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图片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 —— 鲁迅

北漂,草根,屌丝,佛系,后浪,打工人,内卷,鸡娃,躺平……

上一个概念还没来得及焐热,下一个名词就奔涌来袭。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让一切东西变得可以速成和速朽。

但其实“躺平”并不是新词。

2012年,德国作家Bernd Brunner专门写了一本书叫The art of lying down: a guide to horizontal living,讨论“lying down(躺下)”,考虑到副标题和书的内容,此标题翻译成“躺平的艺术”是非常贴切的……

2016年或者更早的时候,娱乐圈粉丝发明了一个词叫“躺平任嘲”,表示“(这次我洗不动了)躺下来任你嘲讽”。

2019年,国内同名APP上线;

2021年初,电商申请了“躺平”商标。

这次火的“躺平”,跟贴吧的一位“躺平学大师”有关。

该主人公爆料自己一天只吃两顿饭,什么都不干,一个月只用花二三百块钱,没事就去钓鱼、游泳、锻炼。他持有“演员证”,心情好还会去趟横店,人生就是躺躺躺,活得轻松又自在。

很多年轻人表示羡慕,纷纷表示躺平的人生实在太爽了,要集体躺平。

这时候,有人又看不惯了,出来批判。

一来二去,大家都在讨论躺平,好像不讨论躺平就落伍了似的。

批评?倾听。

最早出来批判“躺平”的,似乎是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副教授。

该教授在《“内卷”是教育发挥筛选功能的成本》一文中表示:

“现在人们纷纷谈‘内卷’,正说明了社会是可以通过竞争获得上升机会的,否则社会阶层固化,怎么努力都是白费力气,而这种情况下社会就可能面临大动荡与大退步。”

虽然是截取了其中一段,但并非断章取义。全文网上有,读者可以自己搜来看。

按照教授的意思,“内卷”其实是“社会还存在上升机会的信号”。

这里面至少存在两个逻辑问题:

** **

第一,躺平的问题不在于社会上有没有机会。社会上总是有机会,问题在于是不是机会均等。如果社会上所有的机会永远被塔尖那1%的人获得了,对剩下的99%的人来说,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 **

第二,社会上总是有机会,人们提升自己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愿望**(人往高处走)**没有变。可问题在于,为什么几年前还崇尚“奋斗”和“狼性”,这几年就转为“内卷”和“躺平”?

奇文的结尾更有意思。该教授表示,“‘躺平’是极不负责任的态度,不但对不起自己的父母,还对不起亿万个努力工作的纳税人。”

似乎,与具象的父母相比,抽象的纳税人更重要一些。反直觉、反逻辑,甚至反常识。

毫不意外,该教授的评论一边倒的被年轻人反对,除了逻辑问题,更是因为他的态度过时、冷漠且暗藏着倨傲。

很多年长者与年轻人之间经常存在冲突。这个冲突并不是简单的代际认知不同,认知不同并不一定导致冲突——更重要的是态度和规则上冲突——年长者总是居高临下,希望年轻人服从。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他自己,而非强求一律。” 他进一步解释到,“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

** **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激发人的独立思维和自由思想。

** **

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比评判和说教更重要的是尊重和倾听。

这种“倾听”不一定是有声交流,也可能是年轻人生活中的行为和通过网络表现出来的情绪。如果真的关注教育,那年轻人的一举一动都是有信息的,教育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做的是张开触角,充分的搜寻和接受年轻人发出来的信息,不要让信号消失在空气里。

当年轻人的信号被接收到,他们才能和世界产生真实的联系,他们的生命力才能伸展出来,这股生命力,也能滋养到社会。

** **

与受教育者相比,教育服务的提供者,其实需要学习的更多。

** **

图片

青年节还在,读书人却没有了(点击阅读)

** **

** **

批判?反思

躺平,听上去,它就是老一代人所说的思想消极,不求上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其实不是。“躺平”更像是对“内卷”的应答,是年轻人自己对自己的呼应,是一种习得性无助和无声的反抗。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了一项经典实验。

起初,他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电击狗,狗关在笼子里逃不出去,只能不断受到电击。

多次实验后,打开笼门,狗也不逃。反而是蜂鸣声一响,即使并没有电击,狗也开始躺在地上呻吟和颤抖。

** **

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与实验不用的是,我们不是狗,笼门也没有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逐渐结束,进入了新发展阶段。在增量膨胀、蛋糕做大的时代,从无到有,哪怕上街卖点小商品,倒腾点流行乐磁带、VCD碟片,都可以赚钱。

那会儿,虽然穷,好在起点低,物价也低,只要不懒,随便干点什么都赚钱。绝大部分人都可以从增长中受益。

但是,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就会进入同质化竞争的过渡期。

在这个时期里,因为中低水平的供给过剩,影响着人们的就业和收入,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机会没有了,部分企业暂时很难依靠创新提高效率并增加高质量供给,只能通过加班、削减福利等办法,压降成本以维持竞争能力与生存可能。

同时,资产收益率和劳动收益率的剪刀差越来越大,贫富分化越来越严重,城市的房价高涨,超过了绝大多数人的购买力水平。

人总是在投入成本与产出收益中做出决策,如果努力可以拿五千,躺平可以拿两千。同样是买不起房,不敢娱乐,不敢交际,不敢追女朋友,买不起车,既然两千块就能养得起自己,为什么要拼死拼活拿五千?

