在眼前。他用几近于上帝之眼的高度,俯瞰人类从东非一个普通动物族群,到如今遍布地球,地位直追造物神的发展历程。

这本书甫一出版,就掀起世界阅读浪潮,2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成为当之无愧的年度最热书籍。

img

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年仅40岁的青年怪才,全球瞩目的新锐历史学家,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历史系教授。在牛津大学时,尤瓦尔.赫拉利曾专攻中世纪史和军事史,而后,他转向一种极为宏观的世界史研究。他是能够从容游走于多学科的旷世罕见的历史学家,写出了脱离智谋权斗仍然可以写上几千年的真正的历史。

阅读,本就是尝试用别人的视角看世界。我们不妨跟着作者,从上帝视角看下历史如何通过三次革命,走向今日情形,你一定会大呼过瘾。

img

一、认知革命


智人独尊

很长时间里,人类对自己的定位,都如西游记中所言“周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人类认为自己地位超然,自诩万物灵长。直到达尔文用《进化论》戳破了这个幻象,人才认识到自己也是动物的一种,由猿类进化而来。现代考古更发现,如今的人类,即智人,其实还有其他人属的亲戚,包括:尼安德特人、梭罗人、佛洛里斯人、匠人、直立人等等。当智人完成认知革命,从东非出发,到达各个大陆后,这些人种先后灭绝。

走向食物链顶端

智人最早使用的工具是石器。因为那时的人类只能跟在虎豹、豺狗后面,捡它们吃剩下的骨头,用石头敲碎骨头,吸食里面的骨髓。更多时候智人靠采集果实,挖取昆虫,或捕猎小型动物维生,自身一不小心还会被大型动物猎杀。那时的智人没有半点威风。

可当智人掌握了一个力量强大的工具后,居然一改困境,跃至食物链顶端,这个神器就是火。偶然间掌握了火的使用后,力量弱小的智人,开始用火来烧林,吓退猛兽,烹饪熟食,这不仅改变了人兽力量对比,还让智人缩短了用餐时间,优化了身体机能。

img

认知革命

大约7万年前,智人出现了新的思维和沟通方式,就是认知革命。目前,人们普遍认为,是基因突变导致智人这次脱胎换骨。每种动物都有某种语言,动物学家研究发现,青猴就用不同的喊叫,传达有老鹰或有狮子的预警。

但和其他动物不同,智人的语言非常丰富。只有人类可以绘声绘色地描述狮子在什么地方,长什么样子,做了什么,并且和部落人一起商量如何抵御。另外,智人也可以八卦人类自己的社群,谁和谁不和,谁喜欢谁。正是这种八卦的能力,有效地维系着人类的交际沟通,通过八卦,人类甚至可以维系最多达150人的自然团体。智人语言最独特之处在于能够传达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并且讲得煞有介事。讨论虚构事物的能力,对人类而言是场至关重要的认知革命。它是一切传说、神话、宗教、规则得以产生的根本原因。你跟猴子说,只要现在把香蕉给你,死后就能到某个猴子天堂,有吃不完的香蕉,猴子根本不会放手。但人类会,人类会因为听说并相信“来世”的承诺,而牺牲现世的享乐。这种虚构现实,尤其是人类“一起”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虚构故事的能力,赋予智人前所未有的能力,让人们得以突破自然八卦团体的限制,集结大批人力,灵活合作。

img

无论是现代国家、中世纪教堂还是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在于某种只存在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比如标志公司的存在,如何证明标志公司确实存在?虽然路上有很多标志汽车,可它们显然不能代表公司,因为即使它们全部变成废铁,标志公司也不会消失,它还能继续制造汽车。虽然标志有很多工厂、人员,可即使一场灾难让这些全部消失,标志公司还是可以重新建厂,重新组合人员。然而,只要法官下令,强制标志公司解散,那么即使公司的一切都在,标志公司也会消失。标志公司只是我们的一个集体想象,这种想象在法律上称为“法律拟制”,公司又被称为法人。虽然它不是一个实体对象,却可以像人一样,受到管辖,可以开设账户。这背后的概念,可以说是人类一项巧妙无比的发明。

img

亚当和夏娃的生活

我们狩猎采集的祖先比起后来的农夫、牧羊人、工人和上班族,生活似乎要更舒适、也更有意义。如今,发展中国家每周平均工作时间是60~80小时,但采集者平均每周只需要工作35~45小时。3万年前,一个采集者,比如今的人类更熟悉周遭环境,他们了解植物生长,知道季节变化。他们可能大约早上8点离开部落,在附近的森林和草地上晃晃,采采蘑菇,挖挖根茎,抓抓青蛙,躲下老虎,偶尔遇到棵果树,把成熟的甜果子吃到再也吃不下为止。中午过后回到部落,煮午餐,剩下大把时间,聊聊八卦、讲讲故事、逗孩子玩。骨骼化石研究证明,多样化的饮食,让远古时期采集者较少存在营养不良问题,和后人比起来,他们身高较高,也比较健康。虽然,他们拥有的人工制品较少,但资源更丰富,食物出门就可寻找,即使遇到灾害,也可以迁移到别的领地去。

