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颗白菜挑三拣四;生死攸关的经济政策民众却仅凭情绪发言
此刻,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一位大佬的发言:
讲得完全正确。
中国的体制内经济团队,有许多非常有水平的官员,他们经济学素养很高。这些人是改开一代,非常市场化,多是芝加哥学派的拥趸。芝加哥学派在基本的微观经济学领域,是主张自由放任的。当今芝加哥学派最大的问题是宏观-微观的二分法,在“宏观”(例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之中加入了许多集权的元素。他们不懂得罗斯巴德的警世箴言:
没有了宏观领域的自由,微观领域的自由就是不可能的。
我们在舆论场上会发现,往往是他们比较审慎,例如在价格问题、通胀问题上;反倒是那些野生知识分子们,非常激进和放荡。比如任泽平梁建章等,动辄就要发钞几万亿。对于福利制度,例如所谓免费医疗等问题,官方一直主张是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可陷入福利陷阱”;来个野生的李玲,马上就要求全民免费。
什么原因呢?可以从产权和时间偏好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本文按住不表,省略500字。
相互加征关税的结果,不难理解:
A村和B村的比较优势不同,A村生产白菜,B村生产衣服。A村获取衣服的最佳办法不是自己生产衣服,而是用白菜去交换衣服,B村则与之相反。通过两个村子的自由贸易,A村人和B村人,都以最低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白菜和衣服,造福了双方百姓。
这时候B村村长特朗普,受到他们村菜农的舆论压力,加上自己也是个糊涂蛋,要对A村的白菜加征关税,以保护B村菜农的利益。但是很显然,B村并不适合种白菜,要实现白菜“自由”,必须以较高成本生产,必须从其他领域调走资源,消费者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也就是,他们变穷了。
这当然会减少A村的白菜出口量,导致生产规模缩减,可用来换取衣服的财货变少,A村也变穷了,他们会减少对B村衣服的购买。
这时候如果对B村的衣服予以“对等制裁”,那就意味着A村人要买衣服也必须付出更高的代价,变得更穷了。
我们可以相信,A村想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改善自己村民的处境,动机是好的。但是经济学不问动机,它看的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实现主张的目的。
中国跟东盟自由贸易,对43国单方面免征关税,增加免签范围等等,都完全正确。目的与手段,是匹配的。
自由贸易,是可以单方面立即实施的政策,不需要谈判;单边自由贸易不是对他国的恩赐,而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理性安排。
关税的传导机制是这样:
例如美国对中国的汽车加征关税,生产汽车的企业销售变少,利润下降,这时候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必定会减少雇佣,或者降低工资率,以及压低它对上游生产要素的出价。一直追溯到上游的源头,那就是土地,包括物理意义的土地,以及各类自然资源。
也就是说,关税最终会传导到原始生产要素,即降低土地和劳动力的价格。土地、写字楼、店铺租金、厂房、机器设备等生产要素价格下降;劳动者工资率下降。那些不愿降低工资率的劳动者因此失业。同时,由于企业销售减少,成本上升,边际上的企业会破产,同样造成劳动者失业。这些失业的劳动者会进入市场寻找工作,增加劳动力供给,因此整个市场的工资率下降。
注意,任何一个行业出现资本扩张,都对所有行业有利,因为劳动是任何生产都离不开的生产要素,一个行业的扩张,必然要从市场上竞争有限的劳动力,而竞争的办法就是开出更高的工资,将他们从其他生产线上吸引过来。这样,其他行业劳动力出现短缺,由此工资率也上升。经济进步和人类福利的改善,就是这样发生的。
反过来说,任何一个行业资本消耗出现萎缩,都对所有人不利,将降低所有人的工资率。
经济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波动,都会影响到整个市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只看影响程度大与小,以及谁在受益谁在受损。
美国对他国加征关税,引来世界各国的纷纷报复,其结果就是,全球所有人作为消费者,将付出更高的代价,生活成本升高;同时,每个人作为生产者,以及土地和生产要素持有者的收入降低。收入降低,物价升高,全球大通胀、失业潮和贫困化就会来临。
关税是一个国家主义、集体主义的词汇。如果没有领土界线,当然就没有关税。说“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这是不对的。总是美国政府中的某些人和压力集团,对中国的某些企业——企业也由人组成——在加征关税,影响他们的生存。他们的生存条件变差,间接地就影响到所有人的生活水平。
公众舆论要求加征关税,或者要求以牙还牙打回去,是因为他们以集体主义的观念看待问题,并且看不到这样做的后果是让自己的生活水平下降,租金下降,工资率下降甚至失业。
经济学是价值中立的科学,它是价值判断的侍女。经济学只告诉人们,采取某种手段,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亘古不变。至于怎么选择,总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情。而每个人的选择,最终就决定了公共政策。
经济学主张自由贸易,不是某些人指责的“你们太幼稚、太理想化、太极端了,不懂政治”。正是因为经济学太懂政治了——它是识别政治谎言的唯一理性工具——才不断地阐述经济学原理,让人们搞懂因果关系,看清事实真相,不要那些表面上的言辞欺骗。
安眠药有助于睡眠。这是医药科学揭示出的科学道理。这不存在幼稚、理想化、极端的问题,也没有做出任何价值判断。实际上,一切科学都不可能告诉你价值判断。一个人想死,是因为他觉得活着的价值不如死去,于是就服用了大量安眠药,然后死了。这时候,安眠药有助于睡眠这个科学原理是没有任何错的,事实上,这个人正是借助这个科学原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判断。
价值判断是武断的。但是人们在做出价值判断的时候,至少应该知道科学原理是什么,因果关系是什么,再去做价值判断不迟。千万不能啥都不懂,就“独立思考”地按照自己的情绪和立场来做出选择,那就会让自己的行动与追求的目的背道而驰。
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因果关系,只靠立场和情绪发言,最终呼吁一项伤害自己的政策。就像那些鼓吹战争的人,往往是最没有战争承受能力的人。
关税的机理到底是什么,你应该花点时间去了解它,然后再决定自己应该说什么、做什么。就像你要盖房子,要知道物理学原理一样。你不能稀里糊涂地啥都不懂,然后就跟风地开始大吼大叫。觉得自己不用学习就能明白经济学的长逻辑链条推理,是一种病;总觉得经济问题自己可以置身事外,甚至可以从中受益,是一种幻觉。
人们总是这样,在挑选一颗白菜的时候,挑三拣四,货比三家,审慎决策,到了与自己利益攸关的经济政策的长远影响的时候,却草率行事,大众宁愿刷抖音,都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了解它的原理,甚至连一篇3000字的文章都看不完;或者就直接觉得,那跟自己没关系。然后,等到自己也付出沉痛代价的时候,又开始哭爹喊娘。
殊不知,那都是自己种下的恶果。总是多数人的观念,在决定着公共政策。