就像别人讲过的一个玩游戏的例子。

** **

一个5级的角色,打1级的怪,叫安逸;

一个5级的角色,打5级的怪,叫努力;

一个5级的角色,打10级的怪,叫奋斗;

一个5级的角色,打99级的怪,叫脑子有问题。

现在真的有一款游戏,玩家日日夜夜死磕经验值,磕了二十多年才走出新手村(大学毕业),但突然发现遍地都是99级的怪,这怎么玩?

还能怎么玩,关机呗。

** **

所以,年轻人索性决定,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维持生存最低标准,拒绝成为他人赚钱的机器和被剥削的奴隶。

可问题在于,还真的有人抱怨说,你一点都不努力,真可耻。

需要申明的是,就像“躺平学大师”也会去横店做群演一样。

现代年轻人“躺平”并不是“啃老”(啃老族有专属名词),往往他们选择“躺平”的时候,并不存在生存危机。他们拥有“躺平”的选择权,不像他们父辈那样,如果不奋斗就会有生存困境。

** **

躺平,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面对解决不了的矛盾的一种自我合理化,可以让我们在奋斗过后一无所有但免于绝望。

** **

图片

秦晖丨我们的诚信是如何失掉的?(点击阅读)

** **

** **

羡慕?现实

有人认为,躺平,使劲儿往前追溯,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犬儒主义和中国古人的归隐。

但我们认为,其实躺平比他们中的部分人还要“好”一些。

比如,睡在自己木桶里晒太阳的第欧根尼,他的全部财产包括一根橄榄树干做的木棍,一件褴褛的衣裳,一只水杯和一只讨饭袋。

图片

徐贲丨当代犬儒主义的四大病征(点击阅读)

** **

我们躺平的年轻人只是低消费,并不讨饭。

比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为了抗议司马氏专政谋篡,整日酗酒、嗑药(五石散)。大名鼎鼎的嵇康,经常一个多月不洗脸;阮籍是一个一喝就能醉一个多月的酒鬼;刘伶出门必让仆人带一把锄头,在哪儿喝死了,就就地埋那儿,而且据说这伙计喝醉了还喜欢裸奔。

** **

我们躺平的年轻人只是不结婚,但并不酗酒嗑药,也没听说裸奔。

所以,有人认为,躺平是一种哲学思想和人生态度,年轻人敢于追求躺平,是思想自由,人格独立,以及对权威蔑视的表现,是一种觉醒。

这并非没有道理。

不工作或者少工作,不社交或者少社交,不在乎外界看法,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要自己开心,这其实没什么不对。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人生思考。

** **

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人最宝贵的就是他的思想。

图片

帕斯卡尔,英年早逝的天才思想家:人是一个会思想的芦苇(点击阅读)

“躺平学大师”说:

“我可以像第欧根尼只睡在自己的木桶里晒太阳,也可以像赫拉克利特住在山洞里思考‘逻各斯’,既然这片土地从没真实存在高举人主体性的思潮,那我可以自己制造给自己,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躺平不是颓废,躺平不可耻。

** **

与批评的声音相比,我们认为,躺平是一种进步,因为年轻人只是无奈,并没有放弃思考。但是像苇草一样,这种进步,很脆弱。

** **

**经济学中有一个莫迪利安尼消费与储蓄的生命周期理论。**大概意思是说,人的一生需要平滑我们的收入和消费,当我们年轻的时候,应该多赚钱储蓄,以备年老之需。

或许我们暂时不需要担心生存的问题,比如,就算没有正式工作,年轻就是资本,最不济,我们还可以到横店跑龙套,去三里屯送外卖。

但是,我们的年轻人真的想清楚了吗?

躺平青年的骄傲是:虽然我们不工作,但我们并没有给社会添麻烦。

** **

十几年后呢?三五十年后等你老了呢?

普罗泰戈拉确实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存在主义哲学也告诉我们,“存在的意义就在于存在本身。”

但是,哲学家没有告诉我们,哪怕你不买房、不买车、不结婚、不生娃、不消费,思考本身,也不是免费的。

躺平这件事儿,发达国家的青年早就干过。

日本年轻人下手最快,生生躺出了一代“平成废宅”;

法国年轻人后来居上,躺的晚但躺的比日本还厉害;

韩国年轻人奋起直追,希望比日法青年更早消失。

——韩国公布的2020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出生人口数量低于死亡人数,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

既然他们都躺平了,我们为什么不能躺平?

有个词儿,叫“未富先老”。

我们特别担心,这一代年轻人戏谑着躺平的时候,在躺平的智者运动中,不知不觉,就虚度了自己最年富力强的青春年华。

十几岁的时候,错过三年,不算什么。八十几岁的时候,少活三年,也不算什么。但三十岁前后,在最应该积累人生和工作经验的时候,错过三年,可能就意味着错过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 **

图片

独有的民族性格,让我们付出的代价、格外沉重(点击阅读)

** **

** **

** **

** **

旧的崇尚奋斗的话语体系,给了年轻人梦想。可现实转眼又把梦想击得粉碎。

年轻人们无数次,在孤独的夜晚独自一人看到万家灯火,一个人走在路上与无数个陌生人擦肩而过。难以融入的内卷式竞争体系、可望不可及的房价压力、和看似丰富实则贫乏的社交媒体,让年轻人陷入孤立无援。

躺平,是年轻人无声的呐喊,是面向真实的世界,同时,向世界展露真实的、不完美的自我。

我们相信,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并没有指望房价很低,也没有指望工作到处随便找,然后一点压力都没有。我们只是希望,房价不低,但努力一把够得着。工作不是随便找,但付出了就会有回报。

我们相信,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不会认为只要喜欢的女孩一追就OK,只是希望有时间、有机会,跟喜欢的女孩,一起想想无关紧要的事,一起吹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