人类洪水

完成了认知革命后的智人,得到新的技术、组织能力和视野,他们走出亚非大陆,先后到达澳大利亚、美洲和西伯利亚,所到之处,生态系统无不为之骤变。澳大利亚200公斤重、2米高的袋鼠,最大型的掠食者袋狮,超大的无尾熊、鸟,这些巨大的动物,在智人达到的几千年内消失殆尽。北冰洋的长毛象、美洲的巨型地懒,也和澳大利亚的那些物种一样,随着智人的到访而消失。

img

二、农业革命


史上最大骗局

人类曾有长达250万年的时间靠狩猎采集维生,直到大约1万年前,生活方式才大幅改变,开始全心全意地照看几种特定的植物,这就是农业革命。人们曾想当然地认为,农业革命是人类的大跃进,是由脑力推动的社会进步。但如果不是从生存和繁衍的演化角度衡量,农业革命所带来的非但不是轻松生活的新时代,反而是更辛苦、更不满足的生活,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桩骗局。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小麦,但从小麦的角度看,本质上是它驯化了我们,成功晋升为地球史上最成功的植物。一万年以前,小麦只是无数野草中的一种,短短一千年后,就传遍了全球,占据全球大约225万平方公里的耕地面积。小麦侍弄起来并不容易,人类需要为它,弯腰捡出石头,整天除草,随时驱虫防病,大老远找水灌溉,不时地施肥滋养。繁重的劳动导致人类大量出现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疾病。同时,谷物作为主食,也使人们的营养匮乏。人的收成被固定在麦田上,一发生天灾,饥荒往往导致数百万人死亡。因为土地变**生存的根基、最宝贵的资源,人们频繁为之血腥厮杀,暴力、战争都变得更加常见。

img

最初,智人种植小麦,就能收获更多粮食,生活也就更加富足安定。可是随着土地承载能力提高,人口开始爆炸式的增长,智人们不得不更辛苦地劳作,以养活更多家庭成员和日渐增多的养尊处优的精英统治者们。母亲们的负担越来越重,婴儿不得不较早断奶,吃更多营养低下的谷物制品。农业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劳累不堪,疾病缠身,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人类的生存质量大幅下降。

至于人类驯养的牛、羊、猪、鸡,在这场革命中更加悲惨。它们本来在野外悠闲地吃草,晒太阳,和其他小伙伴愉快地玩耍。而农业社会中,牛被关在狭小的圈里,**笼头,不停犁田或不断产奶。鸡被圈养起来,鸡蛋被食用或孵化小鸡,不合要求的小鸡直接被杀死抛弃。

img

盖起金字塔

农民胼手胝足劳作,生产出多于需求的粮食,以备洪水、干旱等灾害时期维生之用。但最终余粮却被政府利用各种名义巧取豪夺,用来养活一小撮精英分子:国王、官员、牧师、诗人。历史记载的是这些人的生活,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挑水耕田。

靠着农民生产出来的粮食,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住在一起,形成村落、城镇、都市,最后建立起帝国。公元前3100年,尼罗河谷统一,建立起史上第一个埃及王朝,法老王统治着数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管辖着数十万人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管辖着4000万人。这些巨型的合作网络得以运转,取决于由共同想象所构建的秩序。公元前1776年《汉谟拉比法典》把人类虚构故事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样由共同想象构建出的社会秩序,充满着歧视与不公正,比如,印度的种姓制度,有色人种歧视,以及如今仍然存在的性别歧视,无一不在证明,历史从无正义。

img

文字符号的诞生

一个帝国的运作,会产生大量的信息。此前的几百万年间,人类只有大脑可以记录信息,但大脑会记忆过载。书面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这个问题。文字可以表达事实和理念,可以记录数字、经验,**提高信息记录处理的效率,人类的智慧得以便捷地传播,抽象思维能力也取得长足进步。

img

三、人类的融合统一


农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规模变得更大、更复杂,而维系社会秩序的虚构故事也更细致完备。当我们把视角拉高到卫星的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出,历史是有大方向的,分久必合才是不变的大趋势。公元前1000年间,出现了三种全球通行的秩序,分别是经济上的货币秩序、政治上的帝国秩序和宗教上的全球性宗教。商人、征服者、各教先知最早跳出“我们”和“他们”的二元区分,推动着全球人类逐步融合统一。

