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全文字数丨2294
阅读用时丨大约15分钟
亚里士多德(B.C.384年~B.C.322年),古希腊哲学家,堪称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柏拉图的学生,亚历山大的老师。马克思曾称他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亚里士多德写下了大量的著作,主要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和《修辞学》等。这些著作是古代的百科全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哲学领域,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形式逻辑学,奠定了西方逻辑学的基础,并对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他的思想几乎涵盖了所有当时的知识领域。
在科学领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四因说”,对力学、声学、光学、气象学等领域进行了研究,并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提出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被誉为“中世纪的哲学家”。
我认为克服自己欲望的人比征服敌人的人更为勇敢,因为最艰难的胜利是战胜自我。
——亚里士多德
很喜欢《遥远的救世主》里的一句话:“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自己了。”虽然有点绕,但也并不难理解。当一个人跳出自己看自己,或者像看别人一样看自己,他还是他吗?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自己就是自己,因为主观上的感受占据着他们的判断,他们大多数行为本质上都属于欲望驱动。正因如此,他们很难分辨出什么是欲望,什么是真正的需求?控制欲望根本无从下手。
事实上,大多数人总是把欲望当成爱好,比如说,吸烟。吸烟是必需的吗?很显然,不吸烟我们也能活得很好,吸烟更多的是一种心理需求。当人们把吸烟当成爱好后,他们就会吸得心安理得,更别谈控制欲望了。
又比如说,买奢侈品,其实是消费主义激活了你的虚荣心,你却说是人生短暂,应该追求精致。我们总是不经意间被塑造了各种奇奇怪怪的观念,这些观念总是能轻易的“帮助”我们找到各种满足自己欲望的理由。
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
——亚里士多德
我更喜欢后面的这一句: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换个说法就是优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日积夜累的重复做着一件事,在重复中不断改进、不断提升,最终达到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有记者问科比:“你为什么能如此成功呢?”科比反问道:“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记者摇摇头说:“不知道。”科比挠挠头说:“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很多时候,积累都是一条孤独的路。
重复,不断的重复,然后把感觉、把力道刻进骨子里,直到成为一种稳定的状态,最终把它变成你的习惯,优秀便会如约而至。正如战国时期的荀子所说:“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
所谓“积”,不过是习惯在时间上的叠加罢了,优秀是由小变大的积累,优秀是由弱变强的历练,优秀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坚持,它是习惯在时间上的积分。优秀,不需要巨大的努力,但它需要不断的努力。
德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智慧的德,另一种是行为的德,前者是从学习中得来的,后者是从实践中得来的。
——亚里士多德
什么叫智慧的德?所谓智慧的德,我认为它主要是指通过学习和思考所获得的道德认知和知识,它涵盖了伦理道德的理论基础,是人们理解善恶、明辨是非的能力。
很显然,连是非都不分的人不可能有德,善良以及美德其实都依赖于知识。正如朋霍费尔所说:“愚蠢的人不可能真正善良,因为愚蠢的人是非对错不分,视良知如仇寇。”
与此不同的是,行为的德则是通过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行为中,是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践行道德原则、遵守道德规范所表现出来的品质。
它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情心,能够感知他人的痛苦,进而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其次是敬畏心,只有对生命敬畏,才能真正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包容他人。
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亚里士多德
很多人都在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们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随机的被丢进这个世界,上帝没有给我们派发任何的任务,也没有任何提示,更没有任何线索,我们只是来了,仅此而已。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段话令人深思:“人是被抛入世界、能力有限、处于生死之间、对遭遇莫名其妙、在内心深处充满挂念与忧惧而又微不足道的受造之物。”所谓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只是生下来、活下去罢了。
何为觉醒?觉醒是指个体对自我及周围世界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它超越了表面的感知和直觉,触及到心灵深处,让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生命意义以及与世界万物的联系,从而引发内在的转变和成长。
简单的说,觉醒就是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认识世界万物。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为了自己,也清楚了这个社会为什么成为了这个社会,对世界万物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定义。
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
——亚里士多德
《菜根谭》中有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名言:“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
简单的来说就是:不要过多的责难别人轻微的过错,不要随便揭发他人的隐私,也不要对他人过去犯的罪恶耿耿于怀。这样做既可以培养我们的道德品行,还可以远离灾祸。
古人曾这样告诫我们: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对于那些喜欢背后说人坏话的人,请及时的远离,因为他会说别人的坏话,也一样会跟别人说你的坏话。
事实上,很多人喜欢把放纵和自由混为一谈,但是很显然,放纵不是自由,反而恰恰做了欲望的奴隶,进而失去自我,受制于欲望,于人于己都是一种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