全球秩序之一:金钱的味道

对商人来说,全球就是一个大市场,所有人都是潜在客户,他们以金钱为工具,联通全球市场。

人类最初流行以物易物,小社群之间自给自足。可随着城镇的壮大,社会分工开始专业化,商业系统不断复杂化,以物易物难度太大。于是,人类发明了钱的概念,钱是人类愿意使用、能够系统地代表其他物品的价值,作为物品或服务交换使用,是共通的交易媒介。金钱运作的原理,就在于它是一种相互信任的系统,这是有史以来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互信系统。历史上有贝壳、贵金属、纸币和如今的电子数据等各种形式的钱,钱的形式越发展,财富的转换、储存和运送就变得越容易,也就越有利于全球商业网络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融合。人类在诸多方面互不认同、大打出手,唯有在对金钱的认可上,几乎不存在任何障碍。

img

全球秩序之二:帝国的愿望

帝国是一种政治秩序,它有两项重要特征。第一,帝国统治着许多不同的民族,各自拥有不同的文化认同和领土。第二,帝国的疆域可以灵活调整,几乎可以无限扩张。帝国每次扩张,统治者都会把帝国中心的文化思想,推广到帝国新获得的疆域上,等到**域属民变成精英分子,进入到帝国权利中心时,又会把自身的民族文化,糅合到帝国主流文化中。伴随着帝国的扩张过程,许多小文化合并到大文化中。对于人类思想、人口、技术的全球性传播来说,帝国影响厥功至伟。

img

全球秩序之三:宗教的法则

对各教先知来说,全球就该只有一个真理,所有人都是潜在的信徒。他们在全世界传教,希冀让所有人了解神的主张。

远古时期,采集狩猎祖先认为万物有灵,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神祇,人们可能认为村头那棵特别高大的无花果树不能砍倒,因为可能会惹得树神生气报复。农业革命开始后,宗教革命也随之而来,人们开始把驯化的动植物看作私人财产,而财产自然不会有灵。随着时间过去,某些多神论者对自己信仰的某位神越来越虔诚,开始相信那位神灵是唯一的神,是宇宙的最高权柄。自此,他们认为,自己有义务,让全世界人民都得到这位唯一神的祝福,更有甚者,他们还会认为神需要人类的协助,由此引发圣战和十字军东征。而世界也在宗教全球传播中,变得更加一致。

img

四、科学革命


如果有个农民,在公元1000年沉沉睡去,公元1500年醒过来,虽然已经过了500年,哥布伦已经登上新大陆,但他看看四周的世界,还是感到十分熟悉。假设这个农民,在公元1500年睡去,公元2000年醒过来,同样是过了500年,他会发现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无法理解的世界,很可能会以为自己闯入了天堂或地狱。

过去500年间,人类的力量有了前所未有的惊人成长。公元1500年时,人类还被局限在地面上,全球智人人口大约5亿,以往生产的总价值约合2500亿美元。今天,人类早已经登上月球,全球人口达70亿,每一年生产的价值就约合60万亿美元。假设有一艘战舰回到哥伦布时代,能轻松击沉当时所有强国海军,而自己连个刮痕都不会产生。1945年7月16日,美国科学家在阿拉莫戈多引爆第一颗原子弹,从这时起,人类不仅有了改变历史进程的能力,更有了结束历史进程的能力。将人类带到阿拉莫戈多、带上月球的这段历史进程,被称之为“科学革命”。

img

发现自己的无知

1620年,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1687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并用三个简单公式表现出来。此后,任何人只要把数据填入牛顿的公式,答案就会像魔术一样出现。

1744年,苏格兰长老会两位教士打算成立一个寿险基金,他们建议每一位牧师从收入中把一部分放入基金,基金会用这笔钱进行投资,如果牧师过世,遗孀就能从基金获利中取得分红,保障余生。可是,他们不知道基金规模应该设置为多大。但他们没有向上帝祷告,也没有在圣经中寻找答案,而是联络了爱丁堡大学的数学教授,收集民众过世年龄的资料,运用统计学和概率等知识,计算在某一年可能有几位牧师过世。据此,他们预测,到1765年,这个基金总资本会有58348英镑。事后证明,到期时,基金总资本为58347英镑,他们的计算准确到不可思议!今天,他们的基金简称为苏格兰遗孀基金,是全球最大的退休金和保险公司之一,总值高达1000亿英镑。

对于伊斯兰教、基督教、儒家这些前现代知识体系来说,他们都假定世上所有重要的事情都已经为人或神所知。平民百姓,只要钻研典籍和传统,正确理解它们,就能获得知识。现代科学最独特之处就在于,公开承认对一些重要问题一无所知,然后以观察和数学为基础,创造新理论,并且发展成新的能力。因此它更有弹性,也更有求知欲,这一点大幅提升了人类理解世界运作的能力以及创造新科技的能力。

img

科学与帝国的联姻

我们熟知大航海时代,是欧洲探险者从新大陆上攫取了大量黄金,是一踏上海岸,就立刻大声宣告“此疆已归吾王所有”,然后灭掉当地古帝国,把它变成欧洲各国的殖民地的时代。但是,我们不熟悉的是,很多航行,都会带上为数众多的科学家,一路科考。

1769年,英国皇家学会出资赞助詹姆斯.库克船队,船队人员包括人种、地理学家库克船长,天文学家查尔斯.格林,植物学家约瑟夫.班克斯和丹尼尔.索兰德,以及负责绘制新土地、动物、植物的画家。这趟远征,带回数量惊人的天文学、地理学、气象学、植物学、动物学和人类学资料,成了很多学科的重要基础。当时,远航最大的克星,是还一无所知的坏血病。库克船长相信了一位医生的研究,携带大量酸菜,并且每次登陆都补给新鲜蔬菜水果,结果,船队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坏血病而丧命。

另外一次重要的科学家远航,则是1831年英国皇家海军“小猎犬号”邀请年仅22岁的剑桥毕业生达尔文随行。

img

资本主义

历史上大多时候,经济规模都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到现代,这一切都变了。公元1500年,人均年产值为550美元,而今天,人均产值是8800美元。

经济学是出了名的复杂,下面这个例子可以帮助理解。

金融家A先生,开了一家银行。建筑承包商B先生,在这家银行存了100万美元现金。这时,面包师傅C小姐,想要创业,向A先生申请贷款,于是A先生将100万美元的贷款转到C小姐的银行账户,账面上她就有了100万。

接着C小姐请B先生来建她的面包店,价格刚好100万美元。等她写了支票给B先生,B先生又存在了A先生的银行。

这时B先生户头有多少钱?没错,200万美元。银行保险库实际上有多少钱?也没错,100万美元。

B先生承包两个月后,告诉C小姐,因为无法预期的问题和费用,建筑费需要涨到200万美元。C小姐只好再次到银行,说服A先生再贷100万给她,而她也将钱转到了B先生账户。

这样一来,现在B先生户头有多少钱?已经是300万美元了。但银行实际上呢,一直就100万美元,而且,这100万现金从来没有出过银行。

听起来不可思议,其实这是一次人类想象力的惊人发挥。真正让银行得以存活甚至大发利市的,其实是我们对未来的信任。在这项系统中,人类发展出“信用”这种金钱概念,代表目前还不存在、只存在于想象中的货品。正是“信用”的概念,让我们能够预支未来,打造现在。这背后有一个基本假设,即未来的资源肯定远远超过目前的资源。

在航海探险中,荷兰原本为西班牙领地的一个偏远地区,后来不仅成功独立,还成为全球的海上霸主,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和财富掠夺。西印度公司在殖民地筑起墙,抵御英国人的地方,就是如今的华尔街。而荷兰人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信贷。荷兰人坚持准时、全额还款,让贷款人风险降低,并且,荷兰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特别是私有财产权。而因为赞助哥伦布而走了大运的西班牙,却因为信贷表现糟糕,逐渐失去了投资者的信任。

img

工业的巨轮

经济成长不仅需要我们相信未来,需要资本家将利润投入再生产,也需要能源和原料。数千年前,人类就知道利用不同的能源,用火来炼铁,用风推动风帆,但是我们不知道如何进行能量间的转化。漫长的历史中,我们只能通过人类或动物的身体进行能量转换,吸收食物中封存的太阳能,再转换为肌肉运动,用以拉车或犁田。直到蒸汽机的发明,人们才洞悉能量转换利用的秘密,开始深深着迷于使用机器和引擎转换各种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